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演講分為二個階段,第一段為演講者對產品說明不易使用的介紹,第二段為學生作品的討論。
一個設計不良的產品說明,確實會造成使用者很大的誤解與不便,尤其使用者拿到新產品時,是必須重新的學習與記憶。因此,一個不良的使用說明與介面,往往會讓使用者感到挫敗與灰心,進而對產品產生排斥與不信任,而造成顧客的流失。
通常會造成不良的設計,大都是設計者忽略了要事先分析使用者能力,以及生活背景與經驗等條件,例如:年齡、國籍、文化、職業等都會造成明顯的差距性。所以要讓產品受到歡迎是必須先讓使用方式具有便利性,進而產生使用的愉悅感,自然而然使用者就會對產品有了忠誠度。以此點反觀台灣市場,台灣似乎不是很重視這些設計要素,以說明書為例,台灣的商家大都是互相抄襲,很少做實際的觀察與調查,此點實在令人感到憂心。
演講者在第二階段的闡述裡提到學習的要素,並主要分為不同觀點角度的學習法與體認學習二種。在不同觀點角度的學習上,是以網球的學習練習作為討論,希望設計者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讓視點具有多元性;而體認的學習法則是以聲音作為討論,以矇著眼睛騎腳踏車來體驗環境。這兩項教學概念,對現今的設計教育十分的重要,因為現在是處於科技媒體時代,人們對於產品需求在使用的便利性要求上會越來越高,但是單樣產品的功能性則日漸增多。因此,如何讓便利與多功能相互融合,又易於了解,對設計師來說是種新的考驗,所以實際體驗與觀察將會是設計教育的重點,也是設計教學的方向。
以現今台灣的平面設計教育而言,學生著重於自身的感受,而忽略對外界的觀察,往往作品都是在表達個人想法,較偏向於藝術創作的概念,少了實際商業應用的價值。這是因為學生習慣以想像的方式去體悟使用者的需求,少了實際面的觀察,逐漸地個人想像與現實間就開始產生了差距。另外,學生也喜歡把設計的重點放在畫面美醜上,間接忽略使用性,這實在是很令人感到憂慮,在此期許台灣平面設計教育能逐漸走向創新的新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