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陳雅博先生提到真正的Design Thinking是沒有方法可言,完全是一種態度與一種過程,簡言之就是:立基在以人為本的核心下,進行快速提案與修正的過程。但我能了解為何坊間最後卻導向方法論的型式,完全是因為需要“被傳播”的原因。一種新的知識體系若只有心法而沒有格式化的論述,肯定無法被大量傳播。我們從包浩斯與其他設計運動來比較,包浩斯成為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設計運動之一,甚至到今天都擁有崇高地位,與其他運動最大不同就在於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許多包浩斯要員離開德國並陸續進入他國學校擔任教學工作,並將包浩斯的內在理念轉化為可以被放在學生書桌上的教科書,將形而上的理念心法,轉變成形而下的文字符號,讓更多人能快速、方便、廉價的透過閱讀心神領會及學習研究。將Design Thinking規格化這件事本身不能說非IDEO所願,因為打從Tim Brown開始到處演講,出版相關書籍,想把這件事有條理的告訴別人之後,規格化成為一種具有SOP的方法論,就已經無可避免。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問,誰是Design Thinking最大傳播的直接受益者?難道不是IDEO本身?除了當下的商業利益,就如同包浩斯在工業設計的地位一般,也許21世紀中葉以後,IDEO已成為另一個設計代名詞。
禪宗也是講求心法的一種知識體系,因此達摩傳給慧可並沒有武功秘笈或經書大全之類的一本書,講求當下領悟即全部所有,就如同Design Thinking如果只留在IDEO內部,沉浸在那種氛維與環境中,領悟只是早晚還何需贅言,但若要外傳就一定要那本“佛經”才能開山立派。也因此個人認為或許不用苛責“某”電腦大廠老闆賣弄Design Thinking,也許那正是他翻看佛經後自己領悟的全部,本身並無對或錯的差別。
[問題提問]
問:Design Thinking立基在以人為本的核心下,進行快速提案與修正的過程,讓我想到大陸小米科技運用網路平台快速、大量的蒐集用戶意見,再快速修正產品,想請教評論意見?另一方面賈伯斯曾說他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而同時也有人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這二觀點來看,了解消費者有用嗎?
答:只能說大陸企業學得非常快,從早期的山寨開始,其實他們也不只是完全照抄,多多少少會加入一些自己想到的功能,反應不好也馬上改動作非常快,久了就練就快速執行快速修正的本事,其他大廠為什麼做不到?一方面是產量規模不允許馬上改,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沒有那種組織與文化。從網路蒐集用戶意見是好的重視人本體驗方式,但不容易看到真正新的想法,大部分都是改良式的意見。
消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從汽車之父--福特先生的:「你問消費者要什麼,只會要一匹更快的馬。」變化而來。雖然Apple說不做市調,但其實他們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來洞察insight使用者,深入探索連他們自己也沒發現的問題。因此他們是指不做量化看表面意見的研究,但改做非常多的質性的研究。
[延伸閱讀]
廣為流傳的IDEO專案紀錄影片,整個就是Design Thinking的標準呈現。有人說在Apple設計師最大,在Microsoft則是工程師最大。所以Microsoft的產品從之前的Mp3 Player到手機都被Apple打垮。但IDEO告訴我們團隊裡誰最大並不重要,一切的加法與減法都應以消費者(使用者)最大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