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歐陽穎華老師演講心得 / 賴采秀 M10010201

[個人心得]
此次演講的歐陽穎華先生是位十分博學的人,過往的豐富經驗成就了現今的他,令我聚精會神聆聽他說的每段有趣話語。有許多論點令我感到意外,像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名詞,我從沒想過是有階段性的,做好自身文化,進而衍生創意,最後才能發展產業進而以營運策略去支持前兩者。現今的設計者往往僅能大談文化與創意,但連一份基本的財務報表都做不出來,也無法以好的營運策略支持自己的論點。

我其實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之前所待的實習的公司將人員分為設計與行銷兩組,行銷組做好分析、交給設計組設計出適合的作品後,行銷組再負責與廠商協調作品的合適性。在這樣的循環裡,我覺得設計者做的部分還是只有付出勞力而沒有參與事先發想與整體規畫。現在許多設計者是連寫出一份企劃書都無法的,但不僅是產出作品,設計者更需要學習如何行銷自身作品與更加了解市場、通路或其他,我想這是我在研究所裡更想學到的東西。

歐陽先生也提到許多對於我來說是屬於新的名詞,像是「利潤共享」、「效益極大化」、「沉默成本」、「利害關係人」…等。我從沒想過「沉默成本」這個問題,例如說,台北花博斥資180億,是已經確定的成本,但我們要如何賺回這180億?我以前常常想,很多票打到7、8折,或許更低,這樣廠商究竟要賺什麼?老師提供的論點是,本來就不會來的人(像是不願意前往的外縣市人),如果願意因為打折而花錢來看看,門票當然是能賣多少算多少,多來一個人便能多賺一張票錢,而且他或許會帶家人或朋友去,就又能衝現場票的張數。這論點對我來說是個衝擊。我從來都僅會想打折是要衝人數,多賣一些票,但從沒想過是如此原因。

歐陽老師帶來許多新觀點,讓我拓展了許多新想法,很期待接下來的下一位講者可以帶給我什麼新的刺激。


[提問與答覆]
Q:近幾年國片越來越被重視,老師有提到台灣的電影做的內容太小眾且或許只有台灣人才會懂,但如果要做到像國外那樣大成本,無論是資金或技術,可能也比不上國外的作品。對於台灣的電影老師是否有更好的建議或策略,能將台灣影片行銷到國外?
A:其實台灣電影的題材小眾或是本土化是可以的,但台灣電影除了缺乏娛樂性還有缺乏行銷手法、美術技術、大場面…等等太多元素了,一部電影是由非常多的元素去支撐起來的。好比如說娛樂性,「賽德克巴萊」此部戲悲傷的成分就太重了,觀眾進去看戲是受苦的,有些觀眾或許是不願意進去受苦的,他需要多一些娛樂性的內容;再者,它的族群便被限制住了,並不是所有族群都可以觀看此部片的,當然相對會影響票房。除了這些台灣的電影行銷至國外的策略也都有問題的,這當中可以討論的內容與問題還很多。

[延伸閱讀]
《總裁獅子心》

■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看過此本書,但我想,聽了此堂課後,重新翻閱此本書或許會有不同感受。
「抱最多的希望,為最多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一直是嚴長壽先生的座右銘,他是實力戰勝學歷很好的一個例子。
只有高中畢業的他,在服務業裡他從傳達小弟慢慢做到總經理,32歲時再從總經理成為亞都飯店的總裁。
我想他的成功經驗是可以當做很多人的借鏡。
且此本書比起一般傳記要好讀很多,很建議大家看。

■ 附上一份在網路上別人整理的一份心得與嚴先生書中所提的重點,沒有時間的人可以先看看此份PDF。
http://www.penghu.gov.tw/files/0610240019.pdf

■ 嚴長壽《你可以不一樣》影片,則是他簡短探討如何經營亞都飯店的故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i7lRWve4e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