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侯君昊教授演講心得 / 朱玉麟 D9610101

聽完侯君昊教授演講之後,我便不斷地重新地審思了所謂的"跨界",雖然在演講中侯君昊教授,舉了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如Sarah Brightman、William Mitchell及Santiago Calatrava等,來鋪陳整場演講,並且強化"個人自我跨界"的驚人表現,不過我個人還是選擇,先從學術界最近非常流行的"跨界整合"談起。
學術界所謂的"跨界整合"顧名思義便是將不同領域的,所謂"專家學者"們,透過一個合作機制或計劃,去完成或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但是這樣的合作,往往必須包含至少兩個以上,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不管最後完成的是一個計劃、研究或是一件作品,整個合作的成功與否,重點往往是在"人"的因素上, 如果合作的橫跨面愈寬,整合的難度便會愈高,雖然在學術及工程上他們都使用相同或類似的"語言",但整合的難度卻不見絲毫的降低。
同樣的在產業界也有類似的情形,但不同是在"營利"的大前提之下,有著不得不為的壓力,於是便產生了所謂的"Project Manager ",負責去協調、整合,由多個單位或個人所組成的工作團隊,以期在一定的期間內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在此時Project Manager跨領域的協調能力",便深深地影響著 Project的運行。但這樣的跨界往往是架構在人對人或領域對領域,甚至專長對專長及單位對單位之上;為達成目標,單方或雙方甚至於多方妥協,常常是必然的結果,而妥協的結果便是犧牲原創的堅持及最初的理想性。
其實說來有些諷刺,在高度工業文明之後,人類將各種科技知識不斷的細分,導致今日的我們有足夠空間來談論"跨界",但在十五世紀時,跨界的問題,看來一點都不是問題,就如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米開朗基羅,橫跨雕塑、繪畫、建築及詩人等多個領域,造就了他不凡地藝術成就;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達文西,除了我們曉得他解剖過人體,構想過飛行器,會製造迫擊砲,設計長達三百公尺的橋樑等,在光學、機械、天文、地質學上,也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還是個音樂家,會演奏各種樂器,還會自己動手做樂器。他為了繪畫的練習及對生命的好奇,投入在解剖學上的研究更是令人佩服,他是首位細剖人體結構的藝術家。達文西在解剖實驗與人體組織的科學性研究中,成就其生動而精確的繪圖技巧與人體表現。這不就是今日我們談論的"跨界"嗎?
"跨界"學習或擁有基本的,"跨界"能力,本就是不得然的一種基本職場要求,然而跨界的能力愈深,個人能力的強度便會愈強,說話的份量也會愈重!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