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老師的演講中,我覺得有兩點是讓我覺得很特別的。第一,是在義大利學校對互動設計方面的課程;第二,則是老師廣泛的背景在作品上的影響。
我很喜歡李老師在學生時代的作品,在現在互動設計這個領域都是強調電子、或軟體界面的時候,她的學校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強調體驗的設計,而透過這樣多元化、更廣泛的界面討論,我覺得設計的思維才能跳出既有的框架,在電話裝置的作品中,她創造了一個很有趣的打電話經驗,老師把以往「電話簿」的概念轉為把聯絡人「丟進」對話框的概念,在當時智慧型手機還沒有那麼普遍的時候,我認為是一個很前衛的想法。另外,我也非常喜歡塗鴉與音樂結合的作品,那樣的作品除了充滿了不同感官元素的結合外,更帶出了整個城市的居民互動的思維。
再來,因為老師過去曾經學過音樂、資訊工程,因此在他後來的作品當中,都出現了這些元素,讓他的作品更有張力、更有趣,例如喇叭拉大縮小來控制聲音、塗鴉的過程轉為音樂或是用電子訊號的方式呈現記憶的心電圖等等。也因此,老師後來也鼓勵大家,做設計的人,不要一直侷限在看設計的書,應該要廣泛的閱讀各類的書籍,從各方面去找靈感,作品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問題:
1. 在Graffitti轉到音樂的靈感,是因為過去有學過音樂嗎?
Ans:是,以前有學過鋼琴、電子琴,而且媽媽是音樂老師。
2. 在義大利唸書的期間,老師們會強調設計前端的研究嗎?
Ans:是,很強調,而且有用過很多方式,例如Shadowing、訪談、還有比較特別的是experience
prototyping,是屬於服務設計的範疇,因為不可能在服務推出後才,強調用一些prototype去測試使用者對這個。
這是一個很有趣、很輕鬆的影片(請看下面的連結),
主角本身是一個很有名的街舞舞者,名字叫做Daniel Cloud,
影片是他自導自演並包括製作影片的配樂,
這部片名是「music box」,想像一個房間的裡所有的東西都轉化為音樂的樂器,居住在裡面的人可以透過與室內空間任何一個東西的互動,編織成音樂。我以前就很喜歡這部影片,而李老師的演講過程中,就一直不斷讓我聯想到這部影片,因此希望分享給大家欣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