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黃明仁先生演講內容 / M9610101 M9610103 M9610104 M9610105 M9610115

主題:知識經濟時代工業設計在台灣產業轉型下的契機
演講者:黃明仁 先生(飛利浦設計中心資深設計經理)


此次的演講是針對創新、設計與產品企劃做討論與分享。

什麼是Innovation?
創造與創新是不同的,以目前的台灣來說,有創造(creative)卻缺乏創新(innovation),但兩者並非沒有關聯,創造是創新的第一步,講者在演講過程中提出兩種不同對Innovation的定義:


A. 一般的定義:創新的、把新的東西做出來。
B. 現代的定義:
1)成功展露你的新想法

2)創造一個新的表現特點
3)藉由介紹新設計來說明設計過程中產品的改良與進步


明和電機的產品是不是innovation?
Product:no
Concept:yes


講者在演講中提到,明和電機的設計在產品的外觀、材質或功能上可能都不一定具有一定的創新程度,但是在設計概念與行銷手法上卻一定是秉持著創新的原則,他也認為這樣的創新會比產品外觀的創新來的更有意義。



Innovation的要件
在今天的企業體系下,講者提出四個創新的必要條件:
A. Creative(創造新的設計概念與想法)
B. Stragegy(新的行銷策略)
C. Implementation(有能力履行與完成的目標,而且有成就感)
D. Profitability(創新必須是有益於消費者與公司的)

所以講者也以實務的經驗提出了對創新的想法:要賺錢才可立足,並且更重要的是創新是要引領人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Case study 1:Story of Philips Photo frame

A.發展過程:
Philips launched successful photo frame in 2005 :

















在2004年時已經有許多類似數位相框的產品出現,而飛利浦公司並沒有將很多的技術資源應用在數位相框上面,而他們應該如何創新並進入市場?而在沒有太多技術資源的狀況下,飛利浦的小團隊在Vicotr Ko的堅持之下,仍然讓第一代的PhotoFram在2005年上市。

而在產品開發期間,他們必須不斷地檢視目標族群的鎖定,及他們所想要的是什麼,最初的想法跟產品的大小,價格跟功能,還有其介面等等都必須不斷地檢視,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在這過程中是相當複雜繁瑣的,但也造就了PhotoFram的成功,為飛利浦公司帶來龐大的利潤。

Front concept to launch to production :
























B. 飛利浦的創新的關鍵技巧是(Key skills):
1) 創造對的產品,包含技術的知識及對顧客的敏感度。
2) 有強烈的驅力將事情完整實踐,且有企業敏感度與邏輯思考。

C. 飛利浦數位相框成功的原因
Q:?+?+?=Success
Ans:Luck+Discipline+Attitude=Success
而黃明仁先生也問Vicotr Ko他們的團隊為何可以如此成功,其關鍵要素是什麼。他認為是因為他比較幸運,第二是因為他們的團隊有紀律,第三是要有積極正面的態度。他也表是創造一個新的產品或案子是非常辛苦的,必須要跟很多人溝通,要讓許多人了解你的想法,有時候這個過程是孤獨的,但卻對得起自己,而且成功的話是一個自我成就非常高的經驗。

D. The future of photo Frame
1) The nostalgia(能給予人懷舊的情感感受)
2) The Link(網路的連結)
3) The interaction(相框與使用者的互動關係)

E. 從此個案中可以學習到:
1) 企業策略與文化對於創新要抱持樂觀的態度,對於小團隊的運作模式及資金運用在創新上是被允許的。
2) 永不放棄任何對人類有貢獻的想法,等到技術與市場成熟再下判斷。
3) 主管在資金調度上必須給予信心跟支持。
4) 公司或組織審案系統對於創新是給與信心的。
5) 組織或公司要開放溝通平台,讓決策者能夠與組織其他人迅速溝通。
6) 小型的團隊
7) 適合的團隊人員













Case study 2:Story of VW Beetle
A.發展歷史
德國的福斯汽車的金龜車,在1992年之前,在美國的銷售量是非常驚人的,但在1992年卻下滑的非常嚴重,一年只賣出五萬台上下的金龜車,讓許多人以為福斯汽車即將要退出美國市場。

而他們為了要能夠起死回生,開始思考金龜車對於美國人來說具有什麼意義?並請Jay Mays 統籌人,他們發現金龜車對於美國人來說是深具意義的,是小時後長大的地方,玩耍的地方,是具有共同記憶的意義,所以Jay Mays決定要扳回金龜車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

因此向德國總公司提出這項提案,總公司同意給30萬的資金,Jay Mays團隊利用這些資金開始著手進行金龜車的改良,於是在1993年他們發表第一個金龜車改良後的雛形,讓許多人為之動容,在決定要開始稱產的時候卻因為金龜車在德國人的記憶中是代表納粹的意像,是一種不好的回憶,抱持著反對的態度,然而Jay Mays沒有因此而放棄,因此他在展場中放置一個電話把金龜車的圖片放在旁邊,並且在上面寫“如果你對這輛車子又興趣的話,請打電話”,結果他接到了超乎預期驚人的電話量,也證明了金龜車的龐大市場,之後也成功的在美國生產與銷售。

B. 我們可以從此個案中學到:
1) 打破現狀的勇氣。
2) Jay Mays有能夠帶給團隊支持與信心的特質。
3) 維持在小團隊,在溝通及應變上是較為迅速的。
4) Jay Mays能夠與高層主管對話,有暢通的溝通管道。


結論
1) 創新是需要練習的。
2) 在團隊中必須要有合適,具有創新特質的成員。
3) 必須要有創新的態度,而非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模式。
4) 創新需要成員與成員之間的溝通,及對公司的認同感。
5) 必須要能共改變你的組織結構。
6) 創新要改變對事情的處理方式。
7) 創新需要耐心。


台灣在創新上的危機與轉機
A. 危機
1) 台灣的產業,培養了「制定明確目標」與「建構嚴謹紀錄」的產業文化,雖然有許多企業,因為此而揚名國際。然而,這種產業經驗,無論是目標的設定、可行性分析或成果預測的方法,比起文化產業或創意產業,都相對容易。簡單的說,我們沒有「創意經驗」。

2) 創意,經常被誤解為「搞怪」,台灣多年來的經濟成長相寶貴;但是台灣在外銷市場的「代工者」身份,讓學者專家與經營者都缺少創意產業最關鍵、也最必要的能力。

3) 台灣想成為世界級的創意之國,卻缺少了以下的要牛:
一是「追尋未知的自信」,
二是「信仰誠實的激情」。

B. 轉機
1) 找尋非他人專長之部分,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
2) 台灣的設計教育多多做「申論題」,而非「是非題」,也就是說多多鼓勵不同的創意思考與想法。
3) 增強創新能力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接觸,從生活中的經驗中就可以找到自我反省設計的方法。


資料來源:黃明仁先生演說簡報之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