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余珮珊教授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在開始下筆前,我好奇的Google了一下"創意"這個詞兒,沒想到,竟然多達121,000,000筆,由此便可知,"創意",在台灣有多"夯",沒想到更進一步Google一下"Creative"得到的數量竟然更高達526,000,000筆,由此可知,瘋"創意"的顯然不是只有台灣。
其實所謂的"創意",我認為它只能啟發、培養但無法訓練,所有"創意"的呈現,其實只是人對生活的態度的一種具像表現罷了,因為對待任何事物的觀點,會因為態度的轉化而改變。就譬如一件"苦差事",
任何人做了都喊苦,但如果心態一轉,當成是在做公益,可能結果便會不同。就如同也許可以訓練大家做"苦差事"的技巧,但結果還是苦,但是若態度改變了,結果便會大為不同。
所以對於生活的態度就如同做"苦差事"的態度般,它無法訓練只能啟發、培養,但如果有人說它是"開示",我也會舉雙手贊成。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王詩光先生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這著實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 ,豈只是"過癮"二字能形容
其間,王詩光先生從最基本的
"什麼是雕塑",開始引領大家進入雕塑藝術的殿堂;接著"怎麼雕塑"則透過"形而下"的骨、肉、皮,談論至"形而上"的精、氣、神。至於"雕塑什麼"再度探討所謂的"外景"及內觀 ;最後他用,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來為"為什麼雕塑"作結尾。
我始終覺得,雕塑藝術是人類智慧探討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的一種具象表現。創作者透過"形而下"的形態感觀去傳遞"形而上"的意境感受。而觀之在內者,能窺其堂奧;但觀之在外者,亦能鑑其優雅。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余佩珊老師談創意與學習在今日的台灣是相當切合時宜的。台灣產業發展至今日已呈現瓶頸,政府也一直鼓勵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余老師的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創意的啟發方式。她提到學習創意就是學習了解下列幾件事,(一)自己的:思考框架、各種運作風格及生活習慣。(二)環境:組織、團隊、人際關係。(三)市場:趨勢與發展。(四)方法學:創意的蹊徑。此外余老師紹經由自我問答最近三個月內從事創意相關之事,藉此自我評量對於創意的態度,也是一種有效的檢核的方式。

其實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創意。人類就是靠著豐富的創意,以及靈巧的雙手戰勝大自然存活至今。這樣的遺傳基因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的老祖宗,不斷的藉由物競天擇的方式而繁衍至今,只是我們有沒有運用它而已。

然而有個觀念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創意不等於創業。如果不仔細評分辨創意與創業的差別,則會掉入好的創意一定會創業成功的陷阱,貿然的創業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創意可能是一件事,而創業是一連串要注意的事項,這其中的分別是相當大的。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4 楊小青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這句話出於王老師之口是如此另人動容。自己跟純藝術已是漸行漸遠,不敢在過於想像它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會希望回頭攝取藝術的元素讓自己所從事不要過於嚴肅,因為藝術是可愛的、是個人、是自由、是奔放、也是技巧的,但不應對此過於理想化、唯美化;因為藝術的路更是艱辛、孤獨的,偉大藝術工作者背後常陷於資金、朋友、親人的抉擇,很少父母願意讓自己小孩從事藝術,那是鬧上多少的革命才建立起的信任,繪畫、雕塑、演員、舞蹈、音樂個個案例層出不窮。所以能踏入藝術一塊的孩子還真是天之驕子。

語言、手勢、寫作等是人與人溝通的中介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些洪溝與蕃籬,而找到人類生命的脈動。王老師提及形而上的觀點,這是超然於物質之外,音樂就是一例,它是不需翻譯即可共同感受、且各自延伸屬於自己適當的譬喻。這部份是王老師目前所尋。學生們可以做參考之用。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與其說本次課程為一次演講,倒不如說這是一堂拓展觀念的課程。余老師在這一次演講內容中帶來了全新的觀念,以往鮮少在演講的過程中發現主講人與觀眾互動的活動,余老師的專長即為「引導」參與觀眾,用其專業的方式來引起最大的知識產出,這就是余老師所謂「引導師」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學習過相當多種類的設計方法,包含腦力激盪、KJ法等方式來導引出每個人對於主題的不同創意與概念,其中也不乏整理雜亂提案的標準流程,每一場Brainstorming活動主持人的專業就受到最大的考驗。余老師所帶來的是一位「引導師」的角色,在余老師所開設的課程中,講師與學員的角色並不該限制在聽與講的單方面傳遞,而是應該夠過主持人的專業來找出學員的想法,進而找到課程的價值,的確我們應該好好的檢視過去所參與過的課程,甚至對於日後的團體討論能否有所調整。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4 林穎謙

甚麼是雕塑?雕塑又是甚麼?今天這場演講令人感覺相當的不一樣,不一樣的並不是演講內容與我所學有所不同,而是一場必須用“心”去體會的演講,王老師所講述的內容字面上或許用看的便能體會,但他深層的意義卻是要跟著他的肢體動作或他的雕塑過程才能體會。
骨、肉、皮與精、氣、神,在講到這些很玄但又常聽到的名詞,王老師以他的肢體語言,用身體來告訴我們甚麼是骨、肉、皮與精、氣、神,或許在當下我們只覺得好笑,像在耍寶但仔細想著老師剛剛的一舉一動,這些玄妙文字的涵意卻慢慢在我們腦中形成,我們似乎知道他在解釋甚麼但要我們說出來卻難以形容。
看著老師雕塑的作品,想起自己以前學美術玩黏土的情景,再看看影片中王老師專注的表情,就像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一個自己命想世界中的大孩子,說著自己最喜歡的事物是如此的快樂,但想想現在的自己,社會是現實的有多少人能像王老師一樣沉浸在自己最愛的事物中。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這位演講者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外表充分展現了藝術家氣息,藝術家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嚴肅的,想法特異,但他似乎也加入些許理性的成分在他的理念中,而非無理的創作一些大型垃圾。各種抽象、具像的作品都有一些理論或文學的涵養在支持著他的各個藝術品。

難得的部份是老師的幽默,很多藝術家會沉醉在自己的藝術境界中,變得孤僻、離群索居,雖然這也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吧?不過我倒是非常喜歡王詩光老師的整體感覺,感性中帶著理性、幽默中帶點點嚴肅。整場演講中並無法完全了解每句詩句中的美意,藉由這次演講才了解原來藝術並不只是外表的美感,背後的內涵也不僅僅為視覺上的解釋,而充滿抽象的詩句風景。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本次邀請王詩光先生進行演講,以不同的角度刻畫雕塑的領域。透過每一件作品的分享,體認雕塑不僅止於形與體的塑造,包含其作品中的深層意涵及內蘊對人生智慧的關照,引人深思。

演講中,感受到先生對於雕塑的執著與熱情,除了展現其精湛純熟的技術,充滿著生命力,更著重於雕塑作品所傳達的精神,並分享兩位老師在生命中對其發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背後的故事,雕塑外在的表象,不在乎是否為真,而重於內在精神的詮釋,才能使每件雕塑成為活的生命體,同時反映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及生活的態度,適切的引起觀賞者的共鳴,在刻劃增減之中,所保存下來的,是巧妙的取捨、虛實的精神性。

從這場演說,感受到藝術上或者其他設計的領域,對於美感追求另一種執著的態度與熱忱,從中學習觀看事物以不同角度,在未來,可以激發創造出更多豐富的設計思維。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從小時候開始雕塑這件事情就相當另我著迷,每個人的童年應該都少不了捏捏黏土、在砂坑中創造自己碉堡的記憶。王詩光先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闡述雕塑作品與生活哲學間的關聯性,其中充滿了哲學的思想還有許多自然界維持平衡的道理。我相信任何藝術品都是一種透過不斷調和、在視覺上在心理所達成的一個完整模式,因為大地的運行都是圍繞在這種調和的平衡當中。雕塑的過程,就是用立體的形塑來傳達不同的形態。

我十分佩服王詩光先生在多年創作的過程中同時找到了自己創作的理由以及哲學,從來不是一位單純為了增加「產量」而創作的藝術家,演講過程中不斷以人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形」與「力」的協調,以及不同物態的原則。我想藝術家勢必要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洞察力,加上浪漫的想法還有實踐力。王詩光先生的演講過程另我全神專注,十分佩服。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6王郁閔

這一堂專題在王詩光先生的演講下充滿了歡樂與想法。尤其,在講解骨、肉、皮與精、氣、神時,王先生特別以身體實踐了精神與意涵,使得可以更清楚的瞭解與貫通整個演講的內容。

此外,在已故大師楊英風的作品也早已有所聞,記得第一次見到大師之作品是在一次偶爾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時見到的。見到實體作品的感覺的確跟照片有一定的差距,只是當初見到『太魯閣』時,只被那豪邁的氣勢所震懾到,而不知其所包含的意義如此之深遠。另外,我對楊大師最有印象與感覺的是那一系列跟『鳳凰』相關之作品,那種時而扶搖直上、衝破天際,時而婉約、秀氣的表現手法,真的深深打動我心!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楊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在台灣燈會,抑或北京奧運等公共場合見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與體驗到那股源遠流傳的氣勢。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6 李鍇朮

王詩光先生是個十分特別的人,他在本次演講中所說的雖然表面上是些基礎的雕塑知識,甚至可以說是雕塑概論,但他非常堅持的想將這最基本最有價值的事情分享給大家,從他的演講中感受的出他對雕塑思維中的堅持,以及對雕塑思維的深度。

對我來說,設計與雕塑間的關係就像是是金字塔一般,雕塑提煉出創作者自我的思維做為底層,一個寬大的基礎,所傳遞的思維包羅萬象,並透過設計為人所考慮為人所設計而往上堆疊,使其到達塔頂成為完整的金字塔。雕塑就像是產品設計的原型一般,是為經雕琢的思維原型,而設計就將這原型經由限制與人的需求而架構出具有意義的產品。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9 賴奕茹

兩個簡易的單體所組合成的雕塑品,在王先生的解釋下變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要如何維持心靈上的空,去學習,去了解自我。並從中去體驗做人處世
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等等,王先生是個很有內涵也很有自我主見的人生
導師,也希望自己可以運用這樣圓滿的方式去活出自己的設計。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7 邱珮華

無法用文字完整詮釋的演講心得,卻是我聽過最棒的一次演講。你問我為什麼?試問,若我告訴你生、老、病、死的體悟,你只想用文字定義是無法令人感同身受地,唯有用真心去感受,並真實落實每一個過程,才能理解每個字被定義的原因。是啊!從演講的開始,他就說了:「我想要告訴你們,比我作品更重要的東西。」。
對於這個切入點,我可是拍手叫好;我是個設計師,商業為我最終的行為,數字會替我的設計說話,每個設計師都將庸庸碌碌的為工作賣命;可是最近的我,已經想停止這樣無意義的生命循環。我想要以一種超脫世俗的姿態,盡性的活在工作當下,我想要為人去執行我的設計,而不再是為老闆或是為錢。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因為他能創作。」。這句話掀起我內心的漣漪,從五歲開始的藝術生涯,卻導致我在二十三歲陷入了迷思,一向視為的理所當然,卻無法建構出能助人的藍圖,我清楚的知道對於未來,我是不想面對而消極的;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從接受到消化,從消化到理解可能還需要再給我一些時間。但我記憶猶新,那一刻,斗大的淚珠如雨落下,靈魂體是炙熱地,彷彿它早已蓄勢待發,等待拙腦體會並命令它的時機。
是啊!我是個從藝術開始學起的孩子,我什麼都沒有,也因此什麼都有;生命是種流亡,不到最終你仍舊無法判讀這一生的好與壞,活著時擁有的越多,死後失去的也越多;我曾經想撒手邁向我心中的極樂世界,但是,現在我想好好的活著,用我的軀體及有限的歲月,盡可能地去完成沒有這個肉體時不能完成的事情。
那一天,結束後的天氣,印象中是永恆的蔚藍晴空,萬里無雲。

王詩光先生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雕塑什麼?
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演講者:王詩光 先生


前言:
雕塑什麼,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笨問題開始:
1.如何把表面抹平?
首先,請教學長如何把泥巴用平的?雙方很認真的問答,但到進了楊老師的工作室學習雕塑後,就不這麼重視這個問題了。
2.為什麼不是石膏白,而是銅綠呢?
一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銅的感覺,但後來漸漸感受到銅綠可以常久留存,像智者的考驗與洗禮一樣,藉由時間銅綠可以證明一切。
3.佛像為什麼都半瞇著眼?
起初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菩薩都高高在上,往下看著普羅大眾所以都半瞇著眼。後來經由楊教授得知,半瞇著眼像遮罩一般看別人也反射出自己的觀點,一種自我省思的人生哲學。

因此,雕塑品給了自己活潑與生命力,在許多雕塑品新舊之間找到豐富顯現自己。
影響極大的兩位恩師:葉世強大師與楊英風大師
在曾經教過自己的兩位老師中,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情操」、「氣節」、「風骨」、「大智」、「大氣」與「大能」。因此,深深的影響著往後對於事物觀察的角度。
葉世強老師
他說:學藝術的孩子乃是天之驕子(自重,不設限),畫畫不只是畫像,更在於畫活,他不把學生當畫匠,要學生有藝術家的胸襟。使盡全身的力氣,發自內心的顫抖。
葉世強的藝術:
蕭條者 形之君也 寂寞者 音之主也詩成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楊英風老師 - 景觀雕塑大師宇宙自然生妙化,得其環中應無窮還諸山川清淨貌,返照人倫自在心觀納緣起本生滅,靜雕萬象達性空型塑景境出凡塵,俯仰形影應中觀

雕塑的四大問題:
1.什麼是雕塑
雕塑就是「加減」「拿捏」「取捨」所堆疊出來的。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
心中的感動。

2.怎麼雕塑
由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
骨是骨架、肉是內容、皮是呈現在表象的相貌。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也是根本、氣是能量的流動、神是精神的原型是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

找關係非常重要,雕塑是分析、歸納、計劃,重新排列組合,找到關係,建立製序,使之有倫理。由點、線、面而量,由面與面之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由弧而見凹凸。自然界沒有直,只有弧。因為運行,所以直的背後都是弧,直是直覺的思考模式,用不同的想法看事情,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中國人最喜歡找關係,有關係是沒關係,沒關係也可以有關係。設計亦然,物與物之間有血緣的價值存在。

而動靜之間需找到平衡,不動就死了。平衡非常重要,藝高人膽大的創意,而生命是一種抗拒,一出生就在抗拒,抗拒地心引力,創作思維裡是非常重要的。
形塑造型的兩大元素:方直、圓曲
在感性上:剛陽與陰柔
在理性上:高矮、大小、長短、胖瘦
凹凸比例: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3.雕塑什麼
可以從景觀來看:景,外景→(外在 形下)形體觀,內觀→(內心 形上)良知良能(精神)
「真善美新」是真實、美麗、善良、創新,強調其完美的形體,最完美的形體是女人,在造型語彙,對美感的貼近,有兩句話可供參考「纖細而不美感,飽滿而不癡肥」。
生命的脈動是超越語言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鴻溝與藩籬。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或空靈,使成雕塑的樂章。

4.為什麼雕塑?
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與普羅共享那份悸動,這就是雕塑的用意。

結語-作品分享
精誠-楊英風
精誠:精於做事,誠以帶人。
「精誠所至,精石為開」,看起來方其實圓,其實曲。傾斜是尋找動靜之間的平衡點

現在的精誠景觀全景

毛高文校長謹識精誠景觀雕塑緣起手稿

太陽城-王詩光在立方體上切上兩刀,使其面都成三角形,表不同的面向,如鑽石的光芒。太陽是生命力極致之錶線;話聲光明而含育萬物,所有生命之源。隱喻「幅合」與「幅散」現象。

林之口-王詩光以兩隻手呈現出如同樹幹的意像。「雙手合十、聚眾為林」以這樣的意像呈現出過去即現在的林口。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爽朗的笑聲是整場演講印象尤為深刻的片段。
王詩光先生一席話:「你們院長很大膽!在世貿會場上向我提出是否可到貴校演講一事,也不想想我是誰…」,激起了我對這場演講的好奇心。

*雕塑是什麼?
給我活潑與生命力,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
在國家玩具總動員的影片中,王詩光先生將主角雕塑地如此栩栩如生;儘管整段影片在剪輯過之快速狀態下,不難從其中感受到演講者眉宇之間所流露出對雕塑的熱情,在其一筆一刀的刻畫下,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大家眼前,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是由動中取靜、靜中取動的藝術思考裡充分的拿捏增減及取捨,在增益減損的協調性過程中,取得其平衡點。將其影射至人生觀裡,我們其實就像畫家、像雕塑家、像導演,我們都在有形無形中改變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不同的時間點做下不同的決定,也就造就我們今天不一樣的人生,而如何在這樣動盪的環境中取其平衡點,就端看個人所展現的人生智慧了。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句話是王詩光先生所提出的一個問題,而這句話也是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一值不斷思考的一句話。因為我常常會忽略掉真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反而追求不重要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眼中的我總是有幾分愚蠢,但我總覺得需要經歷過才知道自己該從哪邊再重新出發。常常有人會問我後不後悔?我不禁莞爾,這樣的過程或許你無法體驗,但這都是鋪成我人生道路的重要過程,我應該後悔嗎?

