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Georg Todtenbier 演講心得/李胤愷M10110110

       
        一件好的作品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與修正,從第一次的展版出來,到第十次的展版修正前後對照一定會有很大進步。記得之前做比賽的時候,選題目是最重要的一環,題目選對幸運地你已經成功了一半,解決手法的第一次發散,我們可以歸類出不同的模式,再從歸類中挑出幾樣值得發展的方向,思考設計細節,通常在這環節是第一次難產得時候,因為很多種可能性,你必須試著做出幾樣草模去實驗(建議1:1),再由老師指點一種方向繼續發展,接著是第二次發散,必須要想出多種可能的造型包誇細節的考量,此階段我們也會再做幾個草模,選其中一種蓋3D模型,3D是第二次難產的時候,你有可能蓋完,造型比例要部段修正,甚至要用CNC洗PU再看一次比例,所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細修,到了3D定案,開始REN不同視角要做合成排版,此為第三次難產的時候,我們一件送出國比賽的展版改了20次以上,老師覺得不夠好、不夠張力、不夠明瞭,我們還是要繼續改,每一部扎實的訓練會讓往後你在做設計或比賽時,你很快就會去連結該怎麼做,該怎修細節、該怎麼排版、慢慢就能掌握設計節奏。

        在學生時期比較難碰到實務上的案例設計,其實在產品製程也是很重要需要學習的,它會影響到我們設計細節,還有蓋3D時必須注意到的地方,分模線、拆建等等.....,千萬不要造型畫得很漂亮,最後製程做不出來就很可惜。




【延伸閱讀】

全球知名的設計公司IDEO總裁Tim Brown 說:「設計的專業就是專注於創作美好、時尚的事物 -- 就像是飲用淨水這種刻不容緩的議題一般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他呼籲設計師們應轉移到區域性、合作性、參與性的「設計思考」。

設計是永遠學不完的地方,必須要靠經驗的累積提升效率,我們除了對現有製程的認知也要多去關注較先進的技術或社會議題,一件好的設計除了好用好看外,就是要擺到對的時間點,甚至需要藉由媒體的力量宣傳及加入商業手法去行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