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活經驗、地域、環境、國家、政治、宗教信仰、種族等等國素,每個人對一件事物和產品的解讀是完全不相同的,而產品設計者需要了解「誰」是產品的使用者。這個「誰」包括:身分地位、年紀大小、男女老少、種族、國家等;你唯有了解這群人,才知道要如何跟這群人溝通;因為你用心了解研究過他們的背景;你的「溝通」才會有效。在設計產品之前:永遠要知道;誰是你的使用者。這個時代,設計一件產品的「消費者」應有明顯的「分眾」,你別妄想你的產品是針對「全世界的人」,當然除非你的產品或你的技術是「世界唯一」。
現在已不是在強調:功能好、價錢便宜、牢固的時代。如果你一直在強調你的產品是功能好又便宜的話,那你將會陷在「價格戰」。而台灣的中小企業大多數就是這個局勢,最後贏的是buyer。
在「類比」時代時,設計賣的是「產品本身的功能」,現在設計要賣「文化、產品情境」,而你要設計出這種賣「文化、情境」的產品,你就要對你的「使用者分眾」非常了解,不然你會以設計「功能性產品」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設計給那些屬於「有能力重視情境文化」型的消費者。
但身為一個設計師,如何配養「第三只眼」;進而跟別人有差異化呢?首先要熟諳設計本身的「技術」,第二要有足夠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可能在旅行上、在文學小說上、在電影上,在畫展上、在真正的生活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