你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思考的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可以有多少貢獻,才不枉此生。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而站在台上的王詩光先生,充份展現了這一點。

演講之初在講著似乎還未熟悉整個場子的氣氛,他講著他所敬重的師長們的風骨氣度思想,也為我們介紹何謂雕塑。雕塑這個東西以往都帶著一種模糊的感覺存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裡,很多時候我們不懂藝術家自己的想法,認為那就是一種我們不會懂的東西,但在這場演講中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我想,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東西,也許在你接觸到的當下不會明白,但它所要對觀者講的話,也許就在你看到它的那一剎那聽進去心底,並且在那個角落沉澱,埋下一個種子,等待多年以後當自己經歷了更多、思考了更多也看了更多的某一刻,當那個想法遇到了最適合的環境,它會長成結果並且讓自己豁然開朗般地明瞭許多事。

演講到最後,講著王詩光先生似乎感覺他和我們談開了,於是場中多了許多他的爽朗的笑聲,人是如此,藝術如此,都需要一些時間讓彼此熟悉,在經過某一個巧妙的時間,便會讓我們發現屬於它的美。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鍾禎豪 M9610112

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本次的演講者余珮珊教授以「引導師」的名義引用思考創意的模式與途徑,帶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我覺得在台科哩,很多老師也是用引導的方式在帶領學生,這絕對是未來教學上的趨勢,但是余教授卻以先驅者的身分進入,這是極為困難的。
常常,對設計師而言,一個好構想的產生,就像是種樂透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其實很多的問題都在你的週遭還沒被解決,只是你沒發現吧了,這是為什麼呢?我ㄧ直百思無解,直到聽到余教授所說的一番話:「假如你沒有走嘗試不一樣的路回家,做些與平常習慣不太一樣的事,那就算你想要產生創意也很難。」就在同時,我也豁然開朗了。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演講內容:數位雕塑
演 講 人:王詩光 太極影音 3D 動畫長片處 雕塑組長

  很高興這次請來的講師是太極影音王詩光先生,所講授的內容相當具有啟發性,一開始所提到的雕塑是調和性的藝術創作,可加可減的適度運用再結合作者的智慧,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是相當具有生命力!另外,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他提到了「直」其背後都是「弧」,尤其從大自然就能夠看出,「弧」象徵著生態的運行是源源不絕的!王詩光先生經過日積月累的分析、歸納,從雕塑找到的關係,從點線面,在由面與面的關係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並從其而見凹凸,這是在創作中相當不簡單的體會!闡述了「直」的概念是人類的思維,意謂了人們對於生活周遭的事物很直覺得都僅注視在表像,容易忽略背後所帶來的意涵!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鍾禎豪 M9610112

附興美工,一個培養專業美學設計師的學校;王詩光大師就是在這所學校畢業的;聽完他的演說後,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作品的好壞,文字描述跟觀感的培養佔了極大的部份,而這兩個技能對設計師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演講中,老師不停的描述其創作過程,包含在接觸雕塑時不停在錯誤中成長,也讓我們瞭解到一件件的作品背後,都是有許多故事的,它讓作品與作品間有著無形卻又緊密的聯結關係。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內部生命的脈動,並深受感動。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林銘璋 M9610105

雕塑是什麼,王詩光先生用好奇與質疑的態度來探索這美妙的世界。在
這場演講裡,王先生並沒有著墨太多關於雕塑的工法,反倒是講了一些
對於雕塑的想法。在過去,雕塑對我來說僅是個藝術品,簡單的幾何形
狀所構成的形體是陌生的。

分合隨緣,由兩個簡易的單體所組合成的雕塑品,在王先生的解釋下變
得相當有趣。從造形的設計及材料的運用也都呼應了所謂的活潑與生命
力,能適切的反映觀賞者那心中的感動,不僅是個佇立的藝術品,更是
活的生命體。王先生也指出不同元素間所建立的關係秩序排列性,動要
平衡,盛滿的器皿要先空了才能再注入新的東西。

起初這場演講聽得很玄,而在了解雕塑所表達的深層意含後,雕塑不再
只是形體的塑造,而是一種精神的詮釋。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眼前所
獲得、呈現的事物,忽略了什麼才是具有意義而該被留下來的。在生活
中總是無時無刻的反反覆覆做這些事,這聽起來倒也挺有意思的,就好
像每個人試圖在雕塑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作品,供人觀賞,也許是激勵
他人,也許是警惕他人,重要的是存在的價值,而不是變相的為了存在
而存在。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太極影音王詩光先生的演講中,提出許多不同以往所接觸的想法觀點,甚至藉由其學習雕塑的過程心境轉變,闡述隨著對事物觀察角度不同,創作靈感來源亦隨之增加。

王詩光先生提出,學習就是問問題找答案的過程及在錯誤中成長,重點在於過程的演進,不只獲取專業知識,也能從中體會感受到不同視野所帶來的衝擊。複雜事物透過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可以簡單的原理及法則來說明,而簡單的事物卻也非表象所見,需深刻的咀嚼品味,才能感受其背後蘊含的意義。

透過演講中的作品欣賞與創作心路歷程的說明,重新讓人省思自己所缺乏的部份,亦學習如何將對生命的感受,融入作品的動靜虛實中。

王詩光先生演講 / M9610303 曾彥齊

王詩光先生是一個非常有哲學思想的藝術家,很明顯可以從他的談吐感覺出藝術家的哲學思想與生命意義,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看萬物生命,一個玩雕塑的人的器量,總是建築在各種不同的角度上,他們對事物的變化,很容易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因為換一個角度就是一個不同的藝術,觀點不同的轉換當中,就產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又蘊含創作者的哲學,就是藝術家的精神。

我很喜歡“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的觀點,藝術家的精神在於創造,我認為正如同王詩光先生說,生命的意義不是在於得到多少,而是在於留下多少,我聽了實在是非常感動,就以長壽來說,我認為的長壽有3種:1.延長生存時間 2.體驗更多生命經驗 3.在後世無限流傳。我認為藝術家的生命,並須達到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長壽,第3點也許並非一定要成名於後,重點是我們要創造多少更豐富的生命價值,並把價值延續。第1的長壽其實就是“健康”,而第2就是內涵,這種內涵在於你閱歷多少、走過多少路、體會多少的生命,旅行對於藝術家而言是補充養分最重要的。

王師光先生的弧線哲學,其實就是指自然界的類比、有機生命,真正的直線或許是在虛擬的數學世界才有的吧!體會到所謂的弧線,重點是弧線哲學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什麼?不同角度的弧線又是什麼?弧線的變化,從短短的一條弧線(,就蘊含所謂的變化、律動、圓心..等等,大自然的有機生命就是弧線,設計中新藝術的有機藝術就是運用弧線的例子,他們所訴求的就是有機生命,而非冷冰冰的科技。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楊曜全 M9610205

無常是一種必然,我們要學會用平常心來面對。

這場王詩光老師的演講十分地精彩,王老師用雕塑的角度刻出了對生命詮釋的意義與生活態度。

在演講中,老師講述了他創作的經過,包含一開始接觸雕塑時不停地發問笨問題也不停在錯誤中成長,老師也藉由作品賞析的方法,試圖將創作者的心路歷程與創作思維加以重現,讓我們瞭解到一件作品的動與靜、虛與實,更反思自己的創作過程,在找尋作品與作品間相連結的關係。學習在作品中找出生命的脈動,來感動觀者,當超越了語言及種族,可能是會心的一笑,也或許是更多的反思。

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故事,也聽到了很多道理,短短的一場演講,卻可以感受到人生智慧的廣大,真是令人獲益良多。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曾國俊 D9610301

真善美新‧雕塑心法傳永恆
精氣心神‧弧轉凹凸洞天地


這次太極影音3D動畫長片處的雕塑組長王詩光先生,除了給了我一場精彩的演講外,也給了我一個更深層的視野,去參透每一件看似簡單的事物,都有一段想要傳達的理念。
王先生從雕塑開始點出問題,讓我們深思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卻都有一層深刻的道理;銅的材質可以長久保存,所以當成雕塑的基材,氧化的銅綠,更彰顯時間的累積與時光的軌跡。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也是王先生對於雕塑所闡述的獨到見解;在雕是減,塑是加 的說文解字之下,原來雕塑是加減、是拿捏、是取捨更是人生中的捨得。原來生活即雕塑,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需要做取與捨,說的多麼好的一段話阿!雕下去的那筆,無疑的也塑造出另一個彰顯的形象,這時圖與地,加與減,取與捨都相輔相成了起來,調和的過程中,讓自己感動是貫穿每一筆的中心思想,也是,創作最大的源頭活水。

而在作品欣賞中,楊英風大師的「分合隨緣」作品也最令引起我內心的共鳴,這各完成於一九八三年,楊英風大師不銹鋼宇宙系列作品之一的分合隨緣,闡述對浩瀚無垠的宇宙自有一番體認,利用不鏽鋼磨光的鏡面效果充分反映出周遭景物,轉換成如夢似幻的影像,也符合宇宙萬物虛虛實實的意象。除了含意深遠之外,名字也取的相當貼切,利用鏡面與周遭產生的互動,說明了分合的情境,也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因為這不單單是一個死板板的雕塑,而是會隨著時間推移,過客駐足,而體現出不同面貌的藝術品,而王先生提到的雕塑將剎那化永恆,盼與普羅共享那份悸動,我,感受到了。

王詩光先生演講 / M9610302 黃建達

+ 雕塑是什麼?「好奇」與「質疑」下提出的疑問。
老師要我們盡量對任何事物抱持好奇與質疑,但一般擔心兩者拿捏不當,而造成不必要誤解。就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詮釋紐約客一轍,一個缺乏自信,充滿偏見,碎碎念的為自己合理化許多事情,讓人看了忍不住發笑。呈現內容過於貼切,畫面後的驚覺有如當頭棒喝。這是沒有誇張動作卻被類型化喜劇片的原因。所以看他的片子,總是都會覺得字幕跑太快了。我們的「好奇」與「質疑」可盡量在適當的態度下提出,才能避免非議。

+ 找關係。每個元素找關係非常重要。
我們為了增加作品深度,會需為元素找上關係。此前提應具有足夠的認知與知識,才能乎於合理性。當一件作品都能考慮自身的關係,就能夠感動人,滿足人的經驗。

王老師常為作品放上「動」的元素,其不管雕塑或是靜物素描、水彩,我們都希望物質、畫面充滿生氣,就像一朵花隨時綻放開來、一顆電燈泡掉到地上你都能感受它的破碎聲。我們要清楚抓住整體感,這個整體是物質本身,也是空間本身。我們是在感受一幅畫,不是在看一朵、一個、一件真理,王老師也當場示範走直線的路,看起來很直!但動作卻不盡如此。我們看東西常限於看表面,如不解大體,反專注在細節上,只會越陷越深,而終究找不到方向。

+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
這句話出於王老師之口是如此另人動容。自己跟純藝術已是漸行漸遠,不敢在過於想像它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會希望回頭攝取藝術的元素讓自己所從事不要過於嚴肅,因為藝術是可愛的、是個人、是自由、是奔放、也是技巧的,但不應對此過於理想化、唯美化;因為藝術的路更是艱辛、孤獨的,偉大藝術工作者背後常陷於資金、朋友、親人的抉擇,很少父母願意讓自己小孩從事藝術,那是鬧上多少的革命才建立起的信任,繪畫、雕塑、演員、舞蹈、音樂個個案例層出不窮。所以能踏入藝術一塊的孩子還真是天之驕子。

+ 享樂主義
王老師希望我們對從事之事視為享樂,也許一件事做到煩、做到悶,卻可以適時在一念間調適自己心境,一個人也會變得神清氣爽。周遭老師、學長姐和同學間也能得到相對親近。

+ 超越生命的脈動
語言、手勢、寫作等是人與人溝通的中介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些洪溝與蕃籬,而找到人類生命的脈動。王老師提及形而上的觀點,這是超然於物質之外,音樂就是一例,它是不需翻譯即可共同感受、且各自延伸屬於自己適當的譬喻。這部份是王老師目前所尋。學生們可以做參考之用。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王詩光先生的演講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並且反覆思索的就是,他認為所有「直」的背後都是「弧」,而「直」只不過是人類邏輯思維的產物,不管是靜態的物品或者是動態的行為,其實都是由弧構成的,想想,在自然環境中,要真正找到筆直的自然物,真的很困難,不管是大到地球這個星球本身、或是往下延伸的生物、昆蟲、自然環境的景色等等,似乎分析起來都是弧所構成的,王詩光先生還以其身體來實際做例子,呈現弧線的美麗。這讓我想起了在大學上動畫相關課程的時候,老師快速的用一筆一筆的弧線,就能將人物的動作、甚至是人物的速寫簡單的描繪出來,幾乎沒有看到使用筆直的線來描繪的,難怪如此活靈活現。

王詩光先生還有提到要在動靜之間找平衡!從其動畫角色模型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透過細微的觀察與修整,讓整個角色模型雖然是靜態的,卻生動的彷彿正在與觀者互動說話般,這樣的改變施予了模型生命力,將雕塑與模型中融入了精、氣、神三項生命力的要素。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演講主題 雕塑什麼、什麼是雕塑-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王詩光的演講相當的動人,他不只談雕塑、談創作,更談生命。或許出自於藝術創作者的身份,他擁有極為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一眼看穿事物在表象下的運作法則。他的演講讓我發現簡單的事物竟如此的不簡單,而在困難的事物中又似乎因更進一步的瞭解而變得簡單。

因為曾經參與動畫與建模的製作,所以對於他所提到對事物的觀察與觀察的方法,我感到猶如醍醐灌頂般的有了不同的視野。我瞭解原來一位成功的創作者原來是這樣的在思考、這樣的在問問題與找答案。

創作的過程原來是透過一系列嚴密不懈的探求與研究而產生,最後所得到的作品只是一種過程中思維運作的產物,而精采的原來是這個思考的過程與方法!我們往往只把視線的焦點落在成功的作品本身,但往往只見其皮肉骨,卻無緣探見其精氣神(是思想,是意念更是信仰)。

作品的動人原來不只是元素組成的巧妙,而在於精神、意念以及每位創作者對事物與生命那獨一無二的解釋。

王詩光先生演講內容 / M9410207 M9610202 M9610203 M9610204 M9610205 M9610206 M9610207 M9610208 M9610209 M9610210

太極影音—王詩光

演講主題
雕塑什麼、什麼是雕塑-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一、自我介紹 過去、現在及未來-舉些有趣的例子 對應成長的歷程

王 是貫穿族群之人 如王者
詩 是其音如歌 其意如畫者 如詩歌
光 是能量做功極致之表現

復興美工畢業(民國70年),畢業以後進入楊英風工作室(民國71年底),從見習生開始做起,(從一個月薪水四千五百元做起,離開時日薪五千元)

在復興時遇到恩師葉世強,影響至深

作品介紹

參與 高雄小港機場 孺慕之球




圖1孺慕之球

參與 新加坡文華酒店大廳雕塑工程
參與 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二十件雕塑組(音樂與舞蹈)
參與 新光三越大門石獅
故宮3D動畫短片"國寶總動員角色(模型製作)創作者

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bmCP3Aep5XI




圖2 國寶總動員

學習就是問問題找答案的過程

學習總是從不知道開始 所以總是要問很多問題
我用好奇與質疑來探求 所以我問了很多的問題

對雕塑的第一個問題—如何把平面抹得那麼平,是怎麼做到的?
接下來的問題 為什麼不是石膏白而是青銅綠?

使用銅是因為這個材質可以常久留存,銅綠則是它與自然發生關係的現象,銅有氧化的作用,銅綠則是代表它經過時間的考驗與洗禮,如同一個老者與智者,燥旺之火已經退卻。

問題二:佛像為何都半瞇著眼?是否因佛像都高高在上,在天上俯看世間,是往下看?
楊英風則認為,因為半張著眼皮,如同遮罩擋住了視線。如果每次都只往外看,只看別人的好與不好,而遮罩能把你的目光折回來,所以可以同樣的也看看自身的好與不好,不只看別人也要看自己。

在錯誤中成長-給我活潑與生命力,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

在國寶總動員角色開模的中得到經驗(法蘭瓷生產)

在造型語彙中,有時只是一點點角度的不同但卻傳達出不同的訊息,這是精神層次上的意像。
較粗糙的質感反而有層次而豐富起來
上色時也採舊化處理讓表面有一些紋路肌理,讓顏色易與附著,也產生一些層次,看起來比較舊,但卻因此更有耐人尋味的表情 。



圖3 玉鴨

二、影響巨大的兩位恩師-葉世強、楊英風

從葉世強與楊英風身上看到了情操、氣節、風骨、大智、大氣、大能

葉世強

是一個傳奇人物
對葉世強第一眼印象:誤以為是一個工人來施工,顯見葉世強自由純真的處世哲學

上課第一天他就說「學藝術的孩子乃是天之驕子」,他把學生當藝術家,而不是一個所謂職業學校的學生,他要學生要「看重自己-自重」,他也從不對學生設限。

他要學生使盡全身的力氣 顫抖-在畫版上,他說「畫畫不只在於畫像,更在於要畫活」

藝術界對他的評價-葉世強的藝術:詩的況味,禪的冥想
師承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 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其作品非狂野所能形容,更像是隨心所欲

風格多變 充滿奇想 一筆定江山 長保赤子之心

葉世強的藝術美學與其人格思想息息相關,藝術之「道」對他而言即是回歸本來面目,一個人明心見性的過程。葉世強在生活中歡喜讚嘆的一句佛寺對聯:「禪心清境懷海聞琴了知無上道,空草荒蕪香巖擊竹頓悟本來人。」似乎道出一切與一,一與一切,心性卽體性,藝術經驗與藝術經驗之超越。他的畫,似天地草創尚未造就般,神妙莫測;他的人,以童真之眼觀照世界,率性樸質。回歸天地之開端,回歸人性之童蒙,懷抱人文迎接天心,滿盈太初的氣息,葉世強,本真的藝術。



圖4 葉世強與他的作品

楊英風

景觀藝術大師

楊英風大師所題喻意深遠的一段詩詞:
宇宙自然生妙華 得其還中應無窮 還諸山川清靜貌 返照人倫自在心

歸納緣起本生滅 靜雕萬像達性空 形塑景境出凡塵 俯仰形影應中觀

三、論述雕塑

雕塑的四大問題

-什麼是雕塑、怎麼雕塑、雕塑什麼以及為什麼雕塑

什麼是雕塑?

雕是減 塑是加 雕塑是加減、是拿捏 是取捨 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做取捨與加減
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合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
外師造化是做工,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把你心中的感動表現出來,重點在你心中的感動

怎麼雕塑?

由骨、肉、皮取其精、氣、神

骨是骨架 肉是內容 皮是表象 它是一個呈現在外的像貌
精是一種能量的凝聚 氣是能量的流動 神是精神的原型 它是一個蘊含於內的精神與意念

雕塑是 分析 歸納 淨化 重新排列組合 找到關係 建立秩序使之有倫理
由點線面而量 由面與面的關係找到弧 建立三度空間的弧 由弧而見凹凸

雕塑什麼?

