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侯君昊教授演講內容 / M9510107,M9610106,M9610109,M9610111,M9610112,M9610113,M9610114,M9610116

知識經濟時代下跨界設計才是王道
演講者:侯君昊教授

跨界?
跨界─最早是由音樂所產生的,什麼是跨界?以音樂為例:古典領域的歌手跨領域演唱流行音樂,沙拉布萊曼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跨出自己的領域進入另一個領域具不一樣的演出或發展就是所謂的跨界,跨界不是只有形式上的而是要有所投入﹝設計系學生去外系修課這不能稱為跨界﹞,知識經濟時代下跨界設計才是王道。
Evolution of eye 案例看跨界
科學家界由生物的眼球探討整個眼球演化至目前人類眼球的過程,演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從最早扁平弧形的眼球至現在人類圓形眼球,內部都有許多的感光神經與細胞,讓我們能正確的感知外面的世界,並利用眼球模型模擬再角膜一片片疊加時所見的影像越來越清楚,藉此來解釋所謂高等生物﹝人、猩猩﹞眼球演球進化的過程。
一部看似與設計無關的影片但再科技研發或設計界都有相互刺激的效果,如Philips 2004年發展的液態透鏡就是個例子。

跨什麼界?跨領域?整合?混搭﹝mashup﹞?
因這些事件都是當代所發生所以不好定義,且我們正參與其中,以下以4個人來做解釋。
Charles Darwin,1809-1882
達爾文理論:進化論
舉例:長頸鹿脖子會長的原因來自於他想吃到樹上葉子的需求慢慢演進而來的。但沒有信度,因此導致另一學派的產生,他們認為是淘汰跟變種的關係,讓長頸鹿的脖子變長。

胚胎的衍生
研究發現所有動物的胚胎都是很像的,包括像魚、蠑螈、烏龜、小雞、兔子跟人等,都是很類似的,慢慢的在發育過程中才開始有所改變不同,像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功能等等,因此產生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界、門、綱、目、科、屬、種裡,為何人跟烏龜不同綱,但他們的胚胎卻如此相像,為什麼?
經過基因圖譜研究後發現,其實每個動物都有類似的基因,就像是積木的基本元素大量組成一樣,只是位置不大一樣,最重要的不是基因而是垃圾基因,它就像是操作手冊交你如何組合你的基因。
果蠅
實驗一個假設,是否改變了操作手冊,就會造成後天發育的改變;於是實驗將果蠅眼睛的基因關掉,發現這樣果蠅成長大後,就沒有眼睛了,有了這樣成功的實驗後,他們做了一樣更有趣的試驗;把老鼠眼睛的基因植入果蠅的眼睛裡面會否會產生老鼠的眼睛?經實驗結果後發現,老鼠眼睛的基因基因植入果蠅的眼睛後,產生出來的是跟原本果蠅一模一樣的眼睛,所以證明了基因真的就像積木一樣,只要垃圾基因(操作手冊)不變,所有動物的基本元素上都是可以交互使用的。

人體各種介質的傳輸就像網路一樣,經研究後,發現人體的所有構造發展傳遞等應該是未來科技應該學習的
現在高科技機器人:不像人一樣是需要學習可以學習的,並且永遠需要指令才能做事,所以能做的是相對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演化跟發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Willian J. Mitchell

電腦輔助設計運用於建築的始祖
他也算是建築界的目前再MIT的媒體實驗室主任,也當過哈佛電子實驗室主任,而他的成就在於-他是電腦輔助設計運用於建築的始祖之一,並提出許多革命性的想法,不只是在建築多媒體領域的人也相當借重他的想法,不管是對人、空間、媒體…等都有其獨到見解。
智慧城市
在這個團隊中針對多不同得問題,其中有個小組是針對車子的。當初他們提出個想法什麼叫未來城市?什麼是為來成適用的車子?如果將這問題丟給一般車廠他們會如何製作,一樣是4科輪子、門、玻璃都是針對外型作改變,很少出現所謂的革命性創新。
反過來想先不問車型態如何,先問問我們未來會是什麼樣的生活,由生活去反推,針對人的生活、工作…等形態做推論「交通」我們到底有何種需求訂出所謂的關鍵問題,他們不怕去探討些簡單的問題如:是否該有輪子,並做假設各重車子的狀況,並發現車要往前要有輪子,要有引擎,並思考在沒引擎下如何驅動,最後想到引擎在輪子上讓輪子能自己動。這是個革命性的想法,也代表了他們車的形式樣貌將突破傳統有不同型態上的變化。
這修成果並不是完全靠汽車專家就能達成,而是需透過跨領域的方式運用不同的專長與經驗所交織而成的。












