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許士軍教授演講內容 / M9510107 M9610106 M9610109 M9610111 M9610112 M9610113 M9610114 M9610116

IBM, MBA和角子吃老虎
演講者:許士軍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台大經濟系畢業 第一任台大管理學系院長

Slice 1─Introduction.

什麼是管理?

IBM, MBA和吃角子老虎,這本書真正的用意就在闡述「什麼是管理」。市面上有許多的書籍(Ex.這才是管理 / 管理是什麼? / 管理的未來…)也不斷的在研究討論管理這部分的議題,一直到了21世紀的今天,都無法明確的說出什麼是管理。

Management,在英國也無法真正的掌握其中的意義,其他國家也都還無法傳達真正的核心意義。在中文裡,使用「管理」這詞方面更是容易造成誤解,因為中文有一字一詞多意的問題,因此許士軍教授以一個親身例子來說明。

關於管理的一篇著作:都是管理名稱惹的禍

許士軍教授由台大管理院開始,慢慢帶出自己的人生背景與歷程。
為什麼「管理」的名稱會惹得別人不開心?因為,大家從小都討厭被管,當你出社會做事也不願被管。
許士軍教授提到我們可以將Management的意思拆解,就是「管&理」。
管─通常都帶給人負面的感受,只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被管。
理─有理走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真理愈辯越明。

但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人和人之間是如何用理的呢?人與人之間若只用理就太枯燥無趣了,管理也是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信任才能達到目的。但不幸的是,管與理皆是負面的名詞。

服務代替管理

這句話可以運用的地方太多了,但難道管理是不服務的、管理是管制的嗎?;實際上管理所需要理解的,不只是在小地方,因此管理所著重的面是更大的方向。許士軍教授也提出了兩岸的政治案例。
李前總統:借急用人,與管理沒有直接關係。
阿扁: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由於整個政府的情勢與發展,只顯示出開放中的管理原來是不開放是限制的。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管理不是不服務,不是限制的。

Slice2─書名是怎麼來的?

Las Vegas之行

三年前,許士軍教授再去了Las Vegas,發現了一個現象,過去吃角子老虎遊戲是以代幣的方式進行,而現在是以電腦化及網路化代替,使超低的賭注也能累積高額賭注的方式,創造聚沙成塔的效果。從市場觀點來說,以分數為主的賭注計分方式,並以超低的賭注不但可讓更多人可以接受還能願意持續來玩,因此使市場擴大,而市場的擴大不只增加分部的地點,更能以極小量來支撐非常高的賭注。

Webonomics

Webonomics是一本書,因為網路的發展造成時間及空間的觀念改變,供給和需要也改變,過去是一個匱乏的時代;但在網路當中是豐富且充足的,就像是知識是越用越多,價值是不斷創造的;過去經濟學中的效用遞減,量大了而價值就變低,但在網路上的狀況剛好相反,越多人看越具價值。

BOOK:金字塔底層大商機

以2006諾貝爾和平獎─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家一例來說明:它所救助的對象正是孟加拉最貧窮的人類,他原本是美國經濟學的教授,並運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設立銀行,放款給窮人,因為窮人的壞帳特別的低,比有錢人的信用還好,是一舉兩得的達到賺錢且能幫助窮人的利益。

BOOK: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以IBM公司中以中介軟體與顧客導向來說明如何起死回生的例子:不再以硬體產品做為公司銷售的核心,而是走向服務性的整合銷售核心,不再只是以賣電腦的為主,成功的起死回生。

以上的鋪陳敘述就是顯示出管理是透過整合(Integration)的觀念而生。

Slice3─學管理的人都是無「一技之長」的嗎??

李安平什麼獲頒奧斯卡獎?

從過去電影的熱愛及生活習慣來說明影片對台灣的影響,並漸漸帶進入李安為何贏得最佳導演獎的原因;李安憑什麼獲頒奧斯卡獎? 因為整合了所有專業的人員。要拍出一部好電影,主要靠的是什麼?就是導演,將許許多多專業的人事物串聯發揮出來。而這就是透過整合的概念,開創視野的廣度來完成管理的動作。
n 管理是從實務中發現的
管理要創造價值,有型的價值:電腦、產品、建築…;無形的價值:電影、遊樂事業…,都必須倚賴各種的條件來完成。
以經濟學的觀點:
OLD:勞力土地資本

NEW:資訊 知識 創意 眼光 膽識

要整合具有各種能力的人,這就是管理,相信管理就像相信宗教一樣。管理看起來似乎毫無一技之長,但這就是管理奧妙之處。

效果來自動態和動態的「整合」

管理就是透過事實來做整合的動作,將各種有型無形的要素做整合。多年來不變的觀點:群策群力、以竟事功。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為目標,現在事業的成功靠的是有創意知識與膽識的人,如何才能整合所有才能的人,這就需要管理來達成。

