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水越設計的周育如小姐在演講中提到諸多概念都相當精闢,最吸引我的是「世界概念設計」及「都市酵母」這兩個主題。
在「世界概念設計」方面,有許多有意義的議題很早就醞釀。例如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期間,因大量人潮湧入而產生巨量的垃圾處理問題,水越設計在2003年已經開始醞釀,「北京奧運的垃圾處理方式」。另一個議題是「人和喝水的關係」,如果運動之後人們會需要大量的補充水分,運動時人們的穿著是輕便的,不隨身攜帶錢幣或皮夾的,而廣設在公共場所的投幣是飲水供應器的使用方式,可能需要重新加以定義。
另外一個吸引人的想法是「都市酵母」。如何讓人們喜歡你居住的城市,這個城市有哪些特殊的要素值得你回憶?如何建立都市的黏性?包括這個城市的生活體驗,視覺元素,或者是特殊的味道等。如果能夠建立這些吸引力,便能令人對這個城市有感情,願意為它付出某些東西,都市的黏性自然而然的產生。現在除了國家和國家的競爭,都市和都市之間也在彼此競爭。我們要學會建立城市品牌的觀念,讓曾經來過這個地方的遊客,會因為這個城市的黏性而願意再度拜訪,讓這些特殊味道、視覺元素及生活體驗,發揮如酵母菌般的功用,牽繫著曾經來過這裡的人。
很佩服周小姐對生活深入體驗及觀察,雖然她不是設計科班出身的,但是對於設計的看法及在設計方面創意的表現卻是有目共睹的。一個設計者唯有從日常生活體驗中產生感動,才能在設計的旅途上長遠的走下去。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黃詩珮 D9610202

常聽許多業界的前輩說,以前的大專院校並沒有「設計系」只有「應用美術系」,設計被歸類為美術的一種運用,誰能想到今日設計不但被重視,還變成上至達官顯要下至平民百姓喜歡談論的話題;到底設計與美術的不同在哪裡?我的想法是設計必須要考量市場的需求,配合商業的策略與要求,在期限內完成「作品」。

教授演講中提到的管理,也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極為困難的地方,必竟設計不是加工生產線,不是單純的機械動作,如果僅僅考量「生產流程」、「領導風格」、「成本控制」這些傳統公企管技巧,那勢必一敗塗地,這個團隊也難以成為市場上的翹楚;但是管理確是不能忽略的一環,這似乎是一種矛盾,我們需要管理,但是又不能確實的「管控」「整理」。

認真思考設計的需求,會發現設計確實需要管理,但是在管理之前,團隊裡的人必須確認一件事,你知道自己再做設計嗎?忘記那些同業羨幕的眼光,那些誘人的獎項,那些鑽牛角尖的直覺,記住,設計是一種商業行為,有客戶有業者有市場有消費者,搞定了這些才是真正的「設計」。如果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認清自己的定位,管理的規劃其實已經完成百分之七十了,因為對於自身立場的混搖這是設計人員最常出現的問題,畢竟,他們不像一般各行業的從業人員,他們受的訓練、從事的工作、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不斷的變化。

以實例來說,在創意內容產業中「劇本」可說電影的靈魂,尤其是以「故事」為核心的電影更是如此,但是和我們想像的不同,在好萊烏劇本其實是集體的「作業」,有效的規劃分工,保障電影產業擁有一定數量又穩定的商業電影,餵飽需要育樂的大眾。這就好比設計管理,藉由團隊分工創造有效率且今卻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每個人都想著自己是在拍攝藝術電影,這些劇本撰寫小組必定分崩離析,電影產業也必然會出現極大的裂痕甚至塌陷。

如果我們體會「設計」是商業性行為,便可以以市場以客戶的需求為創作的方向,甚至發展出更深遠的策略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是,如果沒辦法釐清「設計」的自我定位並打從心底接受,我想任何管理的技巧也沒辦法解決問題。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雷凱俞 M9610113

經過這一次許士軍教授的演講有關於「管理」的題目後,對於管理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而且很高興的是,許教授把管理演講的非常有有趣及活潑,讓我能更進一步的詮釋管理的概念了。

其實做設計有些部份也需要管哩,無論是個人或團隊。個人執行設計時,所要管理的就只有事、物及時間,如何妥善安排一個專案的每個細節相信也是相當重要的。團隊合作則是管理能力的更深的考驗了,因為還要多加上一個"人"的因素,而"人"在管理上則是最重要的。

當然許教授強調,所謂的"管理"並不是真正的"管",對我來說,不如說是一種計策與謀略。綜觀中國歷來偉大的君主或傑出的將領,與其說他們很會管理軍隊或國家,還不如說他們很懂得掌握人心、為謀運策。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3 張珮容

許教授在演講之初,要為我們解釋何謂管理,他說「管」、「理」這兩個字詞其實是負面的意思,沒有人聽到有人要管理自己會開心的,事實上,管理是透過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信任與好感,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

一個專業的管理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在自己所接觸過的管理人身上看來,他們都有一種很好的統整能力,有著敏銳觀察人們的眼光,知道要把資源如何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率及品質,他們要看過許多不同的案例,他們需要多接觸不同的東西,什麼都知道一點但卻不會因此而顯得半吊子。管理,是一門要懂得拿捏平衡輕重的藝術,就看你能不能培養自己抓取到這門藝術的sense。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14 林穎謙

「什麼是管理?」這是許教授在這場演講中所再三強調的,許教授舉不少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管理?」,從個人、從企業、從社會…等的角度去說明,在撤場演講後我所體會到的管理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管理是一門藝術,管理也是一技之長。
許教授所提到的管理是一技之長,是透過管者對於不同領域、不同的人才與多方的資源加以運用,而它的目的就是未了創造更高的價值,所以管理所謂的「一技之長」並不是對於某種特殊領域或者要熟悉所有專業領域才能叫做管理,而是將這些東西整合創造更大的價值。
而許教授也提到要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在現今的時代已不是滿足生活需求、滿足生產製造或最好的技術就是價值,而是要將服務加入整個流程之中,要如何達到這樣要求讓多數的人都能接受要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不是靠產品的本身的那個動作而是根據需要生產產品解決需求。IPOD就是一個例子,但許老師也有買阿而且很早就買了,但它不會用阿!!!!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很先進的東西但它卻沒辦法符合高齡者的需要解決不了問題,而要怎麼滿足顧客就是要靠服務。
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問題在未來設計的過程中是值得我們深入去思考的。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D9610301 曾國俊

管理—人際關係互動間的絕佳藝術

許教授這次演講用許多實際的例子,來對我們說明「管理」這兩個字裡頭的大學問,讓我們更有了具體且鮮明的概念。然而管理也需要創新,跟做設計一樣。管理在乎的是「市場」,許教授說現在市場重視的是想像力與創意,更點出其實每個產業,無論是一級二級或三級,都是需要用最符合時代潮流的觀念與技術,來創造最好的「市場價值」。因此這次許教授雖然用管理的觀點切入,但無疑的,也提供了許多管理層面的具體例子所歸納出的理論、方法與實務,讓我們可以導入設計裡頭來做核心的參考。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許教授說管理需要能夠對於各個領域的整合,還要有絕佳的文化敏感度,除了李安導演這個成功的例子外,全球化的趨勢中,要瞭解各種文化的內涵與意義,才能進行整合,而這個能力正是管理要培養的領導人的核心能力,這樣才能將有形與無形的資源整合起來,將大加的智慧與力量凝聚起來,創造出新價值。因為講到這裡,讓我想到最新誠品新上架的《決定未來的十種人》這本書,儘管中文書名翻的與英文書名不是蠻符合的,英文書名是「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這本書主要是說創新的角色,到底該由組織或小組裡的誰扮演呢?是工程師、是行銷人員或專案經理呢?答案都不是!書中談及,創新代表組織或團隊裡的潛力,不應該用傳統職位來說明任何角色-新角色能把新影響力,授予新的創新者。因此,透過創造「構想」而誘發「行動」,經過「落實」後,帶領整個團隊「收獲」或產生「利潤」。

而書中提及的十種角色並不見得是組織裡最有能力的人,但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質與觀點;如果能把他們適當地結合起來,讓他們發揮能量與智慧,就能為組織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能量。其中裡頭有一種人,就是組織類角色中的共同合作人。這種人把各式各樣的團體匯集起來,而且經常在群體中帶領大家,創造出新組合和跨領域的解決方案,在過程中,即使是最好的構想,也必須一直去爭取時間和資源。他們把預算和資源配置視為複雜的棋局,並且要下贏這盤棋。

這類人我想跟許教授提及管理中要培養的領導人是相同的,當然,導演也類似這類的人,而這本書,分類出的人,是對於各個不同領域下的專業所提出的一套創新原則,但最後,還是留了一個「集大成」的伏筆最為總結,詳細的內容就推薦大家到書中去挖寶囉!

周育如小姐演講心得 / M9610105 林銘璋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科技時代,人與人乃至於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比起從
前有很大的疏離現象產生。水越設計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參與而融合式的
感性設計,在水越提出的都市酵母計劃裡,可以感受到一個出自城市文
化形塑的想法,從在地性、歷史定位及各角度的追尋,藉由撒下具創意
的種子透過萌芽而喚起柔性的情感,這些環境所擁有的獨特性,是文化
的象徵與認同,在所有相關及不相關的環節牽引下而凝聚的向心力,令
人產生感動,且細微元素與巧思的融入,也許可以使得生活更富有趣味
及活力,再一步地更貼近心靈上的連結。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5 林銘璋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名詞有不一樣的解釋觀點,而因時、因地,
藉由不同要素的組合下,產生不同的定位。管理在早期的定義就只是管
與理,一種從屬的主動與被動關係。在今日,藉由有形的、無形的資產
,如資訊、知識、創意、膽勢及眼光等要件的構成,群策群力的將各種
才能與能力透過互動式的整合來協調,得取最大的利益就是管理。許教
授以電影工業為例,一部電影的生成,除了有各種多方面的專才,如音
效、燈光、舞台、演員…等的演出,最重要的是導演的整合,而透過整
合模式的溝通,才能激發出互補的效益。管理者就像導演一樣,在不同
領域都需有所涉略,才能獲知事情的先後順序,在其中進行了解而整合
呈現出最高的價值所在。這似乎與跨領域的觀點有所相關,透過彼此間
熟悉的牽連,從中平衡不等重的兩端,而嘗試出整合有利的結果,相信
這也是最難的。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10 溫顓豪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跨領域已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管理對於設計師來說似乎是設計師最容易進入的領域,就個人觀點而言,未來設計師如果不想要死在沙灘上的話,就必須多多將不同領域的特點加諸於自身的競爭力,加以融合。

許士軍教授便指出管理是對於所有意外狀況能夠有所應對,換句話說,管理可以說再實務狀況底下所衍生出來的一門學問,必須要整合所應該備全的因素,考量到所有可能的變因,在這樣的過程中當,管理的確是跟設計有許多雷同之處,只不過考量的地方有所不同,管理專注在於更高更廣的層面。

未來,或許有機會要帶領著下一個世代的設計在業界裡闖蕩,培養相對應的管理能力已變得刻不容緩,共勉之!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303 曾彥齊

對於管理方面,很久以前我就有些許興趣,但是又不喜歡總是將“商業”與“管理”相連,但市面上的書籍,管理類的書不是企業管理、經商行銷就是創業領導這些範圍,但是總是沒有很切中我心中對於管理的定義。今天許教授一語道破管理的真正意義,管理就是“整合”,在我心中甚感認同,對於這次的演講,我分兩個部分來闡述心得。

1. 整合
許教授的整合領導說的非常好,成就電影的導演真正的價值就在於整合,基於這一點,我認為現在我們學生在創作與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有這不是我的領域的觀念,基於設計本一家的概念,我們要有設計導演的心態,以為設計師本,藝術家為末的觀念出發,重新尋求整合。我未來的目標是從事動畫研究、發展與創作,夢想成為領域中的領導者,也經常從書上獲取領導者應有的觀點,我前一陣子對於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幾個觀點頗有感觸,也對領導整合頗有共鳴,從這一點開始反省自己未來要努力的方向,我認為應該多攝取本行以外的許多相關知識,許教授也說,管理是從企業界開始,而非教授們的理論,對於這一點,我的解讀是:整合從實踐開始,而非說得口沫橫非,比爾蓋茲宣稱他從未看過管理的書,卻能成為世界首富,道理亦然。

2. 服務
所有的行業都是服務業,這一點跟之前陳禧冠總監所說的相似,我們賣的設計是在賣價值,創造市場價值才是設計之本,其實公設方向還比較具像,商設(視傳、動畫、電影、多媒體...等等)的價值其實是非常抽象的,因為很多時候視覺傳達的作品功能性實在是非常不明顯,如果以功能的角度來看似乎價值感非常淺薄,但是若以服務業所販賣的“價值感”的觀點,正是一語道中視覺傳達類的人所從事的方向,我們做的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業,產品本身只是一個服務的工具,即使我做動畫,動畫本身沒有實際的“功能”,但是動畫本身所傳達的,就是一個說故事的服務啊!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D9510104 D9610301 M9610301 M9610302 M9610303 M9610304 M9610305

何謂管理?

這一次的演講內容重點裡有一個很大的部分在闡述“什麼是管理?”
世界各國很多人、很多書籍在討論何謂管理,但截至今日卻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管理”在英文上字是Management,在英文的字面上還是沒有辦法明確掌握當中的意義。

許士軍教授由“管理”二字拆解成“管”與“理”來解釋。
「管」: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被管,管有掌控、控制的涵義,令人感到負面。
「理」:所謂有理走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真理愈辯越明,人與人之間以理相處,但人興之間部是只能用理來看待,理字令人感到枯燥、負面。

由上述而言,似乎不論是管或理都讓人感到是負面詞彙。(在這裡許士軍教授提及一本著作:《都是管理名稱惹的禍》)

於是,許士軍教授提出一個觀念:由服務代替管理!

書名的意義:
1. 《Las Vegas之行》 ─ 許教授的親身經歷發現,過去以代幣進行的吃角子老虎遊戲,現在用電腦及網路化的方式代替,利用聚沙成塔用的概念將小資源匯集成大資源,而使得吃角子老虎創造極高的收益。

2. 《Webonomics》 ─ 網路的興起改變了就有的時、空概念,過去的經濟學當中提出量大之後價值遞減、物以稀為貴的觀念,被網路的興起給打敗了,而網路當中知識是越用越多,價值是不斷創造的。

3. 《金字塔底層大商機》 ─許教授引用2006諾貝爾和平獎─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家一例來說明,窮人的壞帳特別的低,比有錢人的信用還好,開放小額借貸,竟然同時幫助窮人與賺得利益。

許教授用吃角子老虎的收益、諾貝爾和平獎當中的小額借貸、YouTube在網路的興起來講述,聚沙成塔用的概念,進而將小資源匯集成大資源。

4.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 IBM公司不再以銷售硬體、賣電腦為公司核心,而是以整合服務為目標,以顧客為導向,開發中介軟體,進而創造公司的新契機。


許士軍教授由上述的鋪陳講述:管理的意義在於整合

很多人認為學管理的人都是無「一技之長」,甚至學管理的學身自己本身也認為,學習管理好像是樣樣都會,卻樣樣不精。

許教授以李安為例,講述管理的意義在於整合
電影不是一個人就能拍成的,縱然奧斯卡獎有最佳男女主角等演員、最佳剪輯、最佳燈光、最佳配樂等等獎項,但最高殊榮仍是最佳導演獎。李安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殊榮,並不是因為她每一個細節都樣樣精通,而是在於他善用每個人才身上的資源,透過導演本身的整合來使電影的呈現盡善盡美。

專於管理的人,本身並沒有所謂的單項專業,他們的重點在於整合每一項專業,管理就是透過事實來做整合的動作做整合。多年來不變的觀點:群策群力、以竟事功。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為目標,現在事業的成功靠的是有創意知識與膽識的人,如何才能整合所有才能的人,這就需要管理來達成。管理無非就是一門創造價值的學問,包括了有形的價值與無形的價值,現代社會的產業結構已有別於傳統的概念,許多價值是抽象而難以捉摸的,共同的觀念在於「凝聚大家的智慧與力量創造一個事業」。

MBA學位的本質
培養管理的人,主要是能帶領隊團隊的leader,而不是做監督做稽核的專業經理人。也就是We are training leader, not management. 因為學習管理的人本身並沒有明確的一技之長,管理者只能靠抽象的感覺,並沒有實質的學識,管理的學識都是來自企業界實實在在所面臨的問題與方法。一位領導人必須了解全球化之下不同國家的文化,對於不同的文化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成為一位能夠接受全球產業挑戰的領導人。於是,這似乎告訴我們好的管理學識主要來自於企業界,而非教授們,這才是真正活的理論。

每種企業都是服務業,有形物品只是工具,服務才是主人。

這是台灣的主要問題,台灣已經不能靠製造業的觀點來獨撐大局了,必須晉升為服務業的觀念,例如愛爾蘭以做服務業起家的國家,成為歐盟服務中心使國民所得提高,台灣曾想當亞太服務中心,可惜最後失敗,主要原因在於限制過多、野心過大,什麼都想做卻都做不好。

如何讓顧客願意消費,好的產品不一定會迎合所有的顧客,重點就是要發現顧客的需求,並且做量身訂做的服務,從製造業轉為服務業,例如“無聊”的產業產生健身房、美容業這種體驗經濟,因為服務就是創造一種體驗。

現在的新觀念最重要的是在於創造市場價值,只單純花大錢開工廠的的時代已經過時了,花了非常大的預算在跟國外買配備,錢都被國外賺走,自身只能靠量大賺小錢,但卻供過於求。經濟活動的價值在獨特性,這就是藍海策略,不定要做最好但要做唯一,就像是明星一樣的獨特性,對於消費者是無可取代的,這樣才是有價值的獨特性。
現在的市場重視創新與想像力,我們現在還沒辦法再文化創意產業中找到清楚的定位,獨特性的開端就是創新,創新是需要嘗試,且容許失敗,但可能的失敗不能導致企業的失敗,因此企業嘗試創新時,仍須有全盤的審慎評估。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2 蕭舒駿

對於管理,我真是完全外行。

本次許士軍教授的演講中,談到一位領導人的能力,以及他的專長,或者說,他的一技之長。一位高階的領導人物靠的絕不是因為他所學,而是他能夠整合底下的資源,掌握無數專家的智慧並且妥善用之。許教授於是舉了李安導演作為例子讓大家印象深刻。李安導演的成就絕不在於他會演戲,他懂得編劇配樂,懂的剪輯影片,懂得各種拍攝電影的專業細節,李安導演擅於整合團隊中的專業資源,能夠用有限的人力來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我們可以將一位領導人比喻為一位解碼高手,數字密碼零到九的數字透過排列組合所得到的一組解答,將相同的團隊交給不同的人來領導,都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應該盡可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多方面接觸,卻不必每個層面都專精。全球化的概念是一個多功的場域,我同意許教授將管理稱之為一門藝術,不可捉摸也無法預測,隨機的整合能力才會是關鍵。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M96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什麼叫做管理?

