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題目:設計師的策略視野
主講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朱旭建老師
主講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朱旭建老師
Business week中提到,未來最適切的管理者不再是MBA,隨著時代腳步的演進,設計師所扮演的角色也漸漸從形式的創造者轉變為生活創造者,而有可能是MFA(藝術碩士)。但MFA的工作責任不再是去面對那些複雜的財務報表,而是去執行一連串"整合"的工作,因此,也能讓管理者能夠更宏觀的去探討人性、產品消費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哈佛大學博雅課程中提到,設計教育和世界是一致的。
並且從中發展提出頂尖教育中希望學生能夠具備的素養與目標如下:
1.獨立探索世界
2.建立對知識的好奇
3.具備探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把找到的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
5.培養創造力,以新的方法面對問題
2.建立對知識的好奇
3.具備探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把找到的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
5.培養創造力,以新的方法面對問題
接下來講者以時間軸方式涵蓋三個元素來作設計價值的闡述,
(a) 過去(跨越思維的局限-視野與機會)
Tim Brown/ Kevin Kelly演說影片,雖然Kevin Kelly 是科技趨勢的大師,但對於人的預測卻不一定是準的,設計師的強項沒有別的,就是對於人性的精確觀察於掌握,過去我們常常被工程師告知,下一步該怎麼做,如今,應該是由設計師來作主。
其實微軟的平板電腦發展的很早,但如今大家都只有聽到iPAD,這之中的區別在於當時微軟雖然擁有技術,但卻不了解人與這個科技之間的關係,而iPAD,卻是提供了人們一個新的產品使用體驗,讓使用者能夠產生"哇",原來平板電腦還能夠這樣使用的驚奇。
(b)現在(典範的變化-價值觀與科技)建立對知識的好奇
何謂國際化?
真實的國際化,國際化不是追求一致化,而是去先去了解我們自己到底有什麼,往回尋找自己的特殊處,再向外與別人交流溝通,讓別人來承認你的價值。所以學英文並不是國際化的全部,而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先在本地充分的滿足之後,再向外發展。 而不是去尋找一種統一性的呈現。
(c)未來的品牌(願景與信念)未來:品牌概念
人對品牌的迷思,相信恆久不變的價值,是對未來的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