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 / D10210103 黃桂芝
有關腦波的研究,在我的記憶中,最早出現在海豚與自閉症兒童的研究,這是美國進行多年的貢獻。而今日可以在講座中,聆聽有關腦波研究的現況與分享,真的太棒了!特別是今天的主題「當腦波遇見設計」這議題。
經由這次的學術交流與設計展示,個人很期待有關腦波設計的後續發展,雖然現已有不少機構,著力在於腦波的設計開發,但對於人類有意義的貢獻,在在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投入設計。而我目前正思考將之運用在兒童教育、及身心障礙者的輔具設計上,創造可感動人心的設計,回饋社會。
提問與答覆:
◎請問董事長之前提及有關腦波的實驗,目前似乎都以亞洲人為主,但若以不同的人種,如美國、英國等外國人的腦波來實驗,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董事長: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的確!不同國家的人的腦波活動真的不一樣,實驗結果真的也會有所影響,這也是我們公司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找不同國家的受試者 ,進行研究與開發。
◎請教馬教授:當教授在其一有關消費者的腦波研究中,其實驗結果P2=1/5秒,主導的消費者的抉擇。試問過去是否曾進行有關懊惱的腦波研究,例如刷卡時,那份衝動會不會如同P2=1/5秒?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卡奴的產生呢!
馬教授:有關腦波對於懊惱的研究,目前我還沒看過,因為腦波研究的範圍很大,或許已有其他學者已在研究這部分,如果有人知道有關懊惱的研究,請各位先進再跟我與我分享。
(另現場有一位高師大的教授回覆:有關腦波進行懊惱的分析研究已於2005年進行研究。)
延伸閱讀:
腦波在運動心理學研究之應用
「讀你的腦」-- 腦波量測新技術在人類認知、學習及生活上的應用
Fraga,
F. J., Falk, T. H., Kanda, P. A. M. & Anghinah, R. (2013). Characterizing
Alzheimer’s Disease Severity via Resting-Awake EEG Amplitude Modulation
Analysis. PLOS one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722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