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梁又照教授演講內容 / M96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本次演講的主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情境導向創新設計,梁又照老師主要闡述的部份是利用情境導向整合跨領域的合作創新的一套設計方法。他以宇宙萬物的產生與環境之間的關聯來解釋工業設計與情境導向之關係,從自然界中生物演化來做開端,呼應物體如何透過環境、情境的變化產生合理地演變。

大自然與造物者工業設計中一般會拿鸚鵡螺來當作好造型的代表,堅固強韌的結構足以承受海上的任何衝擊,其內部間隔除了有力學的考量外也符合美學的原則,將結構與美學的比例做到最好的調配,即使目前最先進的潛水艇,也都是仿效其結構原理所產生。故大自然的物件都是依其環境與情境產生其功能、結構與造型需求,所以工業設計產品要能夠符合目標使用族群在生活上的需求,其人因、造型與結構也都需要列入考量。五億年前由水母逐漸發展為鸚鵡螺,之後漸漸演變成有脊椎的魚類,因海水慢慢減少使陸地逐漸浮現,生物體為了適應陸地生活,於是出現兩棲類生物,最後陸地越來越廣大,演化出如恐龍這樣龐大的爬蟲類,而最後因為寒冷天氣與食物等原因,最後這些巨大生物還是遭到淘汰,這就是生物與環境及情境之間的關係。哺乳動物的毛皮能夠讓其適應於寒冷的環境。而不同的貓科動物中,獅、虎、豹也會因覓食環境關係造成身體結構有所不同。因此動物身體之構造會因其生活情境之不同而改變使其能夠完全配合其環境。所以不單只有功能演變,功能也會因生活情境的差異而有不同變化,使其能適應環境的需求。

易變的法則與自然率
人類到底與其他哺乳類動物有何差異?為何地球上如此多生物當中只有人類能獨占?人類與動物不同的地方是人有創造思維,人類除具有判斷與思考能力外,人類擁有創造能力,能根據實際需求想出辦法與工具以利生存。因此人類能夠創造許多物件使其在能夠符合人類生活型態與市場變化。

八卦,指的是自然界的物體會因為環境而演變直到平衡穩定。設計是系統性的一個方法,人類會因應環境而不斷改進,而產品若不能符合市場需求與生活型態,則需要回到原市場的需求再次處理,改變直到滿足市場要求。就像突變的生物若不能適應環境,最後就會被淘汰,工業產品也是一樣的。

萬物之靈與工業設計工業設計的定義「產品設計是一項創造性活動,他是透過工業設計來改善人類生活環境,以滿足人類在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
國際文教組織所下的定義

但現產品設計已不再只是單一立體物件的設計而已,更會與服務系統配合,例如電腦與網路的發展等…。所以工業設計已不只包括有型產品,也包含無形的產品如服務。未來數位e化的生活中,一個產品將會是有形產品與無形的服務結合在一起。

產品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其方式是運用文字、圖說、模形來考慮產品的最終形態。工業設計提供一個跨領域整合與視覺化的結果,將各種條件需求與規範整合成一個最佳的方案。跨領域範圍包含了製造、技術、市場需求,而工業設計師必需提供的是一個對於每個領域的翻譯與整合,在經過加權得分後找到解決方案。

產品的標準開發流程,在最初應該先訂定出市場策略,產品定位、目標族群。國內在建立品牌的困難處,在於OEM擅長的國內廠商並未有使用者導向的公司文化。國內ASUS的品牌建立經驗,是由R&D技術開發,到OEM的製造技術成熟,逐漸奠定產品的品質,進而找到公司的定位而後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樣PHILIPS的R&D目標於準確的找到使用者的需求,用頂尖的研發技術來建立公司的形象。新加坡公司OSIM發展的歷程,則是運用使用者導向來找到公司的發展策略,成功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1950年德國包浩斯提出的form follow function為產品下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定義:工業產品應該用最終實的形態來表現其功能,是一個工程技術導向的年代;60年代之後工業製造技術趨於成熟,成本的競爭成了最重要的前提;70年代有鑑於成本的惡性競爭並非未來應該追求的,市場導向成為重要的訴求,「設計」的重要性開始被提出;80年代是IT產業的萌芽時期,許多產品的品質設計開始受到重視,使用者導向開始被重視;90年代的互動設計一直到兩千年後的趨勢,看出產品開發的需求逐漸朝向產品與人的關係,也就是目標族群、目標市場應該受到重視。

價值分析的公式
價值、功能、使用性、外觀、成本
產品價值是跟品質成正比,而跟成本成反比。國內多年來的產業發展,是想辦法在工業製造,及材料加工生產方面上來降低成本,而產品的發展也都是跟隨著國際市場而走,當國際市場有什麼樣的機會,我們就會跟著拿來做,那不是創新,那只是追隨者,如此我們只有在硬體技術方面會有所發展。然而要成為真正國際性的企業,要讓產品真正符合目標消費群的,必須要從分子Function、User、Appearance著手,也就是品質的部分,先要了解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功能,在情境下使用者如何互動,了解場合還有氣氛,使產品外觀能與使用者的生活型態能夠配合。另外要表達出公司的形象這是國內產業較缺乏考慮的部份,國內企業大部份做的是主流產品B2B的設計,看到市場趨勢後跟隨趨勢做出類似產品。

