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 / M10210201 陳意淳

[演講心得]

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溝通已經不是科幻或不切實的事了,許多人機介面的設計皆能讓使用者輕鬆地與外在事物互動。這週談論到腦波領域的研究與實務面向,透過腦波測量人的感知或情緒,來研究人與萬物的關係,甚至透過腦波偵測可以傳達指令,並操控事物,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演進,腦波的測量勢必越趨精準,然而,如何運用這樣的技術,帶給研究人員甚至廣大群眾益處,才是真正的課題。

現在市面上的腦波相關產品,大多是呈現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如 Necomimi (貓耳朵),或是運用在教育訓練上專注、放鬆的控制,如腦波迷宮、雲端教科書,其實這些都與情緒測量有關,因為目前科技還無法將測量範圍深入,只能就腦部邊緣系統所控制的情緒著手,我想日後的技術一定能偵測到更多變相與情緒反應的連結,能更精準的抓出使用者的精神狀態。然而,腦神經科學可以跟許多領域結合,但要怎麼結合美學呢?現階段的許多研究亦是與情緒有關,我們可以透過量化的資料了解消費者的普遍美感價值,卻很難進行美感教育訓練,因為情緒反應與各文化背景皆有差異,更何況審美觀了。以上都屬於腦波的「輸出」,若以「輸入」的概念控制某個人,我想會牽涉到倫理道德的問題,除非是合法的醫療用途,否則將是另一種武器的可能。

在這次有趣的演講後,我認為腦波技術與各文化的精髓的結合還滿值得期待的,比如思想、藝術、運動的表現,在精神層次裡找出規則與方法,那麼文化的傳承與滲透可以更深刻地存在人們心中。


[延伸閱讀]


藝術家透過五種情緒:憂傷、憤怒、憎恨、渴望及歡喜來創造出音樂,音樂隨著情緒的強弱而改變,藝術家朴莉莎在她以Euonia(希臘語中「美麗思想」之意)命名的表演中,成功控制了自己腦中的 delta,theta,alpha 以及 beta 波以及眼動,並運用特殊的軟體將它們轉變為音波!在表演中,她身邊圍繞著五個盛水的大型淺盤,每個大型淺盤底下都有揚聲器,這些揚聲器的功用就是根據她的腦波產生振動,而這些振動在水面上會揚起不同的水花圖案。我認為這是將表演藝術做轉換,有趣的是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論是繪畫、舞蹈、音樂......等,都會受到當下的情緒影響,而且相同背景中再創作一次的結果一定不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