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蔡志堅 演講心得 / 彭傳旋 M10010206

【個人心得】

帶動與連結

透過團結的凝聚力,以重點核心價值的塑造並且連帶拉動周邊地方的發展,而非只針對中心點的經營,這樣對消費者而言吸引力太小,也容易受到阻礙,必須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做支撐,多元化的開發,所以,要賺也要一起賺,不僅獲得支持也更能走得長久。


說服與接受

現今一般產業對於設計進入產品這樣花錢又費工的動作,始終會有許多疑慮(覺得不實際),並且對於現狀滿足,但這樣經營原則,餓不死但也賺不了(觀念保守),假如能以行銷與經濟這些實際層面去分析給業主瞭解,用方法去說服,設計如能注入時可帶來的價值,產業是可以有接受度的,而觀察與切入點是需要深度探索的,怎麼把餅做大也是設計師需要去做的功課。


社區與文化

公共化、優質化,把街道退出來,讓人群走進來,假如某天有人要我把家前面的庭院讓出來給人家隨便走踏,還要維持它的整潔與美化,我可能沒有辦法接受,但蔡老師卻提出實際的案例告訴我們是可行的,我很驚訝,社區營造裡有這樣以退為進的概念,並且運用的很好,這是很社會化的概念,打破我對店面經營的印象,假如全台北的建築都能向後退一步,會不會反而更有親切又舒服的環境,也許能刺激更多生活文化的產生。


夢想與能量

我出生在台北卻很喜歡台東的氣息,所以夢想著能娶個台東老婆,然後每年都能固定去幾趟,住上幾天,這個夢想已經完成了(老婆是台東關山人),我很懷念早晨可以伴著油菜、稻花與蟲鳴鳥叫在家附近田埂間慢跑或迎著山風騎單車的生活,聽到有人提出的新太平洋美學這個想法,用來整合台東地區的文化產業,這麼積極的作為,不像我總想能為台東這片土地做些什麼,最後什麼都沒做來得好,因此,能聽到蔡老師對台東有如此的觀照,心裡十分的肯定與佩服,讓我也不禁想起台東這個地方的美好,單純的環境,大地的聲息,夜晚的涼意,我想這樣的感觸與體驗就是無形的能量,也是地方文化真正的精隨所在,而非表面的浮華。



延伸閱讀

書籍:設計與社會的關聯 / 柳本浩市

設計與社會一直有著緊密的關係,透過人類社會型態的觀察,探討為何好的設計能大賣;作者本身對收集事物的情報非常有興趣,並且針對時代是不斷輪迴重現的說法提出見解,因而可以藉由分析找出未來設計發展的脈絡,設計師對社會的觀察,將有助於發現生命的週期,進而創造出更貼近生活的設計產物,內容介紹各國怎麼從地區文化逐漸發展成特殊的社會型態,最後從設計品展現出來的方式,是本輕鬆閱讀的設計小物,推薦給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