MBA學位的本質

如何培養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是很困難的;因無一技之長,管理者只能靠抽象的感覺,以人為出發點,而非單單是學問好,並非單單是青年守則中所提出的學問為知識之本。
We are training leader, not management.
我們培養的是領導者CEO,要的是能帶領隊團隊的leader,而不是做監督做稽核的專業經理人。如何發掘機會、凝聚眾人的期望並產生熱情及營造團隊精神,這才是領導者。
我們在全球化的經營環境裡面,就應該具有「文化敏感性」(Culture Sensitivity),在不同的國家中從實務經驗來交換意見,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管理,雖然看似無一技之長,但他需要需多有才能的人,代表他背後的知識、技能及經驗,經過管理,凝聚整合大家的意見共同將事情完成。
要學管理有三個層次:
1.管理學的原理原則
2.管理學的方法制度(標準差、目標管理等)
3.實務(配合人事時地物所創造出的獨一事件)
目標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 ERP
第一層(理論):方法 制度
第二層(方法):規劃 組織 績效評估 策略規劃 (ERP)
第三層(做就對了):實務(配合特定的人 特定的時間)→是沒辦法抄的 量身訂做

管理是來自於企業界,不是來自教授
主要是用來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活的論文,是靠真正做出來的,再透過別人所寫出來的
舉例:
這是演講者經歷過的階段,當時他再唸MBA時是天堂,因為去銀行都會有免費的餅乾跟咖啡,到加油站加油一加崙兩毛多美金(4公升),那時晚上燈火通明,治安良好,不過是在1965年以前,直到1970,那時美國打越戰,美金貶值,時油危機,物資匱乏,美國開始動盪不安,所以那時公司在設計時,為了跟別國競爭,因此改便了規劃,從長期規劃變成策略規劃,那時各大公司,如福特、IBM…等都有發展,但每個公司的方法都不一樣,但都是解決相同的問題,因此一位柏克萊教授喬治塞爾先生,研究了這些各大公司的策略,最後寫成一本書,叫策略規劃,這是最早的管理的書,所以管理的學問都是從企業界做出來的,來是來自於企業界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另外每個國家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他們是觀察實際的問題後,嘗試去解決問題,而教授只是在去研究他們罷了。

管理:效果 PERFORMANCE
如果管理用一個字來代表,那可以叫:績效或是效果,它可以有不同的定義,許多人以為效果就是賺錢,研講者不否,認並說這是企業的天職,但是要取之有道。
舉例:
宗教革命以後才有資本主義,馬丁路德改變了宗教革命,他認為人士沒有資格直接跟神做懺悔的,你必須透過神父才行,另外有人說,有錢是一個罪惡,他們說富翁想上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但是到了達爾文教派後,卻解讀成人未什麼會發財 因為他對神的使命達成了,所以財富是光榮的事情,所以資本主義來自於基督教觀念的改變。

Slice4─為什麼說每種企業都是服務業?

這是台灣目前的新問題,台灣已不能只靠製造業
舉例:愛爾蘭,做服務業幾家的小國,歐盟服務中心,國家人民所得45000元,是台灣的三倍,台灣之前也想當亞太服務中心,可惜最後失敗,其原因為以下幾點:
1. 政府失策,也就是限制太多
2. 野心太大,什麼都想參一腳
現在的新觀念是要創造市場價值,有許多代工業,花了非常大的預算在跟國外買配備,錢都被國外賺走,自身只能靠量大賺小錢,但卻供過於求,而且買主會殺價,所以經濟活動的價值在獨特性,這就是藍海策略,不定要做最好但要做唯一,做人也是如此,像林志玲最漂亮 王力宏只有一位,而且有價值有獨特性,又受到大家的愛好,因為自我風格是非常重要的。
價值有很多,像科學、藝術、人文…市場,而其中顧客的滿意度又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市場價值」。

個人也可追求自己的市場價值這是相當多元的,企業也是;政府也是而政府的市場價值是甚麼呢?就是幫人民創造福利,人民就會滿意滿足將票投給你,你東西好人就跟你買而政府擬做得好自然就會有選票,但文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藝術家它們大可不必如此,但我們卻是需要這些人。

伽利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地球明明是繞著太陽運轉,為何要說聖經上會說是太陽繞著地球呢?為什麼會有世界末日呢?

而人類明明是從猴子演進何來的,這些都是科學家所追求的真理追求的價值,所以別認為學管理的人都是一身銅臭味,因為所追求的價值不同,而企業更是如此企業就是位顧客而生顧客而活。不管你是文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藝術家或是企業都要追求自己的價值。

品質是從哪裡來的呢?並不是技術好;技術新;成本低,顧客願意買你的東西,你的東西好但不一定它會買,要滿足顧各的需求並不是靠產品的本身的那個動作而是根據需要生產產品解決需求。IPOD就是一個例子,但許老師也有買阿而且很早就買了,但我不會用阿!!!!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很先進的東西但它卻沒辦法符合高齡者的需要解決不了問題,而要怎麼滿足顧客就是要靠服務,你東西好大家都好,你品質高大家都高,現在不再是一個技術的時代了而是要量身訂作,這也不再是一個單存生產的年代了,在以前為什麼求要”工”呢?因為當時的價值就是要生產只要生產就有錢賺,但今天就不同了,今天是以服務為導向,聯強、7-11就是很好的例子,從生產製造到服務掛帥。IBM、HP、中鋼現在都稱自己是服務業。
從涵碧樓來說明兩個觀念:
1. 傳統的三級觀念,一級:農林漁牧,二級:生產製造,三級:服務業,這是一個歷史,因人類演進從沒有技術的技術生產,再從生產導向到服務,要站在消費者立場解決消費者最無聊的問題,因此產業從需求面出發所謂的體驗經濟。
2. 但你吃的是一級產業的產品;用的是二級產業,但你所處的環境卻是以服務為導向,所以根本不需分三級產業它們都是服務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