我們做雕塑及設計時是在找「關係」
作品中有那些元素?這些元素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何?緊密嗎?不同的東西組在一起,如果彼此之間關係不緊密作品看起來就會沒有主題、鬆散
所以創作時,要讓每一個元素間彼此能「找到關係」,「找關係」在創作中非常的重要

立體(三度空間)的創作是什麼

立體的創作其實就是「佔據」
繪畫時可以用工具大約目測度量比例,但立體創作時怎麼一一度量?如果你忙著去度量那就無法創作了,所以要建立一種量的感覺。

你所看到外輪廓線,它其實是每一個面的延續所以如果立體創作時若只考慮到所謂的輪廓線,那就無法做出好的創作。

三維的弧比起二維的弧 更有意思更好玩 層次更為豐富多變

「弧」的世界

人類其實身處在一個「弧」的世界,自然界沒有「直」只有「弧」,弧是自然界的法則,從星球開始就是圓的。
為何是弧?因為它的運行 是運作 是生生不習的象徵

例如:打一個直拳,或走一條最直的路,其背後全部是弧的構成,因為運動是軸心的作用,每一個動作都是由許多軸心的運作所形成的。
我們平常沒看的軸的運作,而只看見動作的表像,我們往往只看到呈現出來表象的動態。

又例如:開車走直線背後也同樣是軸(弧)的運作,所有直的背後全部是弧,最銳力的刀鋒用高倍顯微鏡來看也是鈍角。
自然中沒有「直」,直是人類邏輯思維的產物

例如:電腦裡面畫弧線,放大來看是直線(點與點所連成),而這是依照人類的思維邏輯所創作出來的。

以為是的,卻不是那麼回事-不是要推翻一切,而是要用不同的想法去透視事物表現以外的現真象,要有「質疑」的態度去探究、去好奇,去發現。

弧也是美妙的。人體輪廓線的每一個弧是另一個面的延伸-肌理的走向形成在外輪廓線的起伏變化。

處理立體創作必須考量與觀察一個弧真正的走向,做出來的成品才能「每一面都能看」而不能只以一個面的表象來考量-如果只用平面的觀念來做,你的東西永遠是平面的,在本質它仍上是「方的」而非為「弧」,無法對應自然的真正樣貌。

一個弧是整個面的連串,如果能去針對這個部份多花點時間去瞭解研究,作品的深度與層次必能大幅提升。

立體創作是-建立三度空間的弧,由弧而見凹凸。有一個弧就產生了凹凸,從不同角度去看觀看就不一樣,因此凹凸是一種「因果」的關係,處理每一個凹凸須考量它的因果關係,很多的趣味就在這些凹凸的因果關係之間產生了。

「相對」的概念

「一陰一陽謂之道」自然界存在著許多這樣的相對關念,有陰即有陽、有公就有母,吃了肉就會想吃些菜,如果在作品裡面能放進這樣的觀念與元素,你能照顧到這些關係,就較容易滿足人心的需求。

如同八卦「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開始的。

東西在運行時,是兩個點,若往不同方向走,就會越走越遠,失去了相互的關係。若要使它們彼此間發生互動,就要我繞你走你繞我走 這也是太極的觀念。

生命是一種抗爭 、抗拒,從一出生我們就在抗拒,抗拒地心引力,因為不抗拒即是靜止,在動中又須求取平衡。在創作的思維中,這些都是重要的觀念。

宇宙現象「虛則實 盈則虧 有虛方能盛」這也是相對的觀念

造型上的相對的兩大元素-方直與圓曲。在感性上我們講陽剛與溫柔,相輔相成。在理性上,高矮、胖瘦、長短,是一種比較,也是相對論。

凹凸的比例,也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時代背景會影響對比例間相對關係的喜好與造型的語彙,作品中是否有時代感或民族性這非常好玩。

很多時候以玩的觀點來切入-享樂主義者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都要覺得那是一件愉快的事,人生苦短要盡情享樂,環境改不了但心境可以改,由心開始可以改變一切。人生目的不在於贏取更多 而在於「留下什麼」。

雕塑什麼?

雕塑「真善美新」
美的造型法則-纖細而不美感,飽滿而不癡肥。能做到這點就能做出不錯的作品

美在往往是介於中間、在於恰當。

雕塑是生命的脈動-若能超越言語、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鴻溝與藩籬。雕塑是去找到能感動人心的共通語言。生命共通的經驗-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悲歡離。

創作是在異中求同,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空靈。音樂的貫穿力驚人,能打動人心。要將「音樂性」注入作品中使成雕塑的樂章。
「音樂性」如大小、顏色、大弧小弧間的串連。

雕塑最厲害的在於將剎那化為永恆,把律動當下凝聚,這是重要的課題-自然法則是能的運行,能是能量,而不只動態有能的存在,靜態也有能的存在。

雕塑是創造烏托邦的理想世界至生活空間,不只實體的生活空間,也包含想像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靈魂可及的空間,只怕你沒有想像力而已。人們終其一生追求的是思想空間與行動空間完全自由的完美境界。

為何雕塑-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流傳,與天地共存,探生命,尋真理,超越時間與空間,與普羅共享那份悸動。

創作者與創物者一般,可以創造。這是榮耀的使命更是一種特權。

四、作品分享

作品:精誠

楊英風大師的作品,為台灣科技大學所創作,期許師生「精於做事,誠以待人」,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之義,以不鏽鋼為素材,不但象徵工業,且表示擇善固執之鋼強意志,鋼體切割成不同之槽塊代表本院現有之三種學制,所切出之晶瑩光面隱含著高級工程技術,並顯示教育之成果。底座波狀斜面與鋼槽做動感之結合,以表現生命之活力,而高亢之頂端則為勇往直前之表態。
看似方其實弧,傾斜代表動能,且在動態中找到平衡。


作品:太魯格

圖5 太魯格

楊英風大師的作品 (1973),深入台灣的土地,表達著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哲思:「中國文化浩如煙海的文化寶藏始終是我的創作的豐源」他生前如是說。

楊英風大師創立多樣的風格:寫實與抽象、傳統與前衛、本土與國際,由行而上的內蘊到型而下的外爍,給作品以具象的名,卻每每流釋出「剛柔相濟」、「形神兼備」的抽象圓融境界;這裡面充分有的是古今與中外的藝術質地,然後再努力地把作品擺到更廣大的空間視野中。「讓它活成一種景觀」,讓作品跟環境相融,叫物與人款款相動,生息冥和……,他要尋找的是由中國古老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美學中的「人與宇宙」層層包容的親密關係。
以形而上的符號來表現意境。


作品:明月

圖6 明月

看似簡單 卻蘊含意境
底下方座代表雲朵
表現明月如鏡的意像,可以返照。楊英風幼時與父母分隔兩地常有思念之情,母親對他說舉頭見到都是同一個月,這是一種寄情,將關愛與思念藉明月傳遞,打破、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藩籬與隔閡,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透過藝術家的意念賦予形體,讓冰冷的不鏽剛,理性的材質變得溫暖而多情了。


作品:分合隨緣

圖7 分合隨緣

楊英風自述此件作品為兩件一組的造型,凹凸鏡面變化虛盈,上方有圓碟,在鏡面的反映中,象徵細胞分裂再生,萬物繁衍不息,亦如同太空訪客,在宇宙中會合分離,傳達訊息。

光潔如鏡的不鏽鋼鏡面反射,將觀者與周遭環境納入作品中,或以圓弧、曲線的視點柔化環境的氛圍,使作品本身圓融具足。與環境觀者相偕,以達天人合一之境此作品在凹面上方貼有一圓碟,在鏡面的反映中,猶如細胞的分裂孿生,萬物繁衍不習,也似太空幽浮,在宇宙中會合分離。這件作品因位置角度的變化映照四週不斷鏡反的虛像,有若心鏡的反照;世間人事、聚散分合、虛實盈虧、無需執著、隨緣而變、隨緣而安。

王詩光作品

作品:太陽城
立方體切了兩刀,使每個面都成三角形。每個面都有不同的面向,形成三塊,如鑽石在發光。太陽生命極致之表現,化身光明而蘊含萬物,為生命之源,運行不習的天體,永遠在運轉行進,所有萬物皆生長其間。模擬其不斷運行之態,隱喻幅合與幅散的作用,表現內聚的力量。能量作工後產生光與熱又會出現幅散的現象,以此循環不習代表宇宙生生不習的能量。

作品:天之使者
方中帶圓,方圓之中含大千,如同傳遞的天之使者。
作品:光耀
也由方體切割,重新排列組合。光是能量是成就生命的大愛,每個角度皆有變化、在動感中保有重心。
如手、如花、如放光芒的物體。

作品:林之口
是兩隻手,也含樹幹的意像。雙手合十、聚眾為林,十隻手指交錯像樹林一樣,展現靠雙手打拼建造出來的城市,原為林口地標所做。
林口是進入台北盆地之一出入口,以其名與地理意義發想。

五、設計與雕塑的關係

有時要打破疆界藩籬才能打破框架。
萬物不斷在改變,例如照鏡子時,鏡中自己其實已非自己(是過去的自己,因光線運行反射有微小的時間差,人不斷在改變)。

我們需要為自己定位-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有定位才能「出發」。
但我們更需要去打破疆界藩籬、跳脫框架,找尋更大的空間、自由,打開我們的思維。讓想像飛翔,不也是創意的泉源嗎?

原來設計與雕塑之間可能是親子、是兄弟或姐妹,更可能是「自己的另一面」,看見別人,也如同看見自己。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陳柏豪 M9610305

王詩光先生在這場演講裡分享的經驗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弧」這個東西。身為太極影音3D動畫長片處的雕塑組長,將實體空間中的點線面概念帶進數位空間裡其實也是某中材質工具的轉化,真正融會貫通的是其中的精神,而這個精神主軸也不是一條硬梆梆的直線或平面,而是「弧」。

「弧」在圖像化的形象就如「(」一樣,是一凸一凹,也是一陽一陰,端看從什麼角度去解讀。王詩光先生認為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由弧所組成,沒有所謂「真的直線或平面」,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論點,也透露了這個世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去解讀與詮釋,而不該固執守著凸的那面或凹的那面,換一個角度去看事情會有新的發現也更加豐富。設計也是一樣,膠著在同一個觀點做設計是容易死的,其實只要從另一面去看通常會找到一條好的出路。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李佳穎 M9610101

王詩光先生的演講讓我想起小時候上陶土課的日子,陶土老師就和王詩光先生一樣,帶著藝術家的氣息,什麼是藝術家的氣息?對我而言,他們的腦袋裡永遠裝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東西,對於藝術品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與想法,就像小時侯做陶土一樣,老師總是說:「做的很好哦!」,那是對藝術寬大而開闊的眼界。

王詩光先生的演講,我想他談的不只是雕塑,也談人生觀,在他的雕塑作品中,都有著對人生不同的表達與看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兩件事:一件是他要我們思考期許自己能留下什麼;第二件事是每個人每天都是不一樣的自己。或許,我們都像王詩光老師說得那樣,不斷的追求我們認為應該追求的,而在追求的過程當中忘了停下腳步省思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像雕塑一樣,在雕塑的過程中總會不斷的看、不斷的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塑、不斷的拿捏以及形塑出心中所想傳達的精神。

第二件事:每個人每天都是不一樣的自己,因為人會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外型、內在、想法,所以每天都是不一樣的。喜怒哀樂是天天在變的東西,人生目標也是隨著自己的改變而不斷重新修正自己的方向,我想這或許是他從雕塑創作的過程中所領悟出來的道理:雕塑品雖然不變,但是,神奇的是觀看的人因為自身的改變,而對雕塑品能不斷地產生不同的感受。

王詩光先生身上濃厚的藝術家氣息,說出來的話語也相同給人滿滿的想像空間,或許在演講的過程中,有些事、有些句子我並不是全然參透,但是,我相信正因為他獨特但又廣闊的想法,讓他的作品總是那麼的耐人尋味,並且給予觀者自由的想像空間。我想藝術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藝術品才能以千姿百態來影響人們,甚至能夠擁有不斷歌詠與流傳的價值。

王詩光先生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講者|王詩光 先生
講題|雕塑什麼
   我從雕塑出發用好奇與質疑來探索那美妙的大千世界


前言:從笨問題開始

王詩光先生用好奇與質疑探求雕塑,在初期學習雕塑時問了很多的問題

(一)如何把泥巴用平?
在高二的時候,他對玩泥巴很有趣。他問三年級的學長他如何把泥巴用平的? 雙方都很認真的問與答,但是後來到了楊老師的工作室學習雕塑,就不這麼重視這個問題了。

(二)為什麼雕塑都是銅的?
王詩光先生剛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銅的感覺,而是喜歡的是石膏白,後來漸漸的感受到用銅綠是因為這個材質可以很長的時間留存下來,像個老者一樣,他的那些很旺的火都退掉了,但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與洗禮。

(三)佛像為什麼都是眯著眼?
一開始王先生問大家是不是以為是因為佛都高高在上,在天上看世人。往下看,所以看起來像是眯著眼?而王詩光先生的老師楊教授說:半張的眼皮,就像遮罩一樣,擋住了你的視線,你每次都只往外看,看別人的好跟不好。這個遮罩把你光線折回來,所以你,同樣的也看看自身的好與不好。所以這是,不只看自己,也要看看別人。

因此,王詩光先生說,在學習雕塑的過程中就是在錯誤中成長,並且雕塑品要擁有活潑與生命力,在這麼多的雕塑品當中要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才能顯現自己的特色。

影響鉅大的兩位恩師:葉世強大師與楊英風大師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情操、氣節、風骨、大智、大氣與大能

(一) 葉世強老師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自重,不設限)
畫畫不只是畫像,更在於畫活,
不要把我們當畫匠,要我們有藝術家的胸襟。

葉世強的藝術:

蕭條者 形之君也 寂寞者 音之主也
詩成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
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
葉世強:藝術靈山,域外尊者
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

(二)楊英風老師
專長:景觀雕塑

宇宙自然生妙化,得其環中應無窮
還諸山川清淨貌,返照人倫自在心
觀納緣起本生滅,靜雕萬象達性空
型塑景境出凡塵,俯仰形影應中觀


雕塑的四大問題
(一)什麼是雕塑
是加減,拿捏,取捨
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
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
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

其實雕塑範圍很廣,在生活裡面,無時無刻都可以做這件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把心中的感動表現出來。

(二)怎麼雕塑
由骨,肉,皮;而取精,氣,神。

骨是骨架,肉其實是內容,皮是呈現在外面的相貌。而什麼是精氣神呢?王詩光用自己來做比喻:比如要做一個自己的像。那麼早上起來的是你,梳洗過後的也是你,年老的你,有精神的你。這些不同的你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精、氣、神。因此,什麼叫精、什麼叫氣、什麼叫神,可以有好多的想法。而其中「精」是一種能源的凝聚,也是根本。

分析、規納、計畫,重新排列組合,

找到關係,建立秩序,使之有倫理。
由點、線、面而量,由面與面之關係,
找到弧,建立”三度”空間的弧,由弧而見凹凸。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宇宙現象,虛則實,盈則虧。

中國人最喜歡講關係。沒有關係,但我們可以知道關係。在我們在做雕塑,在做設計的時候,也是在找關係。不同的東西組在一起。他姓陳,他姓張,他姓…。看起來沒有主題。所以在做的時候,要讓他們看起來有關係。所以找關係非常重要。

立體是什麼?就是佔據空間的實體。兩點成為一條線。而雕塑的時候,忙著去量尺寸、大小、份量就沒時間專心在雕塑上了。因此要建立「量」的感覺,是一種連續的過程,做立體的東西只考慮外輪廓線的話是很辛苦的。

由面與面之間找到弧。弧其實很有趣,王詩光先生說自然界沒有直,只有弧。從星球開始,地球。基本上沒有方的地球,方的火星。此時他以打一個直拳做為解釋的依據,我們會發現,一個直拳的背後都是由弧所組成的。

至於什麼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宇宙現象,虛則實,盈則虧?他說道,作品是在靜動之間找到平衡,因此要動才會平衡,一個器物要裝東西,虛才能乘,空了才能乘。

形塑造型的兩大元素:方直、圓曲
在感性上:剛陽和陰柔
在理性上:高矮、大小、長短、胖瘦
凹凸比例: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怎麼善待這些元素間的關係?王詩光先生說就像車子的造型,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風格。民族的習性會去影響對造型的差異。雕塑也有不同文化上的觀點,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雕塑元素,因此文化背景會影響造型語彙上的關係,或者民族性也會影響造型與外觀。

有時候,王詩光先生他認為應該把雕塑與人生是從「玩」的觀點來思考。他祟信享樂主義。他認為快樂這個東西很奇妙,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會帶來不同的作品與人生,而他所謂的享樂主義,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吃喝玩樂,而是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好心情。

(三)雕塑什麼
景,外景→(外在 形下) 形體
觀,內觀→(內心 形上) 良知良能(精神)


良知良能是精神上的東西。我們總是追求許多東西以得到滿足。從小被教育要考好的學校、找好的工作、買美麗的大房子,認為這些可以提升生活品質,這是一般人普遍的價值觀,然而我們都忘了:「人生擁有的愈多,離開的時候因為帶不走,所以失去的更多。」因此,更應該要思考的是:自己可以留下什麼。

生命四大元素:陽光、空氣、水、土壤

我們這一生不都在追求生存的方法,他以空氣清淨機為例,其是不就是變相的買空氣,然而在追求的過程中,往往把真正要的東西忽略了,有時候應該停下來,審思一下,什麼才是生命中重要的。

真、善、美、新
真、善、美、新→真實、美麗、善良、創新

王詩光認為最完美的形體是女人,在造型語彙,對美感的貼近,有兩句化可供參考:纖細而不骨感;飽滿而不癡肥。


生命的脈動是超越語言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洪溝與藩籬。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或空靈,使成雕塑的樂章。 有些共同的語言,各色人種都有共同的語言,就是生命的語言。而雕塑也是一樣的,大的弧、小的弧,之間要如何串連在一起。其實,古今中外不變的元素就是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依循這樣的道理去思考作品與人生。而理想世界,不只是真實的空間,也包括想像空間,如:靈魂…。

(四)為什麼雕塑

王詩光先生說:「將剎那化永恆得千古留傳是雕塑最厲害的一件事。」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生不在於得到什麼,而是留下什麼。有時候做東西的時候,不是只是看表相的東西,表相的事物,應該要有深層的意涵,而一個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那個平衡點,讓作品活起來。


結語
而雕塑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觀感,即使是自己也會每天都是不一樣的自己,因此一件成功雕塑品之所以能夠雋永留傳,就在於每一次、每一個人、每一個角度都能給人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王詩光先生演講內容 / D9510104 D9610301 M9610301 M9610302 M9610303 M9610304 M9610305