工業設計可以突發奇想,而創新的結果是否真正符合使用市場跟情境需求,同時考慮市場跟經濟條件。知識經濟時代重點是根據產業資源找出產品有利的市場策略跟定位,從定位底下找出目標的消費者,根據其需求想出分子因素,同時配合企業本身條件開發出符合根據市場要求以及企業內部條件的結果。

知識經濟的時代下,知識的多與廣,創新產品的研發一定需要透過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先找出一個明確策略,在策略下去了解創新所需要的條件,從條件下集結所需領域之專業人員,根據條件運用跨領域知識來解決問題。用情境導向整合跨領域的合作創新方法就是需要運用跨領域專才,一同發現解決問題。而中國人的本位主義與傳統個性導致要一起合作貢獻自己的智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利用情境導向整合跨領域的合作創新方法其最高價值就是於發展開始的時候,從SET社會、經濟及科技,來找出一個產品的發展定位,由各領域人員一起激盪討論,找出目標消費策略方向生活型態方向,歸納出10個左右與目標族群有關的議題。而工業設計最有價值的是我們運用文字、字圖及模型來表達產品,包括分析的過程,產品的定位及造型的意像,因此跨領域的合作必須透過工業設計師之圖像表現能力,才能讓各領域之合作者了解案子的內容,對於目標有了共識,以提出不同領域之解決方案,再往後開發過程中會更容易勝過本位主義達到合作。最後透過工業設計師的表達,在情境預演下證實可行後再推入市面。

梁又照老師便在這裡提到他利用情境體驗創新設計方法在各個年代爲台灣所進行的示範設計:

1.1960年代農業經濟與70年代民生工業:
農藥噴霧器,獲得聯合國國際文教組織選為「世界30件優良設計產品」代表之一,梁老師在體驗過後農民在使用舊有之農藥噴灑器具時所碰到的問題,利用進入其情境,針對問題點作改良。梁老師也在這裡提到電風扇的例子,利用流線的外型表達風與流暢的感覺,也因此同時降低了成本。

2.1980年代電子產業,消費性電子通信產業國際化及資訊產業之興起:
梁老師在這裡提到了現今的大廠商的創辦人如施振榮、溫世仁等人在80年代都是從製作電子計算機出身的,而受到當時的打字機外型的影響,市面上大部的產品都是依照打字機的外型元素製作,而當時東元針對外銷德國的打字機造型的合理性的要求很高,而老師針對當時主要使用高級計算機的使用情境,因此設計出第一台不同於市面上之相關產品且具有簡潔造型的計算機。
另外又提出電子通信產業的例子,當時在一片標準化外型且無利可圖的電話機中,梁老師在西陵電子公司以「花」作為造型意象,席捲了整個市場,利用使用者情境突破到不同的領域。

3.1990年代宏碁電腦公司,科技產品的設計創新附加價值
宏碁電腦公司可以說是在資訊業中應用工業設計的楷模,梁老師指出宏碁早期在90年代的PI設計,循用使用者情境導向設計方法,探討白領階級的工作使用情境,再加以利用中國古文物「琮」作為適切符合的造型語意,創造出一系列的電腦系統。
老師在這裡也提到三泰儀器公司的「攜帶式血糖測試機」,過去在工程師所定義的產品上完全以功能為主,但是並沒有考量到消費者在使用上的困難,造成產品過度複雜,並且讓消費者恐懼。而在設計的訓練中便是希望讓設計師能夠在功能,使用者情境,合理性三方面的平衡,並且利用跨領域的專業,使產品趨近於完美。

4.2000數位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到生活e化
研華科技是梁老師在推廣這一套使用者情境設計方法最近合作的廠商,其企業專職於工業自動化生產的監控電腦,而在近幾年來將走向未來家庭生活數位自動化。因此他們希望能夠透過這樣子的設計方法,將產品達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5.2000知識經濟與創新加值
老師利用他在之前與童心園合作的作品-補助孩童身心發展之玩具,使用者情境導向設計,配合孩童的成長與心理狀況,設計出符合孩童需求的作品。

研華科技與使用者情境設計方法
研華科技為梁又照老師目前在使用者情境體驗設計方法最密切的夥伴,研華在企業策略方向,從過去的製造功能導向,現今的ODM技術,未來的品牌研發方向。從原本針對企業作為顧客(B2B)的經營方式,更延伸到直接與使用者(B2C)
接觸。

研華科技設計工作營Early Design Campaign program
研華科技為求能在此得到最大效益,特與六所學校研究生合作設計工作營,藉由建教合作,讓學生與業界能夠同時操作此項設計方法。從SET設計方法中,宏觀、微觀思維提取產品在現今的機會點,找出其中符合預期目標的使用者,在從其中的人地時事物,體驗觀察使用者情境,針對問題點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其中亦是要由跨領域合作反覆探討其中設計方案的正確性,集思廣益,讓產品進趨完美。
此階段所進行的努力都算是在老師在微笑曲線的左端至中使用者導向協同研發設計平台以及體驗資訊管理平台到產品使用情境模擬與驗證機制的過程,將虛擬的印象,以實際之腳色作為驗證。

知識經濟時代使用者導向創新價值三要訣 The Triad of Knowledge innovalue
最後老師就歸納出他對於使用者導向設計方法的要訣。即是在跨領域的合作方式之下,有著共有體驗後,虛擬使用情境到情境驗證的反覆過程。

創新設計運作模式:
將掛領域創新設計加諸於跨領域創新設計運作架構以及創新策略資源,在合理的創新設計方法程序,直到企業創新文化的創立,進而改善台灣的產業型態,讓台灣產業界不會只有踏著國外的腳步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