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蔡敦仁老師演講報告 M9910201

【演講主題】
設計互動:感性體驗Designing Kansei Experience For Interaction
【演講內容】
本回演講分成三個大綱:
1.蔡老師的背景:
蔡老師的大學不是設計科班的,轉向設計領域是從研究所開始,主攻感知互動、感性及人類感知心理學等,就讀於日本千葉大學。
2.什麼是感性體驗?
感性體驗的定義:老師在此將感性定義成一種美好的/美妙的/美學的體驗和現象,並且是瞬間的,簡而言之,感性就是純粹的體驗(Pure Experience)。
感性設計的演變:從function/user導向的產品或人機互動的導向,演化至user對設計中使用體驗,提出感性體驗的現代趨勢。
感性體驗的內涵:由於人與物之間互動彷彿迴圈,因此判別設計的好壞,可以從感動與否來檢測,意指能否在情感上產生連結。一個成功的互動設計會帶給user感動,反之一份互動設計若不會讓user有感覺,便是較不好的設計。而感性體驗因人而異,其牽涉到經歷、背景等,此外,感性體驗是在情緒層次之上的。
3.感性體驗實際應用
感性設計的方法:Kansei = Pure Experience,將設計/互動用最簡約而純粹的方式呈現,去蕪存菁只留下必要的資訊,如此感性才可能產生。 感性有三個面向:1.感性工程 2.感性科學 3.感性設計,其中三者有所差異。
【個人心得】
念研究所之後,才漸漸發現磨練理性並強調客觀的重要性,例如寫論文要找出問題、客觀的定義它、假設並且驗證(實驗), 這對於習於憑著感覺的自己是一大挑戰。本次演講讓人再次追本溯源的反思設計。我認為,人類所謂的客觀是來自於主觀的統合,而設計中的感性與理性確實可以並存,如同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卻能生出交疊思維產物一般。然而,在設計中,回歸到使用者/觀者的感性層面是必要的,換而言之,欲追遡設計帶給人類的核心價值,感性體驗有絕對的份量;即便科技日新月異,科技終究是個工具並始於人性,透過人文藝術與科技的整合趨勢 ,更凸顯出由emotion來主導設計的重要,讓設計推進至形而上的層面,提升其內在層次,讓互動更貼近人心。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