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陳禧冠總監演講心得 / 林泰利 M9610208

陳禧冠先生在演講中提到許多有趣並且精彩的設計案例,而其間所貫穿的概念是「設計師編碼—使用者解碼」,設計師必需去瞭解他的對象,然後找出屬於對象的一種獨特的「價值」。

是的,設計不只是「外殼」的裝飾,但怎麼樣的「外殼」是對不同時代、文化、性別、年齡…是具以有代表性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其間的脈絡與邏輯則是一個設計師需要去研究與瞭解的。

「外殼」不應該只是「外殼」,如同Nokia的一句廣告詞:他口袋裡的東西「只有一個又不只有一個」,如果設計師視所設計的物件為「只有一個」,那我相信該物件應該「不用麻煩了」設計師們吧…。

這裡的「只有一個又不只有一個」代表的層面不只是在機能上的,而是文化、社交…甚或是心理學上的種種「形而上」的需求,這些都是身為一個設計師必須去關心與在乎、甚或是去創造與開發的。

台灣現在迫於大環境的改變,急欲的希求循國外成功品牌的模式,以「設計」提昇產品的價值與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是全球化市場下的整體發展趨勢,但台灣企業也必需對品牌建構的設計成本投入有明確的認知。

台灣產業或許太習慣於計算「形而下」的資產,對於「形而上」的知識財往往是忽視的,見到國外成功品牌藉由設計創造無限的價值,計算模式卻仍不脫「該商品成本不高(相對於售價),加上設計就能賣高價並無往不利(品牌價值),那我們也找人來「設計一下」。」

台灣產業開始瞭解設計的重要,卻仍認為設計是「無形的一種概念」,應該「想一下就會有」而往往將其預算列為最不重要的一環,但實質上設計的概念雖看似無形但卻絕對有價,國外品牌甚至建構有專屬實驗室去「開發」設計、「研究」設計、「體驗」設計,對於設計投入了相當大的成本。

品牌的建立絕對不是一種賭博遊戲(以小搏大),設計也不是在用一種盲目的「感覺」,別人的成功也絕非偶然,有了這樣的認知,我相台灣產業與設計的未來會很有希望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