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唐聖凱先生演講心得 / 鄭宇庭 M9910106

演講者:唐聖凱先生

演講主題:適應性人造物設計—一種掙脫費茲定律的使用者經驗

Adaptive Artifact Design – An Emerging User Experience that Getting Rid of Fits Law


設計視覺化,是所有設計者的使命,這項能力足以左右一位設計師的設計成功與否,近年來虛擬互動設計的地位日趨重要,從復原古文明到模擬一個情境空間,都說明了設計早已跳脫單一產品與單一外觀的框架。

聽完湯先生的演講,除了專業領域的知識吸收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不斷操作的實驗精神,一個完整的設計必須從事前的觀察到後階段的不斷反覆實驗,最終摘下用挫敗與經驗堆積而成的果實。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已有許多產品的設計著重在於介面與科技的展現,例如感應器的運用,將無形的力量導入產品賦予新的生命,配合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與行為,跳脫出新的使用方式,無論是將開關進化為不需觸碰即可進行開闔的動作、用來分析使用者一連串的動作規律性,用來預測或了解使用者現階段的行為與狀態等,設計的圈圈已經廣泛到難以估計的地步。

對於唐先生的開闊眼界,學生感到相當佩服與羨慕,一位設計師的見識與眼界將決定作品的高度與寬度,現代的設計師必須有相當強大的專長領域作為後盾,以適應時代的潮流與創立獨樹一格的風格與作品,讓我聯想到BMW前設計總監Chris Bangle的經典車款設計E60 5Series,至今堪稱經典。

每位使用者對於每項產品以至於每項產品間互相組成的一個SET都有專屬的Mental Interface,這是需要時間已經生活經驗去培養出來的一個介面,已經超脫出感官的回饋,而是屬於一種身理與心理的直覺反應,許多產品不能引起使用者的共鳴即是設計者所認為的Mental Interface與使用者的不相符合,甚至有一段差距,反之,一個好的設計品,就是可以引起這個Mental Interface共鳴,這一段讓我了解到許多設計上程序的重要性,有時候所見與所想,並非所得。

受到唐先生的刺激後,深深體會到設計師的內在必須是多方且紮實的,從唐先生的演講中也觀察到未來設計的趨勢,受益良多,對於介面以及使用者行為也有相當程度的省思與展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