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李佳穎小姐演講心得/ 陳俊中 D10110103

這次的演講可以說是一次意外驚喜,由非設計背景的學習出身的設計師來看設計這件事。從李小姐的資訊工程背景,到出國攻讀互動設計,最後回到台灣繼續未完的設計旅程,拋射出許多跳出工業設計框框的好玩概念。尤其當從原始的以人為中心設計的購念開始發想,刻意輕視有意義的量產、世故好看造型處理、玄妙的虛擬數位介面,把設計的核心重新歸零成為對於人的一種純粹回饋,最為使用上的一種交流,流動在人與物之間。

人之所以能夠自覺為人,許多時候需要靠對外的互動中,從反饋的訊息裡找出蛛絲馬跡,逐漸建構一種相信的力量,也從直覺裡找到直線與物體建構生活脈絡的途徑。例如把喇叭的括型拉大,所播放的聲音就會變大,或是把電燈的燈罩拉開,燈就會變亮等,人與物之間不再是冷漠的一顆小圓按鈕,也不再是功能與使用功能的主從關係,從互動裡我們可以看到重新建立平等並有意義關係的可能。

當物成為人的一種載體,感知心跳後變成重新塑造另一個時間環境的基礎,人與物之間就成為一種合作的平等關係,機械裡有人的特徵成分,同時人又活在機械模擬的時間世界哩,兩者平等互利。工業革命之後,預言家聲稱機械主宰人類或人類主宰機械的世界,重新成為另一種可能。互動是一門藝術,尤其讓機械學習與人真誠的互動,不媚俗但也不艱澀的成為人類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朋友,我相信就是李小姐設計的一個重要目的。

[提問]
1.設計師工作室最難的就是要把實際電子電機功能做出來,這方面李小姐是如何克服。
答:都是先做出簡單的原型,再與專業EE工程師討論後,逐漸簡化與修改,並達到真正想要的功能呈現。
2.最後一個作品與其說是產品感覺更像是藝術,請問是否能夠量產也是會在一開始先設定的目標,還是一切隨心發展?
答:會一開始設定目標要量產。最後一個作品是因為已經了解到主辦單位要的感覺是什麼,所以故意呈現出比較藝術的風格,強調一種較具裝飾性的自由表達。

[研讀]
設計師在未來將涵蓋更多的人性規畫職能,例如李小提到的服務設計等。對人來說,新的生活模式演進必定會產生新的服務需求,這種服務可能是藉由新的產品來滿足,也可能是由新的服務系統來滿足,例如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就需要更多的醫療照護服務,但在有限的服務乘載力之上,遠距醫療服務就變得更具有必要性,這種以人為核心的點(產品)、線(服務企業)、面(服務社會系統)的建立,必須要對人與人的行為要有更多與更深入的了解。高齡化是台灣短期難以逆轉的趨勢,希望有更多人能投入這類的服務研究,因為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那一天來臨之前,期盼服務的點線面都已經完善,互動的流程已經達到無縫接軌的程度。因此「銀髮族輔助科技應用手冊」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手冊,對於這個層級與族群能有更多的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