管理是透過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信任與好感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阿,但「管」、「理」 都是負面的。例如,許多口號常提到「服務代替管理」,原來管理是限制、管制是相當負面的。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什麼叫做管理?

Las Vegas >

「網路改變市場」>> 由於網路的發達,加上電腦化的結果<吃角子老虎賭注變小了 (一分錢、兩分錢),讓市場擴大了,原來不會來玩吃角子老虎的人也跑來玩吃角子老虎,加上網路連線的關係,可以把分部的點都串連起來,獎金可以廣泛且快數累積,這也和管理有關係

Webonomics>>

網路的發展,intel net 的普遍,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觀念改變,供幾何需要也發生改變,在一般的經濟學裡,量大價值越低,但在網路經濟學裡卻不同,數量越大價值越高.,像Youtube,越多人看價值就加倍。

金字塔底層的大商機

以孟加拉針對貧窮的銀行家為例子,這個銀行家業務做得很大,窮人借的錢很少,但呆帳卻很低。這個銀行家不但賺錢也幫助了窮人。


奧斯卡最佳導演 李安

奧司卡電影獎所頒發的獎項包含了最佳男女主角等演員、最佳剪輯、最佳燈光、最佳配樂等等獎項,而最高的殊榮莫過於最佳導演獎。李安導演能夠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並非因為他精通各個電影製片上的技術細節,而是由於他擅於運用這些資源,透過最佳的整合來創造出電影團隊最精采的呈現。

許士軍教授提道,一位管理人所謂的一技之長,並非他對於每一項專業都能夠專精才能夠進而統合管理,而是在於管理人能透過不同資源間最佳的統籌運用創造出最高的價值,而過程也令人感到信任與尊重。管理無非就是一門創造價值的學問,包括了有形的價值與無形的價值,現代社會的產業結構已有別於傳統的概念,許多價值是抽象而難以捉摸的,共同的觀念在於「凝聚大家的智慧與力量創造一個事業」。

MBA與經理人

許士軍教授再次提到「一技之長」對於管理人的意義,一位領導人必須了解全球化之下不同國家的文化,對於不同的文化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成為一位能夠接受全球產業挑戰的領導人,至於這是否為「一技之長」,管理人的一技之長在於知識的廣泛與統籌不同資源的手腕。至於經理人的專業,在於有效及準確的評估公司內部各階層的績效,做出最佳的管理與調整。


許士軍老師分享曾經擔任過評鑑評鑑協會理事長的經驗,他不贊同以同一套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校,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的發展歷史及背景,發展出來的學校風格以及定位會有所不同,而且應該要認清自己是有獨一無二不可被取代的特性,而不是盲目追逐名校的,擠進所謂的排行榜,那些都不是實際且正確的觀念,應該要勇於做自己,因為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而做人也是如此。

談到策略,策略就是要做到獨特且具有價值,文學哲學上可以不必考慮到市場,而如果是在企業經營上,經營管理者追求的是市場價值,必須要得到顧客的認同,服務業要時時考慮到顧客的反應,Customer is the king! Customer always right!,除了必須要取得顧客的愛好外,顧客滿意度也相當重要。服務業不只要使顧客滿意,還要進一步達到貼心。

價值有很多種,在管理界追求的是市場價值,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是相類似的,市場上一家公司做得好,他創造了價值顧客會買單,哪天做得不好顧客也就不會再去買他的產品,而政治也是如此,政治的市場價值就是創造人民的滿意。而科學家文學家不需要去追求市場價值,科學家追求的是科學價值。

而企業界也必須要追求市場價值,服務業注重顧客要滿足顧客需求,解決顧客需求。隨著時代背景不同,在過去一家公司只要生產出一個好品質的產品就能賣錢,但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一個好的產品如果沒有提供好的服務,顧客仍然不一定會願意購買。

以前發展一級產業時代,人們用手工製造產品,顧客的需求很簡單也很容易滿足,工業革命後進入二級產業時代,轉變為生產製造導向,專注量的多寡、品質的好壞,隨後就轉型進入了服務業的時代,一切以滿足客人需求為導向,一切都要考慮到顧客的。服務業最注重的是人,一切與人有關的文化,而文學上在談的也是人,故與管理上兩者有相類似之處。

補充資料:小國掘起 愛爾蘭

1970年代起,愛爾蘭的經濟與政治都陷入黑暗期,但是後來能夠成為「賽爾特之虎」(Celtic Tiger)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愛爾蘭於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對於愛爾蘭而言,戰後推動的歐洲統合,為愛爾蘭帶來了龐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愛爾蘭從1961年首次與英國一起申請加入「歐洲共同體」,由於法國與英國的反對,愛爾蘭被拒絕。1971年,愛爾蘭再次與英國共同申請,經過兩年的談判,於1973年起與英國正式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員。

愛爾蘭政府成立「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嘗試建立愛爾蘭在全球化金融互動中的新地位,建立「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希望能夠減少貧富差距,使經濟平均發展,從2003 年起推動一連串的改革,企圖以文化、產業與科技為主,發展出環狀的產業鏈,帶動地方繁榮。

於 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愛爾蘭迅速發展成為連接歐盟和美國兩大經濟實體的重要橋梁。歐盟愈擴大,愛爾蘭的角色也就愈重要。這時,美國跨國公司急於尋求進入 歐盟市場的登陸地,英語國家愛爾蘭和英國成為首選。英國由於在歐元問題上的遲疑不決,未能成為第一批加盟歐元的國家,於是大量跨國公司投資愛爾蘭,吸引了 其他國家的公司也紛紛到愛爾蘭投資。以服務業為例,美國的保險公司開始利用都柏林與美國的時差,迅速在愛爾蘭設立了申訴中心,將辦公室以外的申訴轉送到愛 爾蘭處理。也就是,當美國人在睡覺時,就由愛爾蘭人處理美國公司的業務。在2000年,這種服務模式就為2,500家美國企業,在都柏林創造了25萬個工作機會,是都柏林人口的十四分之一。

愛 爾蘭在歐盟二十七個國家中,是英國之外唯一的英語系國家。這樣的獨一無二,對照著美國公司占愛爾蘭外資公司總產值的八成,似乎讓人看到了一個經濟因素中的 非經濟因素。愛爾蘭因緣際會的掌握了這個全球化「看不見的新大陸」上的重要平台,沒有英文做基礎,愛爾蘭不可能成功地成為歐洲的「電子轉運中心」(e-hub )。如果沒有語言的優勢、歐洲共同市場、高素質的人力,愛爾蘭今日不會崛起,如果不能繼續「運用地利、創造人和、掌握天時」,愛爾蘭這顆綠色寶石也會迅速褪去光芒。對於其他小國而言,愛爾蘭的成功之道,不是更值得思考與學習的嗎?

摘自 愛爾蘭─抓緊契機的翠綠之島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7呂易達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這次的演講有兩個重要的收穫

第一點是關於管理的觀念:「整合」能力是管理的根本,管理的對象是人,管理希望能夠凝聚熱情、發覺希望以及透過整合產生機會。上述觀點是透過演講得知,這樣的想法確實改變了我對管理的想法,如果將上述觀點套用於設計管理那會是如何?重點是否頁是激發團隊的熱情,透過工作的分配達到最好的效果,發現新的創新方式。事實上,聽完許士軍教授的研究後,對於管理的輪廓還是相當模糊。

第二點是關於跨領域的觀點:這次演講最後的Q&A時,有提到跨領域合作的議題,教授認為跨領域合作到底好不好,必須試了才知道。目前各界都奉跨領域合作為王道,但是跨領域的成果真的會比較好嗎?事實上,很多案例都證實,跨領與的結果並沒有預期的好,是否跨領域的過程更需要特別的管理,而我們卻不知道呢?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204 楊小青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經驗非常老道的許世軍教授,用非常詼諧的上課模式談論”管理”,不停的重複”什麼是管理”這幾個字。

他用吃角子老虎的案例說明小金額的投資反而獲利最大,跟之前我在某課堂上做的專案研究慈濟功德會,他要大家每日捐助五毛錢,這種力量讓不管多困苦的窮人一樣可以做善事,而有了現在輝煌的成績。

另外許世軍教授提到管理的三個層次:原理原則(理論層次)→方法制度(方法層次)→實務(量身訂做、不可模仿)。管理需求的是一種整合的能力,而教授以李安導演,因為它具備這樣的條件,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

總結許教授的管理1.管理一種制度2.管理是一種整合3.管理是一種服務,是為”人”而做的管理。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M9510107黃筱茹

許士軍教授的演講以幽默的方式開場,說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的意義。管理的三個層次:理論、方法、實務(量身訂作)。而現在業界對管理方面也越來越重視例如設計管理,將來如何進行整合,無論是策略的整合、設計的整合其管理方面都是趨於重要的地位。老闆對員工,上對下的管理都應作好資源的分配以及好的管理方法,如此管理好員工,公司就能夠有更好的發展與進步。管理也許也是我們將來必須好好學習的方向,讓自己能成為一個設計的管理人。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黃筱茹M9510107

每個人都有自己記錄生活的方式,記錄自己想記錄的人、事、物,現代的數位相機和從前的手動相機的差別在於,前者能夠即拍即看,拍不好即可立刻刪除。而手動相機則必須沖洗出來才知道拍攝的結果,其實我認為在這兩者間其實使用數位相機就少了一份對結果(照片沖洗)的期待,少了拍照其中的一項樂趣。本身就擁有拍立得相機,其實主要使用它,就是想滿足那份期待感,能夠立刻擁有珍惜每刻,留下的影像。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202黃子倫

許士軍教授對於管理的解釋與坊間眾多的出版書籍不大相同,他認為管理是一種整合的概念,不是一種能夠制式規定的做法,而是依照不同的情況而有所變動,他以李安的例子讓我們更了解他所訴說的觀念,我們常認為學管理的人較不具有個人技能,因此會對學管理產生懷疑,但是身為導演的李安確能擅用他所具備的管理能力,有效的統合各種專業技能的人,這也讓我明白的了解到教授所說的管理是指什麼,那就是「整合」能力。

而對於企業來說,除了要能有效「管理」,整合各種人才,還應該要創造公司的「價值」,而這也是國內企業最需要發展的方向,在技術可以很快的被取代的市場底下,企業求生存必定要發展出它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市場價值」,為有發展出企業的獨特與價值才能確保企業能長久經營下去。

最後,教授也提到了目前環境發展是以服務為導向,這也是提升「價值」的一個重點,能提供顧客一種體驗的價值,依企業對於顧客的了解,找出顧客的需求,進而滿足顧客,以提升企業在顧客心中的價值,鞏固企業的不可取代性。

教授很明確的點出了幾個企業所需要注重的要點,而且用非常簡單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到它所要傳達的概念,言簡意賅,讓人體會到他的獨到見解。

許士軍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10 沈千琪

許先生詼諧的談吐,將「管理」這個嚴肅的議題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闡述,改變了我先前對於「管理」這兩個字的看法,許先生藉由親身經歷,與在實務或學界的豐富見聞,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再度重新認識「管理」。


從許先生的言談中說明管理並非是由理論而生,而是從實務中發現的,是業界為了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案例及策略,是為企業量身打造的唯一策略或方法,這是難以複製及模仿的。除此之外,他認為管理的中心在於「人」,以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為例,說明整合的重要,導演並非什麼都要會,而是需要集眾人之智慧與力量,也就是各種專業的人才,以求得一部好作品。許先生也提出,管理,要培養的是領導者CEO,是能夠發現機會、凝聚眾人的向心力及團隊精神的人,而非監督者,也就是說不只要帶人,還要帶著人的心。將此觀念運用到設計上,同樣地,設計亦以「人」為中心,從人性的角度、使用者經驗來製作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物品或是服務,進而擁有獨特性與難以被取代的創造價值。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教授在這次演講的開始,以輕鬆詼諧的開場方式,帶領大家進入管理知識的領域。以其自身在學術與實務方面的豐富經驗,輔以實務的舉例,介紹什麼是管理,讓我們漸進式地了解─「管理,和你想得不一樣!」

從字面上看「管理」的解釋,是領域、是學門也像是企業組織的教條,總覺得是嚴肅的,有權威、約束的存在。但先生給我們的概念是,其與具體知識不同的地方,是訴諸感覺的,重點在於「人」,管理者必須將有形、無形的條件整合,才能達到事情的目的,即是整合的能力,所以「人」在之中是扮演重要的角色。以簡明的例子舉出,李安導演能拍攝出成功的電影,在其整合電影內各項人、境、事、物的資源,其具有獨特的視野加上靈活彈性的協調,才能在靜態與動態的整合間,發展出最大的效益,在電影中扮演優秀的領導者。而管理的精神,則重於實踐,落實於實務上,進而創造價值;而價值的追求,要擁有其獨特、不被取代的特性。

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產業,以創新服務的價值為主,成功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企業以「人」的觀點出發,在生活中發展創意,建立知識的基礎,運用科技資訊的傳達,加上獨具的眼光,敢於創新突破的膽識,為客戶創造雙贏的優勢,同時突顯出企業獨特的價值,是目前也是未來管理的趨勢。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IBM, MBA和角子吃老虎
許士軍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這次許士軍的演講以幽默的方式來闡述「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化解了讓我們對「管理」這兩字的距離感!從演講內容當中,可以深刻了解到在不同的領域,都是需要管理!

  其實上「管理」也可以說是近年來熱門的學科!在商業時代,管理運籌的能力也是強大競爭力的表徵,而管理學本身就有許多不同角度的論述空間。就「管理」一詞,其實有很深的社會階層意識,嚴肅來說其代表著一種上對下的關係,例如統治者管理被統治者、老闆管理員工、軍官管理士兵、父母管理子女等等。但實際上若要讓管理的工作做好,面對於價值創造、資源分配、執行方案、目標貫徹、成員關照與創意激發等等的挑戰都能夠事半功倍!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M9410207 M9610202 M9610203 M9610204 M9610205 M9610206 M9610207 M9610208 M9610209 M9610210

IBM, MBA 與吃角子老虎
許士軍教授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什麼是管理?〈跟我唸三遍!!!記起來了?〉

角子老虎機和管理有什麼關係?許士軍教授以他去Las Vegas的經驗為例,多數人對於去賭場的印象都是坐牌桌或是玩下注,在那邊教授只會玩角子老虎機,但角子老虎機確是支持賭場的龐大賭金來源,因為網路的發達每台機器可以連線,點的擴大,讓玩機器的金額變小了,因此一般人也能付出這樣的賭金,反而提高了消費人數。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家,以放款給當地的窮人來設立銀行,而相對於有錢人,當地的窮人壞帳的比例很低,因此不但幫助了窮了更改善了社會。

YouTube也是其中一個例子,YouTube趁著網路的發達,提供使用者一個免費且方便使用的平台,加上年輕人愛秀的行為,有吸引力的影片吸引了更多的觀賞人次,一舉擴大了勢力。

從上述的例子,整理出管理的概念應該是要透過整合(Intergration)而成。

學管理的人都是無「一技之長」的嗎?

常有人學得學管理的人身並沒有特別的技能,但是教授利用李安為例,李安能獲般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是因為它具有整合的能力,作為導演並不是要學燈光學攝影,什麼都要會,反而是要整合各種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如同管理中的「整合」。

管理是從實務中所發現的,是業界實實在在地為了解決問題所做出來的。

管理的三個層次:原理原則(理論層次)→方法制度(方法層次)→實務(量身訂做、不可模仿)。

PERFORMANCE指的是「效果、績效」,其來自於動態和靜態的「整合」。

為什麼說每種企業都是服務業?