Christopher Alexander

















提出建築此複雜的體系,基本上都存在著簡單的元件
因此他將一些既定的形式或是風格整理出一套道理。(例:教堂為什麼看起來像教堂?人行道應該怎麼設計?迎風面的房子又該如何設計?),所以他從這些簡單的道理中去探究其原因。
從複雜事物中萃取出簡單的元素
他的背景為數學,並在哈佛拿到了建築博士,終身都在探討此道理的依循與根據;他希望從複雜事物中萃取簡單的東西出來。2001年,Christopher Alexander獲得一個終身成就獎。他一系列的著作中:「建築造成的基本構成原理」、「模式語言」、「建築的永恆之道」、「自然的規律」,這些書籍對建築系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因為與創意發生衝突,至今甚至有些人不屑一顧。
不同領域的衝擊導向
在Computer Site領域中帶來極大的突破性。物件導向語言的始祖的觀念就是來自Christopher Alexander。程式的發展慢慢必須依靠物件導向來進行,而物件導向的原理就是像生物學中學習生物繁衍的概念,就是利用套上新的功能並且與舊有的程式並肩運行。
Design Patterns設計模式的出現
當我們遇到特定一個問題時,我們該怎麼去用一個常用的方法去解決?Design Patterns就是套入既有規範,在做細部調整來完成。Design Patterns在電腦程式界牽涉到繼承的觀念,因此他們在程式設計中就是加入物件導向並引用Design Patterns,從中找出相同的問題去解決它,做出一種標準可被遵循的解決方法。因此未來就可以找到標準既定的解決方式來參考。
Christopher Alexander提出:「事物的背後必然有套機制,可能我們看不見,但我們必須將他找出來。」因此Christopher Alexander所想要強調的不是表面所呈現的表徵(例:磁力線的無形力量)。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其背後的盲點及驅使的強大力量(例:什麼是樓梯?)。













Santiago Calatrava
跨領域的獨特個體
是位建築師,擁有建築背景,又對於繪畫、素描和人體的曲線美感有特別愛好,他在拿到建築師的學位後又去拿了一個土木結構的博士學位使的他身跨兩種領域,不只有土木結構專長又有建築師的專長,在當代建築界中是獨特的個體。
工程帶入了藝術的境界
這時他創造出了一個不同的跨界空間,在一般的建築設計中,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是互相爭執的,兩者領域的專家無法了解各自考慮的專業點,這樣互相爭執的問題一直循環著,但Santiago Calatrava卻中止了這樣的現象。
他利用土木結構的專業實現了他對於建築的曲面美學,不再只是天馬行空的構思,而是一個附有實現可能性的設計,這也讓他創作出目前許多獨特的建築,將工程帶入了藝術的境界。
Santiago Calatrava許多作品中看到許多視覺感很輕的建築,但誰都沒想到那些纖細的結構是一隻隻的水泥柱所構成,這樣看是不可能的事卻因為他的跨界專業讓這些不可能一一實現。
Santiago Calatrava設計了許多斜張橋,這看是簡單的建築,但在結構上和技術上卻是十分困難;在台灣常看到的斜張橋,幾乎都是假的,上方的結構是裝飾性橋底還是有一隻隻的橋墩,但Santiago Calatrava卻做到了3D空間的斜張橋結構。
並在他很多的作品中看到許多很唯美的曲線,這些大多取材於人體上的自然線條,這也是他與人體素描間的跨界思維。
樣獨特的跨界能力使的他贏得了建築界中的結構詩人之美稱。

跨界≠A+B 跨界=AXB
將兩種不同領域的東西結合,並將它們融為一個東西,或是做更多其實跨界可以很難也可以很簡單,可以很廣也可以很窄,可以很相關也可能天南地北,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親身經歷與經驗。
跨界的精神很簡單,就是學習接受跟歡迎新領域的知識。
YAMAHA新樂器跨界數位:新的樂器,按鈕的排列:16*16擁有很多模式,包括樂器、旋律、節拍等,可以發揮出人發不出的聲音和感覺,傳達你本來無法表達的東西,這是他最棒的地方。

結論:
1.如果一個產品的發展只是工具,那它很快就會被淘汰,但它如果可以被傳達又是工具,那就可以保持很久。
2.設計不應該被拆成工設、產設、商設等,因為跨界才是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