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侯君昊教授 演講心得 / 許育群 D9610103


我覺得在聽完侯教授的演講,心中最激動的就是跨領域的合作。對於我原本的認知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改觀。
之前就我的認知而言,所謂「跨領域的合作」就是找幾個不同背景的人來從事一件工作(尤其是整合型計劃),然後每個人就從「自己」的專業來做不同的詮釋,其實這樣子的合作,我是親身經歷過,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多頭馬車,還是每個人彈自己的調,非常難有共識及聚焦。
侯教授認為跨領域合作的成功模式是要彼此都能夠有相互了解的知識背景。比方說工業設計師要瞭解城市的規劃,城市規劃師也要了解什麼是工業設計。如此的合作才有真正的「融合」,也才有激發出全新的看法。
對於William Mitchell-Smart City(MIT媒體實驗室)中所開發的未來車概念,就真的是找出問題核心的所在,其中最精采的部份就是將動力系統塞在輪子裡,因此真的是四輪獨立傳動,還有它可以像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樣,在停車後可以一台接ㄧ台的堆疊起來,這真的是可以結省多少的停車空間,而令人最動容的地方就是,「新加坡」這個國家真的是有他的遠見,他願意來量產這款車子。當我們的外交達官顯要,居然把他們比擬為「鼻屎」時,那種夜郎自大的心態真的是表露無遺。試想在台灣的行駛環境及停車空間,似乎也沒有比新加坡的環境來的好,尤其在守法的觀念,我們似乎也落後人家一截,如果他們真的量產成功這台概念車,那他們的街道也會增色不少,那試問所謂的四小龍之首,我們還有競爭的空間嗎?套一句侯教授所下的定義,我們台灣目前是處於「黑暗時期」,到處充滿著妖魔鬼怪,內鬥都搞不定了,那還有那個美國時間來看看外頭的演化。每個國家都是有著相同的工具,但差別的就是那個操作手冊的不同。跨界設計門檻就是思維轉換(Paradigm Shift)。這真的是核心所在,也說明了:跨界≠A + B:跨界=A x B。每個人應該將自己比擬為「新世代文藝復興人」,因為他們不會是只扮演一種角色,他們可能是科學家,但卻對於繪畫或音樂專精。如果要成為新世代文藝復興人就必須對各個領域的熱情融入,同時對每件事物都要充滿著興趣。在有此基礎下,才能夠談跨領域合作,否則只是另一個四不像的誕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