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王詩光先生演講 / M9610302 黃建達

+ 雕塑是什麼?「好奇」與「質疑」下提出的疑問。
老師要我們盡量對任何事物抱持好奇與質疑,但一般擔心兩者拿捏不當,而造成不必要誤解。就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詮釋紐約客一轍,一個缺乏自信,充滿偏見,碎碎念的為自己合理化許多事情,讓人看了忍不住發笑。呈現內容過於貼切,畫面後的驚覺有如當頭棒喝。這是沒有誇張動作卻被類型化喜劇片的原因。所以看他的片子,總是都會覺得字幕跑太快了。我們的「好奇」與「質疑」可盡量在適當的態度下提出,才能避免非議。

+ 找關係。每個元素找關係非常重要。
我們為了增加作品深度,會需為元素找上關係。此前提應具有足夠的認知與知識,才能乎於合理性。當一件作品都能考慮自身的關係,就能夠感動人,滿足人的經驗。

王老師常為作品放上「動」的元素,其不管雕塑或是靜物素描、水彩,我們都希望物質、畫面充滿生氣,就像一朵花隨時綻放開來、一顆電燈泡掉到地上你都能感受它的破碎聲。我們要清楚抓住整體感,這個整體是物質本身,也是空間本身。我們是在感受一幅畫,不是在看一朵、一個、一件真理,王老師也當場示範走直線的路,看起來很直!但動作卻不盡如此。我們看東西常限於看表面,如不解大體,反專注在細節上,只會越陷越深,而終究找不到方向。

+ 學藝術的孩子是天之驕子
這句話出於王老師之口是如此另人動容。自己跟純藝術已是漸行漸遠,不敢在過於想像它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會希望回頭攝取藝術的元素讓自己所從事不要過於嚴肅,因為藝術是可愛的、是個人、是自由、是奔放、也是技巧的,但不應對此過於理想化、唯美化;因為藝術的路更是艱辛、孤獨的,偉大藝術工作者背後常陷於資金、朋友、親人的抉擇,很少父母願意讓自己小孩從事藝術,那是鬧上多少的革命才建立起的信任,繪畫、雕塑、演員、舞蹈、音樂個個案例層出不窮。所以能踏入藝術一塊的孩子還真是天之驕子。

+ 享樂主義
王老師希望我們對從事之事視為享樂,也許一件事做到煩、做到悶,卻可以適時在一念間調適自己心境,一個人也會變得神清氣爽。周遭老師、學長姐和同學間也能得到相對親近。

+ 超越生命的脈動
語言、手勢、寫作等是人與人溝通的中介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些洪溝與蕃籬,而找到人類生命的脈動。王老師提及形而上的觀點,這是超然於物質之外,音樂就是一例,它是不需翻譯即可共同感受、且各自延伸屬於自己適當的譬喻。這部份是王老師目前所尋。學生們可以做參考之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