經濟活動的最後目的,在於創造「市場價值」(獨特性 Unique and Valuable),當市場供過於求時,公司間彼此靠削價競爭來賺取利益,但若不能創造出公司或產品的獨特性時,仍是容易被取代的;而價值就像是科學、藝術、人文…等,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價值是如何而來的?是要透過了解顧客需求,服務顧客而來。

以中鋼為例,中鋼有其材料、市場的關係,逐漸由製造業轉為服務業,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就是憑著它們有Connection (關係)。

三級產業的分法是歷史,不是現實;傳統的觀念將產業劃分成三大類型:「一級產業」是指農業部門;「二級產業」是指工業部門;而「三級產業」則是指服務業部門。一、二級產業為製造業,是解決生產的行業,而三級產業是服務業,為了是解決需求。

以涵碧樓為例,它不僅單純提供住宿,它所提供的是一種感受、體驗;因此產業分類已不能成為慣用,因為現在的環境是以服務為導向,所以三級產業都是服務業。

許士軍教授最後提到創新是需要嘗試,且容許失敗,但可能的失敗不能導致企業的失敗,因此企業嘗試創新時,仍須有全盤的審慎評估。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302 黃建達

到底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集大家智慧、力量的群聚,也就是講「人」。人是充滿模糊與複雜性,較無法用單一量測數據去定義一項行為。如同許教授所談及,管理不是只在實驗室、數學、發問卷的模式下解決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由企業實務上進行。如同人機互動把人類學(anthropology)觀點放入,透過方法把人的需求與目標等情境考慮進去,讓錯誤率減低。

現在許多產業是從「人」的需求面增加,生產的觀點須與消費者平行;對於企業價值怎麼來,許教授認為滿足客戶需求,替顧客解決問題為主要。不應執著在標準化的評鑑,而失去市場價值的方針;我們應該跳脫過於客觀性的制式條件,但也不至於到孤芳自賞,而是處於中道創造產業價值。

有時具大氣、遠見的科技產品,能夠考量到無性別、年齡、社會規範、文化背景的限制。iPod已經是極致的產品,但仍無法吸引高齡者使用,講者就是一例,使用者經驗是產業界較欠缺的一塊。好消息這部份已逐漸被受重視。

管理其實是一種較無形的專業,類似資訊架構都是默默在教育與服務上給予團隊的協助。許教授道學程不應被切割成各門學系,以致依賴管理、資訊架構把各門專業集結起來工作。我們應該了解當初原型,多在灰色地帶間琢磨,讓團隊成員知曉彼此,同心協力完成任務。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16 李鍇朮

「管理」可以說是為一連串針對組織資源(人力、財務、實體、資訊)的活動(包含規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在「有效率」、「有效用」的方式下達成組織目標地目的。給我的感覺,管理是為達成目標而非限制一切。更可視為是一個組職或團體在進行跨領域整合或合作執行時的關鍵人物,對於屬於群體的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越龐大的組織中,越需要許多管理的人員,使組織更能達成目標。
管理不是件輕鬆易懂的事,這兩年多給我最大的考驗就是管理,做好一件單一單純的事情很容易很簡單,只要自己的專業專長是足夠的,但當一件事並不單純也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時候,這時出現了不同以往的層次,這層次給我的感覺就是「管理」,不管是否真的有一位實質的管理者,背後都已經浮現了這樣管理的動作。不容易,這是管理給我的感覺,這也讓我漸漸了解,為什麼以前會有人說「管理有適合做管理的人才」,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走向管理,管理也不是所有在職場的人最後一站,因為它需要有它所需要的特質。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管什麼管,理都不理了。

從小到大,從家庭踏入校園,身邊週遭幾乎都脫離不了被管理的命運;媽媽扮演著家中的管理者要我乖乖聽話,老師在學校就扮演著班級的管理者要我們自律;或許,管理就如同大家所想像的那般總是要要求別人,那就像是某種無形的約束,有時候讓人無法得到更多的認同感。

幽默風趣的許士軍教授話匣子一開,打破僵局的娓娓道來什麼是管理,管理是什麼?在反覆交叉的例證中,讓我們了解管理的藝術就是在不斷的與人溝通中達到認同感及大家共同的目標;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總是無法單打獨鬥,而必須透過群策群力結合眾人之力共同完成事情。而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速,如何在有效的時間之內創造出有形與無形的價值,正必須透過管理來達到溝通協調的目的。

”Learning by doing.”
世界上沒有唯一的定律,唯有靠自己親身體驗去執行,才能實實在在的去解決真正碰到的問題。而這句話也警惕著自己,面對事情唯有放手一搏不論成效,也許最後的收穫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

在時間極為濃縮的演講狀態下,從許教授身上看到有別於其他管理者身上的獨特氣質,起承轉合的道出從管理的觀點看人生,必須透過溝通協調達到整合的概念,正是身為一個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因為有一天你我都將可能成為領導別人的管理者。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黃資赫

Professor Hsu opens his speech with interest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management. Then he leads to what really defines management. He is both humorous and informative, which made the usually cold subject very lively.

From examples in different fields such as movie entertainment to gambling, Professor Hsu slowly introduces the role of management in real world practices. He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cross-field teamwork rather than specialization in one field by listing examples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s. Hsu believes that the true value of management is to organize and direct a team of specialized people. In other words managerial position is not to complete task individually, but 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operation, lead people to complete a task smoothly. Thus the misconception of management as empty, hollow study is broken since contemporary complex projects often require the cooperation of professionals from completely different fields. And without managers in projects, it is as impossible to complete tasks as fighting a war without a general.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IBM, MBA和角子吃老虎
演講者:許士軍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台大經濟系畢業 第一任台大管理學系院長

Slice 1─Introduction.

什麼是管理?

IBM, MBA和吃角子老虎,這本書真正的用意就在闡述「什麼是管理」。市面上有許多的書籍(Ex.這才是管理 / 管理是什麼? / 管理的未來…)也不斷的在研究討論管理這部分的議題,一直到了21世紀的今天,都無法明確的說出什麼是管理。

Management,在英國也無法真正的掌握其中的意義,其他國家也都還無法傳達真正的核心意義。在中文裡,使用「管理」這詞方面更是容易造成誤解,因為中文有一字一詞多意的問題,因此許士軍教授以一個親身例子來說明。

關於管理的一篇著作:都是管理名稱惹的禍

許士軍教授由台大管理院開始,慢慢帶出自己的人生背景與歷程。
為什麼「管理」的名稱會惹得別人不開心?因為,大家從小都討厭被管,當你出社會做事也不願被管。
許士軍教授提到我們可以將Management的意思拆解,就是「管&理」。
管─通常都帶給人負面的感受,只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被管。
理─有理走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真理愈辯越明。

但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人和人之間是如何用理的呢?人與人之間若只用理就太枯燥無趣了,管理也是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信任才能達到目的。但不幸的是,管與理皆是負面的名詞。

服務代替管理

這句話可以運用的地方太多了,但難道管理是不服務的、管理是管制的嗎?;實際上管理所需要理解的,不只是在小地方,因此管理所著重的面是更大的方向。許士軍教授也提出了兩岸的政治案例。
李前總統:借急用人,與管理沒有直接關係。
阿扁: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由於整個政府的情勢與發展,只顯示出開放中的管理原來是不開放是限制的。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管理不是不服務,不是限制的。

Slice2─書名是怎麼來的?

Las Vegas之行

三年前,許士軍教授再去了Las Vegas,發現了一個現象,過去吃角子老虎遊戲是以代幣的方式進行,而現在是以電腦化及網路化代替,使超低的賭注也能累積高額賭注的方式,創造聚沙成塔的效果。從市場觀點來說,以分數為主的賭注計分方式,並以超低的賭注不但可讓更多人可以接受還能願意持續來玩,因此使市場擴大,而市場的擴大不只增加分部的地點,更能以極小量來支撐非常高的賭注。

Webonomics

Webonomics是一本書,因為網路的發展造成時間及空間的觀念改變,供給和需要也改變,過去是一個匱乏的時代;但在網路當中是豐富且充足的,就像是知識是越用越多,價值是不斷創造的;過去經濟學中的效用遞減,量大了而價值就變低,但在網路上的狀況剛好相反,越多人看越具價值。

BOOK:金字塔底層大商機

以2006諾貝爾和平獎─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家一例來說明:它所救助的對象正是孟加拉最貧窮的人類,他原本是美國經濟學的教授,並運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設立銀行,放款給窮人,因為窮人的壞帳特別的低,比有錢人的信用還好,是一舉兩得的達到賺錢且能幫助窮人的利益。

BOOK: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以IBM公司中以中介軟體與顧客導向來說明如何起死回生的例子:不再以硬體產品做為公司銷售的核心,而是走向服務性的整合銷售核心,不再只是以賣電腦的為主,成功的起死回生。

以上的鋪陳敘述就是顯示出管理是透過整合(Integration)的觀念而生。

Slice3─學管理的人都是無「一技之長」的嗎??

李安平什麼獲頒奧斯卡獎?

從過去電影的熱愛及生活習慣來說明影片對台灣的影響,並漸漸帶進入李安為何贏得最佳導演獎的原因;李安憑什麼獲頒奧斯卡獎? 因為整合了所有專業的人員。要拍出一部好電影,主要靠的是什麼?就是導演,將許許多多專業的人事物串聯發揮出來。而這就是透過整合的概念,開創視野的廣度來完成管理的動作。
n 管理是從實務中發現的
管理要創造價值,有型的價值:電腦、產品、建築…;無形的價值:電影、遊樂事業…,都必須倚賴各種的條件來完成。
以經濟學的觀點:
OLD:勞力土地資本

NEW:資訊 知識 創意 眼光 膽識

要整合具有各種能力的人,這就是管理,相信管理就像相信宗教一樣。管理看起來似乎毫無一技之長,但這就是管理奧妙之處。

效果來自動態和動態的「整合」

管理就是透過事實來做整合的動作,將各種有型無形的要素做整合。多年來不變的觀點:群策群力、以竟事功。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為目標,現在事業的成功靠的是有創意知識與膽識的人,如何才能整合所有才能的人,這就需要管理來達成。

MBA學位的本質

如何培養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是很困難的;因無一技之長,管理者只能靠抽象的感覺,以人為出發點,而非單單是學問好,並非單單是青年守則中所提出的學問為知識之本。
We are training leader, not management.
我們培養的是領導者CEO,要的是能帶領隊團隊的leader,而不是做監督做稽核的專業經理人。如何發掘機會、凝聚眾人的期望並產生熱情及營造團隊精神,這才是領導者。
我們在全球化的經營環境裡面,就應該具有「文化敏感性」(Culture Sensitivity),在不同的國家中從實務經驗來交換意見,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管理,雖然看似無一技之長,但他需要需多有才能的人,代表他背後的知識、技能及經驗,經過管理,凝聚整合大家的意見共同將事情完成。
要學管理有三個層次:
1.管理學的原理原則
2.管理學的方法制度(標準差、目標管理等)
3.實務(配合人事時地物所創造出的獨一事件)
目標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 ERP
第一層(理論):方法 制度
第二層(方法):規劃 組織 績效評估 策略規劃 (ERP)
第三層(做就對了):實務(配合特定的人 特定的時間)→是沒辦法抄的 量身訂做

管理是來自於企業界,不是來自教授
主要是用來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活的論文,是靠真正做出來的,再透過別人所寫出來的
舉例:
這是演講者經歷過的階段,當時他再唸MBA時是天堂,因為去銀行都會有免費的餅乾跟咖啡,到加油站加油一加崙兩毛多美金(4公升),那時晚上燈火通明,治安良好,不過是在1965年以前,直到1970,那時美國打越戰,美金貶值,時油危機,物資匱乏,美國開始動盪不安,所以那時公司在設計時,為了跟別國競爭,因此改便了規劃,從長期規劃變成策略規劃,那時各大公司,如福特、IBM…等都有發展,但每個公司的方法都不一樣,但都是解決相同的問題,因此一位柏克萊教授喬治塞爾先生,研究了這些各大公司的策略,最後寫成一本書,叫策略規劃,這是最早的管理的書,所以管理的學問都是從企業界做出來的,來是來自於企業界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另外每個國家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他們是觀察實際的問題後,嘗試去解決問題,而教授只是在去研究他們罷了。

管理:效果 PERFORMANCE
如果管理用一個字來代表,那可以叫:績效或是效果,它可以有不同的定義,許多人以為效果就是賺錢,研講者不否,認並說這是企業的天職,但是要取之有道。
舉例:
宗教革命以後才有資本主義,馬丁路德改變了宗教革命,他認為人士沒有資格直接跟神做懺悔的,你必須透過神父才行,另外有人說,有錢是一個罪惡,他們說富翁想上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但是到了達爾文教派後,卻解讀成人未什麼會發財 因為他對神的使命達成了,所以財富是光榮的事情,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基督教觀念的改變。

Slice4─為什麼說每種企業都是服務業?

這是台灣目前的新問題,台灣已不能只靠製造業
舉例:愛爾蘭,做服務業幾家的小國,歐盟服務中心,國家人民所得45000元,是台灣的三倍,台灣之前也想當亞太服務中心,可惜最後失敗,其原因為以下幾點:
1. 政府失策,也就是限制太多
2. 野心太大,什麼都想參一腳
現在的新觀念是要創造市場價值,有許多代工業,花了非常大的預算在跟國外買配備,錢都被國外賺走,自身只能靠量大賺小錢,但卻供過於求,而且買主會殺價,所以經濟活動的價值在獨特性,這就是藍海策略,不定要做最好但要做唯一,做人也是如此,像林志玲最漂亮 王力宏只有一位,而且有價值有獨特性,又受到大家的愛好,因為自我風格是非常重要的。
價值有很多,像科學、藝術、人文…市場,而其中顧客的滿意度又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市場價值」。

個人也可追求自己的市場價值這是相當多元的,企業也是;政府也是而政府的市場價值是甚麼呢?就是幫人民創造福利,人民就會滿意滿足將票投給你,你東西好人就跟你買而政府擬做得好自然就會有選票,但文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藝術家它們大可不必如此,但我們卻是需要這些人。

伽利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地球明明是繞著太陽運轉,為何要說聖經上會說是太陽繞著地球呢?為什麼會有世界末日呢?

而人類明明是從猴子演進何來的,這些都是科學家所追求的真理追求的價值,所以別認為學管理的人都是一身銅臭味,因為所追求的價值不同,而企業更是如此企業就是位顧客而生顧客而活。不管你是文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藝術家或是企業都要追求自己的價值。

品質是從哪裡來的呢?並不是技術好;技術新;成本低,顧客願意買你的東西,你的東西好但不一定它會買,要滿足顧各的需求並不是靠產品的本身的那個動作而是根據需要生產產品解決需求。IPOD就是一個例子,但許老師也有買阿而且很早就買了,但我不會用阿!!!!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很先進的東西但它卻沒辦法符合高齡者的需要解決不了問題,而要怎麼滿足顧客就是要靠服務,你東西好大家都好,你品質高大家都高,現在不再是一個技術的時代了而是要量身訂作,這也不再是一個單存生產的年代了,在以前為什麼求要”工”呢?因為當時的價值就是要生產只要生產就有錢賺,但今天就不同了,今天是以服務為導向,聯強、7-11就是很好的例子,從生產製造到服務掛帥。IBM、HP、中鋼現在都稱自己是服務業。
從涵碧樓來說明兩個觀念:
1. 傳統的三級觀念,一級:農林漁牧,二級:生產製造,三級:服務業,這是一個歷史,因人類演進從沒有技術的技術生產,再從生產導向到服務,要站在消費者立場解決消費者最無聊的問題,因此產業從需求面出發所謂的體驗經濟。
2. 但你吃的是一級產業的產品;用的是二級產業,但你所處的環境卻是以服務為導向,所以根本不需分三級產業它們都是服務業。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賴奕茹 M9610209

管理在現代的社會或市場都是個不可忽略的一環。管理人需要有不同的膽識去面對處理,許士軍教授能夠把很生硬的管理內容,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完全看不出來是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者,是令人訝異所在的地方。

用很簡單的方式去講解關於管理的理念,去訴說其中的內容,讓新一代的年輕人用輕鬆的方式了解什麼是管理。雖然內容很淺顯易懂,但是由幾十年所累積的經驗結晶,才能如此簡潔有力的去闡述,實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相信管理這門學科在未來的社會、以前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在設計中也是,有效的管理與運用,才能使的經營的效力與實作更上一層樓!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邱珮華 M9610207

Marking是人民政治,你有價值,人民(消費者)就愛你,
這種人民政治持續暴動,管理因而開始備受需要!

