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陳禧冠先生演講 / M9510102 M9610107 M9610108 M9610110

演講內容節錄
Part 1--- Product Language
Intro
語言造成解讀認知的差異,就算是說同一種語言的每個人,對同一形容詞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因此設計師將自我認知的語意用在產品上時,如何確保消費者也能讀到相同的意思?

這首先牽涉到編碼與解碼的問題:

‧編碼與解碼
任何人造物的創作過程可以用「編碼」與「解碼」兩個過程概括之,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所使用的是一種「編碼」的過程;當產品到達消費者端時,消費者對這項產品的認知成為了「解碼」的過程。

那設計師要如何決定編碼的形式呢?我們可以這樣說:

‧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
如何決定產品最終的編碼形式,這牽涉到是要給什麼樣的消費者?廣泛而言,目前各家所做的產品充其量是在滿足每個小眾市場的「最大公約數」,這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銷售值保證。


Part 2--- Analogue age→Black Box age→Card age
‧Analogue age「類比世代」
在這個階段的產品設計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即〝Form follows function.〞,每件物品的外型與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Black Box age「黑盒子世代」(亦即數位世代)
此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產品外型的詮釋速度趕不及科技發展的程度,因此在不知道如何將新科技用適當的外型包裝的情況下,只好將機件全部塞進一個盒子裡包起來。

後來慢慢地有一些設計師嘗試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因此也有一些類比與數位兼具的產品誕生,因為他們發現,讓消費者容易理解產品的用途,還是要藉由某部份的類比表現形式。
例如:電子小提琴利用電子發音,已不再需要音箱,但在設計的處理手法上仍保留一部份音箱的造型因素在其中。



‧Card age「卡片世代」(可說是第二次黑盒子世代的來臨)
拜發達的科技所賜,現在許多產品的功能都可以由一片電路板來達成,因此現代各個與電子相關的產業無不卯足勁,為了競爭人類最後只會留在身上的一件數位商品,以手機業來說,光成為手機還不夠,還要是數位相機、PDA、MP3等,是個一機多功能的時代。

Part 3--- Product Core Value
在一片輕薄短小的產品聲浪中,有一些人開始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經營,如:Starbucks所賣的不是咖啡,而是「喝咖啡的氛圍」,對產品的詮釋,逐漸朝向無形的資產「品牌價值」出發,如何從「文化」的角度重新詮釋產品,或是從與別人不同的價值觀去看待全是產品,舉以下例子:

‧Dyson吸塵器
當一票人想要把又髒又醜的吸塵垃圾藏起來的時候,Dyson提出不用集塵紙的吸塵器,而且你可以將你勞苦的心血(灰塵)看的一清二楚,這似乎滿足了某些人心理的成就感,對「乾淨」做了重新的詮釋,雖然價格高昂,依舊賣得嚇嚇叫。

在產品的核心價值裡,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即:

‧The power of possession
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心態,像是有錢人總是花高價訂製專屬的產品,其實這樣的價值還可以從產品的「互動」與「把玩」中獲得,讓人們從購買的產品中獲得情感層面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