演講題目:數位雕塑
演講人:王詩光先生
日期:2008/5/09
地點:台科國際大樓三樓


[ 在新舊之間找到豐富 ]

王詩光先生首先列舉了他的一些經歷和作品,藉著兩張動畫「國寶總動員」角色設定模型的塑模溝通前後的差異,闡述他對於新與舊之間的微妙哲學關係。時間對於他而言是很深刻的元素,他也說明為何許多雕刻使用青銅材質的原因是因為耐得起時間的考驗。

[ 佛像為何都半瞇著眼? ]

詩光先生還在就讀復興美工時曾經這樣問過學長,學長回答他說是因為神佛要在天上看著地下眾生的原故。後來他自己才漸漸體悟出來的是更深沉的,半瞇著眼的佛像讓眾生在望著上蒼能給予幫助的時候先反射出自己,也就是自省。

[ 葉世強老師 ]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自重,不設限)
畫畫不只是畫像,更在於畫活,
不要把我們當畫匠,要我們有藝術家的胸襟。

葉世強的藝術:蕭條者 形之君也 寂寞者 音之主也
詩成天地寬 畫意自綿長
極簡又豐富的生命經驗
葉世強:藝術靈山,域外尊者
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

王詩光先生介紹曾經教過他的兩位老師,葉世強是其中一個影響他很深的老師,讓他在往後的路上定位出完整的自己。而他超然的風骨和生活態度也影響著王詩光先生對於事物觀察的角度。

[ 楊英風老師 ]- 景觀雕塑
宇宙自然生妙化,得其環中應無窮
還諸山川清淨貌,返照人倫自在心
觀納緣起本生滅,靜雕萬象達性空
型塑景境出凡塵,俯仰形影應中觀

[ 什麼是雕塑 ]

雕塑就是一種加減,拿捏,取捨所堆疊出來的形象。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

[ 怎麼雕 ]

由骨、肉、皮而取精、氣、神。精就是一種能量的凝聚。從分析、規納、計畫,重新排列組合中,找到關係,建立秩序,使之有倫理。由點、線、面的基礎開始,在找出面與面的關係,發現弧,而後便可以建立出三度空間的弧,在弧裡便可以見凹凸(一體兩面,由不同的角度去看皆不同)。王詩光先生認為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的直線,直線只是人類思維裡的完美型態,自然界裡的許多直線背後還是由弧組成運作,例如我們認為的直線或平面放在顯微鏡下看可以發現事實上還是由凹凹凸凸的弧所組成,人行走直線的動作中也都是弧度所劃出來的,王詩光先生的創作中充分的展現了弧的這種精神。弧的一凸一凹正好就是一陰一陽,在佛教裡陰陽之謂道,能掌握陰陽著變能領悟虛則實,盈則虧的道理,這在雕塑的精神裡有著重要的地位。

形塑造型的兩大元素:方直、圓曲
在感性上:剛陽和陰柔
在理性上:高矮、大小、長短、胖瘦
凹凸比例:一種相對的因果關係

[ 雕塑什麼 ]
可以從景觀(內外)來談:

景,外景→(外在 形下)形體
觀,內觀→(內心 形上)良知良能(精神)

「真善美新」則是強調其完美的形體,在造型語彙,其對美感的貼近,有兩句化可供參考:纖細而不骨感,飽滿而不癡肥。

[ 生命的脈動 ]

超越語言種族,找到生命的脈動,即能打破洪溝與藩籬。找到音樂性,起承轉合,高低強弱,旋律與節奏,沉澱激昂,流動而或空靈,使成雕塑的樂。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羅凱 D9610201

本週邀請太極影音3D動畫長片處的雕塑組長王詩光先生,分享他從事藝術創作的心得。

在演講之前,王詩光先生先播放一段短片,這是最近頗受關注,由故宮博物館所策劃的動畫短片的幕後製作過程。王詩光先生為片中的主要角色,設定造形與形態的雕塑過程,透過其對於雕塑與藝術的深刻瞭解,專注與嫻熟的技術,呈現的人物充滿著生命力,另人佩服。

在演講之中,王詩光先生非常感佩就學期間啟蒙的葉世強老師,以及工作期間的楊英風大師。他們除了在技術上的傳授之外,更在思想上與精神層面上的引領,給予王詩光先生在藝術創作的生命裡,展現寬闊地且大氣度的發展空間。而的確如此,個人認為,當一位藝術工作者,能長於腦海中存有感念之心與對生命深刻的體認,自然在創作的生活中,能不斷的醞釀思維,湧現熱情,在其所刻畫的每一件創作,自然展現出精神性,透露出飽滿的生命力。

這場的演說,讓從事設計的我們,感受到藝術上或者其他的領域,他們對於追求事物美好想法的另一種觀點,可以讓我們學學從精神層面上,觀看事物的角度,也許在我們未來的設計思維中,可以激盪出一些更加豐富的想法。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王老師的一句:「我從笨問題開始」,點出了他雕塑的精神所在。試想有多少人能夠從笨問題來開始思索呢?尤其在網際網路的氾濫下,每個人都急著將自己的作品趕快拿出來交差了事,而這種態度恐怕將是過度依賴網路來從事設計人員的濫觴。

從笨問題開始,才能體會到,如何將表面磨平。從笨問題開始,才會學著比較為什麼不是石膏白而是銅綠呢?從笨問題開始,才會觀察到佛像為什麼都瞇著眼呢?這些都是從笨問題開始,才能感受到雕塑的活潑與生命力。我更深信如果將這種從笨問題開始的覺受,轉而運用在設計的相關領域裡,那真的才是設計裡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王老師對於雕塑執著,可以從這句話看出,那就是「加減、拿捏或取捨」。他認為雕塑本身就是一種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透過技巧與素材的使用調度,傳達創作者的意念與智慧,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這段話讀來真的是氣勢磅礡,如果將此氣度轉換至設計相關領域,那真的是在貼切不過了。試想,每個產品設計師不也都是精心的計算每一吋的造型與功能間的「加減、拿捏或取捨」,多了就是複雜,少了就是單調,這一來一往不就像是雕塑嗎?
從分析、歸納、計畫及重新排列組合,找到關係,建立秩序,使之有倫理,這段話也到出王老師的理性的一面。畢竟有太多人將雕塑視為感性的一種抒發,但在王老師的雕塑裡就看得到由點、線、面而至量體,再由面與面的關係,找到弧,因此建立「三度」空間的弧,進而由弧面看見凹凸。所以有許多迷失在造型的設計師,也真的要參考王老師的這段註解,因為即使是雕塑也需要理性的分析,那同理可知,產品的塑形不也應該是有理性的分析嗎。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趙德胤 M9610301

王詩光是動畫公司建模組的組長,憑著他的實體雕塑經驗和技術,應用在虛擬的三維繪圖軟體上;應該是得心應手,因為軟體的建模概念跟實體的建模概念是相呼應的,近年來更有繪圖業者為了讓軟體更人性化,更接近實體空間的經驗,也有一些如ZBRUSH之類的軟體推出,由此可以印證實體空間的雕塑經驗是可以在虛擬雕塑軟體上揮灑自如的。

不管那一門藝術:建築、電影、音樂、繪畫、甚至設計;若要作到極致或說要達到一種境界(不管是心靈還是現實社會中的地位)都需要具備二個條件,也就是今天王詩光先生說的:師出造化,源由於心。前者講的是「技術」,必須有扎實、精練、高超的技術,然後藉由「心」來把它呈現,這裡的「心」包括: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人生經歷、文化背景、素養。若沒有「技術」,那作品必定流於「紙上談兵」,太過形而上,有藝無術。若只是技術精練,那創作者只能算是「工」,那必定是有術無藝。而王詩光先生在演講中強調了他的「藝」,因為「術」這個境界大概他已經超越。商業性的設計或產品則是「術」多於「藝」,所以大家流於仿效,少了創造。因為業者的要求容不下「藝」,而國內整體的「藝」欣賞的水平也還達不到。這是商業性的設計的悲哀;但同時對於設計創作者來說也是「挑戰」,如果能越過挑戰,必定會如魚得水,傲視群雄。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5 鍾岳容

王詩光先生所講的內容為雕塑藝術,而其對於藝術的領悟與感觸其實也與設計有密切關聯,而設計與藝術其實都是屬於創造的工作,能夠從事創造的人都是天之驕子,而能夠從事創造的孩子是幸運的。

從他學習雕塑的歷程說起,從兩位影響其深遠的老師開始談位於雕塑及生命的領悟。從他慢條斯理,卻又中氣十足的言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於雕塑的熱情,而也因為有這樣的熱情,才道出了目前我無法領悟,對於藝術與生命的道理。他在陽英風大師的身邊學習15年,對於雕塑的感受與闡述卻有一翻讀到的見解,他認為雕塑是加、減、拿捏、取捨,本身為一增益減損的過程,這樣的解釋從表面看來很容易理解,就是玩黏土,捏得恰到好處,補得剛剛好就好,然而其中卻也隱含著人生的道理。另外叫玄妙的說法雕塑是從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這種夾帶的濃厚東方的古老說法讓我很難以理解,不過這也是藝術家神奇的地方。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這堂演講雖然是談雕塑的觀念,但是往深處看是談設計哲理及對設計的態度。王詩光先生跟隨雕塑大師楊英風先生學習雕塑15年,是楊英風的入室弟子,在楊英風先生的薰陶之下,對於雕塑的闡釋自有其一番見解。王先從自然宇宙及禪學的概念談雕塑,他認為雕塑從骨、肉、皮,而取其精、氣、神。骨、肉、皮是外在表象,是看得到的。而精、氣、神則是內在的,存於呼吸之間,眼神的傳遞,如佛學上的「佛陀捻花,迦葉微笑」般的境界,好的雕塑是能喚起觀賞者與創作者之間的共鳴感。
自然界沒有絕對的直線,王詩光先生認為「直」的概念是人類的思維,許多直線的呈現方式其背後都是靠「弧」來運行的,如開車的直線是由「弧形」的輪子迴轉而成,人類走直線是由肢體擺動而成的,木條的直線是由「弧形」的鋸片旋轉切割而成的。所以直線是表象,而其內在是弧線的運作。因此「弧」這個元素在王先生的創作概念上佔有很重要的角色。
雕塑和設計都是創作,都是在找元素間彼此構成的關係,這和產品設計的某些理念相當類似,產品設計在很多時候也是在尋找設計需求和設計元素的關係,雕塑和產品設計不同之處是,作品要能夠量產化,而雕塑是限量、唯一的。作為一個設計者可以將王詩光先生對雕塑的詮釋方式轉化至設計上的運用,畢竟設計作品除了能夠量產之外,也要能夠打動人心,喚起使用者對產品的認同感。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余珮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302 黃建達

Brainstorming 的方法有很多,端看使用那一種。有時,嫌流程過於麻煩便無意身體力行,以致創意難產。這是為什麼老師總是要我們多參與工作坊,多帶一些 Brainstorming,因為集合創意是豐富、多層次且意想不到的。這並不是要我們搜集別人的創意,而是讓自己跳脫既定型式去理解事物的真意。也許一開始並不是十分熟悉,但一回生二回熟,這些被激發的創意會是自己進步的最大助益。

余教授這次的演說多為創意分析與記錄。她提了一個重點,他們在Brainstorming時會考慮該空間適不適合做。空間安排非常重要,連梁老師也不斷希望系上的上課教室有所規劃。我們的空間規劃不應跟著工程線路跑,被背後的電路所操控;我們是人,我們要自己主宰。這要求不過份,只因為我們是設計學院。

如同邱吉爾的名言:「我們先塑造一個環境,然後環境再塑造我們」。能了解環境對人的影響甚鋸,不管在性格、心理、身體上。我們的創意不是只靠一台電腦或一本書而已,多給我們一點空間規劃與人互動吧。

余珮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Are you a designer? Yes, I am.
Wow!你好有創意喔!你都怎麼想到這個的?
長達五年的設計學涯中,發現原來不是讀設計的人才是真正有創意,如同大部分的人都有個迷思,會覺得會畫圖的人真厲害!但其實人人都會繪畫,只是你該如何傳達你所要表達的感覺與意象;而人人也皆是設計師,只是你從何種觀點切入告訴別人你所要傳達的概念。

跟我來,Follow Me!

第一次在設計界中聽見「引導師」這樣的專有名詞,在我的印象中引導師大部分是用在引導智能障礙的兒童等,因此對於這樣的職業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心,而在余珮珊教授的演講中得知,原來就是個引導思考創意的模式與途徑,只是在這樣面對面你說我聽的口語表達下,真的很難在空中直接擦出火花而達到激發創意而無限延伸。

如何「思」奔?
在產生創意的過程中,就如范老師曾說:我們一直都在做撞牆的動作!但要如何在撞牆的過程中找到不同的創意點,這些還是需要透過經驗的累積與觸發,多聽、多看、多與別人討論想法,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特別的創意想法與經驗交流。

換個口味,換條路走,換個方式與人相處,換個心情看世界,也許下一秒我們也能遇見來自未來的創意想法與思維吧!

余佩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6王郁閔

當我得知余教授演講的主題時,便開始困惑著這場演講的內容,到底會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影響。而在余教授要求大家寫下希望能從這場演講得到些什麼的時候,我更是顯的有點無助與徬徨,因為我對『創意引導師』一詞感到一片茫然與無解。

從大學開始真正接觸設計那一剎那,老師便不斷的再強調創意,無形之中,創意的引導師似乎就是那些在不斷灌輸我設計觀念的老師,而從沒有過管理方面的老師來指導創意。因為我很難想像,除了設計上的創意,在生活哪些地方還能夠產生創意?

整場演講下來,我不禁想到在以往的設計經驗中,時常會遇到腦袋當機的現象,就算硬擠也擠不出好的idea的窘境。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余教授所說的一番話:假如你沒有走嘗試不一樣的路回家,做些與平常習慣不太一樣的事,那就算你想要產生創意也很難。因此,試著脫離現有習慣與安穩的生活,能夠激發出更耀眼的火花吧!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李鍇朮 M9610116

引導師這樣一個名詞是我第一次聽到,當余教授解釋後讓我有所了解這樣一個人物的價值在何處,有點像我這一年才開始的另外一個自我課題,給我的感覺是很有存在價值的。


怎麼突破自我而產生有價值的創意,是我們設計人所不斷的找尋的。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且無法超越經驗除非建構在想像力之上,而人可以透過引導將創意思維激發出來,我十分認同這樣的架構,但是光會想是沒有意義的,還要將所創造出的創意實現出來,這是我覺得的另外一個重點。這幾年來創意這詞不斷得被提及,也不斷被許多人討論著,就算不是設計人,但能成為創意之人的人不應該只是將創意引導出來這樣而已。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沈千琪 M9610210

余教授以引導師的身分說明,創意思考其實是可以被引導出來的,並非專屬於某些領域的人才擁有的能力,雖然礙於現場制式化的座位而無法進行更有趣的互動過程,但在演講中余教授對於創意的引導有著詳細的介紹,並藉由展示先前引導過的案例,從中發現透過小組的分類進行創意思考,有助於個人創意的啟發,找出自己的優劣勢,且提高執行能力進行創意活動。

創造力的培養,在於對平日生活中各種事物所產生的好奇心與觀察力之養成,它是可以透過學習與訓練方式來作加強的,而教學者則非以「教」授學生某種知識或技術,而是應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去引導學生創意的思考模式,進而讓學生在創意引導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創意這個詞,突然的在這個時代中不斷的被提及,雖然說突然不太好,因為以往做設計或是創業開發產品等等都是要靠創意,但是最近世界好像突然頓悟了什麼,非常重視起創意,抽象的名詞!市面上也有不少以創意為名的書籍不斷的在出版,究竟創意能不能被教出來?一直是一迷思。
這次的演講將教育與創意結合在一起,讓教育去引導學員如何去學習以及吸收不同的知識來激發出創意。在演講中,余教授要我們反思幾個問題,CORE自問自答題,讓我了解了最近的自己對於周邊事物的觀察還不夠仔細,好奇心好像也因為疲累而減少了!對於冒險從事新鮮的事物也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次的演講又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既然想要從事設計這樣的創意產業,我們不管怎麼樣,還是要保持我們的赤子之心,永遠對週遭感到好奇有趣!創意才會降臨!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曾彥齊 M9610303

其實一直覺得很可惜余佩珊教授演講當天,因為我正在趕一個也是5/2號截止的比賽,所以沒能參加於教授的演講,只好從同學們的口述得知一些演講內容的訊息。
我一直對創意思考的方法也相當有興趣,我們一直說“創意很重要”,卻不知道創意如何培養,余教授用引導的方式述說創意,雖然還沒能很深刻的瞭解其細部內容,但是一直以來,對創意活化的方法我有些微的涉略。
從梁老師最近的課程當中也常常談到創意的重要,可以藉由Brainstorming來激發創意、激發聯想,我認為,Brainstorming的各種使用方法(如:隨機紙卡、隨機關鍵字...等等),主要目的都是先將我們把既定思維打破,先拉到邏輯框框外,然後重新組合,最後再詮釋回來。找到新組合的共通點詮釋回來之後,就很容易產生精采的創意了!
有一本好書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本書中談到許多IDEO對於創意思考的培養與訓練,談到相當多創意思考的各種層面,是我現在熱衷閱讀的一本好書。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穎謙 M9610114

在報章雜誌中、新聞媒體、我們生活周遭都可聽到大家在談創意,但創意從何而來;又要如何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創意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或是隨處可得,成為大家討論的議題。
余老師在這次的演講中以一個極為不同的開場方式,從我們想得到甚麼作為開場方式,從過程中去探究每個人的想法,而從大家的想中便可發現許多有趣的想法。並在演講中提到,她是以一個引導師的角色在帶領團隊,創意的思考是經由引導而產生的,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的體驗,我們有多少的熱情;有多少的實踐能力;是否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從發現中又得到甚麼啟示…等的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創意能力。在徐老師的資料中也發現,環境也是引導創意的要素之一,一個沒有距離的溝同環境,一個能將想法共同分享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創意不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制式教學方式所能做到的,創意引導是相互影響的。
這次一次相當特別的演講,說真的我原本以為是場設計師闡述其創作過程的演講,但沒想到徐老師是以概念釐清的方式,告訴我們創意產生的方式。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楊小青 M9610204

這一次的演講,余佩珊教授以一個引導師的身分,帶領我們進入演講內容,首先請大家寫出3個希望在這次演講中的希望,然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帶動整場的氣氛。