管理培養的是一個領導人,而非一個經紀人;
他需要具備知識、資訊、創意、眼光、膽識……,
其實他說的我都懂,
但是對我來說這次演講最大的收穫,
莫過於他的台風,
你很難相信,一個七十多歲的人,
站在台上散發的魅力,
一種聚焦而自信的力量,
是當今少數年輕人能及的程度。
這是我想學習的!
是啊!他從自己本身和群眾的關係,
便開始運行一種潛移默化的管理,
用他的方式帶領大家進入演講的主軸中,
伴隨著他的步調,這場演說是種享受。
當然!有非常多的專業術語不在我的理解範圍內,
但是我能很清楚的知道他想傳達與渴望我們吸收地,
一個累積數十年經驗的人物,說出的東西果然不是簡單地!
我不太懂管理,但我尊敬它!
相信管理之於設計,將是未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管理」兩個字在字面上的意思,似乎是用道理或是理由來管制別人,因此一般人可能都會認為管理就是高高在上的人利用威權來限制別人。但許士軍教授告訴我們管理並不是如此!管理其實是「整合」,並且「創造價值」的,把有形、無形的東西、價值整合在一起。這對於現在常出現的跨領域合作上是很重要的,雖然大家各自有其專業知識,但是倘若沒有一個好的管理人、領導人來整合,也只是個發散的個體。正因為要整合,所以這位管理人(領導人)就像許士軍教授所說的一樣,他必須是什麼都會一點,雖然看似無一技之長,但是卻能用這樣的各方知識,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的看法結合在一起,若是這位管理人只擁有一方面的專業特長,那這樣的跨領域結合可能就會有所偏頗。


這學期開始也修了管理方面的課程,聽了這麼多堂課之後,深深體認到管理真的是與所有科系都緊緊相連,雖然是管理學院的課程,但是也三不五時會提到設計,對於科技的進步與革命,他們更是必需緊追在後,現有的趨勢他們都必須趕在第一線了解,雖然有些可能無法深入的去了解,但是淺層的觀念也必須清楚,不然往後也無法實行跨領域合作上的管理,這也正符合了許教授所說的,「管理」就是「整合」的觀念。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講題:IBM, MBA 與吃角子老虎
講者:許士軍 教授/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一、前言: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限制、作威作福、不是服務?
人人從小到大都不喜歡被「管」?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真理欲辨欲明」?

講者在演講的一開頭,丟出了許多問題讓我們思考,倒底什麼是管理?許教授說道,感情、信任、好感才能容易管理,互信才能成功的管理。他也提到,管理總是給人負面的印象,提倡用服務代替管理,許教授強調:「管理不是限制,管理也有服務包含在內。」這一個簡單的開頭先初步讓我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認識。 


二、這個題目是怎麼來的?吃角子老虎?
講者首先運用不同的生活例子與他人的故事,說明「吃角子老虎」與「管理」的關係:

1.Las Vegas之行→
講者提到他去Las Vegas的經驗,在賭場內,因為他只會玩吃角子老虎,對於其他的遊戲無法馬上反應過來。他說道,以前的「吃角子老虎」是匡啷匡啷的錢幣掉下來,而現在都是用錄音的了。他以行銷的觀點說明「吃角子老虎」這一個遊戲與行銷相契合的關係,他說在大廳當中,吃角子老虎就像很多的行銷品牌,因為網路的發達,每台機器都可以連線,因為連線的關係,數量大,所以金額也會非常大。也因此單次玩的話金額可以變得很小。。用行銷觀念來看,因為單次的金額變小了,讓很多一般的民於眾都有能力負擔這樣的遊戲,由這些小金額累積成大賭注,造成市場擴大,用多數人支持龐大的賭注金額。

2.Webonomics →
網路的發達讓許多事情的量變得很大,也是種量大的消費。

3.金字塔底層大商機 (書名) →
前年諾貝爾和平獎給了一個孟加拉的銀行家,放款給當地的貧民,而當地的平民反而比有錢人家更準時的歸還向銀行借貸的金額,對於孟加拉與經濟學來說,對人類社會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

4.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書名) →
IBM前任CEO葛斯納所著,原本為餅乾公司的CEO,因為當時IBM的經濟狀況面臨問題(因為PC的發展與產業的改變年年虧損),而IBM之董事會對葛斯納非常賞識,邀請他擔任新 的CEO,葛斯納多次拒絕,最後在第五次的邀請下,以美國不能沒有IBM的理由才成功打動葛斯納。他將IBM的軟硬體整合,將公司轉型為服務業而非買賣電腦,至此才解除IBM的危機。結果不負眾望,不是以產品為銷售對象,而是以整合服務為目標,以顧客為導向,開發中介軟體,使IBM會附以往光榮。

小結管理就是整合,管理不能一成不變,當一條路不通之後,就要開始思考是否意味著該改變現狀,創造新的價值與服務,以上四個例子都有著相同的情況,他們都改變了舊狀態,而有了新的經營方式,造就成功的結果。


三、學管理的人都是無「一技之長」的嗎?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
講者接著說明管理倒底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可以當管理者?管理者又該有什麼樣的特質:

1.李安憑什麼獲頒奧斯卡獎? →
在奧斯卡獎中,最佳導演獎是地位最高的,因為他將演員、燈光、服裝、道具、劇本等等整合,一部戲要能讓人感動,靠的是導演,因為導演要管理整合不同的人與事,而這些管理要靠導演與低下人員的合作去創造價值,如讓人感動的電影,就是一個無形的價值。
.以往的管理:勞力、土地、資本
.現代的管理:資訊、知識、創意、膽識、眼光

2.管理是從實務中的發現 →
講者相信管理就像相信宗教一樣,先有信心,對其相信,但又不像宗教非常崇高與虛幻,管理有許多事實呈現給你看,將有形無形的資訊整合起來、將大家的智慧與力量凝聚起來創造價值。針對人力來說:整合財務、資訊、心理等等的專家,培養此方面的人才不容易,而管理是培養一位領導者而非經理人 (a leader not a manager) ,能夠凝聚大家力量的是一位領導者 (leader) 。在全球化的趨勢中,必須要能了解各種文化的內涵與意義,才能夠進行整合。學理裡有三個層次:原理原則、方法制度、實務 (配合特定的機構、組織、人等等),其中。實務的部分是無法抄襲的,必須是量身訂做的。前面的兩個層級是可以學習的,然而第三個階段是無法完全學習的,非常成功的leader要靠實務才能創造價值,到實務層次時成為一種藝術,是一種特定的。

3.效果來自靜態與動態的「整合」→
「效果」的評估是來自於金錢?對於營利事業來說是,或許這樣沒有錯,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怎麼來的?馬丁路德說:「人為什麼會發財,是因為完成了上帝的使命。」─資本主義就是來自於教會觀念的改變。而現在成功的「效果」,已經不再是用金錢來衡量,而是來自於靜態的事物與動態的人所整合而成的,也就是說,管理必須創造有形與無形的價值,才能成功的產出好的「效果」。

4.MBA學位的本質 →
管理教授的學問不是來自問卷等等工具,管理的學識都是來自企業界實實在在所面臨的問題與方法,台灣的企業有很高的水準,但是台灣的管理教授們,對於從企業界所得到的智識與經驗的整合,還需要有更多的努力,而MBA的學位此要培養是領導者,而非經理人。


四、為什麼說,每種企業都是服務業?
講者在此部分說道,現在的企業都是服務業,而且這樣的議題已經成為相當重要的趨勢,現在的企業命中註定就是要為顧客而活:

1.三級產業的分法是歷史,不是現實 →
以前的台灣野心太大,什麼「中心」都想做,製造中心、產業中心、航運中心…等等。如今重心已經不能再放在製造業或代工公司。當我們提起產業,第一級產業就是農林漁牧,二級就是產業加工,第三級就是服務業,這在現在已經是歷史不是現實,因為人類的發展,從沒有技術到工業革命之後就有機器有動力就變成製造業,一級二級都屬於製造業,必須生產好的產品為目標。而現在愈來愈多的產業是需求面出發,服務業成為主人,而第一、二產業則成為給予服務業能順利提供服務的重要工具。

2.經濟活動的最後目的,在於創造「市場價值」→
以往的經濟活動強調:品質好、成本低、交貨快,現在更要加上市場價值的獨特性,就像林志玲只有一位,因此她才能特別的突出,這就如我們所說的藍海策略,要有自己的風格,其中講者很不贊成大學用一套標準來評鑑,他認為那是不公平的,應該要做自己 (unique) ,但是不能孤芳自賞,必須要得到顧客的喜愛,顧客滿意度變成企業的教條,甚至要得到顧客的感動,這就是市場價值。

3.有形物品只是工具,服務才是主人 →
如何讓顧客滿意願意掏錢?講者提到,好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所有的顧客,而是靠發現顧客需求,心理狀態等等,並提供量身訂作的服務,從生產製造轉移到服務掛帥。就有如說某人說:「我好無聊」,這就是顧客的需求面,因此開始有健身房,美容業等等,也產生了「體驗經濟」,花錢被鬼嚇也是一種體驗,所以服務就是創造一種體驗,再來說涵碧樓,牆壁、水泥、地毯、家具等等產品都只是工具,而這些東西是有形的,然而其創造出來的舒適、享受等等體驗卻是無形的。

4.創意生活產業的新概念 →
現在市場重視的是想像力與創意,而講者說在目前台灣產業當中還無法為類似於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找到清楚的定位。像文創,將重心放在發產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登記時卻不能定位其產業類別,因為文化創意產產業那是最高層次的。而教育也是如此,像目前提供虛擬的課程,依照市場的需要,隨時改變課程的內容,開放網路的學習與學成,並沒有被限定在什麼科系之下,因為那是難以定義的課程,所有市場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涉及到不同的領域。

小結:
1.創新是現在的宗教
2.企業的創新是否成功取決於顧客反應
3.創新沒有一定的公式,就是去嚐試
4.跨領域的合作對的,但是是否會成功,要做了才知道
5.創新容許風險與失敗,但是不要冒自己負擔不起的結果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李佳穎 M9610101

學設計的我,對於管理這一塊專業領域其實是相當陌生的,就像許士軍教授所說的,以前的我們都以為「管理就是管人」,直到講者解釋了管理者的工作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所謂的管理者不只是在公司裡頭,高高在上的經理人,只要任何與整合有關聯的職位與工作,都可以被稱作是「管理」。

「管理」就是「整合」,許士軍教授所提出的這番論點是我是相當贊同的,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擔任過類於「管理者」的角色,而這一位「管理者」總是要思路清晰,能明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以及擁有最佳的人際處事關係。在社會上,身為管理者的人還必須了解在其之下所有人員、部門的專業,於是乎,管理者常被別人說「什麼都會,但是什麼都不精」。但是,說實在的我認為,正因為「什麼都會」的這份特殊技能,才有資格成為管理者,因為如此才能成功的整合所有的工作與任務。很多時候,管理者要明白如何將所有的事情順利的串連在一起,不能顧此失彼,更進一步的,管理真的不是管人,把人管好了,事情完成了,卻不見得能贏得被管理者的心,於是乎雖然事情是「完成」了,但卻不是「完美」。

在這一次的演講中,許教授用詼諧輕鬆的方式,為「管理」一詞做了最基本但是卻也最核心的解釋,「什麼是管理?」,這句話在這一次的演講裡重覆了五次以上,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確實明白這一次的演講重點。我想身為設計師的我們,是無法一輩子坐在圖桌前做設計的,因為總有一天更厲害的菜鳥會進來頂替我們的位置,而我們要做的或許也就是靠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變成「什麼都會」的人,也依著這個理由成為設計管理者,讓厲害的菜鳥在我們的指導下,一同合作完成設計案。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這次的內容原本應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很意外地,許教授將管理以非常有趣的方式表達,軟化一般人對管理的刻板印象。管理這個詞以設計的角度看去,是個陌生的領域,但是演講者以導演為例子解釋管理的意義時,卻讓人感到親切,原來所謂管理其實就是整合,在學校,有許多機會與同學合作進行某些工作或是作業,最後通常需要有一位同學進行統整,總覺得統整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困難的,各式各樣不同的資料、格式…,這些繁雜的物件若要將其統合整理,必定相當困難且複雜,所以我從來不覺得管理是輕鬆事。管理困難的部分不在於各種技能的學習,似乎也和個人特質有很大的關係,一個膽卻懦弱的人將沒有執行管理的能力或特質,一個邏輯清晰、勇於表達的人,或是具有領導能力、特質的人,才能帶領團隊,達到統合的功能。這些特質是難得的,在聽完演講之後,應該試著從管理自己開始學習「管理」。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管理不是管你!

幽默而極具群眾魅力的許士軍教授一開講,馬上獲取了在場聽眾的注意力與回應,什麼是管理?管理不再是嚴肅沉重的必要之惡,管理不再是磨刀霍霍的萬人之上,而是有生命的節奏、韻律與脈動。管理是串連的藝術,是憾動人心的交響樂中那雙舞動的雙手,時而激昂時而柔軟,串動起高音與低音,讓所有的樂音能以最美好的方式呈現。

許士軍教授在兩岸三地堪稱管理界的泰斗,是資歷深厚的重量級的人物,但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卻是一種孩童般的好奇、興奮與雀躍,這或許就是創造性人物與眾不同的特長,他們永遠用一種新鮮的角度看世界。

我想最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往往不是來自於皮鞭,而是來自於香甜美味的蘋果。教授以夫妻吵架為妙喻來說明真理越「辯」越明的法則並不適用於人我之間,就如同運作的機具間最需要的就是潤滑,管理的智慧可以說也就是生命的智慧。

或許因為時間的有限,教授給我們的或許只是個引子,卻是個如魔術表演般牽動人心、引發好奇的序幕,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特別的surprise,因為任何嚴謹的學問也有創新與顛覆的空間。教授告訴我們要創造獨特性,我想永遠不用既有的道理走天下應該就是的創新的契機與開始。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黃冠豪 M9410207

管理

可愛的許教授用輕鬆的口吻將我們帶進他的先進思維中。他的「管」理學院一說是個幽默的笑話,也帶出了此回演講的主題。管理便是整合,就像導演這個角色,演員、攝影、劇本、燈光、道具、場景等資源,都必須予以規劃,有效發揮最大的功益。靜態和動態的整合能發會最大的效果。

服務

許多人的觀念一直以來都將產業分成農(林、漁、牧、礦)業、工(製造、營建)、服務業等三種,而許教授有不一樣的見解,他認為這三級產業只是縱觀歷史看來而區分成的,其實是因為技術的演進,人類的產業由原始的農業、工業,發展服務業。其實,這些經濟活動的最後目的,在於創造「市場價值」。生產工具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因此,並沒有所謂「三級」產業之分,通通都是服務業。

體驗經濟

由需求面出發,可以最直接地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心理上的滿足是人人都在尋求的。服務業整合農、工業的資源,不只給予人們軟硬體上的享受,更將創意帶進生活中,這樣的組合,讓人們可以體驗不同享受,就像遊樂園、高級飯店、旅遊行程等等。這種模式對於提供者和消費者來說,雙方都是贏家。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陳柏豪 M9610305

以前對於管理總認為是一個很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我們只是個設計師,似乎沾不到邊兒。後來漸漸能體會,管理對於許多事的進行能否順利有多重要。許士軍教授對於管理的解釋不再是「管理別人」,而是良好的溝通與整合,這是一個比較柔順的方式,比起硬性的被管,下放的態度或許才是良好的潤滑劑。過去不是很懂為什麼導演只要呼來喚去而已但最後名聲都自己攬,但沒有想過的是,若是失敗了也同樣得擔起責任。人人都希望能承擔起大事但管理是門很深懊的學問,或許周遭都是萬中選一的人才,個個都很專精於自己的才能,但若沒有人帶領整合起來總是散沙。

前陣子和學長聊到有關工作室的生態,其實很多有才能的人很容易聚集在一起,也很容易因為缺乏管理的人才而導致失敗,我相信管理絕對有它必需去了解學習的地方,而這也會幫助未來做任何事情上面都能比較有成效。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許士軍教授 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IBM,MBA與吃角子老虎

許教授的開場白就是要大家知道 What is management? 他開玩笑的說,咱們中文的名稱是「管理」,然而這個名詞可是害人不淺!他回想他在台大開校務會議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位教授,都會對他特別的冷淡,甚至還有些敵意,他就仔細的看看那個人的名牌,上面就寫著「理學院院長某某某」,再看看自己的名牌上不就寫著「管理學院院長」,那我不就是可以管他了嗎?許院長的幽默可以由此窺見一斑。

他說「都是管理惹的禍」,就比方說,如果這個世界,是個「真理越辯越明」還有「人與人之間是彼此信任」,那真的就不需要管理了,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似乎並不是如此運行的,所以大家的映像還是建立在權利下的制衡,就是我比你大,所以我就可以「管理」你,甚至這也等同我可以「命令」你。許教授要我們想想過去的「兩岸政策」,在李前總統的時候,是採用「戒急用忍」,還有在陳總統的時代,就創造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如果把他們的內涵轉譯出來,那就是用管理之意;來行不開放之實。

其實他認為,管理既不是「管制」,也不是為「營利」服務。還有學管理就應該像看電影一般。接下來他談到他的新書,他說:這個書名是怎麼來的? IBM,MBA與吃角子老虎。他說他到過
Las Vegas,他看到「拉霸」,就是最沒有技巧性可言的賭博工具,還有當它排列出7777的時候就化掉出一大堆的錢。由於「拉霸」的賭資都很小,早期都是一些中、低所得(Average people)的人在玩,而且它的賭資的都是penny(分); cents(毛); quarter(2毛五),一下子就花完了。所以為了避免失血過多,就設定一個金額,賭輸了就只賠了這個預設的金額(比方說10元)。然而在網路的世界裡,這個「拉霸」就很可觀了,因為在網路世界裡卻由於量大而造成價高。還有這也跟管理有關係,在Webonomics這本書裡,就解釋了這種現象。還有像金字塔底層大商機也是一本書,作者在孟加拉的銀行工作,而且他是貸款給窮人(它也因此得到和平獎)所以它發現,在最底層的商業模式一樣是孕藏著巨大的商機,而且窮人的壞帳很低。

