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陳玉勳導演演講心得 / 陳意淳 M10210201

[個人心得]

一部好電影的定義因人而異,跟文化、地域、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第一類好電影:電影的場景、角色、情節恰好與你的生活重疊,你會認為電影呼應你的人生,可以給你一個方向或結論;第二類好電影:電影的表現手法、過場、後製特效華麗極致、前所未有,觀者會佩服製作團隊的大膽與前衛,創造新的視覺感受。我認為的好電影還有一種可能──從導演的觀察與刻劃中重新認識了稀鬆平常的事物,改變心中對它們的刻板印象或價值,這是屬於層次較高的內化感受,也許得先透過劇情與視覺效果的吸引,才能從「金罵沒ㄤ好好笑」轉換到「膨風嫂活出了自己的主題曲」。

在看完《總鋪師》之後,又看了陳玉勳導演的處女作《熱帶魚》,我發現這兩部喜劇式電影有共同的元素:

  •  一、喜劇形式,悲劇內容,歡笑收尾。《總鋪師》中的小婉始終找不到自己、不敢嘗試,到最後努力承襲父親的手藝,冠軍、亞軍並不重要,她獲得了自信與成就感,其中幽默的是穿插強化角色的各式口音、性格、配樂、舞蹈,恰到好處且不誇飾的表演,讓觀者有真實的感受。《熱帶魚》中的阿強在面臨聯考之際遭遇綁架,隨著邪惡的主謀意外慘死,另一個綁匪不知所措,他與他的家人是樸實的鄉下人,從新聞中得知阿強適應屆考生,於是努力幫助阿強準備考試,更帶給他許多從未有的快樂回憶,最後不求贖金將他送回。

  • 二、社會寫實,小人物、小題材的描繪。《總鋪師》以傳統喜宴不可或缺的總鋪師為題材,帶出辦桌文化的庸俗與精緻。《熱帶魚》則是刻畫一個聯考生,以及九零年代台灣頻傳的綁架案。

  • 三、連結當下的無限荒謬與幻想。《總鋪師》將老廚師傳奇化,讓憨人師、鬼頭師、蒼蠅師皆有英雄般的故事,且角色設定為佔據北、中、南的王牌總鋪師,另外塑造每個角色的主題曲,不管用唱的、演的還是跳的,雖然是刻意鋪陳,卻很親近我們的生活。《熱帶魚》中導演給每個人做白日夢的機會,以一個傳說帶出阿強的夢,再以傳說結尾讓大家身處夢境,卻默默地反諷當時代的現象。

事實上這些特色是來自陳玉勳導演(編劇)的個性與生活經驗,根據他的觀察,將現實的人物投影到電影故事中,使角色能影射出多樣的性格,也因此很符合當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幻想,就像導演說:「編劇沒有刻意,在甚麼時間就有甚麼題材」,二十年前的《熱帶魚》對應那時候台灣的亂象與迷思,現在的《總鋪師》亦是如此,創造無厘頭的橋段娛樂生活苦悶的台灣人。我想,身為一個創作者,除了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外,也要像導演一樣勇敢地呈現自己的體悟,挑戰世俗的價值觀與成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