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李佳穎小姐演講內容 / M10010114 M10110103 M10110104 M10110107 M10110115 M10110204


李佳穎
大學時就讀資工系
,在清楚自己未來並不適合當個寫程式的工程師後,在教授的建議下,大學畢業便前往義大利INTERACTION DESIGN INSTITUTE IVREA學習互動設計,有別於我們如今一提到互動設計就聯想到的介面設計,李佳穎在義大利的學習著重於探討人與人、人與物甚至是人與空間的互動,嘗試了許多有趣的實驗性創作。取得碩士學位後,李佳穎進入了和碩擔任互動設計師,主要以消費性產品設計為主,從單純的設計到跨部門的合作,她補足了產品設計方面的能力,也確定了未來的產品設計之路。

 

離開和碩之後的李佳穎於2011年創辦了迴響設計Studio if,以下是幾個她與我們分享從求學過程到現在的作品:

 

1.2005年於義大利求學的李佳穎曾和團隊進行一個為期兩個禮拜的NOKIA合作案,探討的議題是設計師們可以從藍領階級工作者身上學到什麼,並思考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團隊從觀察藍領階級的工作環境、使用的手機、生活型態…,提出研究觀察與「加強部門成員間的溝通網絡」等概念作為提案。

 

2.另一個合作案是一個名為「Urban Brand Warfare」的手機遊戲,起初是為了幫助一間電信公司探討在未來的10~15年後扮演的腳色,李佳穎的團隊提出了一款手機遊戲,藉由使用者自身不同的品牌認同度,攻佔不同的品牌領土,獲得獎勵,平台也加入了使用者間掠奪領土、放置炸彈的互動行為,增加趣味同時也能達到電信公司覆蓋率的提升。

 

3.其中一個名為「intimacy」的作品則是探討如果未來的世界沒有真正的隱私權,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提出了一個「假隱私權」的概念,假設世界上的隱私權某種層度上是可以被跨越,只能以道德規範來維護個人的隱私,當別人企圖跨越你的界線時,自己會收到訊息,有些情尤可原的情況會被原諒,有些則是企圖引起注意製造話題的方式。對於這些假想的情境,李佳穎說,這些觀察讓她省思原來某些設計帶來的影響不一定是好的。

 

4.一個她於2004年做的名為「The contact board」的作品,將電話、收音機等電器產品進行功能分析、拆解並做成新的物品,條件是需改良原有產品的缺點,創造新的意義。最後作品是一塊白板型態上有不同功能區域,移動吸附在下方的姓名磁鐵到特定功能即能撥話或收聽留言訊息,在當時是個十分直覺的創新互動作品。

 

5.李佳穎也曾經做過一個叫做「Bubo」的貓頭鷹造型玩具,團隊認為不同階段的小朋友需要不同的玩具,Bubo結合紅外線學習能力,可以偵測收集環境裡的紅外線轉化成咒語,讓小朋友想像自己是個巫師,Bubo帶在身邊,藉由收集咒語探索世界。

 

6.這是一個探討聲音在城市中可能性的作品,名為「Sonic Crafit」的噴漆罐,將不同的動聲音融合在不同的色彩裡,也利用加速器感測快速噴灑的時候呈現DJ刮盤聲的音效,聲音與色彩的互動讓原本隱藏的噴漆行為有了不一樣的詮釋。

 

7.李佳穎於PEGA擔任互動設計師期間,也接觸了許多有趣的設計案,在一個「Infectious light」的作品中,看似相同的燈泡其實有子母燈之分,由母燈上的開關控制明亮感染附近沒有開關的子燈,將光線以感染的語意呈現,十分討喜。

 

8.除了隔絕竟喧囂,耳機還有一個隔絕自己不受環境打擾的功能,而反轉這隱身功能的「EARphone,將耳機轉換成招人注目的物件,它會隨著外界的聲音擺動,開啟可以互動的好奇注目。

 

9.Unfold」摺紙壁貼收音機結合了東方摺紙技藝及西方現代化牆飾設計,探討物件的功能與形體,隱藏與顯現的另一種可能性。摺紙的開闔可以控制聲音的開關和音量,另外也有壁燈及擴香氣兩種設計,是展覽時十分受注目的作品。

 

10.GrowWithMe」這件作品是利用隱藏的縫線讓小朋友的衣服可以隨著小朋友長大持續使用,父母只需要剪下不同的縫線,便可得到更大的衣服,延長使用衣服的時間,也留下孩子成長的痕跡。

 

11.TikTikTik」閱讀燈是李佳穎離開和碩設計後的第一個作品,也是近期即將量產的作品, TikTikTik是一盞適合睡前時光的燈,只要拉下燈上有刻度的拉條就能設定自己的關燈時間,對於看書看到睡著,或是想提醒自己睡覺時間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個貼心有趣的設計。

 

12.InYourTime」賦予時間個人化的意義,探討時間成為一種紀念的可能性,將手指放在時鐘旁的感測器上,它將會記錄你的脈搏,將時間的一秒重新定義為一拍心跳的速度,時間因而有了不一樣的意義。李佳穎也提到在嘗試材料和選擇呈現方式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嘗試,最後決定將數位感忠實的以電子化數字呈現在透光壓克力上,在感性理性中尋求平衡點。

 

13.最後一個「Stitch Table」是在候鳥計畫展場中的作品之一,此次的題目是探討如何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傳達庶民美學,李佳穎選擇了與自己背景相關的題材「電線」做為發揮,將電線與桌子結合,從地面纏繞而上的電線在攀上桌腳後成了彷彿刺繡般的細緻紋路,最終攀上一盞桌燈提供電的來源,將習以為常的事物透過細膩的轉化,呈現了機械卻細緻的衝突美感。

 

 

不難由李佳穎與我們分享的作品中發現她那充滿哲學感與細膩的設計師思維,她也提到這源於與那段在義大利的求學經驗,「互動設計」對此刻的從事產品設計的她來說是更專注於人與物的互動與連結,透過情感、生命,以人為出發點,做出感動人心的作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