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張韶芹及馬慶國先生之演講心得/M10210106 趙亞紀


今天看到腦波訊號感知的公司簡報,說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有點怪怪的,雖然這樣創新的科技也許可以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生活,開始是想瞭解不善於表達或是無法表達情緒的人類的想法,但若對於能夠自然表達的人也有可能會因為感知反饋的結果讓人類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許從治療文命病或是情緒管理的面向而言是偉大的。但我個人較擔心的反而是怕此技術會跟社群一樣,因為方便,因為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面對面社交,導致許多變相的問題,若大家在未來已經知道如何控制腦波顯示器,那顯示器的依據程度使否降低?即便科技可以改善,那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大的隔閡?

比如說,因為看到顯示器顯示某一個人在在生氣,所以我們就一定不要靠近他嗎?那個動作的決定指數已經被機器所牽動!但若是現在,或許會因為從臉上看不出來她在生氣而有所交流,也許能化解對方心中的不愉快;若反之是給熟識的人使用,也就是看到他生氣時所產生的顏色就應該要過去安撫她嗎?但這是否會產生嬌生慣養或是欲擒故縱的心態呢?

我認為人與人相處那一層微妙的關係似乎要被創新科技所定義,若掌握機器反饋的智能控制而毀壞了人原使本能的美好氛圍,這是讓我感到有點害怕的地方。希望這在未來可以被妥善設計!

另外對於對於 馬慶國教授的講解,我最深的感觸是,任何領域的所謂專才都可以跨領域整合,只要有心,肯花時間去研讀各種知識,並透過更種領域的文獻,都是可以作為一個出色的整合專家,進而創造出更精準,更有效度的產品﷽﷽﷽﷽﷽﷽﷽﷽﷽﷽﷽﷽﷽﷽﷽﷽﷽﷽﷽﷽﷽﷽﷽﷽﷽﷽﷽﷽﷽﷽﷽﷽﷽﷽而言是好的饋的結果讓人類反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