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Prof.Braham演講心得 / 雷凱俞 M9610113

這真是一場令人讚嘆的演講!

首先演講者Prof.Braham本身就是一位人機互動領域的專家學者。而此演講談的不是只談人機互動之間的介面,更深入的探討如何讓產品能符合中端使用者的需求的之間橋樑,來發展真正的好設計。

他老人家以三個圈圈分別來代表工業設計、視覺設計及人因工程,其兩個圈圈交會點成互動設計及資訊設計,最中間交會點為互動介面設計。很清楚地解釋了各名詞代表的本質,就像如果我要從事互動設計研究,必須先有工業設計及人因工程的素養。這也間接代表說,越來越多高階且符合使用者的產品,其所需要的人才,也將越多元且專業。

然而他也教導我們許多設計的思考及觀念,能讓我們尋找正確的路途而不會成為設計路上的迷途羔羊。並提出六個觀念「DesignStorySymphonyEmpathyPlayMeaning」,這觀念對我們將是有用的技巧。當我們視使用者為個體時,其實其背後也代表者個文化與社會,當有了情境需求時,產生了解決還要經過評估的回饋,再回到此使用者個體。很有趣的是,他提到了說,通常一個概念會由一個小群體產生,再散撥到其它群體,其它群體吸收在吐出去,這概念便在這群體間流傳,變成說這個區域所設計出來的東西及其設計師的想法都會些許雷同。

最後他以設計的歷程演變來說明設計師以怎樣的"途徑"去尋找終端使用者的需求,這樣讓我學到:1.設計師從以前扮演價值鏈其中一個腳色,到必須掌握全局的身分。2.設計師不是一開始就拿筆畫圖。尋找需求,找到解決並經過評估的循環,才能設計出有價值的產品。

聽完這場演講讓我深深覺得讀研究所是對的,設計師不是只有處理外觀造型(雖然這仍然需要且重要),更需要行為及反思上的設計,這必然需經過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真是所謂地「聽一場演講,勝讀萬卷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