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最近讀到關於品牌的相關案例,加上這次HAN GALLERY的創辦人韓德昌先生分享建立品牌的過程和設計思維,讓我對品牌的重要性和定位方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發現一個成功的品牌在一開始的定位上就要定義清楚,像是HAN GALLERY中的產品都是結合華人文化的精湛工藝限量作品,而主要客戶為設計藝術收藏家,所以他們的產品很容易就能辨識出來,也能在消費者上留有深刻的印象,另外要長久經營品牌必須對國際趨勢和行銷方面要有好的掌握能力,韓德昌先生找Droog
Design的創辦人Gijs Bakker擔任創意總監,一方面是希望能以當初Droog Design帶動荷蘭設計的模式運用在台灣上面,一方面也希望在國際大師的帶領下能夠培養出台灣設計大師,看的出韓德昌先生的用心和對設計趨勢的了解;至於行銷方面,HAN GALLERY在米蘭家具展的展出勢必能吸引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好奇心,而且米蘭家具展除了是設計界的指標性展覽外,也是個很好的推銷平台,許多設計相關雜誌都會報導此展覽,讓HAN GALLERY的理念能向世界推廣並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化。
韓德昌先生提到目前HAN
GALLERY的銷售通路只有在歐洲地區,而台灣和大陸販賣據點則正在洽談中,突然覺得台灣的文創經營似乎能透過從外國紅回台灣的方式來進行,當品牌在國外打出知名度,台灣的民眾就會逐漸認同並了解其價值,像法蘭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韓德昌先生也分享對於文化的想法,他說:「與其『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我很認同他的想法,他舉了菲利浦‧史塔克的Victoria
Ghost Chair為例子,形式是巴洛克時期的椅子造型,但材質卻使用現代的PC塑料,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跟現代生活更貼近,也是一種延續文化價值的方式。最後他期許我們能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雖然不知自己是否有此遠見,但希望能朝這方向為努力的目標。
[延伸聯想]
書裡頭有9個品牌故事,從一開始的品牌概念、品牌定位為起頭,並揭露企業如何和設計師合作,以及解剖品牌的成功原因。我覺得裡面的案例都值得去好好了解,當設計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時,身為設計師的我們也必須能探究事務本質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問題,其解決方式也有所不同,藉由閱讀成功利用設計來改善企業或產業的故事,我們在執行不同的設計課題時,能幫助我們思考和發揮設計的能力。
[問題發表]
Q: HAN GALLERY中的產品屬於高價位並且定位為設計藝術品般,那購買的顧客是西方人多還是東方人多呢?
A: 由於品牌才剛成立不久,線在仍在試水溫,不過目前購買產品的客戶仍以西方人居多,一方面可能是西方社會較能了解新的設計想法,另一個原因就是目前HAN GALLERY的販售據點只有在巴黎、米蘭等歐洲地區,台灣和大陸的銷售通路部分還在規劃中,或許之後東方的購買者會逐漸變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