余教授在演講中也提到”創意可以教嗎?”他認為創意的過程不是教學生某些特定的東西,而是在互動的課程中,企盼引導出學生在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這種態度來教授或講授創意思考,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起始定位。

所以,創意不可閉門造車,生活中也是需要很多的刺激,才能激起更多的創意。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王詩光先生演講心得 / 黃詩珮 D9610202

對台灣而言,動畫是一塊讓人感到尷尬的產業,以往國外的動畫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力為他們繪製中間畫(中間畫:關鍵影格中間的影格)時代,台灣廉價又優質的美術人力一直是他們最好的合作對象,許多市場上的一線動畫電影或影集,都有著台灣代工的影子,一直到現在即便有了中國大陸的競爭,台灣的動畫代工仍然有著一定的聲譽;但是,隨著產業的升級,台灣開始展開創意內容產業的發展時,我們卻發現,我們做不出像樣的動畫。
面對這個問題,各公部門與文化內容相關的單位,開始積極的消耗預算,對相關企業以及基礎技術人員訓練的補助,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毫不吝惜,他們認為動畫做不好是因為會操作軟體的人太少了。我想這絕對是大錯特錯,畢竟我們有能力為人代工,就代表工作人員的實務能力絕對及格,缺的是完整的產業架構以及深沉的思維。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王詩光先生的演講內容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王詩光先生的演講強調他人生的過程以及對其專業本質的看法,不拘泥於技巧或技術,讓我們思考動畫或是設計的本質,進而藉由不斷的反省、思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當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時,或許就可以理性的思考專業的定位,以及創意內容產業的未來,而非一昧的用過去代工累積的經驗,在這塊對我們而言重要但陌生的領域中不斷挫敗。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黃冠豪 M9410207

創意
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驅動人類進步的力量。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憑空蹦出創意的點子來,除了天賦異稟的人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想法之外,有時候創意是需要醞釀,從天馬行空的思維中找到出發點,再加一點邏輯思考,一層層經過時間去發酵的。

思維
人類的思維通常在經過教育的規範後,會變的制式化。因此需要一些外來的刺激;生活體驗、哲學思想,甚至是平淡無奇的人事物等,只要透過觀察,換個不一樣的角度去探索,都可以得到收穫的。此時,讓心胸放大、就貪心一點去掠取生活軌道以外的事物。

引導
很多人不是生來就是天生的大師,除非是無師自通,這種人其實不多。學習是需要老師的,就像玩拋接球一樣,你丟我接,然後換我丟你接,是有互動的。當人們在初期,還在目探索時,引導者是很重要的角色,他能幫你站穩立場,指引方向,等到學習者可以舉一反三時,便達到引導者的目的。設計的創意思維從設計者自己播種,引導師灌溉,然就就會逐漸茁壯。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創意創意,這個詞不管在什麼領域一直被強調著重要性,我們所學過的設計方法很多時候也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創意,每個人都想要當個有創意的人,然而它很多時候卻是一門卻讓人求之不得的學問。

此場演講的講者余佩珊教授,以一位創意引導師的角色來進行這場她所謂「不想像是演講」的演講,以她過往所進行過的案例帶給我們一些可能會引起新創意的方式,也許是改變討論的空間結構,也許是使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進行發想。

有時候我們會忽略思考方式的重要,但透過不同的體驗,不同的人,真的能激發出不同的想法。也許第一步還是先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準備好,等待一個時機一個環境讓想法迸發,期待更多創意產生的每一刻。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D9610301 曾國俊

創意活化

創意是教出來的嗎?創意可以教嗎?余教授在演講中也提及自己是位「引導」師,而不是教師,不是教學生某些特定的東西,而是在互動的課程中,企盼引導出學生在過程中不期然的開發出創意的能量。其實這種態度來教授或講授創意思考,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起始定位。

不過,創意這種東西要如何來教導,開發甚至引導出來,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相當有創新的方式來詮釋。記得我曾經修過一堂「創意開發」的課程,或許是還在選課階段,學生比較會以一種評斷的方式去旁聽有興趣的課程,或許是課名太有興趣因此心中的期待與要求也相對的比較高,但沒想到,老師採取的上課方式與課程規劃竟然是那麼的傳統,如果老師本身教授的方式就沒有創意,怎麼會將創意的課程詮釋的好呢?這或許是開創意教學課程的老師,會面臨的最大挑戰。
這次余教授開場白以互動的方式將大家導入主題,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場會跟以往不一樣的演講,也讓大家心中的期待層層往上疊。

之後用一些創意思考引導的案例,如創意工作營運作與上課互動的情形與照片,讓我們從照片中反思自己對於培養創意的熱情及每天訓練自己創新的小動作是否做的確實。雖然說今天的演講的環境是在學校的演講廳且固定式的課桌椅阻擋了許多師生互動的可能性,但或許就可以針對這樣的場合設計出適合這樣場合的互動課程,因為如果常常去演講就會發現,這種典型的演講聽到處都是,與其環境改變適應教學,在這場創意引導的課程啟發下,或許大家可以再集思廣義一下,如何能利用一些道具來突破這種環境的限制,我想,又是一場引導啟發創意的開始。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這次邀請教授進行有關創意思維的演講主題,在演講的開始,教授以互動方式引導大家進入主題,期望大家在演講之後,能獲得不一樣的收穫。演講的內容以其創意工作營的實務發展與活動,介紹創意思維的方法,然而,方法不是必然的,透過引導的方式,營造開放互動式的學習環境氛圍,打破一般制式行為的模式,使群體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相互串聯、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讓思維產生許多創造性的成果。

而想像力發展成創意思維的過程之後,最重要的在於最後執行的階段,要設法讓想法真正實行,演講中談到有些想法,在執行時卻不易落實,需設法提升執行階段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在於日常生活的好奇心與觀察力的養成,在不同的場域積極涉略不同的知識,加上自身的經驗,激發出創造力。

這次的演講,老師介紹的資料豐富完整,但僅僅於知識的介紹與認識,期待下次能有機會,在不同的空間以更加互動的方式,體驗創意開發的過程。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黃子倫 M9610202

對於創意思考要如何發生,余佩珊教授以一個引導師的身分,在演講中讓我們了解創意思考是可以被引導出來的,教授展示出她曾經帶領過的案例,案例中她讓同學們聚集成小組,透過不斷的刺激發想來進行創意思考,在這樣的活動中,除了需要沒有隔閡的場地以及足夠的展示空間,更需要有一位能夠引導思考的引導師,讓參與者盡情的發揮想法;而教授也用簡單的圖表讓我們了解自己所具備的刺激創意的能力,如:好奇心、行動力...,找出自己的機會及弱勢,藉以補足自己所不足的能力,也讓自己更了解如何增加自己思考的能力。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趙德胤 M9610301

在這年頭,只要有人突然設計出新產品、製作出新廣告、新的電影…或改良了某件產品的功能,都會被掛上「很有創意」的頭銜。也因為如此,創意這東西就常被人掛在口中,在課堂上,在演講中,在工作坊,在電視上,在書本裡…因為出現的次數太頻繁,大家也麻木了。而好像各行各業,都有人想跟它沾點關係。一場演講、一席話、一本書應該很難讓人變的有創意,我們應該別再強調「要有創意」了,只要保持好奇心、接觸不同領域的學科,然後心思綢密、有邏輯地思考事物,那所謂的創意就只不過是在執行一件事物時的習慣而已。
每次去問那些所謂「有創意」的人士如何「創意」的時候,並不會得到任何「創意」的答案;因為「創意」的背後不是「剎那間的靈光」,而是「經驗」+「努力」+「幸運」。單獨「經驗」來說:經=脈絡,驗=檢測,而脈絡=資料,而資料=歷史、背景、專業、技術。不管什麼行業,什麼產品、要去觸及它,就必須充份深度地了解它的「經」(脈絡),了解後再檢測、整理、分析,自然就會出現一套自己獨有的邏輯,跟隨著邏輯,努力不懈;自然水到渠成;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爛珊處!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溫顓豪 M9610110

創意要如何才能被激發出來,現在社會上都熱烈的討論這樣的問題,甚至出現許多類似的課程,而余佩珊教授則是其中的絞絞者,相較先前專題討論裡設計前輩的較為嚴謹的講授方式,教授希望我們能夠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討論,畢竟,創意的發生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之下發生的。
一開始的一張紙,大家在嬉鬧中交換彼此心中的想法,這樣的放出、接收的過程可以激發出大家心中無限的可能,同樣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在平時所累積的記錄當中,和過去的自己討論、對話,形成一個創意的循環,這樣不僅能幫助增進平日對於週遭事物的洞察力,也是腦筋的訓練,人們總是認為創意是某些人的專利,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潛能。創意是一閃即逝或持續的發光發熱則是端看於平日的訓練與沉澱的多少。換句話說:創意是有辦法的、是有機可循的。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楊曜全 M9610205

此次余教授帶來了一些創意思考引導的案例,包括了教授跟工作營互動的情形與照片,並讓我們檢視了自己對於培養創意的熱情還殘存多少,是否每天都有新問題、是否有新想法或新的規劃,藉由每天動腦的刺激來活化腦細胞,並隨時帶本小筆記將想法予以紀錄,讓創意發想由一點一滴的累積,逐漸成熟。

相信余教授是一位非常專業且極富幽默的創意引導師,無奈在今天的演講中,因為創意被高聳的演講廳及課桌椅推擋在門外,並無法共同參與,讓這堂演講失色不少,由衷的期望有下次的機會,能再參與余教授所進行的創意開發互動課程,相信一定會是個十分愉快的經驗。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與創意『思』奔:創意與教學的結合

透過余佩珊教授的介紹,瞭解她所投入的,是創意思考引導的教學工作,她所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我相信的是頭腦的鍛鍊,而這是有法可循的」,創意是可以透過學習與訓練加強的,也就是創意是可以透過方法來成就的,因此,創意不只具有感性的面向,同時它也具有理性的特質。

另外余佩珊教授在教學活動中將自己定位於「引導師」,而不是「教」授或「教」師,不是「教」學生某種技術或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在課程的互動中去體驗與開發出創意的能量,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而不是隱含標準答案、封閉式的「教導」與「被教」,我相信這在教學活動中是一種最高的信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者的自我挑戰。

余佩珊教授在演講中傳達的與其說是一個概念,不如說是一種信念,人人都知道創意的重要性,但一提到創意,總難免覺得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余佩珊教授所想推翻的正是這種距離與迷思-創意不是天馬行空的靈光一閃而是透過實踐的產出,創意不是一種奢侈,而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一種生命的開發、學習與樂趣。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演講題目:創意思考

演講人:余佩珊教授

這次邀請了東海大學余佩珊教授,談談關於創意思考的講座。
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她藉由引導互動的方式做為我們與創意思考的第一次接觸,讓各位聽眾一起暢談對他所帶來的演講有何種期待及收穫,很顯然地這正是大家親生體驗出創意開闊的無限發想,體會出一個小小的題目經過大家的思考之下,所得到的並不是唯一的答案,這是相當有趣的!另外也提到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是影響創意思考成效主要的因素,課桌椅過於公式化的排列是不能使學生有效的學習!創意思考並不是特定某些專家學者的專利,也不是無意間地產生出來,余教授認為是頭腦的鍛鍊,而這是有法可循的,只要透過系統分明的方法及實作練習依然能夠挖掘出創意的精髓!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陳柏豪 M9610305

演講題目:創意導引師, 創意思考
演講人:余佩珊教授
日期:2008/5/02
地點:台科國際大樓三樓

那天踏進演講教室選擇了邊邊的座位,臺前的余佩珊教授說著這不會是一場演講,而是一個引導互動的課程,並期盼大家往前面中間座位集中。興致勃勃的我往中間的座位移去,一開始手中的白紙要我們寫出自己期望在這場課程中獲得什麼。寫下了期望自己能在此放開心胸,抱著對接下來應該會很有趣的課程期待著,我想這不會是一場普通的演講了,余佩珊教授這時也提出傳統教室如現場的這種環境不利於互動的進行。

沒錯!果然這種空間的安排阻礙了人與人的互動學習,基於演講廳無法移動桌椅的原因,余佩珊教授也貫徹了這個說法,整場不會是一場演講的演講比平常的演講還要演講。不知道該不該說期待大失望大,初衷「創意不是可以用教的」卻僅列舉了許多無法融入的情境圖片的案例「教」我們,而無法讓人被說服有被引導或開發令人驚喜的創意,若真要說在這場「演講」中獲得什麼,也許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在固有環境限制下做出突破的創意。

這個限制其實可以在型式上消失的,這場談創意思考的演講原本可以不會只是場普通演講的....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回想於92學年度的時候,余教授曾經有可能成為長庚工設的一員,但不知為何原因,這個期待卻是落空的。那個時候,余教授的幽默及風趣就感染了整個設計工作營,雖然該工作營只是一個短期且在連續密集的時間下完成,但進行過程中的活動與討論卻也快速的發酵,同時也幫助所有參與的同學,都將腦力再一次的充電與解構。

在演講中,我覺得左圖這個資料非常的有意義,因為在工業設計的領域裡,其實就是需要這上、中及下游的整合。在過去這段時間裡,也不知道曾幾何時,工業設計居然被定意為造形設計師,更有人將此奉為圭臬,我個人覺得,這真的是捨本逐末,更是放棄了成為工業設計師的樂趣所在。我深信,工業設計師,可以被定義為服務業或者是顧問業,因為這個轉變,剛好可以藉由余教受的這張投影片看出些許端倪。試想如果將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轉換為創意思考的開發者,那真的是在合適不過了,因為有許多問題的解決是無法單就工程、成本及效率的量化來解決,而通常解決問題的那一剎那,就是創意思考的介入。

如果將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轉換為創意思考的開發者,那她/他一定會很有興趣的去汲取所有相關的知識,因為從各種專業領域的切入,就像是在調查一件離奇的案子,每個工業設計師都可以變成像名偵探柯南一樣,然後抽絲剝繭的一層、一層的解開所有相關或不相關的問題,最後就可以找出徵結的所在。

緊接著,就是將所學的設計理論來與實務相結合。畢竟理論上的推衍,是有其盲點,因為在實驗室所控制的變因,實在是無法滿足現實生活上的環境變數,但可以藉由Case Study的培養來逐步的落實,實驗室與實務間的隔閡,因此整個工業設計的教學就可以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李佳穎 M9610101

創意思考是什麼?我想這沒有標準答案。余佩珊教授在這次的演講中的開頭,要我們寫下對這堂演講課的期待,我想這就是創意思考的開始,聽到不同的答案,才深深領悟到原來相同的題目,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思考切入點。

學設計將近五年了,總會有創意枯竭的時候,有時候也總會納悶為什麼別人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創意,甚至曾經一度認為創意是需要天份的。不過學的愈久就愈明白創意是可以被訓練的,說訓練似乎制式了點,應該說「培養」可能比較不那麼嚴肅,或許真的有人天生下來就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但是如果自己願意的話,創意還是可以被不斷發掘的。我相信要維持不間斷的創意,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吸收新資訊、不斷地觸類旁通不同領域的新知識,這會讓自己變得更有深度與廣度,當然這也是我最欠缺的,雖然知道該怎麼做,卻一直沒有習慣性的去吸收新事物,在這一次的演講中,再一次的提到必須對生活的保持著好奇、開放與冒險的心態,才能有新的創意產生。回頭看看那些充滿創意的同學,他們真的是如此地在過生活,總能不斷分享他們的新發現、不斷發覺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而我也能不斷地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新東西。

在這一次的講題中,余教授所談的創意思考並不侷於設計的範疇內,我想在任何新的企劃案與活動執行上,都能應用余教授所談的方法來達到創意的成果,其中余教授談到實現創意的部分,我想才是創意成功的重要關鍵,先有了想像力、接著發展成創意,最後必須要執行,所有的想像與創意才會有實質的意義。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創意思考並不是一日就可培養的,培養方式雖然不算困難,但似乎也要視個人造化,在演講中提到一些基本的問題,例如對於新事物的敏感度、熱情…等等,用這些方式檢視自己是否具有創意思考的條件,都是一些簡單的方式,身邊微小的事情,像是是否記得最近最新的設計或是創意?這樣的問題簡單卻不一定能輕鬆回答。我們經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思考的時間,更不用談論創意思考,也許這並不是理由,但是百忙中抽空思考的短短時間,對我來說則寧可用來休息、放空自己,偶爾看看書或是雜誌已經是最接近創意思考的活動了。

結束了這堂課,雖然並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得到的東西,例如見識互動的課程,一開始提起這個概念,後面的感覺卻沒有如想像中的一樣,又變成單方面演講、上課,這一直都是台灣學生的通病,我想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培養出來的,這樣的課程對創意思考來說簡直是一大打擊,學生變成只是傻呼呼的聽講,手邊忙著筆記,整場課程下來幾乎忘了內容,這應該才是台灣學生培養創意思考的原點,必須先改進自古以來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互動的能力。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賴奕茹 M9610209

對於創意思維不同的認識,並藉由引導互動的方式,讓我們體驗創意的情境。余佩珊教授認為創造力是可以被啟發的,整個演講過程皆透過許多案例來詮釋。整個演講的內容讓我有點失望,跟一開始期望的有所落差,認為不應該是在這樣的機會介紹對於學校的案子做了什麼而是應該要引導依個思考的方向,讓大家都有些意興闌珊是可惜之處。雖然有指出傳統的教室因為規矩的桌椅排放模式而讓大家少有互動,不過還是認為對於這次的主題覺得有一點可惜的地方在。無獨有偶的,在梁容輝老師所主持的實體空間互動一門課中,也暢談到空間設置對於人與人之間在交流上所產生的影響,也在這節演講課讓自己思索關於互動以及創意的方向。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邱珮華 M9610207

東海大學的余佩珊教授所帶來的講座,是能提供我們對於創意思維的認識,並藉由引導互動的方式,讓我們體驗創意的情境。
余佩珊教授認為創造力是可以被啟發的,整個演講過程皆透過許多案例來詮釋。但是這場演講和我所期望的似乎不大相同,演講前,我以為這場演講是告訴我們該如何激發腦中澎派的設計因子;而非欣賞其互動課程的圖片,雖然我能理解余教授傳遞的是另一塊領域的知識!但是我仍很期望有一天能有一場,不是告訴我「創意不是可以用教的」,而是真是透過「創意思維引導的方式」而產出的互動式演講。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林銘璋 M9510105

