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溝題目:知識經濟時代工業設計在台灣產業轉型下的契機
演講日期:2007/11/09
演講人: 黃明仁(偉創資通創意顧問 研華科技/華冑設計設計管理顧問)
Creative Innovation
創新的定義:解決事情的根本新方法。
四個最重要的點For innovation(創新):
1、人的創意
2、策略、企劃
3、執行
4、賺錢(商業價值)
Story1:數位相框:
數位相框是菲力浦生產的。但設計操刀(企劃人員)是台灣人,所以菲力浦的數位相框算是100%的台灣產品。產品開發者為Victor Ko;Victor Ko是台灣人,企業家第二代,工作於菲力浦。當年向菲力浦公司申請了一筆經費,組成六人小組,專門設計研究「數位相框,從市場調查、產品研發、生產、測試、再設計到包裝銷售,整個過程都由這Vicotr Ko 負責,最後,從構想起到研發成功銷售,花了500萬至1000萬美金的研究費。於2004初開始問世,至2006止菲力浦的數位相框銷售量到達150萬台。當時數位相框SONY也作過。
數位相框背景資料:
早在1995年就有業者有過「數位相框」的概念,但當時的定義和定位很像「PDA」,而SONY也曾投入心力研究開發過,但不知最終不知為何終止。
市調資料:
1、若要上市,價格必須低於200元美金,才能附合「數位相框」在消費者心中的理想價格。
2、從「木框」至「透明框」的設計。
3、目標消費者定在30歲~50歲的女性。
商業決策:
1、產品設計完成後先不生產,先給客放下訂單再進行製造。
2、作了三次的市場測試。並一直修改直到上市為止。
結果:
1、2004年初上市至2006年已賣出150萬台。
2、花了500萬~100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
數位相框未來發展定位:
思鄉、感性、互動、溝通。
這個故事:
1、PM(Vicotor Ko)從頭到尾(產品市調、設計、行銷、包裝到上市到維修服務)都要掌控參予、投入。所以能熟悉全局。
2、菲力浦對「創意」有策略性的認知、容許PM這樣作
3、設計參與者充滿熱忱及理想,並努力執行其理想。
4、設計並不只是設計本身,它應考慮到:商業價值、市調、功能、消費者接受度。
5、因為設計團隊只有六人小組,所以他們互相間溝通能快速、沒有障礙。若團隊龐大,能要一直向公司上層交待,那光設計圖往返就會耗掉時間及心力,不知何時就會終結在某上層手中。
6、再次強調設計產品必須:了解產品本身的科技,然後對消費者了解。
7、找到了對的人,作了對的事。
8、當事者PM(KO)說:為何會成功呢?他覺得:幸運、正面態度、堅持努力是首先關鍵。並說:這已是第N個嘗試了,可見在這之前已失敗了多少次?
9、整體:人有需求_設計師開始動_市調_產品市調_設計_測式_設計_生產_包裝。
Story2:Volkswagen’s Beetle
背景:
1、Volkswagen’s 在1992年左右,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日漸下滑,最後只有50000台左右,所以,傳說要退出美國市場。
2、有一個人:Jay Mays開始有個想法:如何救Volkswagen?
Volkswagen的 Beetle
1、 在德國是某某設計師接受希特勒委託設計的德國的國民車
2、而Volkswagen’s Beetle在美國則是90年代全家出遊開的車,代表兒時溫情、家庭親情等義意。
所以,Jay Mays的想法是:打造一個新的Beetle(方向為:簡單耐久)
過程:
1、 錢?Jay Mays跟Volkswagen高層要了30萬美金
2、然後作設計了一輛新的Beetle
3、然後在1993年4月時跟當時的CEO(CEO的祖父是當年設計Beetle的始祖)作了七分鐘的報告。
4、然後就在當年的車展作了 四分之一 的Beetle模型。
5、在把概念送到德國總部時,總部決定不能生產(原因:希特勒所謂的國民車)
而Jay Mays在車展時已作了消費者市調(在展場放了電話號碼:想預購這款車的人請打這只電話,最後有百萬人次來電),證明了,有百萬消費者願意購買。所以說服了總部,開始生產。最後當然銷售長虹,1995年在墨西哥設廠大量生產beetel。
這個故事:
1、設計能力很強以外、行銷的能力非常強。
2、創新=有可預測性、也有不可預測性。(機會、運氣)
3、Jay Mays有勇氣及創意。(有確定的因素干擾時,馬上應付並解決)
4、Volkswagen跟菲力浦一樣願意投資這種創新的企劃。
5、溝通管道暢通。
演講結論:
創新是不可預測的!但它的創作的形式都是一樣的;程序是一樣的。
台灣現象:
1、創新需要練習(要有機會、老板支持、台灣沒有這種文化)
2、換員工、找新的人組織一小組去玩!
3、台灣申請專利的謬誤及迷思。
4、創新需要改變「態度」。台灣的現象為:(老板說:我要你聰明的時候你再聰明)。
5、在台灣的代工歷史來看:創新需要不一樣的管理模式;因為創意人員的管理跟傳統產業員工管理並不相同。
5、溝通:認同公司(公司對外形象的認同、員工對公司內部的認同)
6、創新有高風險、所以要信任。
「產品創新」的未來?
1、要改變(不能用舊的方法)
2、創新的東西要有「耐性」!有安全感的時候創新才會出現。
3、個人特質。
4、危機:創意姚言:工廠的產業羅輯:「制定明確目標」與「建構嚴謹紀律」這是有預見的;容易的!我們已經割讓了我們未知的部分!信仰誠實!創新是沒有地圖、所以我們的創意產業:放棄了我們未知的那部分。
抄襲:是創意人自殺的行為
抄襲:是對創意產業的傷害!
抄襲:會成癮!
誠實面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