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黃明仁先生演講心得報告 / M9510306

在黃明仁先生的演講中,主題雖然是”知識經濟時代工業設計在台灣產業轉型下的契機”但是我到是在設計本身的思考邏輯上,上了重要的一課。
有人常常提到:每一種設計都是相通的,不論你是平面、多媒體、產品、空間、建築、甚至都市規劃…等。但是有有多少人願意跨出自己的範圍,除了自己本身的設計專長之外,除了跨領域也跨產業呢?相信有需多人心理想著,並磨拳擦掌很有抱負心的想踏出每一部…但是黃明仁先生也提出設計師個人本身的反省能力,其實這方向的內容,我十分有興趣!設計師個人的反省其實我自己把他分成四種層面:
第一設計師本身跟自己所學的反省:這點所提到的是設計是一種思考的養成教育,也是一種技能的養成,在這點我比較著重在設計師本身對自己設計能力的反省,設計能力的好壞不是設計者本身對於工具的操作有多麼熟練,而是要善用工具以方便傳達自己腦中所想,先達到溝通的流暢性。

第二設計者本身與自己思考內容的反省;俗語說飽讀詩書氣自華,現在的設計師不在只是一個工匠,或著一個後端的完成者,要時時檢視自己是否有在知識或者體驗上有所提升就如上次Prof.Braham所說的一樣:設計師需要能夠察覺社會現象及不同層次的機會並藉由整合消化一般大眾看似並無關聯的事物來創造出新的美感以及感官上的設計。

第三設計者本身跟大環境的關係反省:你了解消費者嗎?這部分可以為我們公司帶來多大利潤?如果最大的利潤來自於消費者,那他們的行為你清楚嗎?
設計師本身要試著把手離開鍵盤,而檢京也應該離開滑鼠,試著想想其實當我們沒有這些工具其實我們也不過只是一個一般般的消費者,而什麼東西我們喜歡或者討厭,自己是否也要學習去接受自己風格以外的事物,設計者或者有不錯的品味或者對物的解讀能力,但是有時也因為如此自己築起了高牆,把不同層次的體驗阻擋在外呢?

第四設計工作者本身與家人的反省:設計工作者常常會有晚睡或者許多為了方便自己思考環境的營造,而有許多生活習慣,有時在生活中,要時時懷有一顆感恩並且為自己家人或者至親的人設想,而不是指是一昧的考慮消費者、客製化、效率品質…等,有時其實要回來想想自己本身,其實是非常環環相扣的,而相扣的各部分有一個部分絕不會被切斷,那就是自己的家人。
上敘是我聽完演講的個人淺見,當然!這不會是絕對(我自己也不會一直這樣覺得),因為我還在體驗與繼續的反思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