因此許教授的新書的書名,已經想好了,就是「管理想的和你不一樣」。接著他提到另一本書,就是,「誰說大象不會跳舞」,故事描寫IBM差點崩潰,在董事會的5顧茅廬,才終於請到盧卡士特來出任CEO。董事會還說,如果您再不出來,下一次就是總統柯林頓來請您了,因為美國不能沒有IBM。盧卡士特也不負眾望,他提出「Total Solution」來服務顧客,從幫顧客設計,到後續的研發及執行,都是一氣呵成,這之間就是將軟體及硬體作最好的整合,更包括後續的維修,就這個觀念,就讓IBM起死回生。

再談到李安憑什麼獲頒奧斯卡獎?他憑藉的就是Integration(整合),他讓所有的演員、道具、燈光、音效整合出最完美的境界。另外這也是Information, knowledge, Creativity and Guts的最佳呈現。所以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是可以把各種的智慧凝聚起來(他要有眼光、他同時也要讓人信任、信服),就像是他具足了「信、望、愛」,而這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因此哈佛的名言就是:我們所要培養的是Leader而不是 management。

接著提到「有形物品只是工具--服務才是主人」,還有要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因為這是全球化的趨勢。另外對於文化的敏感性的培養就是藉由Learning by doing.(作中學-做了在說),在未來世界經濟活動的最後目的,就是在於創造「市場價值」,並藉由效果(Performance)來作檢核。但對於價值就在於它的獨特性,這就是時下最夯的藍海策略。我們必須根據需求(知識、心理狀態)來創造市場,就像中鋼很早就定位於服務業,所以許教授非常佩服趙耀東董事長的遠見,還有涵璧樓就是定位在體驗,他讓他的顧客去體驗最好的氛圍,因此三級產業的分法是歷史,不是現實,所以現在的分法應該是「一級產業-礦產」、「二級產業-製造業
」、「三級產業-服務業-就是解決無聊」。所以服務業是主人,製造業是僕人。因此想像有多高,服務業就有多廣,所以才會有創意生活產業的新概念,還有服務業是講求文化、藝術、想像力、創造力。我認為這些特質實在不是靠幾篇SCI所能夠達成的。

如果可以將創新管理,想像是虛擬的,是市場導向的,那就是不一樣的思考面向,因此市場價值導向,正是反映出人類的知識被切割,但人處理事情卻不是如此。所以在設計學系裡就應該來培養未來的整合領袖,而不是企業的工具,這之間的差異就在於誰是創造者,誰是追隨者;是Intel還是代工的晶圓廠呢?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楊曜全 M9610205

在這次的演講中,許士軍教授並提到管理不是專才,而是一種互動的整合能力,運用多元的溝通協調技巧讓“人”得以相互搭配,往往在學校所學習的都是企業在前線所衝鋒陷陣所留下來的血淚史,在學校裡或許可以學到很多技巧,但卻不如在企業中面對面廝殺來的豐富與真實。


另外,教授提到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具備了知識、資訊、創意及瞻識,而一個價值的產生,在於具備有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特性,往往顧客的感動並不是因為產品本身,而是企業所堅持的細心服務品質;在過去台灣總是以最新、最快的設備和最大量、成本低廉的代工加工能力在聞名,但近年來「品牌台灣」成為了未來主流的趨勢,如同台灣宏碁企業的核心價值,永遠以顧客為第一、員工第二而股東第三的角度來善待自己的顧客,以生產製造為本,以創新服務為主。

許士軍教授演講 / 江淑吟 D9610102

Management 中文為「管理」一詞,如此的釋意讓Management 有種負面的感受,因為,人皆不喜歡被”管”,許教授這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Management為的就是達到有效的人與人溝通,這個翻譯,卻在無形當中,拉遠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幾年前曾看過「僕人」這本書,書中的管理者是一個領袖、一個以服務他人作為領導方式的人。他以領導人代替管理者的態度,以服務的心態代替管理的心態,這樣的方式,平易近人,而心態的轉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互助合作的氛圍。

Management與人有密切的關係,有效的溝通,才能談到整合,才能聚各類專才而成就某一個事業。李安憑藉著什麼般獲奧斯卡?就是最佳的Management典範。

許士軍教授演講 / 鍾禎豪 M9610112

管理ㄧ直以來對我而言,就跟ㄧ般大眾普遍的初步認知ㄧ樣:管理別人;但本次的演講者許士軍教授認為,管理其實並不是如此,而是有條理地跟人溝通,並且加以整合之。而「整合」這兩個字,又是本次演講的重點,整場演說中,許教授提了非常多的觀念與例子來佐證,像馬友友、鮑得和喜譚盾這些在不同領域學有專精的人士,導演李安要用什麼方式讓其合在一起,發揮出1+1>2的能力,進而能拍出奧斯卡最佳外語得獎作品-臥虒藏龍,這就是「管理整合」的用意;從這部份引伸出來,我覺得對目前的我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啟發,其實用不到整合別人,光整合自己,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因為每個人本身其實都有很多優點跟缺點,但對很多人而言,就僅止於此,優點越多越好,缺點則越少越好,優點跟缺點之間往往是分開的,甚至連優點跟優點之間都甚無關聯;但演說者給我的啟發是:如果將整合的能力用於本身,又會是ㄧ個什麼情況?到時候缺點還會是缺點嗎?這是非常值得目前的我所深思的。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羅凱 D9610201

本週邀請許士軍教授,在輕鬆幽默的開場白下,開始談論著一向讓人深深感受壓力的一門學問-「管理」。

在演講之前,從主講的題目中,即可讓人感受到這將會是一場別出心裁演說,而果不其然,許教授演說如行雲流水,將多年豐富的學術與實務經驗,將「管理」的真諦深入淺出,一語中的詮釋管理的觀念,也說明「管理」一直受到中文字面意義的誤導,使人產生戒慎恐懼心理,是個嚴重的謬誤。許教授認為:管理即是溝通,透過相互的溝通與彼此的良性互動,是「人」有效溝通的學問。

個人亦曾為公司的負責人,因此非常瞭解管理是一項非常富有挑戰性的工作角色。當許士軍教授運用一些簡明的例子,說明「管理」扮演的角色時,個人體悟相當深刻。例如:李安憑藉甚麼獲頒奧斯卡金像獎?它顯而易見說明的是一位成功的導演,需要有非常良好的溝通能力,這樣的溝同能力,就是「整合」(integration),這就是「管理」的精義。尤其對於設計公司而言,純粹為「人」的事業,設計公司最大的價值與競爭力,就在人的身上,有效的溝通與整合,才能激發出公司的最佳能力,實在是一項需要漫長的學習功課。許教授為此,幽默地提出了八字箴言:「群策群力,以盡事功」,將可提供所有管理人員一個值得奉行的圭臬吧!

許教授認為,管理的學問是從實務中的觀察與研究分析所得來,再好的管理知識與學問,最終都要落實在實務之中才有意義,事實上設計也不亦是如此嗎?我們正可以藉著許教授的演說,讓我們好好思考設計的推動與落實。

許士軍教授演講 / 趙德胤 M9610301

所謂管理_「管」人也。許教授幽默的講了普羅大眾對「管」理的防衛。因為是人都怕被「管」。管理其實並不是「管」人,而是跟人溝通,有條理地跟人溝通,並且有效地「整合」。許教授舉出的例子裡有「李安為何得奧斯卡?」我覺得非常命中「管理」核心概念。通常一部電影的成功,需要好的表演,好看的攝影,好聽的音樂及讓人能共鳴的故事,而導演能作的除了指導演員表演外;其它事項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當然得「整合」各方資源及專長,但「整合」並不容易,就如臥虒藏龍的攝影指導「鮑得喜」,編曲大師「譚盾」,大提琴家「馬友友」,這些人是何等有才又有名,而李安能「整合」他們,是何等懂得「管理」。所以,管理裡的「管」講的是「對人有效的溝通」,而「理」當然是「邏輯」。一個人能有效地跟人溝通,又有條有理有邏輯地整理事物,那這人就是懂「管理」。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許士軍教授演講心得 / 廖繼盟 D9610104

許士軍教授是台灣管理界的泰斗,由他談管理是最佳人選。本來預期談管理的演講會相當嚴肅,但是許教授風趣幽默的演講方式令人印象深刻。談管理一定離不開人,有人才有事。解決事情或管理事情,事實上是跟背後的執行者相互溝通及互動,就像許教授所說:「人和人的關係不是用管理可以解決問題的,真理有時候愈辯愈不明,需要靠善意的回應才有機會解決」。
管理的學問來自企業界,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經由學者的整理之後,成為管理學的知識。但是管理的知識卻是需要活用的,適合A公司的管理方式不一定適合B公司,它不像科學或技術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管理者一定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才能收到效果。所以也有人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因此好的管理者要有一顆靈活的心。
許教授在演講中也強調,做管理的人要會整合(integration)。好的管理者擅長整合各個領域的人才及知識於某個專案上,才能創造管理的價值。許教授將管理的定義整理出八字真言「群策群力,以盡事功」。可說言簡意賅,道盡管理精要之處。
企業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改變也有所不同,企業的價值已不僅僅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而已,許教授認為未來的企業都是服務業。價格與品質不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主要因素,它還包括服務,而且服務也需要創新,如同設計需要創新一樣。現今的企業若想創造產品更高的值,有賴於提供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服務,才能留住消費者。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黃資赫 M9610206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rt, photography is considered a recently developed technique to create art. Different from painting and drawings, photography records human history more honestly with great details. This is however, only the basic part of photography, and is also the part Mr. Hsu feels is a public misconception of what photography truly is. Mr. Hsu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live our lives to the fullest, but also see and experience our world. In his photography, he attempts to capture the moments and details that goes beyond our normal perception.

Mr. Hsu's speech reminded me of my current obstacle as a designer. At work, I am beginning to run dry of ideas. And perhaps it is the busy time schedule from school and work, or the fact that work demands too many similar designs, but one thing is for sure: I find that I am unable to come up with ideas more often than before.

Since the speech, I have been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my surroundings. Previously ignored graphics, colors, lights and shades have now captured my attention and I hope that, befoe I know it, I will break through from the current bottleneck.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D9610101 朱玉麟

距離一八三九,法國政府宣佈「發明」攝影術至今,約莫一百七十年,若與人類其他各類藝術相關的歷程相比,攝影的進程實在不算長;但隨著攝影技術及設備的日新月異,攝影藝術的表現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多樣性。事實上,二十世紀到來之前,西方攝影普遍呈現的是模仿繪畫主義的表現風格;直到二十世紀初,也就是所謂「近代」、「當代」攝影運動展開時,攝影「紀錄本質」的美學思想才陸續展開;也因此攝影藝術才漸漸地由繪畫中脫離出來,同時展現出更多的風格。但攝影藝術的紀錄本質卻也是它最為獨特及迷人的地方。
在時間的洪流中,阿忠哥的作品所呈現出的紀錄本質,相信絕對會隨著時間地拉伸而呈現出它的強度,就如同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盛贊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的作品中保有的藝術性、強度、技巧及最重要的靈性。在我的眼裡,阿忠哥的作品和尤金‧史密斯的作品同樣地令人尊敬。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林穎謙 M9610114

看著一張張灰白照片與手中的明信片,我愣了一會,攝影不就要是美美的ㄇ,怎麼盡拍些灰白又不是說很有趣的風景事物,但在阿忠哥以最“樸實”的方式說明後發現,黑白相片的背後卻是一位攝影師對攝影的熱誠與用心。
「在適當的時節;站在適當位置;適時按下快門」,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好像只是在說明“拍照”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在聽完阿忠哥的說明後卻發現在這句話的背後,是對身邊事務用心觀察與體會的心得,也從阿忠哥的照片中也看到他對所生長環境的熱愛,每張照片所看到的都是人們最存真的一面與生活的瞬間,且每張照片它都可說出當時的情境、天氣、時間,這些感受都在他講完後才深深的體會到,唯有對事物真心的付出與觀察才能說出一張張灰白照片背後的故事,我們可否仔細看看我們的四周,如果用新的觀察也有機會看到更深一層的意境。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許程忠先生演講心得 / 王郁閔 M9610106

這次雖然是一個關於"攝影"而不"設計"的演講,但收穫也不比其他場演講的內容遜色。有趣的是到了演講最後,看到阿忠在淡水的店的所拍的幾張照片,我才赫然發現我曾經也路過而感到好奇!儘管如此,這次能夠近距離的接觸作者,並做一個經驗的分享,讓我能夠深入的瞭解阿忠哥的攝影哲學,也是蠻不錯的!

此外,對於阿忠哥只設定淡水這塊區域作為攝影的MODEL,並且能夠產出大量很有意境的照片,對我而言,也是十分不簡單的事。而我從中猜測,這或許就是阿忠哥長久以來所培養出來的敏銳觀察力所致的吧!敏銳的觀察力讓他有預感在那個地方,將會出現一幅很美的畫面可供捕捉拍攝,所以他願意等待,那怕是清晨,或者是雨天呢!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張珮容 / M9610103

記得剛上大一時,拿起第一台舊舊的單眼相機拍攝的感覺,當時所拿的是從國外garage sale買來的傳統單眼,什麼都不懂,光圈快門如何搭配也都沒個感覺,新手卻把玩著需要洗出來才知道結果的相機,只迫不及待地想把整捲拍完送洗,再等待洗出來的結果。

當自己拿著那些照片觀看時,照片本身拍攝技巧就是一個新手的樣子,但重要的是對我來說,那就是再一次重現了當時的情景,喚景了拍攝當時的記憶。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攝影的一套態度,以及攝影對自己的定位,對我來說,它就像是製作一個個時空膠囊的東西,將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包裝起來,包進了那天微涼的空氣、包進了那一道從鏡中反射出來光線、包進了你和我的笑聲、包進了飽腹之際手放在肚子上的滿足。

程許忠先生演講內容 / M96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蕭舒駿 M9610102

每個人都有自己記錄影像的哲學,這套自己開發出來的理論來自於我們成長的不同環境。阿忠哥則忠於自己所生活的環境週遭,淡水。對於一個生活一輩子的環境,對阿忠哥而言,也許出了淡水捷運站,閉了眼睛也能夠順利走路到家,聽到的聲音、每天路上感受到的氣息都無比熟悉。許多淡水的事物、老街道,每個年頭都隨著人來人往出現不同的改變,阿忠哥則擅於捕捉每個片刻的不同。

我喜歡阿忠那套「自然派」的攝影態度,攝影應該不被限制為一門學問,因為我們每個人拿了攝影機、拿了照相機,因為受到環境因子的刺激,都可以有不同的作品產生。我對淡水並不熟悉,我甚至不確定程老師在演講中所分享照片的地點究竟在哪裡,但是透過照片確能夠深深感受到淡水獨有的氣息,就像感受到陽光照到手臂上的刺痛、夏天漁人碼頭吹來的風,感覺讓人有點悶熱確心情輕鬆。攝影作品除了能保留瞬時的影像,最高竿的莫過於記錄了當時街道上的聲音、小朋友追趕的嘻鬧聲、當時的空氣帶有一點點涼意,讓人想打瞌睡等,攝影記錄的形式遠遠超越了圖像,所以我喜歡攝影。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雷凱俞 M9610113

這次演講可說是從上學期以來最不一樣也最具特色的一場了。阿忠哥是一位攝影人,他只在淡水那一區域從是拍攝。或許要說這場演講可以學到什麼時值的收穫的話是很難闡述,但從他的攝影生涯的心得分享過程,我感受到他式一位很真誠的一位文化從事者。

我想真誠與木訥是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了,個人覺得在周圍這樣的人越來越少。或許本身是在設計的環境,教育方針是學生不該內向,應該外放。但適度的安靜與適度的內縮,反而讓我們更可以思考不是麼?阿忠哥的許多心得分享,其實是值得我們去深刻體會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補充之於,內在涵養及對生活的體認是不是也相當重要呢?

