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
設計融入居家
「設計來自於生活,而生活成就於環境。」然而,工業設計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之餘,能藉更用心的外型設計,讓其能更和諧地融入居家,進而成為「家中成員」的一份子,甚至被稱為「精品」,是另一層更進一步的思考。
介於大量生產和工藝性的表現,選擇逐漸偏向工藝,莽原國際找到自己的定位。演講中提及的跑步機、消費型電器、家具等,都往「生活道具」的概念進行。賦予產品更活的生命力。
任何一個品牌經營者,都必須像莽原如此,在競品中找到自身的獨特賣點,差異化設計與銷售。
設計流程
「設計流程」在本次葉老師的演講中佔了絕大部分。在最初,試著設想使用者在家中的行為動線、會遭遇的物件,並考量不同族群的習慣,找出產品的設計關鍵。這些,都需要非常細心而且紮實的觀察分析,是在學校教育時的基本觀念,但在面對大量設計實務時,也不能忽略。
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設計流程,以確保最紮實的設計結果;然而,流程中的某些環節,客戶並非也認為重要。莽原的作法是,和客戶溝通其重要性,即使最後客戶認為可以省略,莽原的設計師們還是會判斷專案性質而決定做或不做。譬如手工鋸的握柄,模型測試就不可少。
為客戶著想
設計師究竟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或是客戶的立場思考?隨著脫離學校,這些取得平衡和溝通的過程只會重複出現,而對設計專案的價值觀會影響公司的設計流程和方式。今天我看到一個真正為客戶設想的設計公司,葉老師試著教導我們和客戶合作的正面模式,雖然感受得出來背後和客戶磨合的過程艱辛,但葉老師仍秉持著「初衷」,幫客戶著想。找出對方在此專案的「keyman」,站在客戶的立場溝通,讓雙方表達認知並追求平衡;除了表現一種盡責的態度讓客戶安心,同時也提升最終設計發展的質量、創造雙方都期待的價值。
工業設計師的知能培養
葉老師提及,Sketch,是設計師基本的工具,然而除了設計稿件的說明表現,它還能是設計師的邏輯訓練工具。即便往後就業,也勿忘隨時以sketch的方式記錄想法的習慣,尤其是情境的表達訓練;久而久之,便能發展出自己的系統,且是溝通的利器。
最讓葉老師掛心、反覆提醒的,是設計師在計畫前期「洞察」、「企劃」的能力。在專案初期,設計公司會得到很多關於產品發展的資訊,這些資訊或許來自銷售人員、市場調查人員等,產品設計師要有消化大量資訊的能力,並隨時洞察,讓資訊能夠進入腦子。隨著單一專業分工的時代過去,企劃的能力不僅只於企劃人員,設計師必須培養邏輯和企劃能力,讓整個設計流程都能彼此串聯、相互影響。培養多元的能力和思考,是我們必須進行的目標。
設計批判
葉老師鼓勵維持懷疑的態度,看待每一個看似「真實」的道理或說法,找出問題並且提出看法。維持批判能力的敏銳度,是設計師的必備態度。對於批判式設計,請看本網址:http://www.douban.com/note/234634993/
延伸閱讀/
/關於設計流程的參考:
/批判式設計論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