過去所受的教育一直是很公式化的教學環境。在演講的時候,余老師指
出傳統制式排排坐的教室在空間上是不利於學習,而同學間在互動上的
行為效果也不佳。無獨有偶的,在梁容輝老師所主持的實體空間互動一
門課中,也暢談到空間設置對於人與人之間在交流上所產生的影響。

在空間上的設計,自由可隨意組合的擺設可提升人的多相度感知。與他
人互動時,透過此方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而每個人對於生活經驗的
體認都有所不同,藉此以改變制式化的行為模式。這種互助而多方引導
式的學習在環璄氛圍的營造上,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似乎可帶來更深切
的省思。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江淑吟 D9610102

在多元、多變的當代社會,需求的增加、技術的革新,帶動各種發明的醞釀與生成。因發明而帶動需求,因需求而帶動發明,互為因果,使的需求與供給得以生生不息延續。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人天生具備想像與思考的能力,人利用創造力造就了文明與科技,人類的進化史就如同一個創造史,創造力的發展牽動著國家與民族的演變。

創造力的來源,可能源自於文化、歷史、科技演進、技術能力的影響,從美術工藝時期對工業反對的態度,堅持以手工藝設計哥德式樸實的風格,突顯出當時設計師對於面臨工業化的衝擊。至今,技術進步之快,設計幾乎不再受到科技的束縛而發展,多元化思維得以被執行、貫徹。

創造力這個與生俱來的能力,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因種種因素而導致失落的潛能,創造力的發展大部分是後天學習環境與教育的結果,因而,有許許多多的學者鑽研創造力啟發的相關研究,諸如Brainstorming, Attribute Listing, Morphological Analysis, Free Association Technique….等方式,都是不錯的方法。也呼應著余佩珊教授所述的,創造力是可以被啟發的!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羅凱 D9610201

本週邀請東海大學余佩珊教授進行創意思考的講座,提供對於創意思維的認識,並透過引導方式,讓我們體驗創意的開闊的無限空間。

談論創意自然需要擁有求新求變的企圖,願意從自身的行為模式改變是一個基礎前提,余佩珊教授提及,若每天都走相同的路做相同的事,自然不會受到新的刺激,也無法激發創意的產生。生活中應充滿好奇與探索,探詢與體驗環境周遭的變化,將有助於創意思考的醞釀與發酵。

余佩珊教授強調創意不是可以用教授的,創意思維是需要透過引導的方式,所以在講堂中,特別提供她個人對於創意態度的量表,藉由量表可以檢測每個人對於創意的態度,在各個向度中對於創意實際的積極程度。透過親身參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發現許多方面明顯不足,實在需要好好的重新審視,來強化個人創意思維的能力。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余佩珊教授演講心得 / 黃詩珮 D9610202

創意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既定的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甚至反過來利用這個問題創造優勢,這就是創意最佳的體現。

很有趣的是創意的來源除了自身的思考外,有極大的成分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累積,或相關專業知識的累積,也就是說這是知識或經驗累積後演化出的創意;當知識或經驗不斷累積並獲得精髓的同時,有效率的思考邏輯或方法就會出現,針對問題提出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法這就是這類創意的展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優校的影片導演運用不同的手法,敘述自己想說的內容,這些手法可能超乎一般人的想法卻又同時在製作團隊可以負荷的範圍內。

但是這種思考模式可能有極大的漏洞,因為這畢竟是建立在既有的知識與經驗上,所以有可能只是改良或是精進,而非最有效且完全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好比從甲地到乙地,我們換了無數種的車輛卻忘記可以做飛機,甚至想想為什麼一定要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一定要到乙地才能解決嗎?是不是可以在甲地解決?又或是到比較近的丙地解決?

因為以上的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自身思考出來的創意,余佩珊副教授以企管人專業的背景,為我們理出各種有效率的思考方法,以及創意的累積技巧。

余副教授提供的創意思考方法有些十分有趣實用,值得我們時常思考這些技巧甚至將其融入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就我的理解與需求,我以為有以下幾點要掌握:

1.寬廣的眼界與心胸:接納不同的文化、思維、經驗、知識建立創意的「資源庫」

2.建立思考的高度、找到問題的「條件」:思考問題的時候,把思考的空間擴大,確定問題的「條件」在哪裡?關鍵又是什麼?不要侷限自己的空間,如果可以從策略解決問題,就不要降極為利用技術解決問題,如果可以用技術解決問題就不要只想著勤能補拙或是增加良率。

3.運用外在的資源:尋找創意的同時,也不要只是閉門造車,聽一聽別人的意見,看看別的作品,或許這些資訊和問題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也可能是打開關鍵問題的鑰匙。

4.不放棄任何的可能性:靈光乍現的想法或許看來荒謬,但是還是要記得寫在紙上不要輕易放過。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206 黃資赫

Miss Zhou's speech was certainly an interesting one. However, it also felt like watching a very entertaining commercial. Although we were shown many great designs from Agua and everyone was happy and laughing throughout the speech, I ask myself as I am writing this reflection, "what did I learn?" Projects after projects, we saw how Agua Design enjoyed its fame and was playing with all these great ideas. We also saw that Agua Design was able to play with all these materials and create fun and pretty products. But one thing that stroke me in those 2 hrs was the question asked by a student in the end. "We all think Agua is great, but how do you get all these clients to listen to you? How do you even get these larger clients?" Her response was something like, "well, we were lucky that we get good clients who pay well and are not picky." Sure, like that's the truth behind a great design firm. So what do we do? Graduate from here and go expect our clients are just as good as yours? Have you in your speech taught us anything that's valuable? Wasn't the whole speech a glorified marketing campaign for Agua? I could have gotten all that information by just going to your website. Seariously, be honest is the least you can do while you come and exploit student ideas for your own project.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8 葉鑫

第一次看到水越設計的設計是在誠品玄品中,在一本筆記本封面上有個小孩拉著風箏,黑白的配色感覺很簡潔,讓人不經聯想道可能是由國外的設計師所設計的,但裝訂方式又感覺很像是古籍的線裝,仔細一看Logo上用紅色的章寫著水越。水越設計這名字唸起來就帶了點東方味,跟唐草設計的感覺有些相似。

後來在北美館的亂有秩序展上再度看到水越的作品"辦桌",以及"舉頭三尺有神明",感覺這個團隊的作品都還滿有趣的,設計元素上除了用在地的生活體驗外也融入台灣式的習慣與風俗,將小小的庶民文化特色做美學上的重新詮釋,產出的作品帶了一點幽默以及對於生活的反思。

Aqua小姐所提到的都市酵母是個目標偉大的計畫,實際的在生活中運用文化與設計去改善都市的樣貌,讓都市可以看起來更美好,拿來與政府一直提到的文化創意產業相比較,感覺都市酵母所切入的點更實際也更貼近生活,除了有設計師的美感因子也顧及了全民共同的生活體驗,對設計者以及民眾來說都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8 葉鑫

聽聞許士軍老師在管理界已經是元老級的人物,又看到左前方宋老師都來聽了,想必應該會在演講中傳授很多艱澀難懂的管理知識,自己論文也沒有寫跟設計管理有關的東西,不知道會不會睡著。

許士軍教授在這堂課中談管理跟其他的老師不太一樣,看到一個年紀已可以當爺爺的老先生在台上用有點裝可愛的語氣在授課,雖然有些好笑或是覺得奇怪,不過卻也會對他努力要對我們解釋管理的精神感到尊敬與佩服,在聽講時也多了一些專注。

後來在研究室重新聽一次並且打心得時,一邊聽一邊打字時發現在聽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但試寫下來卻發現裡頭有好幾個重點與原則穿插在其中,在行雲流水般的說話中將管理知識帶到談話裡,內容可以說是許老師已經將專業領域中的知識吸收並且融會貫通後重新詮釋出來的知識。

雖然在演講過程中並沒有談及很多管理的專業知識,不過卻可以在許老師的談話中可以聽到他將所謂管理的原理及概念用口語化平易近人的方式說明,用簡單的譬喻來解釋複雜難懂的公式及原則,讓聽者在聽講時不會因為聽不懂而緊張,再這場演講中學到的比先前想像的更多一些。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410207 黃冠豪

這是一場輕鬆談設計的演講,小姐把水越設計如何將設計帶進生活,用很多有趣的實例來說明。

許多創意的點子其實來自於我們生活的週遭,不過是換個角度出發,以不同的演譯方式來表達想法。「舉頭三尺有神明」是個有趣出發點;把文化和設計用巧妙的手法聯結,拉近人與信仰之間的距離。

「都市酵母City Yeast」是個正在推廣的活動,其實也可以說這是一場正在發生作用的化學反應,生活是輕鬆的、有文化的、具有美感的,更是充滿創意。這樣的概念正在我們的社會中擴散,身為分子的我們,盡情發酵咱們的能量吧!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12 鍾禎豪

對於水月設計的第一印象,是在去年逛誠品時,無意間被一個年歷吸引,不過當時因爲價格有點昂貴而打消了購買的念頭,也因此那時沒有仔細看,所以不知道是哪一家公司做的,直到這次周育如小姐到來,並拿出他們公司的作品時,才赫然發現原來就是水月設計的作品;其實不難發現,水月的設計在美感和質感上是非常講究的,而且往往能給消費者在第一眼就能有慧心一笑,這幾點元素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往往左右了消費者購買的欲望。研究顯示,帶領流行的元素,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決定在消費者;經以上了解後我們便能推斷出來,水月很有可能會是帶領流行的先驅者,這對目前台灣的設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台灣的設計能力其實是足夠的,但卻缺乏了帶領流行的能力,而水月設計無疑的正在往這方面努力中,而就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絕對會支持他。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對於水越設計的印象,第一次發生在幾年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舉辦的Old is New時尚故宮的一系列活動。在幾本設計特別的筆記本與唐代妃妃公仔中,其實對於水越的印象尚顯得陌生。在去年台灣設計師週的展覽中,水越設計舉辦了「都市酵母」的活動,收集了從事不同領域與行業的民眾,以圖說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於這個城市的感情,甚至是對於一個理想城市的夢想,讓我印象深刻。

周育如小姐遊經許多國家的經驗正是大部分人所缺乏的,從國外不同的城市所帶回來的經驗讓水越設計一直不斷的推廣這一股城市的理念。文化的差異還有歷史的背景當然對每個城市發展的特質有所影響,而這些經驗也不一定能夠平行套用或者學習,不過我發現每個人雖然都接收了外國城市美好與吸引人的特質,卻也能因為生活在台灣而帶了一種特別的想法,我想這就是身為台灣人值得驕傲之處了。

許士軍教授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許士軍教授是國內管理學界地位極為崇高的學者,許士軍教授的著作及研究領域更是橫跨管理及經營策略等領域,有機會聆聽大師的演講,著實令興奮不已。
雖然在整場演講中聽不到他過往所揭櫫的高深管理理論,但卻也讓我見識到他見山早已不是山的境界,演講中聽他輕輕鬆鬆的談論所謂的管理,遠遠不同於我以往的認知,心想,如果回過頭來從新檢視,過往我所聽聞的種種管理理論及書籍,相信一定會得到不同的見解。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M9610106 王郁閔

第一次見到水越設計的產品是在誠品書局。還是記得當時非常好奇那些用傳統線裝的方式裝訂而成的筆記本,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哪種筆記本只出現在國小和國中兩個求學時期的福利社而已,但卻從來不知道原來傳統線裝書的好處是可以隨著使用者盡情的翻折,隨著使用者的習慣去進行書寫。

此外,原本不是設計出生的周小姐,隨著她選擇留學法國,追求自己所有感興趣的和所想要的,一步一步的往設計的領域慢慢的經營,才有今日這樣的成果!的確,凡事有興趣的去做一件事情,或者有時間的去開發一些想法,都遠比半強迫式的被關在教室裡教授都還要來的有效果吧!但前提是學生也必須要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與求知慾。我喜歡周小姐那種看似旅行的學習方式,把教室拓展到戶外應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

周育如小姐演講 / D9610101 朱玉麟

雖然在整場演講中,周育如小姐分享了許多水越設計的作品,確也令人耳目一新,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她對設計始終沒有改變的"初衷",即使在從事設計實務這麼多年之後,仍就如此執著,此番的執著著實令人感佩。
對我而言周育如小姐,其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設計酵母",相信對於認識她及聽過她演講的人,內心或多或少都已經開始"發酵",差別只是需不需要提proposal罷了 !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303 曾彥齊

周玉如小姐的演講真的是這幾次演講以來令人最感動的一次,不但為人相當謙虛、親和,作品都令人十分感動,除了他們所接的設計類案子相當喜歡以外,我真的非常喜歡“都市酵母”這個主題。

每個人提供一些想法讓我們在人們愛上這個都市,讓我們的都市的黏性再度增加,我覺得設計在於創造價值,創造都市對於人生命的價值,而不是生活其中而渾然無覺,看很多很有創意的想法,對於一樣熱愛這塊土地的我,同樣是設計為出發點去看待這個城市,周小姐對於在地的熱情真的著實令人感動,也藉由她的熱情,讓我感受到法國人對於法國在地的感動,藉由設計的當地文化,創造價值、保留價值,不僅僅只是設計是為了賺錢而已。

從前,好的設計的思維一直停留在“賣”的行為,這個賣的行為牽涉的層面,名詞上的探討常常出現消費者、使用者、產品的功能、外觀、美學,久而久之價值敢都建立在商業之上了,水越設計讓人感到是更高層次的設計是因為,他們不是為賺錢而從事設計,令人感到他們在“創造價值”,他們並不是錢多的案子就接,而是會為了理念挑選客戶,讓人家對這間公司特別的心儀。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D9610301 曾國俊

城市酵母—感動設計

周小姐這次介紹水越設計許多產品設計開發的案例,其中讓我驚奇的產品竟然就我的生活周遭,在故宮、在文具店、在精品店裡頭,聽到這種演講是很貼近人心的,因為設計就在我們的生活裡,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有時候有些設計或者是有些講題感覺離生活好遠,聽完當下對生活中的點滴碰觸也沒什麼悸動,而水越設計,不只設計生活,也設計出人性的感動。

地區性的文化設計,難不倒水越,國際性的設計理念,更是水越高人一等的地方。
除了北京奧運的垃圾處理與運動場上的叫囂及水分補充,再再都傳遞出水越設計國際化的設計思維,而其中更令我感動的,就是城市酵母這個概念,而在我心中相當窩心且欣慰的是,原來國內早就有這麼有遠見與眼光的設計公司,致力於台灣在地性的經營設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資訊隨著時間不斷發達的同時,生活開始強調效率與速度,當這麼「」速的訴求被突顯出來的同時,在世界各個角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就開始在思維這麼「快」的設計是需要的嗎?是想要的嗎?該如何來因應?因此也就同時有人提出來「」這個觀點。為什麼呢?因為快在人際互動上只會讓人感覺更疏離,更沒有時間培養情感,對於地方上的回憶不夠深入,自然感情就不夠投入,而結果就是,對於這個地方沒有值得眷戀的地方。因此Steve Grahan在一次的講題”Sentient Cities”中也再次提出了”Viscosity of Space”這個觀念,強調地方「黏滯性」的重要,如何讓地方有味道,讓人會流連忘返,多待上一點時間,甚至,如廣告台詞上,願意將生命浪費在這美好的地方上,將是在這資訊洪流中,要慎重考慮且努力的地方。

結果沒想到,水越設計不但那麼早就重視到在地性,也因為要強調出都市的黏性,提出了城市酵母的想法,用具體的作法,讓大家更愛台灣土地上每一個令人感動的城市。今年更以「城市酵母 感動∞」為主題,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讓台灣每位設計師甚至每個生活在土地上的每個人,發揮好奇心、創造力與設計規劃整合能力,讓都市行銷更完善,參與都市設計不是夢,一起讓台灣發酵,落實「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居住的城市更美」的中心思想,相信在這個計畫的推展之下,期望在未來,當有一天台北101大樓不再是世界最高的建築,能夠持續吸引國際目光,讓101永遠都是世界最高的設計思維理念。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M9610301 趙德胤

任何一門行業或專業;如果要「樂在其中」,必須有所「原則和堅持」,儘管這所謂的原則會讓 你獲利變少。而任何一門行業,也必須要有「憧憬」,不然在「現實」的侵略下,勢必會有所破 壞原則性的妥協。當下的社會,已經很少人能有「不顧及現實生活」下的原則了,所以;大多數 從事設計的「技術性人員」才覺「設計」非常「難做」,因為設計是具有「商業性」的「藝術」 ,它本身就得迎合大眾口味,而更「現實」的解釋「商業」,那就是「錢」,對設計師來說:「 錢」是委案者給的,過不了委案者這關,就沒機會「迎合」大眾。但誰可以「堅持」?誰可以突 破大眾口味?誰可以教育大眾口味?誰可以帶領大眾口味?這就是設計師對本身的「傲氣、自信 、專業和理想」。水越在某方面來說:是具有非常充足的傲氣和自信的,也敢對設計憧憬。所以,從演講者的口中聽得出:他們非常樂在其中,這是非常難得珍貴;他們致力於:改造城市!大呀…多大的夢想;如果理性的來評估:改造城市需要:一關又一關;其中要改變的不是外在的相貌;還包括了,人的內心。我覺得水越對自己和本身專業非常有理想,也非常勇敢地實踐,儘管它的實踐有時是微不足道的,而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是否我們已經有太多的妥協?是否已漸漸地看不到任何超脫現實層面考量下的「原則、堅持、自信、傲氣」呢?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13 雷凱俞

水越設計 周育如,以前就久聞大名。想不到這次能親自聽大她本人的心得分享,以及對於這些創意商品的設計。一直對於水越設計有很疑惑的定義?到底水越算是設計公司、商品品牌或者是概念推廣協會呢?因為這樣的角色讓學設計的更能堅定其目標,可以快樂的從事設計理想又可以設計工作,或許這樣很俗套,但卻是事實。

水越所做的都是以人為出發點,解決人生活上的細節問題。這不外乎是設計的理想精神,可是往往受到商業行為,似乎只能捨棄這個"理想"。或許是應該台灣這塊土地需要更多像水越這類追求理想的世界,漸漸地可以使群體改觀,設計並不只是一個商業工具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16 李鍇朮

我注意到水越設計是在2年前的時候,後來,ㄧ次機會下看到一個水越的小年曆,小到一種特別吸引我的目光,它特別的呈現方式從新詮釋了每個日子加上小巧精緻的樣子,讓我喜歡上並買了一個回家裝飾在桌上,後來又買了一本特殊裝訂的水越筆記本,也讓我漸漸喜歡上這間有趣的設計公司所做的一些作品,簡潔不複雜但卻精緻,讓我很喜歡。
當我聽完了周小姐的演講時,讓我有所了解到為什麼這些作品會是這樣子的,以及是用什麼角度去看這些要設計的事物,"玩"設計感覺是多麼的輕鬆愉快,就好像是設計的理想也是自己所嚮往的,所期望每天能這樣面對設計的。世界概念的設計思維,透過設計讓世界更美好,也讓生活品質更提升,讓我有所共鳴。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對水越設計的印象,也許很多人是在書店挑選筆記本時,不經意翻到的那些設計簡約卻出奇地好翻的冊子們,而我而言也是如此,但真正讓水越設計在心中留下印象,是在2007年第一屆設計師週時,他們所舉辦的都市酵母活動,要大家填下自己對於都市的期待與想像,看著不同行業的不同性別的不同年齡的人們寫下的心願,大大小小,似乎也被多感了一些對於未來生活想像的熱情。

而在這一場演講中,周育如小姐所帶來的也是這樣子的一股熱情,帶進她的旅行經驗結合自身原有的想法,在她身上結合成一種設計人對於生活面貌的想法,這場演講讓人感覺不像演講那麼地嚴肅,反而是感受了更多設計好玩及分享的一面。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7

玩設計
出了社會後,玩設計感覺是一間相當困難的事,而水越把這個味道保留下來了。 如果設計完全從商業模式看待,那想必相當無味。從過去在設計部門打工的經驗發現,台灣業界沒有所謂的玩設計,非常受侷限,非常無趣,也非常累。
設計有時候多一點玩味,那設計是一件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就像漫畫家終其一身就是要帶給讀者快樂一樣,設計也依樣吧。希望台灣哪天能像英國、荷蘭等等的國家一樣,設計就融入在生活裡,到時台灣的設計師應該會很幸福。前幾天看到官政能寫的一篇文章,有關慾望教育,希望台灣有更好的設計環境,讓每個人都渴望更多元且豐富的生活。那台灣會有更多的水越。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水越設計,這樣玩設計,啊!

