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張登文老師演講報告 M9910201

【演講內容】
Who am I
Computation and Architecture:回首求學過程:一週只有半天休息,半天休息時間又要買菜,其他時間都在寫程式。

· MSc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
· March UPennsylvania (澳洲)全額奬學金
· PhD in Computational Design
To Digital or Not to Digital (What does computer got to do with design?>>>
· Viewing Digital from design side (從設計角度去看數位)
· Viewing Design from digital side (從數位角度去看設計)
演講者本身經歷過極右派(純藝術)&極左派(純工程)
My Design Manifesto
如果你只是要學個工具,你何必念碩士?電腦要怎麼作設計?電腦要呈現設計的哪一塊?如果只是要會工具,高中生最好用阿!
· How computer designs?
· How design computes?
The Origin
因為設計師是反覆無常,因為電腦說他已經抓到這pattern的運算了,設計師就會說錯,因為設計師自己也不知道,設計師時常處在模糊地帶。So整個設計包含兩個部份,一個是非常感性的Sensibility,另一個是非常機械的Machinery。所以設計會不斷的產生矛盾。實作是唯一真理。
Design As Search
· Desig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The thinking of design is a way to design itself. (設計本身是在思考) 設計師無法只用腦筋想,也要實際做出來or畫出來。設計師的空間會影響他的context
1.Space(跟你的空間互動,mix space,它必須是個動態的。)
2. Object (它可以是讓你的空間加以變化or改變你的環境,not one but many.)
3. Form (造型是在思考什麼樣的形,才是對的、才是合理的。造型本身的連續性,連續本身的斷續性。丟一顆石頭,整個水波都會改變,形也是如此。形要漂亮人會不會感受到。)
4. Tangible
SOFTLab
DESIGN Context (我們不斷在找不斷在試,到底什麼是context?)核心是一樣的,你相信什麼是設計?我教過很多不同背景的學生,資工、資傳、資管、建築、工業、視傳、工藝等。資訊河流、資訊膠囊(包含兩個部份:記憶&填緒),你如何讓資訊融合在一起,然後可以交流?如何把你的行進的經驗&生活的經驗,要如何能夠截取?

【提問&答覆】
Q1.老師經歷過極左派&極右派的訓練,但我們在做大多是中偏右派,那對於數位化的設計趨勢,我們該如何自處?
A1.你們覺得數位是對還是錯?你們認為數位是趨勢嗎?反過來想是為什麼要程式?目的要幹麻?方便對不對?作~Making~我們就是要作。程式只是幫助你解決問題,只要你知道很多解決方法,程式目的不在於你要寫出大程式。設計師要學的事情是,為什麼你要學這個?設計師學程式永遠要有目的。
Q2.老師你覺得工程師需要學設計嗎?
A2.工程學不會設計,設計學不會程式,你要跨領域、你要溝通,這必須回到了【工具】,我沒辦法畫的比別人漂亮,我能不能讓工具幫助我?用工具加強你。
你不用擔心,沒有人真的知道什麼是設計。老師怎麼講?不好看重作!設計師的訓練就是不斷的探索而得。 你喜歡美的東西,你喜歡實用的東西,歡迎加入設計,你喜歡美的東西,但不實用的東西,歡迎加入藝術。你剛作設計你懂嗎?打了三年你就懂了。你不懂,就去探索!你沒辦法創造手工的設計,你就去創造工具幫你達成。
梁老師補充:如果你對質問你的事情一片空白,表示你花太少時間去想,你在作的事情。當質問的本質被確立下來後,那個Form就會出來。當你被質問卻達不出話來的時候,通常是你成長的時候。

【個人心得】
我覺得極左派與極右派的交融,在兩端截然不同的思維中,寬容的眼界和雙腦的並用,會產生可觀的威力。
張老師提到設計師學習程式永遠要有目的,就像我們在寫論文研究要有目的一樣。但過去我學習比較傾向偏好(亦即有可能漫無目的,只因為喜歡而學習。)這堂課讓我學習到另一種學習檢測法,不管在學習什麼,音樂也好、設計也好,釐清目的和動機,促發行動也會跟著鮮明許多。
我好奇的是,如果獵人有了工具才能打獵,那徒手獵殺的基礎是否仍然重要?為了實現設計,先熟絡工具能讓設計事半功倍。課後與老師聊天,張老師說【其實設計師都是婊子。一個東西好好的就是嫌不夠美,硬要刪一點加一點。】直率的批判倒是挺會心莞爾的。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