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吳牧青先生演講心得 / M10210113 楊雅筑



演講之前,吳牧青先生先邀請我們於Facebook上來一場"跨時間"的討論。但成效與他預期的似乎有所落差,大家還是因為「作業」的包袱,而產生了不夠熱絡流於形式的無交集討論。我想講者冀望的並不是大家的答案,而是在新工具的產生下評論能產生怎樣的新景貌,雖然這可能是一次失敗的實驗,卻能從中窺見吳牧青先生眼中觀看的未來。

他介紹了BBS這項台灣特有的文化,本身為批踢踢的忠實使用者(亦稱鄉民),多年來一直折服於這樣原始而有諸多限制的平台,但事實上我認為PTT最重要的便是他這「難以上手」的特性,使得許多不夠資格或者年齡較輕的使用者能有效的被排除,使得劣文的數量較低。

而講者便是從這樣的環境而產生出了他的「鬥雞」性格。批鬥與評論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批鬥是惡的,是為贏而鬥的;評論卻是善的,為更好而評,為釐清而評。

我認為評論不只是評論家該做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該練習的課題。多發表意見,多聽聽自己對每件事情的想法,才有辦法從中淬煉出只屬於自己的東西,將自己變成一本更值得讀的書。



[延伸閱讀]

平常會看的電影評論家《膝關節》:http://blog.roodo.com/blue198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