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知識經濟時代下台灣產業的設計與品牌塑造』
In each image you see you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James在一開場便先使用幾個國內、外的個案分析,讓我們在第一時間清楚的知道,若我們在設計時,必須先了解:目標市場、設計重點、公司形象;以一個荷蘭的DIY市場海報為例,他運用了歐洲民族的幽默性,打破了DIY在人們心目中“胖男子”的聯想,轉用另人賞心悅目的俏女子做新的詮釋,然而銷售會說話,在該品牌推出後,便受到歐洲的喜愛。
Key to successful
演講者以過去經驗,歸納出能成功讓客戶與市場接受的設計前提,如下:
1. 讓客戶知道什麼是品牌。
2. 說服老闆、研發部門,新產品的誕生。
3. 有效的說服目標市場。
4. 公司、產品的特色為何?你該如何去說服你的目標市場?
What is brand?
螢幕上出現了三個商標(trademarks):NIKE、IBM、BenQ,James像我們解釋這三個商標間的關係,NIKE稱作符號(Symbol),IBM是名稱縮寫(Monogram),BenQ才是真正的標誌(Logo);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所單獨呈現的商標,並不能稱為品牌。品牌的定義,已不再是CIS的設計,那只是最基本的門檻,一本針對表面入門的書籍,那什麼才是品牌呢?James的解讀如下:
1. 品牌是一種觀念或是一種知覺
舉例:調查發現60%的人喜歡可口可樂大於百事可樂,但是在矇上眼睛僅用味覺去評論時,70%的人喜歡百事可樂勝於可口可樂,是啊!這是品牌的力量。
2. 品牌是給予一致使用經驗的承諾
舉例:Friday’s餐廳=friendly的感受。
3. 品牌給予消費者的感受為何?
舉例:MADE inTaiwan/Design in Tanwan/ Tanwan,這三個層面給人的印象應
該是什麼?
4. 品牌不是視覺上的,他應該加入五感的認知
舉例:intel的聲音識別、賓士汽車的關門聲。
特質→感受→對象
台灣設計市場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太過於注意產品,而非消費者。
James對這三個層面,以他的經驗教導我們該如何去執行我們的設計案:
1. 被接受
‧ 讓所有的投資者在品牌的開始,便參予設計過程。
‧ 盡可能的帶入消費者的聲音(市場利潤會說話)。
‧ 從最早的階段就設立好意見回饋的機制。
‧ 預備好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鍛鍊好品牌。
2. 找出明確的市場
3. 了解你的客戶
‧ 了解族群的需要。
‧ 客戶的愛好。
‧ 生活習慣。
4. 了解你的客戶真正的想法
‧ 店面的展示方式。
‧ 通路。
‧ 消費者的需求…。
舉例:百利刮鬍刀,設計了實驗室,每天早上都要觀察100名男性刮鬍子的習慣。
5. 了解兩種購物者的行為:理性與感性
‧ B to B
‧ B to C
6. 了解你現在正在做什麼生意
舉例:Revlon化妝品,將自己定位為販售“希望”的公司。
舉例:Hallmark不單是販買卡片,更經營“關係”和“歡慶”。
舉例:輪椅公司訴求獨立、自由。
7. 注意消費者的轉變
‧ 品牌可能因市場導向而改變視覺形象。
舉例:Mars巧克力,改變Logo造型,避免讓人感到會胖、不健康的形象,
即使它是全世界熱量最高的巧克力。
8. 銷售上的改變
‧ 包裝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Branding rules品牌規則
當我們把上述一切都打理好了,接下來,就是該如何讓這樣一個好品牌產生的時候,James為我們列舉了一些法則,供我們參考。
1. 與眾不同
日本有一句諺語“The nail that sticks out gets hommered down”(突出的釘子吸引榔頭),因此如何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事件很重要的事。或許偶爾你的品牌需要讓它冒險一下。
2. 使用你競爭者相反的顏色
3. 避免使用大眾化的名字
‧ 你不會知道外國文化下的字體真實意思,還是讓它交給外國人來吧!
舉例:麥當勞(其實它的品牌名並非特殊的英文單字) 。
4. 避免欠缺創造力
‧ 台灣超過50,000間公司登記縮寫為“TEK”。
‧ 聲音上的發想,是種創新方式。
5. 挑選一個你們公司最強勢的領域,然後宣傳它
‧ 注意!台灣的通病,通常認為低價、好品質是應該的。
6. 品牌的附加價值為何
7. 專注在品牌所傳遞的訊息,使時它部份簡單化
‧ 倘若你是一個新的品牌,你必須先找到你品牌的“終點”(最終期望)。
8. 新的品牌,說話就簡單點。
舉例:燈泡廣告:We care. We do.
舉例:Apple電腦:You know I. So I don’t say.
9. 不要忽略色彩的力量
舉例:時尚的配色、文化性的顏色…。
先考慮市場機會,在進行品牌塑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