阿忠哥贈與每人兩張明信片,雖然因公務只拿到一張,但這不是重點。照片內容是一男一女牽著一條小狗,多麼愜意啊!在光線與人物的布局下,那種感覺散發著一股緊密的靜謐。現在把這張明信片放在桌上,當煩亂之餘,舉頭一望,對於人生與作業又有一股無窮的能量了。

程許忠先生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漫談攝影之淡水慕情

演講人:程許忠 (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館長)

『看東西的角度,要用心想的想法。』

阿忠哥一開始便強調:攝影金簡單,看得到,也就拍得到。

話雖這麼說,但他也表示看得到比較困難,是需要學習。然而,拍得到,不困難,有相機就ok了!只是有沒有時間耐心去等。因為一般人看東西只看到表層,沒有進到大腦裡面,所以也就被隱形的一道門所遮蔽住,拍不出好東西。所以,這次演講所要要強調的就是:

觀看事物的方式

拍一張好照片的三個步驟

1. 在適當的時節

2. 站在適當的位置

3. 適時的按下快門

其實阿忠哥所想表示的就是要有一顆平靜的心與專注的心。

由於阿忠哥大部分的取景都是從淡水週遭的景物開始的,所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視角

都會影響到觀看事物的感覺。一般人在拍照都選擇好天氣,然而他卻在早上、下午、傍晚、晚上,各個時間,不論天氣好壞,都會去觀察、拍照,並找出最佳的時間點。例如在一年之中,就會有兩次到三次的一個霧景讓他去拍照,去觀察。而且因為早上七點、八點的光線不一樣,每次走的路也都不一樣,有時候會靠右邊一點,有時候會靠左邊一點,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此外,拍照時的角度,有時候要高一點,有時候要低一點,都是需要思考的,也因此造就出風情萬種的淡水。

『沒有融入這個地方,細心的觀察一個東西的,應該要讓心平靜下來,專注。』

阿忠哥形容自己像是一個獨行俠一樣,經常一個人騎著單車在街上觀察。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融入一個地方,並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簡單化的拍照方式

從小的範圍開始,例如日常生活圈 300 公尺 x 4公里範圍的景物,無論是學校、機關、寺廟、教堂、商行、家庭、漁港、農田、球場、市場、劇場、各行各業等,都可以。並且在小範圍裡,可以專注,不會分心,也就可以拍得更深入。

在題材方面,可以從淡水日常生活的一切開始,例如:捕魚的、種田的、演戲、學生、菜市場、賣菜、賣肉、甚至次樹下的阿伯。

簡單的器材

1.Canon AE-1 機身 2

2.鏡頭 定焦鏡 28mm f2.8 35mm f2.8 50mm f1.4

3.黑白底片 KODAK T-MAX 400

4.簡單的操作技巧

除了以上這些器材與平實的肉眼視覺之外,還必須處理攝與被攝間面對面的處境。在拍攝完後,也可以簡化後續的作業方式 , 對影像品質也比較容易掌控(例如:從拍攝 沖洗 印製都是自己著手。)

簡化我的作業方式

如此可讓我的品質可以得到控制,而且自己沖洗,縮短工作時數,也較有效率。阿忠哥比較在意的是影像裡內容,而不是一昧地追求拍出來影像的解像力,例如:鏡頭發色、色彩階數等。最終的,即是盡可能簡化自己,影像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阿忠哥設定的拍照範圍較小,交通上通常是機車、單車、步行、所偶爾開車才是最經濟的方式,除了下雨天才會開車。

觀察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步行。有些人就是用騎機車的方式,騎過去,掃過去

而已,拍沒幾張,也就是所謂的看東西沒看到腦袋裡,沒有經過思考。就像有些人逛故宮就這樣隨意看,亂無聊的,因為沒有用心看。

人數

單獨一人,專心的觀看與拍照,沒有任何束縛。

對數位單眼的意見、看法

太過於人性化的器材,卻弱化了人類的技能,太過於依賴!現在一般人每拍一張照片都需要確認,這樣的行為是凸顯了對自己沒信心。然而,現今數位相機過於複雜化,阿忠哥認為其目的都只是商業上的手法並表示:『其實相機只有兩個重點:光圈和快門。只要了解這些重點,眼前的影像就能夠清楚地拍攝下來。』

在諸多的相機規格之下,其中Canon EOS 5 的瞳孔對焦是最吸引阿忠哥的一台,但他還是有盲點的地方,眼睛看到哪,就對焦到哪裡,但對焦到被攝物卻不是我想要的。所以還是決定回歸到手動的操作模式來訓練自己的技術,同時可以快速掌握曝光值。而且很多景像只有一次,過了就沒了。

培養自己對影像的鑑賞力(一種觀看事物的方式)

  • 主要的靈感來源:看風景, 看書
  • 閱讀影像(有限的範圍,有名攝影師的作品與心得、自己的作品),閱讀和看不一樣,影像用看的和閱讀不一樣。
  • 居家環境氣氛的營造、燈光、音樂、書籍、隨手可得的物件。隨手拿照片來看,放點音樂,閱讀它的細節。
  • 跟人生結在一起,喜歡看大師的心得和對攝影的見解,音樂和書籍都會影響到我的觀點。
  • 觀看事物的方式,也是培養自己的鑑賞力的一種。加入別人無法效仿的影像,把一些感覺做出來。
  • 攝影有一些要素,例如像焦點、透視感,必須要做出來。
  • 時常看大師的作品,閱讀其細節,觀看事物的方式會有所影響。
  • 除了看各攝影大師的作品之外,還會去了解他們拍攝的心得及見解 , 看法 ,在自己腦海裡想像醞釀影像。
  • 觀看事物的方式,包括觀察人。有些人會固定的怎樣,例:走相同的路,或是做一些相同的事。
  • 攝影與人際關係是有關聯性的,接觸攝影可以認識許多不同的人,並不是須僅透過網路上,在路上也是有機會結交好友,只要勇於點頭、勇於開口、勇於微笑n 運用在地的語言,這樣如此一來是能夠為自己帶來好運!

讓拍照成為註冊商標

為自己作品加註無法輕易抄襲的風格

寫實攝影的要素:

攝影其實是分相當多種,如:風景攝影、飛羽攝影、建築攝影、人像攝影、商品攝影、寫實攝影 ….

寫實攝影就是隨手可得,如何擷取吸引人的畫面。不能安排,不能用人工來安排,這是不能跨越的良心界線。如此一來拍攝出來的作品才有歷史價值!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也許30年後、50年後,都不一樣。

結語

一張成功的照片背後可能有許多失敗的作品,對於失敗挫折不要太在意。有時候寫實攝影是要靠運氣的。不能安排,是人事時地物自然所構成。如何在千篇一律創造一張別人無法模仿的照片- 光線與人物。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M9610209 賴奕茹

  攝影在群眾中已經具有普及性。這意味著,與其他任何一種大眾藝術形式一樣,大多數人並未把攝影作為藝術活動來實踐。它主要被用作一種社會儀式、一種抵抗焦慮的手段和一種表現權利的工具。

攝影愛好者身上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如水準不夠專業)和一些矯飾做作之處(為藝術表現效果所致),但比起其他模仿性物品來說,照片與可觀世界之間的關係似乎更單純,因而似乎更能準確地表達現實。雖然有些攝影界的藝術家們拍攝的照片氣勢非凡,幾十年來仍令人難忘,但他們缺乏那種最起碼的將身邊的事物拍攝下來的能力,而現在擁有一架傻瓜相機的人卻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對他們來說,攝影是一種既方便又迅速的記錄方式。

照片是否有美,醜之分? 人們常常拿起相機拍照的原因,是發覺一些美的東西。沒有人會說: 那不是很醜嗎?我一定要拍張相片下來! 但其實是發現到那個東西的à美。曾經自己碰見美的事件,但是身邊沒有可以紀錄的任何東西!事後,真的會覺得遺憾沒有把它拍下來。相機在美化世界的工作中曾經扮演如此成功的腳色,所以照片成為一種「美」的象徵。但是…就在其中,發現了問題,這些照片太像「照片」了!似乎失去某種賦予的意義存在。當代的社會,受日韓流行文化影響很大,人人手上都有一台相機,捕捉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流行起「自拍」文化。相機成為捕捉自己最完美,情況最好的「證據」工具。但是,1840年開始,就開始有修片的方法。到現在看到很多相片,其實都會懷疑它的真實度與否。不僅光線可以修補,可以把陰天變成晴天,也可以把五官修補的更立體。過去曾經以照片作為真實證據的意義,已經轉變為紀錄完美,或是創造完美的那一刻。但是怎樣才是算完美的呢?沒有瑕疵就算是嗎?一張假畫,是偽造藝術!一張修補過的照片,是偽造現實。是個需要檢討的問題。

照片可以大略劃分為: .美化→擁有美感的溫度。二.真相→中立的角度,去告訴世人某種特別的意象。攝影師使「看」這個角度,有了新的變化與意義,會特別放大所要傳達的訊息,忠實的處理現實的能力,也一定因為沒有價值得準確性而受到輕視。取代過去只在紀錄現實的情況,照片替代了我們在顯示現實生活上的方式,所以「照片」的意義,在現實與寫實主義之間改變遊走。攝影的發明,讓人減輕了在腦海或心中累積的記憶與感官的印象,為新的紀錄工具。相機可以提供非個人客觀影像的想像。照片有能力證明某個時空存在怎樣子的東西,或是證明某個人看到了什麼,以照片作為證據還有照片也有紀錄的功能,而且是對世界,對社會的一種評價。從這裡可以大概知道,沒有一種是單純的,單一方面的去侷限照片所要表達的,它是一種人們對視覺還有思想新的方向,也是提供人們可以進行的新的活動。

藝術的歷史裡,超寫實主義接近一種照相寫實主義的復出,不僅滿足單純照片的模仿,也顯示繪畫上可以創造出擬真的幻象。但是相機與畫筆差異不同的就在於工具的使用,一種是速時之間產生的,另一種是慢心琢磨的作品。要如何去分辨兩者的好壞其實很難,沒有主觀的制約去說明攝影的位置是在哪,但是攝影師賦予的信息其實就在其中,所以是見仁見智,客觀的想法。因為看的角度,介於相機與人眼焦距與範圍,卻因為客觀的矛盾而受到主觀的影響,而相機的神奇魔力是「把活的生命變成物體」還有「把物體變成活的物體」 ,是相機具有非常特色之一。

  通常人繞了一個大圈,才發現原來最單純的事情最能感動人。從程先生的攝影作品,讓我對自己的設計以及生活有了很多不同的回饋。生活被許多便利以及科技所取代,大家追求的是快有效率,表現佳的成果。反而過去存有溫度的體驗以及有感情的事物,漸漸被人所忽視!

  單眼相機,底片的神秘,總是吸引人一再的玩味。就是要不停的嘗試,到洗相片顯影的過程,都是富有驚奇與期待的。只是一刻鐘的靜止或是當下特別空氣的味道,都可以用相機捕捉感受。看了程許忠先生的作品,也讓自己反省設計對自己的思考。曾幾何時,還存有很單純的想法來學作設計,來學做自己;什麼時候發現其實自己很容易迷思在當下的思考中,而失去當初的熱誠的心情。

  設計是許多不同的互動以及交錯結合而成,要如何讓生活的感動及感受結合在設計上,相信是自己該檢討也是持續學習的好課題!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李岳樺 M9610111

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 - 淡水慕情

程許忠(阿忠老師)

  還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從事科技產業的室友曾經問了我一句話,為什麼你學設計身邊一台相機都沒有?那你平常所看到一些事物怎麼記錄下來,來充實自己的靈感?當時我愣了很久,很久,才發現自己學了四年的設計,居然完全忽略相機的重要性,因此在因緣際會之下,這些日子慢慢嚐試接觸數位相機來學習攝影,才深深體會到自己對生活周遭的觀察是那麼淺薄!

  過去大學的時候也有修過攝影這門課,但總是覺得沖洗底片很麻煩,而且需要記一些光圈快門的東西,因此上第一堂課之後就退選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對自己感到可惜。阿忠老師僅用著Canon AE1的傳統相機可以拍出非凡的作品,很明顯可以透露出攝影器材的先進與否並不是代表作品好壞的重要因素,而是用「心」來看待任何事物,除了要敏銳的觀察力之外,還要懂得找尋洽當的時機,這是很值得學習!

程許忠先生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講題|淡水慕情
講者|程許忠先生,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館長


前言

身為攝影師的阿忠哥,在演講的一開頭說了這句話:「看得到比較困難,拍得到比較容易」。他說道,以前總會思考為什都無法成功的呈現美好的景像,後來他了解到以前的自己只看到了表層的東西,卻沒有把看到的東西真正的用心去體會,拍得到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拍下你心中當下的那份情感與想法,然而這是需要學習的。經過了許多的經驗與成長,今天,他想與我們分享他是如何捕捉到在寫實攝影中,那份最感動人心的影像與畫面,今天他想強調的是:「如何看得到」。


觀看事物的方式

* 拍一張好照片的三個步驟
1.在適當的時節
2.站在適當的位置
3.適時的按下快門

講者說道,一般人在拍照都選擇好天氣,但是,他說在不同的季節、氣候、時間點、方向、角度、人物、視角都會影響到觀看事物的感覺,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變化。講者無論天氣好壞,在早上、中午、黃昏、晚上都會仔細觀察,在不斷的觀察中,每次都會新東西,接著就要記得把握當下,找到拍照的最佳時間點。例如:淡水一年中難得一到兩次的霧景。

某些人在某個時間點會特地漂亮,拍照時都在思考、角度的高低…等,就像灩水每天早上七點、八點的光線不一樣。每個人每次走的路都不一樣,有時候會靠右邊一點,有時候會靠左邊一點,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拍照的角度,有時候要高一點,有時候要低一點,都需要思考。他說道許多人拍照並沒有完全融入淡水,應該要養成細心的觀察一個東西,應該要有一顆平靜與專注的心,讓這件事成為生活的習慣。



簡單化的拍照方式

* 簡單的器材:
Canon ae-1機身2台、鏡頭、定焦鏡 28mm f2.8 35mm、f2.8 50mm f1.4

* 題材:淡水日常生活的一切

*小的範圍:
阿忠哥將拍照的範圍鎖定在淡水日常生活圈300公尺x 4公里的範圍,如:學校、機關、寺廟、教堂、商行、家庭、漁港、農田、球場、市場、劇場、各行各業,他說在小的範圍中,你才能真正的專注去觀察與感受。

* 簡單的操作技巧:
平實的肉眼視覺、攝與被攝間的面對面、黑白底片 KODAK T-MAX 400度、影像品質的掌控(從拍攝 沖洗 印製)。阿忠哥選擇用黑白底片,因為他認為黑白照片有屬於本身的寧靜美。他以簡單的作業方式,讓他的拍照品質可以得到控制,他自己沖洗照片,以求縮短工作效率,因為他在意的影像的內容,他認為影像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 交通工具:機車、單車、步行、偶爾開車

講者告訴我們,觀察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步行。他說有些人用騎機車的方式,騎過去,一切也都只是掃過去而已,因為也無法拍到許多照片,也就是所謂的看東西沒看到腦袋裡,沒有經過思考。就像有些人就故宮就這樣隨意看看,最後卻覺得一無所穫是一樣的,因為沒有真正地用心看。

* 人數:單獨一人

他說,一個人出去拍照可以更專心的觀看,拍照與觀察的過程中是舒適而自在的,你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速度,不用受到他人的約束與影響。在拍照的過程中,他也深刻體會到,拍照其實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基本信念,在任何的季節,每天在淡水1至2小時的步行觀察,然後拍下照片,他說他沒有太大的目標,只要能拍好淡水就好。


簡述對數位單眼相機的觀感

在演講的過程中,阿忠哥簡單的敘述了他對數位單眼相機的看法,他認為數位相機弱化了人類拍照的技能,因為數位相機的複雜化,降低了人們真正去思考與學習如何拍出好照片的能力。

他認為相機的重點就是光圈與快門,把握這兩點就能拍出好照片,這需要許多的經驗值去訓練養成,因為了解自己的器材、底片、測光表…等,所以知道怎麼抓到拍照的重點。而數位單眼的盲點就在於眼睛看到哪到,就對焦到哪裡,因此失去了用手動相機訓練自己的機會。

另外,他也提到數位相機的預視窗造成大家都會在拍完照片後,馬上預覽自己的拍照成果,覺得不好就再重拍,而失去了手動相機,因為無法馬上檢視而珍惜拍照的當下景象,畢竟,很多景像只有一次,過了就沒了。


培養自己的影像鑑賞力

這是一種訓練觀看事物的方式,寫實攝影藝術的特質就在於瞬間真實的紀錄。他提到要常常閱讀影像,例如:在有限的範圍,有名攝影師的作品與心得、自己的作品,所謂的閱讀並非看看就好,而是要仔細的「讀」影像中的細節。

環境氣氛的營造、燈光、音樂、書籍、唾手可得的物件,都是在訓練自己的鑑賞力。拿照片來看,放點音樂,閱讀它的細節,跟人生結合在一起,音樂和書籍都會影響到每個人攝影的觀點。例如:詩用文字就能表達出一些意像,甚至比照片還要照片。

阿忠哥說身為攝影師不能太急,找到好的影像、拍出好的照片,在100張的照片中,有5張好照片就是很成功的了!在觀看他人的作品時,去思考如何加入別人無法仿效的影像,把一些自己想要的感覺做出來。當然有些要素是必須的:焦點、透視感、延伸感,都必須要做出來。

看看自己拍的相片,看一次、看兩次,看久了觀看事物的方向也都會跟著改變與成長。在自己腦海裡想像醞釀影像,觀察所有的人事物,比如說有些人會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某個巷道中,或者在特定的天氣、季節中做一些固定的事情,如果你了解這些細微的小細節,你就能在對的時間中找到機會,拍下自己想拍的影像。


好的人際關係

要拍攝人物,就必須勇於點頭、勇於開口、勇於微笑,並且要使用在地的語言,講者相信這是尊重對方的態度,也能讓對方感覺親近而願意給予被拍的機會,讓被拍攝的主角知道自己在被拍,而且在被拍的同時,也能他們對自身感到光榮,之後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拍照成果,等待下一次有緣的時候,還能有機會請他們幫忙拍照。


讓拍照成為註冊商標

如何讓自己的作品突出,阿忠哥說要為自己作品加注無法輕易抄襲的風格,寫實攝影的要件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找到要的元素、拍照一定要有人,並且人和景物是要搭配在一起的,好的照片一定要有焦點。寫實攝影就是隨手可得、如何擷取吸引人的畫面,不得人工刻意安排,這是寫實攝影的界線,如果因此而成功的拍到照片,也會比較有成就感。


結語

每一張成功的照片背後都是由許多的失敗照片堆積而成的,用不同的眼光回看現在的照片,也許30年後、50年後,想法、感覺都會不一樣,而如何在千篇一律的照片中找到與他人不同的照片,就是在相片裡面要有「人」,因為人是最獨特的東西,每一個人的動作、相貌都是專屬於自己的特色。最後,阿忠哥說:「攝影就像hunting(機會)與fishing(耐心)」,要即時捕捉到拍照的畫面,也要耐心觀察、耐心學習、耐心等待,就能拍出好的照片。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曾彥齊 M9610303

認真生活就能找到藝術。
記得我的單眼像機也玩了快一年了,對於美術出身的我,一直討厭把相機拿來作為“紀錄”的工具。其實,我認為認真生活就能找到藝術,我所說的認真生活,並不是認真的“過”生活,而是認真的“觀察”生活,其實會發現許多富含高價值藝術藏身在我們生活之中,同一樣東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時光、不同的人文,就會產生不同的光影,行成不同的藝術,我相當認同拍得漂亮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拍下心中當下的那份情感與想法!

