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張登文老師演講 / M9910101

[演講內容]
蔡老師畢業於東海建築,至國外學習過藝術,最後因為電腦數位的出現,進而前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開始接觸程式設計,並逐步進入數位藝術設計的領域。老師的學習過程經過了由純藝術到純工程的階段,可說是兩種極端狀的狀況,因此老師認為to digital or not to digital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而整個演講內容都圍繞在兩個主題”How computer designs?”以及”How design computes?”
老師表示設計是極為複雜的人類行為,包含感覺與機械兩個部分;電腦固然可以輔助設計進行(指設計的邏輯部分),但永遠不可能取代或是完全模擬設計(指設計的感性與感知部分)

[個人心得]
或許是因為自己與張老師的背景截然不同(工業設計既非純藝術也非程式設計),今天的演講對我來說感覺頗有哲學意味,多少令人感覺不甚了解;也因為講者的主題包含了許多專業領域的探討,讓我有點難跟上他的思考速度和想法。
因為時代演進與個人電腦演進的關係,今天講者的背景與許多數位藝術家類似,都是由極端自我的純藝術領域,經過電腦與程式語言的學習,進而結合藝術與電腦兩者,而進入數位藝術範疇。與其他數位藝術家類似,張老師在自我設計信仰建構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探討電腦與設計間的關係、兩者應有的定位及相輔相成的可能。近年來不斷提倡跨領域合作的好處,我想對於任何人來說,對於各種不統領域有所認識和了解,都會是有利於創意執行的根基。

[延伸閱讀]
老師在演講過程中撥放了與工研院合作的計畫作品,乍看之下為裝飾性的3D水族箱,觸碰螢幕中的生物才發現他們各自代表,並監測各種居家資訊,包括空氣品質、用電累積、天氣資訊、即時新聞等訊息。而在產品設計領域中,也不乏相關的產品設計案例;以下連結為設計師Marcel Wanders設計的居家電量監測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