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陳高明先生先生演講心得 / 陳俊中 D10110103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其實就是設計創造史,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進化過程就是材質的使用。從最早期人類使用木材製作器具,石材製作刀斧,慢慢由陶器,青銅器,進步到鐵器與瓷器。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的水晶宮,宣示鋼鐵與玻璃的世代興起。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塑膠已經大聲宣告自己明日之星的躍然地位。在往後的20世紀裡,全球的科學家都汲汲營營想要再創造出新的科技材料,以證明文明的進步。但突然之間人類發現這些原本不存在於自然之中的物質,這些曾被視為文明象徵的材質,透過消費循環進入地球自然生態後,已經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至在製造或運輸等多個方面形成嚴重的碳排放,繼90年代臭氧層破洞之後,碳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成為人類新的終結者候選人。許多哲學大師與好萊塢的電影都曾預言地球毀滅,人類文明走到盡頭的不同原因,但親眼見證到失序氣候的威力之後,人類才開始反思進步文明的真正意義,辨正進步並非如西方早期主流思想以人為宇宙中心的主從階層或人定勝天,而是更傾向於東方哲學的萬物和諧及天人合一,從TRY AND ERROR中尋求再次進化之道。

陳老師從米蘭傢俱展等不同展覽的主題,帶入近年來的設計趨勢,從金融風暴造成的儉約風格,到環保議題對自然環保材質的推波助瀾等,深入淺出,介紹竹材再多個不同層面的創意設計活用。其中的重點在於仿古不似古的設計精神,如何用舊有好的天然材質,結合技藝與創意,塑造出新的生命,例如康斯坦丁的43號椅,與現代生活重新產生連結,讓這股台灣新工藝浪潮不只是在設計展覽、競賽中發光,更能成為一般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創造出足夠的量體規模,實質改變現有多數對環保不友善的產業的模式。竹材是一股新興力量,但如同陳老師所言,目前仍有許多待克服的特點才能真正形成量產規模,例如蟲蠹及尺寸問題。值此同時,可朝向客制化少量精品高單價的經營型式,或是低單價的M型兩端發展,讓材質能發揮出原有的材質特色。並舉出Gucci的新款竹結包、竹結腕錶來當做參考例子。

[問題提問]
請問老師認為竹材未來發展的方向,或是哪些新興領域有機會應用環保竹材。
答:透過具有新銳美感與型態表達能力的設計師,與熟悉傳統技藝的竹編師傅共同合作,已經證明為一條可發展的創新道路。台灣有最好的竹材原料,政府應該更積極鼓勵以台灣特有的材質來進行設計創作。這才是別人搶不走也無法模仿的文化創意特色。

[延伸閱讀]
除了竹藝之外,其實台灣有許多非常具有特色的工藝,在速食文化及商業浪潮之下面臨失傳的命運,這些姑且稱之為台灣百工的老師傅,其實都有機會跟陳老師一樣,結合新的創意設計再次發光發熱,但缺乏推廣、媒合與新的商業思維,加上政府缺乏保存機制,恐怕註定成為夕陽裡的最後一道餘光,以後只能從台灣歷史紀錄片段裡,看到曾經熟悉的回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