程許忠先生的作品絕大部分都將作品調為黑白,挪走了色彩的干擾,留下最純粹的光影,與自然流露的風格,淡水在我唸大學時候,幾乎一個會都會去個1~2次,卻沒有像程許忠先生用這麼細膩的眼光去觀察環境下的細節、情感。我認為攝影最高的價值是“保留情感”,任何不同的細節,包括溫度、溼度,都會影響到作品情感的呈現,的確要拍到一張好照片真的是相當困難的,別說是100張內找到5張,有是就算1000張也很難找到一張喜歡的。
我認為,這場演講的最高價值不是在攝影本身,而時培養對事物的觀察力,相機只是將看到的保留,如何將抓到的情感做捕捉,藉以讓這份情感讓人從作品中感動,體會到作者本身的想法,以及作者當下的感動,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光影的藝術家。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陳薇竹 M9610304

大學的時候,也修過幾門攝影課,也第一次使用了單眼相機, 對於攝影初學者的我們,老師要我們從觀察細微的事物起步。我們不拍壯觀的瀑布,我們先去觀察小溪流中,不斷被沖刷的石頭;我們不拍碩大的神木,我們先觀察任何一棵樹的紋理。
透過小小的鏡頭,快門光圈的調節,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拍的結果,但是卻越拍越興奮,發現自己看到了本來不會注意到的小事情,然後,愛上了攝影,雖然不是狂熱的攝影愛好者。
就像阿忠哥說的,最重要的就是專心看事物,不斷的觀察。

自然的人物與景色的照片,給予人的感動就是不一樣。矯情的照片,給予人的是表面上的美麗,並不會有感動。但是自然的照片,卻給人深層的感動。看到那些浩瀚的景色在一張張的平面裡,卻有一股強烈的吸引力,要把觀賞者抓進去那個世界一樣,很感動,雖然平面,卻又很立體的感動。這就是阿忠哥所堅持的吧!堅持自然的感覺。
實在很佩服願意在同一個定點守株待兔,只為了拍到一張美麗的照片的攝影師。他們很了解,在不同的時間點,就算是同一個地點,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景色,積極的想把這樣的景色帶給他人觀賞。

不過,對於數位相機的部份,我認為那是科技的進步必然的趨勢,
而且它所帶來的便利,已經是大家共享的,我們不會浪費我們的資源,去沖洗出不滿意的照片,然後才能知道拍攝的結果。而且透過不同的使用方式,不管是大師級的,或者是新手,或者只是單純想記錄生活的人,都可以自由的紀錄景色跟生活,可使用內建的調節功能,或者是自己調節快門光圈,依賴相機沒有不對,人人都有紀錄每好風景的資格,並不是要會的人,懂得高深技術的人才能。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大師。XD
倘若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眼光拍攝這個世界,然後分享給大家,那我們就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這不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嗎?

謝謝阿忠哥讓我們看了這麼多令人印象深刻、感觸很多的攝影,
又讓我重拾當初掛著單眼相機到處跑的感動。

程許忠先生演講 / M9610210 沈千琪

藉由阿忠哥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淡水的深厚感情,雖然畫面簡單,卻透露出獨特的味道,好作品不需要非名山大川不可,只要用心感受體會,任何角落、任何時刻都可以拍出好照片。阿忠哥也提到,做寫實攝影時,所拍下的畫面必須是非人工的、不做作的,而是應該與生活和環境融合,且在適當的時節、位置、時機按下快門,將稍縱即逝的畫面永久保存下來。


我喜歡攝影,也喜歡從別人作品中觀察他們取景構圖的方式,經由圖像的呈現,感受當時拍攝者的心境與情感,即使是同一種事物,隨著拍攝者的不同,作品流露出的意念也大異其趣。拍攝者是否將心投入作品中,或只是記錄一個事實、現象或是物品,從圖像中都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拿朋友們在宮崎駿博物館頂樓的機器人照片來舉例,在許多照片中,大多都是有人融入畫面中,對著相機刻意微笑以拍攝「到此一遊」的照片,又或者是單純以機器人為主角,拍攝記錄一個「物體」,鮮少是將機器人與其他環境景物融合,拍攝出其背後故事的情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張照片則是,將機器人置於畫面的左下方,用仰視的角度望著一大片蔚藍的天空,那種遙望遠方的深遠思緒,像是祈求或是默禱的心靈寄託,再再讓我回想起這部動畫的感人情節。我想,生活的細節角落都可以找到許多題材來拍攝令人感動的照片,端賴個人能否將「剎那」轉變為「永恆」的感動。

程許忠先生演講 / M9610301 趙德胤

在數位影像充斥的現代;還有人堅持「傳統光學攝影」,這是非常令人好奇又敬佩的。阿忠老師用一台ae1縱橫在淡水,用耐心、誠實及很單純的技術記錄了淡水的一切相關事物。

平面攝影的器材性技術門檻不高,以傳統135相機來說;只要稍微了解一點光圈、快門及構圖;就可服拍出具有「美感」的照片,但是其中的「境界」或「意境」,那就需要相當的養成;那如何養成呢?基本的要問:攝影是什麼?阿忠老師的攝影一定是「記錄」,記錄文化、歷史、事件、人物、宗教…那「記錄」又是什麼?如果要嚴謹的定義「記錄」或是要嚴謹地檢視「影像記錄工作」;那記錄必須是誠實;誠實地拍攝,然後誠實地發表,然後觀眾靜心地觀賞,然後得到一些許的「知」;這是的「知」除了「知道」;還包括「知覺」「理解」「啟示」。所以記錄片在電影中有一席地位;因為它不光是「記錄」,它扮演著歷史演譯的「重現」,及對「歷史、事件」的導讀。阿忠老師花了整天拍一張大樹小巷下的行人,而電影記錄家花了十年去記錄一件事,這裡面是非得「耐心」不可。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陳柏豪 M9610305

演講題目:淡水慕情
演講人:程許忠先生
日期:2008/3/28
地點:台科國際大樓三樓





淡水人的生活影像(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blog
http://blog.yam.com/bnwphoto


阿忠哥不是很習慣站在演講台上用嘴巴和大家說話,我想,透過鏡頭和大家交談,對他來說或許是比較容易許多的。一個在淡水土生土長的人,耗費所有的人生透過相機去紀錄淡水的真實面貌,堅持每一個畫面的自然狀態,不刻意造作的寫實是很讓人感動的。

這個年代,還在繼續使用機械式傳統底片相機拍照的人已是稀有,但是對於阿忠哥全然的否定數位相機的看法,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如果說數位相機帶來了什麼改變,我想那是如同web2.0的概念一樣,是一個影像權力的下放。在還沒有相機以前,能夠最忠實記錄這個世界的人是極少數的畫家,更精確的說,畫裡所呈現出來的世界是畫家"心裡所見"的世界。當相機被發明了以後,當時所能想到的必然是一個以"忠實紀錄"角度為出發點的功能面實踐,紀錄的門檻被降低到更多人手上(至少買得起相機又會使用的人),與現實更接近,也開始剝離創造者(攝影者v.s畫家)心裡的描述,這種情況隨這半自動、全自動相機的相繼出現,一直到數位相機的普及,甚至流竄到每一個人隨身的手機上,一個完全沒有門檻的攝影時代來臨,但卻也造成氾濫的紀錄性影像湧出。

記得大一的時候,在實踐媒傳的第一堂課是四爺-陳文祺老師的"數位影像創作"課,當時四爺丟了一個問題給我們-「攝影是什麼?」。那時候剛為了這堂課買了第一臺數位相機(sony v1),雖然從小就因為爸爸的興趣對相機並不陌生,可是從來沒有思索過這個問題。攝影不是紀錄會是什麼?一直到後來才漸漸體會出來攝影與創作的某種曖昧性。就拿許多人對於拍照的態度來說,畫面清晰不模糊不手震就是一張成功的照片,但是為什麼要用這種迷思來囚禁我們對於影像感知的描述?紀錄真實的單純性全然勝過於當下感知的情緒氣氛嗎?就像一張畫布一樣,畫家可以選擇寫實主義的精確描繪,也可以用抽象的大膽色塊來表達一樣,底片或者CCD也如同畫布一樣,攝影師(畫家)利用畫筆(相機)一樣可以創造千萬種可能。

阿忠哥是個攝影師,也同樣是個畫家。他的照片可以說是寫實主義的作品(紀錄),也是他對於淡水這塊土地的心理描述,除去色彩的顏料鋪滿底片的是在地的故事。攝影裡有一句話-「後面那顆頭比前面那顆頭重要」,後面的頭是攝影者的頭,前面指的是鏡頭。即使現在我們拿著阿忠哥的相機器材,而且也很熟悉怎麼用了,依然無法全然的拍攝到和他一樣的照片,那是生活體驗所累積起來的學不走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拍出自己的角度,那是我們所能掌握也最珍貴的,真的。器材真的不是絕對,就算是破掉的鏡頭、發霉的底片也可以玩出自己的想法,那才是攝影迷人的地方,即使轉化到設計裡也是同樣的精神。

所以數位相機的發展我不認為是原罪,那對於有攝影基礎的人是多一些選擇,但對於不懂攝影的人也更容易跨進來參與記錄或者創作。很多攝影人同時都會玩數位影像與傳統底片,對他們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工具(比如水彩筆跟麥克筆),都能在不同時候可以傳達自己不同的理念。我自己也常常會試著玩一些不同的影像去描述生活,有時候走回家的路上用30"快門紀錄軌跡、或是不小心摔破的鏡頭反過來拍晃動著去紀錄pub裡的迷幻、甚至大雨的時候貼著地面去瞻仰巨大的撞擊,其實生活就是一個自己最容易掌握描述的故事,看用什麼角度去畫出來,而不該因為不了解光圈快門等等就放棄去嘗試各種可能。

20061218_1157.JPG DSC04770 broken Canon EF - f1.8 lens - 20070627_9999_3.JPG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林欣熹 M9610203

常有一種經驗,當自己靜下心來或放慢生活的步調,感受一個人獨處時的珍貴,即使週遭環境依然庸碌紛擾,但時間卻彷彿短暫停止般,眼前習慣的複雜一一抽離,畫面靜止的假象,讓自己所見的景物,是一幅用心才能體會感受的恬靜風景,而寧靜的心靈之美,透過攝影鏡頭的世界,捕捉人與環境對話的剎那,珍惜保留生活中片刻感動的細節。
攝影迷人的地方,在稍縱即逝之際,按下快門,將瞬間的畫面保留珍藏,快門之後,影像即成記憶,時間的過去讓相同的情境不再重現,但鏡頭的捕捉獵影,讓人可以從相片中,品味珍藏說不盡的細膩故事,看著一幕幕的情境,臉上浮現的滿是一絲的笑意與思念。

阿忠哥的相片裡,其用簡單的攝影器材,紀錄淡水各地的人、事、時、地、物,用心的地方,是相片裡充滿許多人與環境互動的元素,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觀角度,藉影像詮釋內心對環境的情感,隨意又寫實的拍下,使每一張簡單的畫面有各自的詮釋,引領感官意會光與影層次變化的魅力,讓我們相信任何的景物在相機裡自然有了它的生命。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12 鍾禎豪

隨著科技的發達,數位相機以日漸普及,並慢慢取代了傳統相機;但本次的演講者阿忠哥卻認為數位相機是不應該存在的過度性產品,它讓拍照少了生命感;他的觀點我認為是個人的堅持,沒有對錯,就像對設計師而言,速繪板是否能取代手繪草圖是ㄧ樣的道理;不管如何,至少但他對拍照的堅持卻非常值得去效仿,堅持這兩個字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做起來其實是非常的困難,就像我們學生做設計或是論文ㄧ樣,常常ㄧ開始有非常多的構想,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但是在中途往往會受到非常多的阻礙,像是老師的批評或是自己找不到解決的出口等等,到了期末發表時,大約有八成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或題目跟一開始的提案是完全沒有關係的,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另外,阿忠哥在觀察這一方面也非常得得學習,他除了觀察的敏銳度外,也懂得找尋最美的時機跟角度,這是美感的問題,也是我目前非常欠缺的,所以希望有ㄧ天也能跟他一樣,能夠找尋平凡中的不平凡。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302 黃建達

在阿忠哥演講過程,不時會停下來喝杯茶,想到台北的都會空間是不是造成他壓迫感的存在,阿忠哥三代都居住在淡水,可謂土生土長的淡水人。多少擔心他的狀況。

賞析阿忠哥照片,自然流露當地的人文與景物,他堅持的是自然寫實的狀態,反對刻意安排畫面。比起其他,阿忠哥的攝影確無過多的矯飾與戲劇,是純粹的直接影響我們感官。

觀察,在阿忠哥攝影佔了重要的程序,他形容我們所視外界仿如隔著一層膜,如不仔細參與其境、專注思考,很難發現地方的美感與特性。

在他的照片裡,會出現不起眼的主題元素,如摩托車、著制服的學生。了解原因,原是不應只用現今的眼光、角度看事情,過去的人如何看待現在,未來的人如何看待過去,概念也許大相逕庭。這些原理在知識理論上都似曾相識。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李佳穎 M9610101


一直以來,我認為攝影是件很美的事,懂得攝影的人也一定有顆很美的心,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在平凡無奇的景色中找到獨特的美。這一次來演講的阿忠哥(我想他喜歡別人這麼叫他,因為這樣的暱稱能讓人心更接近),也如那些攝影師一般,熱愛攝影,並且擁有一顆纖細的心,他教我們怎麼用心去看、怎麼去觀察、怎麼在平凡之中找到不平凡。

其實我也喜歡攝影,也曾經和家人去淡水的遊玩過程中,自顧自的拿著相機亂拍,拍照是一種讓心沉澱的方法,在拍照的時候,你會專注於觀景窗中的世界,這個透過眼睛看到的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小到只聚焦於海芋的黃色花蕊。阿忠哥用最簡單的單眼相機與黑白底片拍出了淡水的美,我想有時候拍照與做設計也是一樣的吧!阿忠哥說攝影就像「hunting」與「fishing」,我相信設計有時候也是這麼一樣的狀況,我們要像獵人一樣,在最適當的時機抓到機會去設計人們的需要,也要像釣魚一樣,耐心觀察人們的需求、耐心琢磨所有設計的細節。

阿忠哥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在演講的一開始,我還誤以為他是將原先的彩色相片調成了黑白的,直到他說他用黑白底片時,真的開闊了我對攝影領域的視野,他說他認為黑白照片有種寧靜的美,看著他給我們的明信片,我努力想體會他所認為的寧靜美,與我感受到的是否相同。

觀察,是阿忠哥在這次的演講中一直強調的事情,他說拍出好的照片除了靠光圈與快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靠「觀察」。設計師也是一樣的,學會觀察人、觀察機會、觀察使用者的體驗過程,從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中,阿忠哥找到了拍出好照片的方法;設計師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中,找到了做出好設計的概念。

這次是與往常很不相同的演講,我們跳出了設計的議題,聽了似乎與設計完全不相干的攝影,很喜歡這場演講,雖然它並不直接談到設計的核心,但是讓我們得到了很不一樣的收穫,也對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李冠霈 M9610104

  今天的演講主題很特別,跟以往學術性主題不同,攝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專業又昂貴的領域,拍照更不敢追求美只求有,這位演講者給了大部分喜愛攝影的同學一些希望,拍照對他來說似乎並不在乎真正美感的呈現,而真實感才是他所追求的。在他提到的一些批評中,雖然有些我並不贊同,但是其想法的本質是很單純的,簡樸的、真實的、不造作的,身為一個設計師應該也必須有一些跟他一樣的特質,像是對自我理念的堅持。
  
  演講者對數位相機的看法是多了一些偏激,我認為攝影會走到這一步並不能責怪設計師,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已經退化了一些能力,資源也不容許再更浪費的使用,數位的呈現方式相較於傳統上確實環保了許多,我想這些部分對於藝術家來說並不重要,盡情揮霍底片、相紙等等的行為在他們心中並沒有造成他們對環保方面的注意,這些浪費都只是他們達成藝術成就的一小部分。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當然在其他像是攝影的部分則是無可挑剔的專業。

程許忠先生演講內容 / D9510104 D9610301 M9610301 M9610302 M9610303 M9610304 M9610305



演講題目:淡水慕情
演講人:程許忠先生
日期:2008/3/28
地點:台科國際大樓三樓

| 在適當時節、適當位置、適當時機
明確的目的與動機,外加上敏銳觀察,才能拍到可能成功的照片。有些照片是在特定的季節、特定天候、特定時刻、特定地點才會出線,這是經由專業攝影師過去累積的經驗、敏銳的直覺判斷,及深思熟慮的畫面構圖而拍下的全景圖。

| 閱讀影像
就如同看畫展一般,創作者概念賴於畫面中提供的線索、意義,此中介美感卻是如此的近人、生動。創作者自身也時時刻刻拿起讀物般的照片閱讀,了解過去和目前所專注差異性,也時時提醒自己心靈層面,更是檢視過程中的進步。