演講者:周育如小姐 / Agua Design

Agua在西班牙文原是water的意思。水越設計此公司在94年巴黎成立,而96年在台灣,同時作者本身很喜歡旅行去過很多的地方包括了開發中國家 or 未開發國家等,最主要這樣得到許多的啟思!一開始由商業設計做起,然後知後 想嘗試了解工業產品如何被定義 設計規畫出來 如何被產生 於是93年前往德國、荷蘭去了解產品如何被產生、了解品牌如何做結合 甚至到行銷包裝等等。最主要的是 他們後來發現如果所有的東西都用商業的角度出發的話,那麼設計的視野是有限的,所以,從人的需求出發,發展了「世界概念設計」!因此這次從製作品牌規畫(Branding)、產品(Product)、世界概念設計(Plan Globlal)的三個角度談水越設計,透過不同的案例來說明水越設計的理念與想法。


Product & Brand

專案討論:

◎ 妃妃Fe Fe

故宮「Old is new」的活動所做的設計,水越設計認為故宮需要的是一個幫它說故事的人物,所以利用唐代的背景設計出妃妃這樣的人物。在這一次的設計中,希望能透過新的設計,讓舊有的古文物能產生不同詮釋方式,思考如何將故宮的皇家形象與大眾結合讓如何在民眾的心中可以有新的感受。

◎ 筆記本商品

設計師使用的筆記本,紙材的了解與需求促使水越設計出特殊的筆記本。不管在使用的層面上的發展、圖像上的文化連結。
1.實驗性
2.耐看
3.限量
品質上的研發與了解。

◎ 2008東方的小年曆

一共有384頁,響應北京奧運,包裝為水果箱 比廻紋針再大一點的大小。

◎ 2007年底分類筆記本:

因為書架上的筆記本總是過多,此產品能幫助尋找筆記本。

◎ Body Tatoo
梅花刺青貼紙,明信片與
Tattoo貼紙的結合,讓生活更有新意。

◎ 亂有秩序:2007台灣設計師週


◎ 舉頭三尺有神明:
與其警察
, 法律的規範, 不如利用新的方式來象徵對台灣治安的關心與重視,除了用法律,用存在與心中的道德感或許更能達到警惕的作用。

◎ 我的貼身保鑣
保平安
防小人 做一些保佑的另心理誠面

◎ 台灣公仔:神像的故事公仔,土地公印章

Plan Global

世界概念設計
現在日常生活所用的東西,其實還滿足不了我們對設計的一個想像, 對各種看到角度 空間是有限的! 所以水越希望以概念設計出發,藉由設計的能量創造更多的價值。
1. 2008北京奧林匹克垃圾處理方案
2. 律動式叫囂器法:新形態的叫囂工具。
3. Water & Sport:運動過後,才有水喝的想法 (預計於運動會現場裝置20樓高8公尺大的飲水盎!)
4.
綠色生活

City Yeast

都市酵母

都市酵母」計畫其實是水越發起的「世界概念設計(Plan Global)」的一環,這個聽起來頗偉大的計畫,背後有許多有趣的創新點子,為未來城市的樣子,提供許多可能的想像。Plan Global是為了尋求設計理想實踐的原點,從非商業出發,推廣以設計規劃新的生活形態,針對社會議題、工作流程、日常生活周遭環境等,從各不同角度切入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後成形的可能是產品、觀念或一套系統。主要是希望大家一起讓台灣發酵,落實「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居住的城市更美」。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林穎謙 M9610114

有別於我們所了解的設計公司,水越設計以不同的方式詮釋設計,設計不只是受限於產品、圖面,而是將觸角延伸至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我們所生活的區域都是發揮的空間,它所影響感染的範圍將遠遠超越我們所知道的設計,它的影響力更是深入我們的文化之中。在「都市酵母」的計畫中就可看對水越設計對於「人」的重視,他們更將許多人寶貴的想法收錄成冊,它們認一個小小的開始將來一定會刺激更多的人加入,共同為我們的城市努力,不只是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是將這份活力散發到各個人身上。

在演講中周小姐提到一點讓我覺得特別深刻,在國外其他的城市具有特色的事物將會凝聚所有人的向心力,就像法國的艾菲爾鐵塔,他不知吸引世界的目光也緊緊的抓住了法國人的心,它是無可取代的,但反觀台灣,在台北最有名的101大樓,有辦法抓住台灣人的心嗎?這或許是經營者的問題,但想想代表台北的101大樓在節是時卻是大大的顯示著一家日本公司的名子時,它的商業利益卻以凌駕於國人的認同感之上。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演講題目: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演講人:周育如小姐

  很高興學校能邀請周小姐來分享大眾十分感到興趣的水越設計,她利用這次機會透過品牌規畫(Branding)、產品(Product)、世界概念設計(Plan Globlal)的三個角度闡述水越設計及想法,很直覺得可以體會到她對生活觀察是相當細膩,能夠轉化為無數設計的巧思。就像水越設計的筆記本,內頁多達數百張、還會將設計師常用紙樣等資料藏在其中!同時她的設計創意概念總是充滿活力與驚喜,另外值得一提的水越是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穿透了故事文化為核心,創造相當具有獨特的風格。從各大誠品書店甚至到在故宮裡的創意商品,看得出她的設計理念並非完全為了商業目的來做設計,對我聽者來說這才是真正對設計的熱誠!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黃筱茹M9510107

像是「都市觀光計程車」,讓擁有各自觀光主題的觀光計程車如美食計程車、古蹟計程車,專門為觀光客服務,都市酵母」計畫其實是水越發起的「世界概念設計(Plan Global)」的一環,這個聽起來頗偉大的計畫,背後有許多有趣的創新點子,為未來城市的樣子,提供許多可能的想像。
Plan Global是為了尋求設計理想實踐的原點,從非商業出發,推廣以設計規劃新的生活形態,針對社會議題、工作流程、日常生活周遭環境等,從各不同角度切入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後成形的可能是產品、觀念或一套系統。 周育如表示,設計的目的是要讓世界更美好,生活品質更提升,這些行銷城市或改善生活設計的方案,是靠很多創意人共同提出來的概念。所以大家還是趕緊想想如何都市酵母吧!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10

水越設計給我很不一樣的感覺,在別的設計公司追求產品的潮流、收益的同時,水越重視的東西卻是人的可能性也就是Agua所倡導的Global全球概念設計的議題。或許他們的設計有時候看起來是很不切實際,有時候甚至有些可笑。但是他背後散佈著很不一樣的味道,這家設計公司他們並不會把營收帳面上的起伏當作公司的指標,而是如何為這個社會拋磚引玉,引發不一樣的共響。

Agua的許多展覽都深深的激發著我,尤其是都市酵母,如果要改變我們所愛的地方可以從小小的地方開始,只要其他人能夠看到,一定會激發出更大的漣漪,聽完Agua的演講,我有一個小小的提議,有心人士可以先從自家的門口做起,可能只是擺上盆花在門口,或是幫樓梯間的日光燈掛一盞IKEA的燈罩,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人群起效尤,進而改變我們的社會。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302 黃建達

的確,若能和她們一起共事會是非常有趣。他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意,在收到兩封來自都市酵母的信,就了解她們對此的用心。不但是抱持理想,也身體力行,說她們是台灣設計產業的希望一點也不為過。

水越設計將觸角伸至公共空間,提醒的不再只是視覺經驗,而是將生活與人之間互動體驗帶入,擴增對設計的感受。這是台灣過去以來欠缺的。周小姐將她獨有的國際觀與見識力洞悉出台灣設計的不足,以有效正本清源的方式改善它。

從都市酵母的理想來看,它偏向將都會做為一個黏致力很強的空間,當人被感動後就產生依賴的需求,大家願意在空間中社交、活動,所造成的是全面性影響(環境、社會規範、政治經濟與文化)。因此,做設計必須擴大範圍考量,脈絡性很重要,產品之間的網絡與連結會是什麼?格局與大器便會在這邊出線。

希望我們的一點小心力,能夠對他們有幫助!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M96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這樣玩設計,啊

  1994由熱愛設計的一群人在法國巴黎成立,在1996年回到台灣。抱持著要經營100年的精神,細細考量要如何的規劃未來的方向,剛開始是從商業設計作為出發點,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觸發了對於產品如何被設計,定義出來的好奇心,於是在1993年到德國,荷蘭等工業設計先進國家實地考察與了解。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Agua發現如果設計如果完全從商業模式看待的話,設計思維將會侷限在那樣的範圍之中,如何從人的角度出發,透過日常的觀察與發想,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能夠產出的東西就能夠相當多元,有可能是產品,有可能是系統,也有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這就是水越,不受侷限。

Branding Global Product
故宮*Fé Fé*奚山行旅圖

在故宮歡慶建館八十周年時,邀請了五間設計公司協助開發有關於故宮形象之產品,其中有華碩設計團隊、陳肇威、張可昱、點石設計等設計中心,希望能夠將故宮既有的皇家印象,拉近與平民之間的距離,所能夠發展的產品方向不出轉換或是複製品,而水越希望能夠幫故宮尋找一個能夠幫忙描述他的一個角色,透過對於許多朝代的認知,唐朝的多樣文化恰好符合水越所期望,因此唐朝為人所熟知的,仕女妃妃誕生了。妃妃最重要的使命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說,首先,故宮必須要證明他在台灣裡的地位,不若國外的大英博物館或是大都會博物館的文物大部分是從別的國家掠奪而來,妃妃需要說明故宮是過去中國各個朝代的正當文化傳承者。

台灣的民眾對於故宮的了解程度可以從認知差異上面觀察,一般來說,大家當被問到何謂故宮的鎮館之寶時,十之八九都會回答,翠玉白菜。但,透過專家的眼光與評估,不論歷史意義或是文化價值,認定奚山行旅圖才是真正的故宮鎮館之寶。由此可見,故宮需要再多多加強對於民眾的宣導與教育。所以,現階段的產品開發是最必要的嗎?或是透過不一樣的方法,釐清故宮在歷史上的定位?
故宮裡的館藏大部分都是皇宮裡面的工匠盡其一生的技藝所產出的精華,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故宮這樣的產品是否一定要走向粗製濫造的大量產品呢?所以結合唐朝元素以及精緻手工的妃妃筆記本便應運而出。



掌寶科技 MP4影音播放器
2005水越設計進行了一項工業設計合作案,承接掌寶科技在MP4的設計委託案,並在當年奪下iF獎項,Agua認為他們能夠得到iF評審委員的青睞的主因在於人機介面的設計,一切以簡單、親合、易操作作為最高準則。而在外觀結構的部分也添入許多體貼的設計元素。

Tissot 平面宣傳
Tissot這個知名的手錶品牌都會在每一年的時候拍攝當季的產品概念的宣傳照片,水越設計也參予其中。

統一寶特瓶裝平面設計
在這個案子之中,水越設計嘗試了許多與以往不同的瓶裝外觀設計,合作廠商也在觀賞過他的提案之後也點頭表示贊同,但是在最後往往礙於怯於面對現實市場的觀感突破,仍然還是將設計結果拉回比較保守的層面,點出了經營者與設計師上的認知差異。

Product Branding Global
水越*筆記本
2000年的時候,水越設計開始有了自己的產品,但是當遇到後續實際問題譬如,通路行銷、產品定位、製造程序、客戶協調等問題的時候,Agua發現到設計公司往往沒有辦法與相關配合廠商溝通,換句話說,設計公司通常能夠認知到產品的前端,但卻忽略後續許多動作的重要性。
就以上的原因,水越設計本就對於紙張的了解,還有本身的期望,譬如說他們希望能夠更加的深層耕耘文化層面的思想、他們希望能夠創作出一本耐看的設計師筆記本、透過限量製造、手工製作,他們解決許多使用者對於筆記本上面的不便,提升設計的價值。在同樣的思維之下,他們也做了一個384頁,每一頁擁有著完全不同版面的小型日曆。2007年,符合使用者需求附帶分類Tag功能的筆記本也造成國內外的風潮。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水越設計已經漸漸走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路。

水越*Bodytatoo
除了筆記本,水越開始了一些他們自己的概念設計,譬如利用BodyTatoo與明信片或是護照來表明自己的身分、心中的想法,增添生活中的樂趣。

水越*亂有秩序
為了展現台灣在混亂的事物當中自然形成的秩序的特有狀況,幾家設計公司聚在一起,共同舉辦了日前的「亂有秩序」設計師聯展,水越也在其中,提出了幾個設計:
「辦桌」:這樣在巷弄中喧鬧獨特的慶宴方式意向做出了提出了的桌巾設計,利用浴帽的概念,做出有著針對辦桌這樣的特殊情況而成的桌巾。

「舉頭三尺有神明」、「土地公陶瓷印章」:四處可見的廟宇還有一年四季的宗教活動可以看出台灣有著相當的深刻以多元的信仰文化,時代的演進卻慢慢沖淡了這樣的特色,許多新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宗教文化已經不再像過去的人們這樣的深刻了解,為了拉近距離,一連串有關於神明的概念設計也就跑了出來。


Global Product Branding
水越除了經營品牌,開發旗下產品之外,世界概念設計也是他們的主要設計方針之一,他們針對著環境中惱人的問題或是被人遺忘的細節中發展出獨特的系統或是概念。

2008北京奧運

垃圾處理新機制:
世界概念設計的第一個產出就是針對北京奧運的概念式垃圾處理機制,奧運所帶來的大量人潮將會帶給當地沉重的垃圾處理壓力,就算是因此而設置因應的公共垃圾桶,在奧運熱潮散去之後,維護這些設施又會帶來人力維護成本上的壓力因。有著絕對人口數是中國大陸的優勢,利用充沛的人力加上最簡單的方式「撿」達到垃圾的清潔,雖然有人誤解這有貶低中國的意味,直到2005年愛知博覽會也採取同樣的方式處理廢棄物的時候,雜音才消失不見。

律動式叫囂法:
除了大聲公,聲嘶力竭地替自己心愛的選手加油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呢?更有趣的,更創新的律動式叫囂,可以來試試看。

Water & Sport:
投下10塊錢可以換得一時的清涼,在奧運這樣的運動盛會當中,似乎可以有另外一種的方式,轉圈圈、爬個梯子,在享受這樣的樂趣同時,你還可以得一罐飲料當作獎賞,人跟販賣機的互動模式也更加的不同。

都市酵母 City Yeast
日前在設計師週中所呈現的「都市酵母」也是全球概念設計中的一環,為了每一個人都能夠愛上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當你愛上這樣的地方,自然就會對他有所珍惜,使他更加的美好,水越就是希望能夠從環境惡劣的都市做起,希望投下創意的酵母,發酵出生活的美好。
大樹*市長*文化宮
文化宮在法國巴黎所代表的意義在讓市民能夠有所空間進行相關的文化活動的專屬空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經典當代建築-龐畢度中心。Agua提到了一部電影,裏頭講述有關於文化宮的起源。文化宮的設立是法國的一位市長為了讓他的市民也能夠享受到他在鄉村度假時所體驗到的美好經驗,而提出的法案。在市郊建立一個讓人享受文藝生活的休憩中心,稱為文化宮Médiathéqe。市長的善意卻不為人民所接受,原因只是因為居民不願意為了一個這樣的文化宮而去破壞得當地的環境。後來由一個六歲的小男孩,牽起了溝通的橋梁。
這部電影給了Agua很大的影響,他看到了一種認真的態度,人們對於他們生長地方的態度,不會因為某種因素而動搖,回頭看看自己所居住的都市,我們能不能拿出這樣的堅持,不要讓生活的美好輕易的流失。「都市酵母」是一個五年計畫,也是一個開放性的議題。希望找回人們對於這忙亂的都市找回應有的認同感,並且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下,發展出屬於自己都市的風格。

