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陳美伶 D10010101

韓德昌先生演講心得 / 陳美伶 D10010101

在文創產業中,品牌的創造是相當重要的,而本次演講者韓德昌先生分享了Han Gallery的創立緣起相當特殊,一個起因於公家單位的專案,卻因現有政府法規的不完全,無法在公部門中推行品牌業務,進而催生了這個私人企業的品牌:Han Gallery。

韓先生謙稱自己是設計公務員,所以投身於推動台灣設計的公職體系中(台灣創意中心),在此過程中,參與並催生出Yii,一個在米蘭設計展大放異彩的台灣工藝設計品牌,然而現有政府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韓先生決定出走,繼續推動台灣設計,創立了Han Gallery,相信“越在地,越國際”,希望透過新的設計手法演繹出台灣設計,Han Gallery 每年推出少量高單價俱有收藏價值的設計品,整體的經營是學習荷蘭的droog design,希望能像droog一樣,在缺乏先天設計條件的荷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問] 韓先生希望以台灣文化為根基,droog Design的成功,關鍵因素即是創辦人之一的Renny Ramakers女士為藝術史專家,以立論的方式來闡述droog設計理念,想請問韓先生如何立論台灣文化?

[答] 這是一個可以成為一門研究所課程的題目。想分享的是在進行 Yii專案時,我們有針對什麼是台灣文化進行研究,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你很難去說有什麼是台灣獨有的。

對應着韓先生的演講,自己也同時閱讀著<此時眾生>,由蔣勳先生所著,台灣當前公認首屈一指的美學大師,縱貫東西方美學,那若是由蔣勳先生來論述台灣文化呢?是否能找出台灣文化的論述?看著蔣先生筆下的此時眾生:一本隨著一年四季,描述的生活美學,中文中對應的日常風景是台灣,但文中所引用的典故出處還是來自古籍或古畫,換言之台灣雖是我們生活的土地,但呼應生活,尋找文化根本涵養來源還是屬於古老的中華文化。

以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的確是一個比台灣涵蓋更廣的概念,這也正是Han Gallery 立名時的考量,用 Han 漢一詞,來點出品牌是出自中華文化立論點,如同野島剛先生的<兩個故宮的離合>中,提出所謂的中華文化,就是”臣服於漢族文化,或指受其影響的人或國家之所在區域(p.40)“,但或許正因揮舞中華這個大旗,台灣文化反而找到立論之根基。

從野島剛先生從政治與歷史來探討兩個故宮的緣由,其中的頗析似乎也呼應著為何要在中華之上論述台灣的困難,野島先生指出所謂中華文化是以中原為中心,向外畫同心圓,離中原越遠就代表越不中華,其所代表的華夷思想中,外圍就是夷,而台灣就是在華夷思想中,被劃分為夷的化外之地,這樣的思維展現在台灣的故宮收藏上,台灣故宮收藏著中華文化精髓的博物館,但其中卻不見台灣文物,因擺放在中華文化中,台灣文化並無其位置。

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要去界定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確有其困難。但設計除了往回看,也同時往未來看,Han Gallery 分享的圈凳(plastic classic chair),或許就是一種出路,以台灣常民生活為養分,投射出的台灣設計樣貌。



------------------------------------------------------------------------------------------------------------------------------

[問] 韓先生希望以台灣文化為根基,droog Design的成功,關鍵因素即是創辦人之一的Renny Ramakers女士為藝術史專家,以立論的方式來闡述droog設計理念,想請問韓先生如何立論台灣文化?

[答] 這是一個可以成為一門研究所課程的題目。想分享的是在進行 Yii專案時,我們有針對什麼是台灣文化進行研究,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你很難去說有什麼是台灣獨有的。


------------------------------------------------------------------------------------------------------------------------------
延伸閱讀

此時眾生
蔣勳以節氣寫成的生活散文,蔣勳先生豐富的國學以及文學美學涵養,讓人可以在對應時節變化時,體會中人文美學

兩個故宮的離合
日本人的評論,或是因為角度的不同,拉開一點距離,更能看出一些新的觀點,來看看台灣與大陸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文化與定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