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HAN gallery-台灣少見的設計藝廊,是由韓德昌先生所創立。身為2008~2011政府專案"Yii"的起草兼計畫執行總監,韓先生有感於台灣很多參賽、參展作品最終卻無法真正商業化的情況,而有了HAN gallery的概念。HAN,音同"漢",代表著華人文化的起源及工藝技術,可以看出韓先生將品牌定位提升至更為國際化的層次,而不局限於台灣。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看到"藝廊"兩字,總會想到裡面是擺放著畫作和藝術品,但這裡韓先生將設計作品定位為高單價的、繁複工法的、和藝術品類似的少量精緻商品。Yii的作品大多公法成本太高,無法發展商業模式,於是經過適當的轉化調整,部分作品納入HAN gallery內,成為可以商品化的產品。例如吳孝儒的圈凳融合了骨董的明式圈椅及低價的塑膠板凳元素,創作出符合當代價值的經典設計,椅腳漸層式的漆藝手法非常美麗,還被AD建築雜誌選為年度設計趨勢的榜首。另一件作品是和Nendo合作的編竹鐵桌,以編竹的技法來編不鏽鋼,重新定義了竹編技藝,讓冷硬的鋼鐵材質注入溫暖細膩的情感。
韓先生一再強調培養台灣設計大師的重要性,就像Droog Design為荷蘭從無到有地建立了明顯的設計風格和特徵,並提升荷蘭的國際知名度,台灣也需要這樣的設計來做訊息、觀念的傳達。其中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台灣設計?西方國家的傳統工藝是直線性發展下來的,也一路主導著國際走向,但台灣器物的工藝發展在歷史上經歷很大的斷層,並直接接受了西方的物品,除了複製西方的方法和觀念外,更複製了他們對設計的預期。如何追求本質並創造自己的設計方向將是台灣目前亟需考慮的問題。最後韓先生也講到幾個重點:1.改變設計產業的規則(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將會很難發揮)。 2.「保有」文化,不如好好「運用」。 3.越local,越global(前提是要經過好的詮釋)。最後一點是要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為下一代繪製未來的發展藍圖。
[延伸閱讀]
台灣之光設計師:10組揚名國際台灣新銳工業設計的故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7307
是一本非常淺顯的書,收錄了十組新銳工業設計師的生涯發展故事。這些在國際間得到認可的設計師都來自台灣,看他們的故事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發,並激勵自己更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帶來一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