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侯君昊教授演講內容 / M9410207,M9610202,M9610203,M9610204,M9610205,M9610206,M9610207,M9610208,M9610209,M9610210

演講題目:跨界設計才是王道
1.跨界與音樂

「跨界」(Crossover)—詞最早由音樂界而來,指融合不同音樂派別、屬性與類別,譬如古典音樂的歌手、音樂家演奏熱門或流行音樂,知名百老匯、歌劇背景歌手莎拉布萊曼,用古典歌劇的演唱方式,重新詮釋流行音樂。

2.跨界設計與不同領域的關連性

Evolution of Eye—眼睛的演化
美國公共電視的影片,介紹自然界生物體眼睛的演化過程,說明眼球經由一般感光細胞、受光,依不同明暗的變化,可以自動調節眼球的透明晶體(lens),如同相機鏡頭的概念,具有對焦、聚焦的功能。談到相機,其發展至今已有很長的歷史,以目前一般相機鏡頭的功能,仍不及生物體的眼球晶體可自動調節焦距的強大功能。

從不同的領域中,找出隱藏其中的訊息,使生物界與科技界、設計界相互刺激。因此,於2004年,Philips發展出液體透鏡(liquid lens),液態透鏡通過電力,可以調整改變液體凹凸的形狀,經由光學的原理,達到目前相機鏡頭無法達成自動調節的複雜功能,如同生物體的眼球晶體般,而此迷你的液態透鏡未來很快可應用於手機或數位相機的鏡頭上(下圖右)。


3.什麼是跨界?跨領域?及混搭(Mashup)?

跨界、跨領域的整合與合作是目前當代的發展。
侯君昊教授介紹四位不同領域的人物,從中學習何謂跨界、跨領域與了解其中的相異性─

Robert Darwin/達爾文

以達爾文作起點,探討生物與科技的關連性。從生物的演化來了解進化論或變種等因素;不同物種的生物分類,一開始有著相似的胚胎,之後細胞不同的發育過程,關鍵取決於基因的序列與控制。

看似無關的生物界發展可能對設計界產生影響,這些概念發展成生物科技、基因設計運算等領域,以抽象、具象的元素運用電腦科技運算出解決的方案。生物界基因的工具與指令,構成複雜的網路,其豐富的演化資訊可作為人類未來科技發展的借鏡,以機器人的設計為例,設計上的盲點,機器人無法產生自我認知與學習的能力,永遠只能接收人給予的指令,模仿人類的動作如此而已;如何融合生物界演化與發育等不同的概念,達成跨界的整合,接下來可以在設計領域上發展其他更多的想法。

Christopher Alexander/克里斯多夫‧亞歷山大

知名建築界大師,提出建築複雜的體系上,有其簡單的元件或概念。建築上的人行道、地下道與花園等規劃有既定的建築方法;馬路噪音,建築迎風、面風等問題,存在既定的解決法則;房屋的造形上,歸納建築外型所產出的機能,如教堂外型設計上的共通點。

Alexander從建築上複雜的事物萃取簡單原則的理論,在建築的領域中卻遭受負面的評價,部份人士對此研究表示不贊同,認為這樣歸納的原則,將使建築了無新意,並非真正的建築設計;但是,此一理論在另一個個領域卻造成極大衝擊—computer science,有關目前物件導向最早的觀念皆源至於此,協助電腦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在電腦界延伸發展成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遇到特定問題時,藉由參考標準制式的設計模式,可以更容易解決且降低錯誤的發生,在程式設計既成的概念上有所幫助。根據Alexander的理論,任何表像事物的背後,有一套機制的運行,與看不見的潛在因素,要找出背後的盲點,歸納出通例。

William J. Mitchell/威廉‧米契爾

現任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其成就對於電腦輔助設計界有所影響,提出革命性的概念;建築的運用上提出許多前瞻性的想法,其他科技、媒體領域同樣借重他的專長,研究發展未來人類與社會、空間等關係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

以未來智慧城市的概念車為例,首先不管車子應具備那些裝置功能等,天馬行空試著先想像未來人的生活形態會是如何,任何奇特的想法皆可發生,再去考慮交通上會有什麼需求,需要甚麼樣子的車子,期望在未來幾年內可以真正實現;後來考慮一部車子最重要的仍然是動力,發展出將車子的動力驅動系統安置於車上的輪胎,四個輪子相當於四個引擎,可以360度隨意轉動;因為打破原先既定的限制,車子在外型與空間上則有更多的想像,變得更自由,而這樣的設計,並非想像,這款概念車將於新加坡測試,未來很快可以在街道上看到。

如此對未來的想像,是由各種領域且不同專長的人所集合,無論是工業設計、機械電機、建築設計等背景的人,大家有著相同的共識,且每個人的腦中除了本身的專業,還必須存在不同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才能目標一致成功完成跨界的合作。

Santiago Calatrava/聖迪牙哥‧卡拉特拉瓦

一位不折不扣的建築師!對於繪畫、素描與人體,動物骨骼曲線的美感有所愛好,投射於建築的專業領域上,本身具有兩項不同領域的專長—建築專長與土木結構專長。

跨界的融合,整合建築與土木結構兩方面的專業,發展獨有特殊的建築風格,尤其擅長鋼骨與水泥的運用,突破傳統建築的界限,將水泥呈現三度空間的曲線結構,顛覆水泥材質硬冷的形象,轉換如同羽毛般的輕盈,呈現當代建築空間美感與機能間完美的平衡,創造許多建築的經典極限。


4.跨界=AXB

以上這些例子的介紹,可以得知,跨界不只有代表不同領域相加,應該是相乘。

跨領域不僅止是表象的融合,自身的大腦也同樣需要跨領域,而跨領域僅止於知道、理解,屬於被動的,不足以稱上跨界;跨界在於是百分之百的融入領域,無論思考、工作方式將自己與領域相互融合(fusion),其門檻在於思惟的轉換(Paradigm Shift),將自己轉換成多樣化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具備多種領域的特質,才能帶給原有領域新的衝擊。

最後,重點不在於工具的學習,而是應用與轉換的能力,才能面對未來未知的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