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侯君昊教授演講心得 / 曾彥齊 M9610303

對於教授所說的“跨界”,在兩個鐘頭的演講當中,很多事暢談跨界的“重要性”,也既然從“重要性”的方式去切入,他所說的跨界不難發現很多是從技術方向先去切入,技術很多時候跟知識相通,例如好的建築設計融合水泥材質的知識,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去看跨界、跨領域,你會發現跨界重要性在於:「這個世界要完美的完成一樣東西,是要很多不同領域的幫助來融合」。於是,即使你走到團隊,有許多人幫你完成不同領域的部分,擁有跨界能力的你,便容易與不同領域的隊友整合;即使你走向獨立,跨界的知識可以幫你完成單方面所沒有的知識、技術。但是,這樣對我而言還沒有辦法詮釋教授所說的“跨界=AXB”而不單單只是“跨界=A+B的道理。因為跨領域知識的輔佐,很多時候只是彌補單方面角度的不足。換句話說就是當你有一天你要完美詮釋、發展“C”的時候,如果C=A+B,當你只擁有A的時候,你必須要跨界學習B來“彌補不足”。在這裡,如果跨界只是“彌補不足”的觀念那就不是完整的觀念了。

例如,電影=音樂+攝影+詩歌+文學+戲劇+美術……等等,所以為了拍一部好電影,必須邀跨界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技術。這樣的觀念,跨界似乎只是“彌補技術溝通上的不足”?我認為教授所說的並不是這樣的。

林懷民曾經說過:「年輕的時候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
用“流浪來補足養分”就是跨界的一種意涵,而且是真正詮釋跨界的意義,不只是在技術,我認為很多時後跨界真正的意義:「是用非垂直的方式深入,用不同的體會去詮釋這個世界」。假如,今天我要做動畫,真正的跨界學習是該怎麼做?我今天為了完美詮釋一部動畫,我去學習文學,中文的文學再字的意涵、脈絡相當深遠,詩詞講究的意境,意境是一種內心體會的畫面鎖詮釋出來的情感,利用文字的編排把這份存在字裡行間。動畫與電影在表達不是單純用“文字”之外,他的意義不就是這樣嗎,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動畫是不是文學的一種」。我想,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古時候的中國人所說的:「悟」,就是如何將跨界的“養分”,滋養到你的領域。如果你的領域是設計,悟設計有時候並不是單純做設計。“流浪”也是去悟設計。我今天可以聽一首歌,靜靜的品味出它的養分,進而用的設計裡去,或許是它的節奏、音色,會慢慢瞭解人們對“設計”的需求,跟音樂其實是一樣的,不過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最後我想說的是,套用電影《英雄》所說的;:「書法、劍法雖不相同,但原理相通」。我想這就是“跨界=AXB”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