巴黎*龐畢度中心*艾菲爾鐵塔*自行車
龐畢度中心是1971到1977年有Renzo Piano還有Richard Roger所建造出來的經典建築物。建築師們希望能夠在透過將管線外移的方式,讓內部的空間能夠有著最大的運用空間,不會被建築結構,像是柱子、橫樑影響到裏頭的展覽。居民可以自由在裡面自由地拍照,參觀。而大部分市民使用到龐畢度中心中的設施是結合影音、語言學習、閱讀的多媒體休憩空間,這樣就是文化宮,就像這樣的遠見之下,巴黎在百年前就有所謂的都市發展計畫,龐畢度在規劃的同時就已經考量到未來的可能需求。
講到巴黎所有人都會聯想到艾菲爾鐵塔,不僅僅是一個世界知名的觀光景點,他抓住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同樣的抓住了法國人認同感,即便現在巴黎有許多其他的高樓大廈,但是還是不能取代艾菲爾鐵塔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觀台北101,可能是政府在活動規劃當中沒有真正的把101當作台灣的代表用心的經營,因此喪失了他應有的認同感,這樣的情況也同樣的散佈在台灣的各個角落,因為人們很少認真的看待他們的都市中的細節,導致人們對於他們的空間,漸漸的感到麻木。日本,澳洲,法國,德國,他們都會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會心經營,在積少成多的情況下,帶來的就是整體環境的提升。

在後來,透過許多設計師的合力之下,透過他們的眼睛與雙手在信義誠品裡面擺放著400多個如何讓都市感動人的小小idea酵母,水越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激素,激發共事者的熱情,讓台灣的都市能夠發展出他們獨有的特色。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第一次看到水越設計的作品,是在美術館內的紀念商品販售區一系列的筆記本,印象深刻的是其簡單的圖文與特殊紙張的選用,還有著可展開的標籤提示的功能,從細部的安排,可以看出設計師在細節上的用心;這些原創又風格獨具的筆記書,等待著欣賞它的主人在其上塗鴉書寫,是一種人與物間的珍視。水越將生活中的小物搭載了設計的創意,以實驗的精神開發商品,帶點小巧思與故事,讓簡單的工具也能獨具特色,創新日常生活的人文價值,這是水越設計最吸引人的精神。

從演講者周育如小姐介紹的過程中,可以感染其對設計的熱情與執著,與幾分志在玩樂設計的童心。水越除了在商業設計領域的耕耘,開發完成了許多成功令人玩味的案例,同時兼具有國際世界觀的視野,藉由觀察國外人文環境為參考借鏡,從品牌延伸出世界概念設計。

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發展創意,大膽的想像,用力的玩設計,讓創意氛圍也能在台灣深根,吸引更多人熱愛與貼近週遭的環境,從不間斷的挑戰與實踐目標,讓台灣的設計能夠擠身於國際舞台。

最後,在「都市酵母」的活動計畫中,用無盡的想像力,灑下創意的酵母,讓生活變得更有樂趣!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202 黃子倫

對於水越設計,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們所做的那些具有人文氣息的產品,直到在2007年的台灣設計師週,他們發起了「都市酵母」的計劃,才知道…原來他們還有一個這麼大的夢想。

在這次的演講中,從他們為故宮所作的形象規畫可以發現,在執行設計案的時候,並不是單就客戶提出的需求及內容,而是幫助客戶去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在故宮這個案子中,它們發現到故宮需要地除了提升整體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確立在國內的地位性,並藉由設計的幫助打入大家的心中。

在他們所發展的產品,除了從生活中找出產品發展的想法,讓產品更能符合大眾實際的需要,也可以感覺到他們對於品牌的自信,自信於產品的耐用美觀性,並以限量販售的方式來增加其產品價值,讓這個品牌維持穩定的水準;而在產品的開發上,他們也不斷的自我挑戰,保持實驗的精神來開發新作品。

而除了發展品牌及產品外,更發展出世界概念設計,提升整體品牌價值,希望藉由活動得發起能帶起每個人對於生活環境的注意,思考如何讓生活更美好,水越設計從品牌到整個世界概念設計的發展,值得讓我們一同玩味!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204 楊小青

台灣設計師品牌--水越設計,對我來說非常不陌生。之前大學同學就曾經為他成員之一,所以對其設計產品有些許了解。但印象最深刻還是故宮博物館80周年”妃妃”吉祥物角色,對於傳統老舊的博物館印象,提升博物館的親和力及設計感,因此提升故宮的形象。

聽到周小姐的演講後,讓我更了解水越設計,看似嬌小的周小姐卻有著無比設計感染力,他對設計的執著及對材料的了解,而產生與眾不同的設計產品,因為她這樣注重品質與細節,才讓設計在國際間發揚光大。

在課堂上,他發給了一個小紙條,是爲了「都市酵母」活動的小卡片,要每個人畫下對城市的期許與改變,看似一張簡單的紙片,卻可以發揮無比的力量,不僅如此,它使用的材質也是美術紙材,上面的圖案也是非常精心製作。從這樣的小細節,可以看出水越設計為何可以如此的成功。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講題|水越設計,這樣玩設計,啊!
講者|周育如小姐 / Agua Design

前言:
Agua在法文中是水的意思,水越設計此公司在巴黎成立,由商業設計起步,但是他們後來發現如果所有的東西都用商業的角度出發,那麼如此一來設計的視野會被侷限住,因為在今天的演講中,講者從「Product」、「Plan Global」與「Brand」的三個角度談水越設計,透過不同的案例與設計來說明水越設計的理念與想法。

一、產品與品牌 Product & Brand
此部分講者透過水越設計的作品與商品,說明水越設計在進行新的設計時,是透過什麼樣的角度與觀感去順利的完成設計,並且能吸引大眾的目光。


*專案討論:妃妃Fe Fe
此設計案是水越設計為故宮「Old is new」的活動所做的設計,在這一次的設計中,故宮期許能透過新的設計,讓舊有的古文物能產生出新的火花,而水越設計在接下此設計案後開始思考如何將故宮的皇家形象與大眾做結合,所以水越設計開始構思,他們認為故宮需要的是幫忙說出故宮故事的人物,因此他們選定唐朝這個故事豐富的時代做為開始,也選擇了「妃妃」這一個角色為故宮說故事,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水越設計也同時思考故宮對於他們的形象,要如何在民眾的心中可以有新的感受:


(1) 如何在台灣確立定位?故宮應該試著將自身的定位定義下來,並且解釋這些文物的來由。
(2) 故宮的鎮館之寶其實是谿山行旅圖,但是與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卻有所不同,是不是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宣傳?
(3) 應找現有的台灣工藝師父,做新的工藝作品,不僅可以代表台灣精神,也可以讓故宮延續、長遠,並且走出去國際。


此外,在介紹「妃妃」時,講者也提到,他們在2000年認知到自己的產品要有所定位,所以水越設計的產品特色就是:具有突破與實驗性、耐看、以限量來提昇價值。以下是水越設計的產品設計,以及曾參與的設計展覽與活動:

1. 設計師專用筆記本:
產品要具有實驗性、耐看、限量、360度翻閱,與詩句結合、至少要能使用五年,且具有故事性,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

2. 2008東方年曆:
響應北京奧運,包裝為水果箱(比廻紋針再大一點的大小)。

3. 2007年底分類筆記本:
因為書架上的筆記本總是過多,此產品能幫助尋找筆記本。

4. Body Tatoo:
梅花刺青貼紙,明信片與Tattoo貼紙的結合,讓生活更有新意。

5. 亂有秩序:2007台灣設計師週

6. 舉頭三尺有神明:
象徵對台灣治安的關心與重視,除了用法律,用存在與心中的道德感或許更能達到警惕的作用。

7. 我的貼身保鑣

8. 台灣公仔:神像的故事公仔,土地公印章



二、世界概念設計Global Plan
此部分著重在設計到底可以創造多少價值,因此講者提供了許多新的想法與設計案例,這些案例都重新思考了人、產品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而因此有了突破性的想法:
1. 2008北京奧林匹克垃圾處理方案:人體垃圾桶,走來走去收垃圾。
2. 律動式叫囂器:新形態的加油叫囂工具。
3. Water & Sport:
購買模式-要運動才有水喝,強調水與人的關係,喝水和運動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人的購買行為不一樣了,產生不一樣的另一種新形式,飲用過程之中會產生什麼樣的東西,也許是景觀…等不同的結果。
4. 綠色生活:水衣服-將水管綁在身上達到降溫的效果。

三、都市酵母 City Yeast
1. 概念:
五年都市設計,讓人去愛上一個都市,讓這個地方有更多人一起努力經營。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如何讓都市有新的特色,在都市裡可以丟下什麼樣的種子,可以喚起、增加新的或舊的一些情感什麼的,甚至期待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回憶給都市中的人們。感動、體貼、有趣的城市,讓企業與個人皆能投入,引領大眾了解國際趨勢,吸引更多的能人異士參與加入。

2. 以其他的都市建設為例:
(1) 巴黎鐵塔,為萬國博覽會而建,具有代表性,是一種與法國人的連結與在地性。相較於台灣人對101的認同感是很不夠的,台灣政府好好經營101,讓101成為台灣的代表,其實101可以成為台灣文化的一個象徵,讓人民對101更具有向心力與認同感。

(2) 日本文化會館:日本做了許多國際行銷,為自身的文化會館奠定了一定的國際形象。

(3) 德國某廣場的公園:有創新的擺設,讓親子間產生新的互動方式。

(4) 澳洲墨爾本的公車站牌:公共設施設計具有特色,讓人民能隨時感受到設計的氛圍。

(5) 巴黎:腳踏車租借措施,以環保的想法出發,提倡人們不該再做灰暗的地下鐵,而是走出來看看城市的生活,雖然推展初期有困難,容易與馬路上的車輛和行人產生小擦撞,但是最後仍然靠著魄力執行完成。

(6) 巴黎的垃圾分類:法國人的危機處理是非常快的,然而,在台灣在做垃圾分類,但不夠透徹,人民也不明白垃圾最後是怎被處理的,因為對垃圾分類沒有產生共鳴與信任感。

3. 大樹、市長、文化宮:
營造一個可以讓人們開會、聚集、聊天的地方,讓人們可以有一個文化宮為,並且可以在裡頭做任何事情,圖書館、游泳池、享受文化的設備,利用一些想法、認同感,把這樣的藍圖做出來,在都市裡丟下一些想法,讓自己的環境有獨特性,存在感,刺激出讓自己愛這個都市的新點子,「大樹、市長、文化宮」其實就是都市酵母的另一個面向。

圖片來源:http://www.xxliving.tw/xxliving/modules/home/AGUA/index01.html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208 林泰利

水越的設計非常的人文,而且非常的生活,讓都市忙碌的生活好像開了一扇小小的窗,除了讓人忍不住佇足深呼吸,更想探頭看看是不是還有更多有趣的事能被發現。

水越的設計是跳躍多變的延伸,但它仍始終奠基於生活、文化與對未來的想望,最重要的是設計必須要能創造出火花,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甚至是人與文化之間的火花,這些火花為我們創造小小的驚喜,也讓城市更變得更燦爛、更令人驚喜也更有活力。

在我們努力分解設計原素與架構以期望更能掌握設計時,水越的設計讓我看見設計不是一種解析而是一種串連,設計不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遊戲,水越的設計不是高科技的冷冽而是人文的有機與生活的況味。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一直到了聽了演講,才知道原來之前很想買的小日曆是水越設計做的!演講非常有趣,看到了許多非常有創意的產品,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很多以人為中心、以環境為中心的概念來做的設計,更是熱烈的衝擊我。很喜歡水越設計那一系列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方向發想的一系列產品,拿神明做文章,卻一點也沒有不敬的感覺,反而善加利用了人們對於神明的敬畏,真希望未來看到的鐵欄杆上都有小神明坐鎮,壞人小偷大大的減少吧!應該也要在電話上面做這樣的裝置,才可以讓詐騙集團大幅減少,給他們心裡的壓力!

都市酵母的活動非常具有意義,台灣真的有太多的地區髒亂、無法突顯各地的文化,沒有一致的風格,找不出城市的韻味。旅行過不少國家,各個國家的城市都有他們的特色,人與人的關係也較為親密。舉例來說,像是日本街道上的櫻花,白色與粉色的季節,人們聚集在櫻花樹下談笑,浪漫又具有故事性的文化。加拿大的楓葉與楓糖,橘紅色的季節,幽靜又熱情。這樣的文化不但讓居民感到舒適,更是許多人旅遊的目標,我們國家如何造就這樣的文化氣息,就像周小姐所說的,加入創意的酵母到都市中,讓人們產生情感,愛上台灣吧!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Aqua Design-水越設計的新藍圖
一群對世界有夢想有期待的人聚集而成的團隊,為設計界注入另一股清新的氣息。人如何生活在世界上並與世界和平共處,因需求而激發出無限可能的創意設計,正源源不斷的孕育而生。拋開過去生產條件的比較利益法則,因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趨向生活條件比較法則,心靈層次的提升改變了傳統的生活型態。
「你,今天感動了嗎?」
在汲汲營營忙碌的時空裡,隱藏在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吧…

看漫畫,也可以增廣見聞!
走過無數城市的人文風情,閱歷過不同領域書籍的周小姐,整個人散發出有別於一般設計師所不同的獨特氣質;當他笑笑的說道:「看漫畫,也可增廣見聞喔!」周小姐侃侃而談專案中的設計時輕鬆且愉快的感覺,在那一瞬間,他的所見所聞也在瞬間交叉融合出另一種新奇感。
他們希望讓設計自己說故事、讓人感動而想要擁有的產品、為城市環境盡一份心力…,一切的一切都讓人都只是源自於單純對設計的熱情與理想,水越設計的用心正在社會中不停的發光發熱。

你我都是都市中的酵母菌!
人,因夢想而偉大;小力量也可以創造更美好的新世界。
打破理性的藩籬,注入內心的渴望與熱情,因為你的小小心願可以讓更多人改變而產生感動,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不斷的延續下去,喚起大家對都市的認同與期待感,相信設計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D9510104 D9610301 M9610301 M9610302 M9610303 M9610304 M9610305

演講時間:2008/4/18
演講主題:水越設計.這樣玩設計,啊!
演 講 者:周育如 小姐

AGUA
名字的來由:AGUA是西班牙文Water的意思,比起法文的”肉”(Water的發音)來得優雅。
1994年的時候在巴黎成立,1996年的時候回到台灣,是以期望能經營100年的方式來作長期的經營與規劃。

水越設計在做些什麼?
一開始是商業設計,之後也延伸到工業設計的部份,希望了解產品本身是如何被定義,如何被規劃出。如果所有的東西都以商業出來,視角是很有限的。所以發展了「世界概念設計」,從人的需求出發,週遭的現象,沒有侷限的發展空間來發展出產品、觀念、系統。



以設計為核心,製作品牌規畫(Branding)、產品(Product)、世界概念設計(Plan Globlal)。

  • Branding
    對品牌的發想。
    例:故宮「妃妃」形象人物設計,擺脫高高在尚的氣息與大眾結合。水越設計認為故宮需要的是一個幫它說故事的人物,所以利用唐代的背景設計出妃妃這樣的人物。策略:故宮正名、故宮的鎮館之寶、故宮的地位性與歷史的點。


  • Product
    產品,找到正確的定位、正確的通路。
    例:設計師使用的筆記本(可360度翻折),紙材的了解與需求促使水越設計出特殊的筆記本。不管在使用的層面上的發展、圖像上的文化連結。注重的點:要有實驗性(突破)、耐看(至少5年)、限量(希望消費者能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品質上的研發與了解。



  • Plan Global
    世界概念設計,以概念出發,其影響有多大,設計能創造多少價值。
    例:北京奧運垃圾處理新機制─移動式垃圾桶。人與活動的結合,以及對整個地球的環保的響應。律動式叫囂法、運動過後才有水喝(改變人購買的行為)、綠色生活(用綠色的想法去思考生活)

都市酵母的來由?


也是世界概念設計的一環。如何讓我們的環境更好以及愛上這個環境,進而產生「黏性」。活用我們的地理位置、大小、氣候以及我們與週遭環境的關係等等,如何用最小的力量產生最大的效益。在環境中加入創意的酵母,讓環境產生獨特感,如何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有自己國家的獨特性、差異化。在都市中丟下創意酵母,讓人們愛上這個都市,讓人們發生/建立對這個都市的情感,產生超強的黏性!!

周育如小姐演講內容 / M9410207 M9610202 M9610203 M9610204 M9610205 M9610206 M9610207 M9610208 M9610209 M9610210

水越設計.這樣玩設計,啊!
演講者:周育如小姐

DesignBrandingProductPlan Global

Design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1994年─於巴黎成立
1996
根基於台灣

「水越設計」國際設計公司的形象定位,以設計為核心,發展包含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品牌形象規劃等服務,朝向百年設計公司為發展。水越設計不只以商業設計角度為主要訴求,同時延伸各方面不同的設計觸角,思考如何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關懷察覺週遭環境的現象,讓設計在沒有任何侷限之下開展開來,發展出世界概念設計。

Branding / Product

FéFé
故宮在80週年的
形象規劃,期望藉由設計提升博物院親和的形象,能夠更貼近大眾的生活,因此以中國唐朝楊貴妃為代表形象,創造出「妃妃」的角色,發展FéFé系列的生活商品,將台灣故宮博物院向國際推展出去。

筆記本商品─

市面上找不到心儀好用的筆記本,基於對紙張的瞭解應用,設計出圖像與文化連結的筆記本商品,兼具翻閱、分類等實用功能與美觀等特性。

設計產品需:(1)具有實驗性(2)美觀耐看至少5(3)限量商品,價值的產生。

Body Tattoo
明信片與Tattoo貼紙的結合,讓生活增添樂趣。

亂有秩序─
從台灣日常生活現象找出美感,從觀察之中串聯文化情感與發現生活美學。

桌上風景系列產品─
從土地公、土地婆神明故事的信仰,以心理層面出發,開發生活趣味商品。

經驗談─
與客戶的溝通往來,嘗試用不同的提案方式與內容,提供客戶選擇。在往來的經驗中,發現設計公司往往不了解市場與通路層面等問題;除了在執行設計的同時,必須了解與解決行銷上的問題,才能協助客戶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與協調正確的通路,與客戶間發展好的長久合作關係。

Plan Global

為滿足對不同設計領域的想像,從不同主題發想概念,藉由設計的能量創造更多的價值。
奧林匹克運動會垃圾處理方案
綠色生活

都市酵母

都市酵母的概念是世界概念設計的其中一環。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以世界各地的街區生活為範例,介紹都市發展的獨特點,與相關地方建設等遠見。所發展出的概念,在都市裡丟下一些創意酵母,思考如何讓城市與生活環境變得更好,在生活中增添更多想像與樂趣,進而讓人產生認同、更加投入與熱愛自己所居住的環境,請大家跟著水越設計一起都市酵母吧!

圖片資料來源:水越設計
http://www.agua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