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黃明仁先生演講 / 沈千琪 M9610210

從飛利浦數位像框與金龜車的例子中可以知道,創新產品之前不僅需對產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還需要如同社會科學研究般,一層層的剖析及預測某些現象,進而區隔目標族群並進行深入了解,才能知道產品該如何改善以符合使用者的期望。除此之外,為了檢驗設定目標的正確性,不斷地進行測試及溝通,且運用行銷的手法宣傳,並測試市場接受度的高低。由此可看出這些人對創新產品的重視,他們打破現況、突破傳統、穿越文化的隔閡,為的是要讓創新的產品真切的適用於使用者,而高層也願意放手並給予經費讓他們嘗試。相較之下,台灣的企業多以生產成本為導向,忽略了創新的本質,為了避免失敗的風險而不願意放手嘗試,導致許多商品猶如曇花一現,而後即成過往雲煙,實屬可惜。若能給予創新人才多一些空間與耐性,讓其對公司有強烈的認同,如此才得以激發創意,創造更新穎有趣的設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