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一件設計完成的作品,到成果展覽之後,作品變成了什麼?學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設計能帶來幸福、愉快,那為什麼買不到?為什麼沒有賣呢?
設計師都是透過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但是這樣的價值卻沒有被擴長開來,給大家接觸到,只停留在展覽階段;也因為這樣的問題,學長也創了品展公司;透過品展,給與設計師一個商品流通的平台。
學長分享了開公司的經驗,一一丟問題給我們思考;關於設計商品化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何謂市場?..等等;我想每個人創業的經驗與內容不同,所想的事情也會不太一樣吧,學長的第一件事情是申請專利,與另一位學長合作,為作品申請專利,關於專利的屬地主義,在之前關於專利的演講內容就有些許的了解,很幸運地在專題課就對專利有初步的認識;以及學長的經驗的實證,感覺相當有趣。
相信你的設計,並且表演你的設計,讓人看見其價值所在。
學長放了幾段FlexibleLove®影片,也說明了人潮帶來的回饋力量有多大,甚至影片傳到了國外,椅子的表演也由外國人秀了出來;展現設計的特殊處、表演你的設計,進而傳達所有可能的資訊給人,我想這就是學長想告訴我們的吧。 市場的對或錯? 學長說了他下去南科公司,展示椅子的時候,在身邊的員工對於椅子卻一點也不感興趣,頓時才發現了購買的消費人群不在這裡,這才發現了市場是有所別的;簡單來說市場是做買賣的地方,但是放錯地點的產品,就算有它的價值,也不會吸引人;我想產品是要跟著能產生共鳴的人一起走的,不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是對的,每次一件產品的產出,我們定義使用者是哪些類群,都是這樣的意思吧。
[延伸閱讀]
設計英國

作者:鄭育欣(Stella)
出版社:流行風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13日
《設計英國》從「看設計」、「買設計」、「歇設計」、「想設計」這四個角度切入,不只帶你邊玩邊看英國最具設計感的知名建築以及公共藝術,更讓你看懂且深入了解每一項設計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介紹了英國設計背後的故事,從建築與街道上的裝置藝術來了解英國設計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