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從米蘭傢俱展等不同展覽的主題,帶入近年來的設計趨勢,從金融風暴造成的儉約風格,到環保議題對自然環保材質的推波助瀾等,深入淺出,介紹竹材再多個不同層面的創意設計活用。其中的重點在於仿古不似古的設計精神,如何用舊有好的天然材質,結合技藝與創意,塑造出新的生命,例如康斯坦丁的43號椅,與現代生活重新產生連結,讓這股台灣新工藝浪潮不只是在設計展覽、競賽中發光,更能成為一般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創造出足夠的量體規模,實質改變現有多數對環保不友善的產業的模式。竹材是一股新興力量,但如同陳老師所言,目前仍有許多待克服的特點才能真正形成量產規模,例如蟲蠹及尺寸問題。值此同時,可朝向客制化少量精品高單價的經營型式,或是低單價的M型兩端發展,讓材質能發揮出原有的材質特色。並舉出Gucci的新款竹結包、竹結腕錶來當做參考例子。
[問題提問]
請問老師認為竹材未來發展的方向,或是哪些新興領域有機會應用環保竹材。
答:透過具有新銳美感與型態表達能力的設計師,與熟悉傳統技藝的竹編師傅共同合作,已經證明為一條可發展的創新道路。台灣有最好的竹材原料,政府應該更積極鼓勵以台灣特有的材質來進行設計創作。這才是別人搶不走也無法模仿的文化創意特色。
[延伸閱讀]
除了竹藝之外,其實台灣有許多非常具有特色的工藝,在速食文化及商業浪潮之下面臨失傳的命運,這些姑且稱之為台灣百工的老師傅,其實都有機會跟陳老師一樣,結合新的創意設計再次發光發熱,但缺乏推廣、媒合與新的商業思維,加上政府缺乏保存機制,恐怕註定成為夕陽裡的最後一道餘光,以後只能從台灣歷史紀錄片段裡,看到曾經熟悉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