觀賞者透過畫面檢視,了解在地的風俗民情與文化。人文的重要性時常以影像做為資料觀察根本,做以配對文字的描述。

| 好的人際關係
人的元素在阿忠哥照片裡佔重要比例,它豐富了畫面的情感與差異性的註冊標記;捕捉這些畫面有時是在不經意,有時為了強調人的氛圍需與他們做互動,以降低之間防衛性、不安感。這裡,阿忠哥給我們的建議是勇於開口、勇於點頭、勇於微笑。身為一位藝術家可以不必那麼獨往,與人的活動提供了畫面的可能性。就算轉換到商業職場,攝影師仍需帶動被拍攝者的情緒,伺機在最佳的時間點上,拍出顧客願意買下的好照片。

雖然阿忠哥出動(攝影)都是行單影隻,但卻一點都不孤獨,他透過相機與天地之往來,這樣的情境也助於個人的獨立思考。

| 簡單設備
記得在十年前開始風靡的半自動、全自動相機,再進化到數位單眼,產品不斷的推層出新,而當看到阿忠的攝影器材,卻還是早期機械式手動相機、鏡頭、感光底片,如此講求過程的細節,將自身感官更深入自然純粹,組上充滿對阿忠哥的佩服與敬意。

| 自然流露
阿忠哥堅持畫面的自然流露,不刻意製造畫面戲劇效果。這是創造寫實攝影的基本價值-心中的神話。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202黃子倫

程許忠先生將他長時間累積的在淡水每個腳落所捕捉到的景象,他專注在自己擅長的範圍內並成為專精;演講中他提到平日在看攝影作品時,不只是瀏覽,更要閱讀,閱讀作品的光影、空間、構圖…,並在平日即在腦中構圖出一幅幅的畫面,當某天走在路上或許腦海中的畫面就在一旁等著被拍下。

另外,他也提到在做寫實攝影時,所拍下的畫面必定是非人工、不做作的,攝影是跟生活及環境所融合的影像,當畫面是被人所計畫好的,畫面所留下的瞬間的感動可能就不足以感動人心,因為它是被設計過的。常常在瀏覽部落格時看到的照片都是面對鏡頭睜大眼微笑,那樣的笑容是真心的嗎?這樣的照片雖然美麗卻不動人,而且它是可以被模仿的,一張又一張,同一個相簿裡可以看到許多相似的角度、笑容的照片,這或許留下了美麗的容貌,卻沒留下美麗的真心。因此程許忠先生也提到了一個寫實攝影的重點─在一般的景物中拍出別人所無法模仿的作品,而這也是一張作品為什麼能讓人難忘的原因吧!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曾國俊D9610301

光最美的織物—照片
生活無處不設計,設計師用筆及電腦做設計,阿忠哥用他的手動相機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很難想像,現代人匆忙的生活步調下,還有人堅持要停下腳步,用自己一顆平靜與專注的心去補抓生命剎那間的感動,也因為這樣子,阿忠哥照片才能夠感動自己,更影響別人。

而我們,在這次演講,聽了他許多生命的態度,看了他許多用心的作品,動容在轉瞬間,改變在一線間。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黃冠豪 M9410207

一個角落‧一個故事
當人們每天汲汲營營於事業、生計與種種生活瑣事時,忽略了身邊許多簡單的、美好的事物,忘記了自己與身處的土地之間的關係。現代人似乎都是扮演過客的腳色;到此一遊的觀念讓人與土地之間失去了聯繫,無法對土地產生認同感,更何況會產生深刻的情感,以致於變成「觀光客」。
你是否曾放慢腳步,帶著一顆柔軟的心,毫無顧慮的去感受自身所在地方的氛圍,而隨著時間交替,我們會發現周遭的一切充滿生命力,就像層次豐富的一幅畫。此刻,我們是獵人,可以肆意的取得這些珍貴的畫面;我們用眼睛甚至繪畫或攝影,克服時間的流逝,珍藏眼前所得。此時此刻,平靜而專一的態度讓我們能深刻感受到環境賦予的回饋。
對於一個異鄉遊子來說,再好的地方也沒辦法比過自己家鄉溫暖的感覺,這是一種人與土地之間情感的聯繫,當身處陌生異地時,這種情愫會更加濃郁。當人不斷成長向前邁進的同時,總是會回首檢視以往。一幕幕熟悉的情境的再現會讓人更加珍惜現刻即時所在的地方、發生的事物。我們不仿暢開心胸,友善地對待不熟悉的地方,或許有朝一日會變成為第二故鄉。

程許忠演講 / 許育群 D9610103


淡水慕情

朱老師的開場白很有趣,他說:他認為的設計其實跟藝術很類似,他在美國求學與工作的時候,常常利用閒暇之餘去逛公園旁的街頭藝術家,其中他也看到許多的攝影作品,可是他左瞧右瞧就是無法體會,它的美在哪裡,直到他認識阿忠哥,他才了解到只有長年住在那裡的居民才能感受到那種美。
阿忠哥,一位靦腆的攝影藝術家,他一上台,就將他的作品(已印製好的明信片)發給在座的每位同學,接著他就自嘲的說:不好意思,不常演講,所以有些緊張。接著他就趕緊的喝口水,然後請助理將他的作品投射出來,然後就看到他的專注眼神,犀利的收尋每一張照片,然後在從其中挑出一張與大家來欣賞及討論。
這每一張作品都是他20多年來,利用工作餘暇,堅持以淡水為題,揹著一台傳統老相機(Canon AE1),踏遍淡水的每個角落,他不分季節與氣候,更不分男女老少,他就是全年無休將他對淡水長期的觀察和感動,用黑白底片(KODAK T-MAX 400度;KODAK TRI-X 400度)一格一格的紀錄下來。他笑著說:那些揹著大大的望遠鏡頭的攝影師,根本不知道淡水的美在哪裡,還說這裡沒啥可拍。他話鋒一轉,就感嘆的說:美,是不會因為你的設備比較好才拍得到,而是你的感受那種最自然而不矯飾的瞬間。阿忠哥欣賞的設備是最接近人眼所觀察到的傳統機械式的攝影機,只有那快門與光圈,鏡頭就堅持只用28mm、f2.8;35mm、f2.8及50mm、f1.4的定焦鏡,因為只有這樣子的鏡頭才能最忠實的呈現人眼所捕捉到的物件。阿忠哥非常看不起數位相機,雖然他也有一陣子心動想購買,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傳統的相機,因為他認為,數位相機只會降低自己的專業判斷,因為那一瞬間的美,不是一再的重拍。
所謂的專業攝影師,就是一點一滴去日積月累那屬於自己的基本信念,而這個基本信念就是不假他人之手來瞬間紀錄這最自然的真實,這中間是絕不容許摻雜那一丁點的做作,這就是寫實(素人)拍照的唯一戒律。如果將這些信念轉到設計的領域來,不也是那麼的恰入其份嗎? 簡單的工具-一隻禿筆、一本速寫簿,不也是用來紀錄那瞬間出現的構想嗎?還有那一顆平靜的心與專注的心,不也點破我們學設計往往所犯的貪多嚼不爛的窘境嗎?再試問如果我們對於設計的執著是從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時間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視角來觀察、體驗、細究這屬於產品的每一個細節,我相信這個產品絕對稱的上是最感動的產品。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D9610102 江淑吟

言談中,細細品味在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匆忙的生活步調,使得美麗的事物消逝在眼前。每個人都生活在相同的世界當中,但個人的認知差異,卻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與心情。同樣一場景,不同的人經過,會感知到的情境卻不同。同樣是淡水河畔,一般的觀光客可能感知到的是周圍各式各樣的小吃攤位,像是臭豆腐、冰淇淋、阿給…這些美食;情侶可能專注的看河畔的夕陽,或者是沈浸在兩人世界當中;咖啡店的老闆,可能忙著招呼店內的往來不斷的客人,以及經算著當日的營業績效….同樣都是處在淡水,每個人卻看見不同的面貌,感知到不一樣的情感。

攝影,難在每個畫面稍縱即逝,無法在自然的情境下讓同樣的事件重新發生。當攝影者對某件事物充滿情感時,每一分一秒的畫面,在他的鏡頭下,自然能串連起一個地方的故事性。阿忠哥就是以這樣的感情,細細品味出生活周遭的美,記下每一刻無法重新複製的情境。

創意,就在我們身旁最熟悉的事物上,如能有像攝影師敏銳而細膩的觀察力,我們也能創造貼近自身文化的設計,讓想法獨一無二的展現。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D9610201 羅凱

出乎意料,在專業設計的講座中,有機會聆聽到攝影的演講,感受一下感性的人文氣息。

程許忠大哥(阿忠哥)的演講,讓我不禁回想起在學生時期(應該說是大學時期),個人相當著迷攝影,終日相機不離身,上山下海尋覓令人感動的畫面。待在簡陋的暗房中,呼吸著嗆鼻的藥水味,一晃眼黑夜頓時就到了天明。所以,當阿忠哥講述他對於攝影藝術的觀念時,言談不經意中卻顯露那份執著的態度,個人能夠深刻的體會與佩服。

攝影這門藝術,最具獨特魅力的是,它單純地透過影像直接的呈現,完整且毫不保留的感動著觀看者,攝影者任何欲再加以的口說詮釋,都似乎是多餘且無須的。相片會透露訊息,影像自己會說話。阿忠哥在整場演講過程中,一再地讓我們瀏覽他的作品,未過多的描述細節,可能也是他想告訴我們的觀念,都在相片作品當中吧!

個人一向認為,攝影是設計人必備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在於懂得多少攝影的專業技術,而是攝影給予的重要訓練-觀察。攝影是一門觀看的藝術,攝影人會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細節。設計人透過攝影的學習,可以建立敏銳的觀察能力,培養探索事物的耐心與專注能力,訓練空間與構圖的美感能力。對於未來落實於設計上的表現,尤其是在平面設計上助益甚多。

聽完阿忠哥的演講,讓人興起再到淡水走走的念頭,這樣的感動就是影像的魅力吧!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M9610109 王嘉如

瞬間的美麗,只在剎那。
精心設計,卻常常得不到最真實的那一面。
如同人生,總是無法預期未來,只因計畫永遠不及變化…
只能欣然接受,面對它、克服他。
失敗了不打緊,因為唯有不斷嘗試才能精益求精。

淡水的阿忠哥的一席演講,想起了很多自己面對設計的想法與態度,或許我每次都只看到表象,卻從未去探究他背後所想要告訴別人的故事與意義,所以做設計時總是無法感動人心吧!?
一張張的黑白照片快速瀏覽,也深覺科技的發達與進步早已取代了傳統材料與技術所帶給人們的感動。快速按下delete鍵在重新拍一張早已是習慣動作,此動作似乎也傳遞著人好像總活在後悔之中,所以才不自覺的希望可以再來一次。
「為什麼不能一次就好呢?為什麼不懂得珍惜呢?」這似乎是大多數人常常陷入的迷思,卻總是找不到解答。

從攝影的角度影射至設計,甚至更遠地談到了人生態度。程許忠先生的一席話語,或許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出他熱愛攝影的心得與想法,但其背後所要傳達更深層的人生意義更值得我們去深思與探究的。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李鍇朮 M9610116

自己也愛拍照,不過卻是業餘中的業餘,只因為喜歡拍照時那與景物與人之間交流的感覺,讓我好幾次有所衝動要去敗台單眼XD。我時常覺得,眼前看得到的一切不見得有那技巧能拍得下來,當技巧具備時卻發現,卻還是無法拍下那一切的ㄧ切。拍照不單單只是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每當我透過觀景窗看出去時,總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平時所沒注意到的事物,這時,都好像有話要跟我說一般。
對於觀景窗外與觀景窗內我常常思索那不同處,也是我喜歡拍照的原因,是否要考慮很多的拍下一張呢,還是隨興的不捉景物或是其他,不管哪種總是讓我有所感觸。畫面中所看到的已經不在只是這樣了。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攝影在進入數位時代之後,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攝影的思維與邏輯,快速與大量的特質不只呈現在產出的過程,同時也反應在工具的汰換更新上。

是的,在3C的時代,對於更新與昇級,我們似乎沒有任何抗拒的能力,對於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總是興奮期待。因此再專業、高昂的攝影器材,在新產品推出之後,也瞬間失去了它的魅力與價值。

而程許忠,一個堅持單純與純粹的攝影工作者,沒有掉進更新更好更炫更便利的漩渦中,堅守一種與自己連結最為深刻的方式與路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他放棄的是無限的可能性與擴張、延伸,找到的可能就只是一個最為自己的自己,一種非常絕對的程許忠。

在多到無從選擇的選擇之中,這位影像工作者是如何篤定於自己的唯一?而我們又該怎麼去找出這個能讓我們無怨無悔、絕對忠誠,與我們每個呼吸都契合的唯一?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楊小青 M9610204

在這場演講中及他的部落格中(http://blog.yam.com/bnwphoto),他的堅持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在他的生活中,「簡單、執著與堅持」,這是我在阿忠哥身上看到的。
他利用簡單器材、黑白的照片紀錄了淡水人的生活影像,在他的作品中,堅持每張照片一定要有人像,且是不被安排之下所拍的影像,他利用它對相機及底片的了解和經驗,擷取出具富有生命力與情感的專業影像。
在他身上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就在你我的身旁”,不需要刻意的去做,而最單純、最簡單,便是最好的影像留存。攝影需要的是獵人的運氣、釣魚的耐性及一顆平靜與專注的心,就是如此簡單。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D9610104 廖繼盟

聆聽阿忠哥的“淡水攝影專輯”演講的當下,勾起我想起塵封已久的傳統單眼相機還擺放在櫥櫃的角落。阿忠哥的攝影以淡水為其主要的創作園地,每張照片都極其經典,他強調拍攝一張好照片的要訣在於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適時的按下快門,以及用一顆專注與平靜的心。

阿忠哥作品的特色是寫實攝影,其特點是劇情不被安排,拍攝者只要真實記錄下來,好比是社會生活的紀錄者,忠實的將周遭發生的事件記錄下來,不摻入其它人為的刻意安排。只不過同樣的紀錄真實的週遭狀況,我們拍攝的結果可能是平淡無奇,但是阿忠哥透過其巧妙的拍攝角度以及光圈與快門的運用方式,卻可以讓作品是富有生命力,喚起觀賞者的共鳴感。雖然阿忠哥的作品只採用淡水週遭的人、事、地、物,但是時透過不同的時間、天氣、季節、視角卻可以將淡水拍攝的這麼豐富及帶有感情的作品,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觀賞阿忠哥的作品讓我感受到,好的攝影作品不一定要非常富有變化,也不一定要到崇山峻嶺、明山古剎才能拍攝得到。它讓我體會到單純及專注的美感。就如同設計產品一般,將必要的產品特質適度的呈現即可,而不需要多餘花俏的裝飾。阿忠哥對於攝影的專注力及用心的態度是直得我們學習的。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程許忠先生演講心得 / 黃詩珮 D9610202

程許忠先生是一位藝術家,相機是他創作的工具,深層而細膩的思索與觀察則是他創作的核心價值。
如同台灣大多數的攝影藝術創作者,「攝影」在他們創作的過程中有多種的角色與面貌,或許是一種技法,或許是一種歷程,又或許是一種在有限時空中的思考方法 (和音樂、雕塑、繪畫不同,時間是攝影藝術中重要的元素,不單單是因為平面攝影可以多樣的呈現「速度」,也是因為創作者在面對稍縱即逝的畫面時,「本心」會誠實的顯露) ,正因為如此攝影藝術創作者時常以「真實」當作自己與商業攝影師的區分,照片中婦人虔誠的拿香禮拜,孩童在狹小的巷弄嬉戲,藝術家告訴我們這些是他的心靈透過鏡頭呈現出的真實面貌,沒有一絲的虛假,沒有一絲的做作,藝術家用鏡頭真實的紀錄這個世界,甚至於有些藝術家還會刻意的用針孔相機或LOMO這類不穩定且功能粗陋的設備創作,旁觀者訝異他們的勇敢,藝術家則高興的說明他們對真實與直接的詮釋,沒有了那些商業化又多餘的電子功能,這樣應該就是絕對的真實吧?
其實這都不是絕對的真實,配備、構圖、利用的光線、用RVP還是RDP,選幾號相紙…這些都是真實之外的美化,也就是說所謂藝術家的真實(在路邊等待,等一個行人路過,完成心目中的構圖)和絕對的不真實(安排人走過去,或是直接運用暗房的技巧完成作品)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真實是創作源頭的信念開始面臨挑戰,尤其在數位影像的時代,這些疑問不再只是乎隱乎現,利用lightroom修片再利用photoshop微調似乎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過去被嘲弄的沙龍又或是集錦攝影好像要順著數位的風潮反撲,撲向那些過去笑他們庸俗的藝術家。
程許忠先生是一位藝術家,不只是藝術家還是一位幸福的藝術家,他將創作化成自己堅定的信仰,快樂且毫不遲疑的向前邁進,所有的迷惘、煩躁、失望、不捨…似乎都與他無緣,這,就是真正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