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Georg Todtenbier 先生演講/ D10010101 陳美伶


[個人心得]

Georg 分享了Cre8的設計流程,Cre8 以消費性電子產品設計為主軸的設計公司,公司有三十五位員工,成員來自多元的國籍,對比於學期初葉恆志總經理的莽原國際,兩家設計公司採取不同的經營策略。Cre 8選擇專精於一種產品類別: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的是前端的設計服務,不執行量產面的製造,著重於產品前端開發所提供的創新價值,但「價值」在產品還未實際兌現在量化的經濟面時,如何讓客戶願意付出設計費,而且給予「創新想法」的醖釀期,通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如何去說服或讓技術端的工程師,願意在創新概念上提供更好的技術與配合,也是另一門學問。換句話說,要成就一個創新提案,這中間除了嶄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如何串聯不同立場的關係人,能夠共同為了相同的目標前進,所以設計師除了專業能力之外,如何讓他人去接受、看見創新的價值,也是一門藝術。


[問] 不知用影片來讓客戶知道「時間對創新的影響性」效果如何?
[答] 其實這影片我們並沒有用在給客戶的簡報上。因為他們可能會說:「不不不,我們不是要設計鬧鐘」,「不不不,這跟我們的要求不一樣」,「這是小孩子跟我們的情況不一樣」,所以這只是我們找到的影片,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明時間對創新的影響。

[延伸閱讀]
Pannozzo, A. (2007). The (Ir) relevance of technology: Creating a culture of opportunity by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18(4), 18–24.

本篇文章想點醒企業經營者看待創新這件事,應該要從「機會 opportunity 」的角度來檢視,而不是從「解決方式 (solution)」。並且在企業追求創新的方向上,應該看重的是「設計創新Design Innovation」而不是「科技創新Technolohy Innovation」,因為科技創新在過去的例子當中通常是耗費時間與精力,但能獲得成功的案例卻少之又少,而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它們通常忽略了人的因素,輕忽了人對於行為改變的抗拒。相反的,設計創新則是以人為主體,並沒有發明一個嶄新的科技技術,而是以塑造人的行為為出發點,去降低人接受新產品的障礙,其所帶來的投資效益相對來說可能更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