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主題:一間國際台灣設計藝廊的形成
韓德昌 先生
HAN-GALLERY (漢藝廊) 總監
*設計經紀人 vs 設計公務員
設計公務員(台創) 不是為公司 不是為自己打拼,而是為遠大的國家設計政策
邀請寄信 請 設計大師 到 台灣來分享想法與經驗
史塔克、深澤直人 但一直沒有什麼願意的回信
所以就透過表現出台灣得到許多設計奬來吸引他們
也夠過故宮的設計工作營來吸引,後來反而有8成以上的設計大師有願意參加
Droog Design =
怎麼為沒有一個設計特色的國家,在十年內找出它的設計特色
*台灣設計 > 台灣設計大師
如果要去設計俱有台灣特色的東西,就要有文化的比較
例如亞洲風格的茶杯與西洋風格的玻璃酒杯,象棋與西洋棋。
例如要設計紹興酒的茶杯,就要讓不知道的人知道文化的特色
以IF投稿為例的話,要知道每個評審都不同,
要怎麼樣傳達文化的訊息?
什麼是台灣的設計?
並不是完全利用台灣的特色:免洗碗、野狼機車、路邊攤椅子,
而是要創造出完全新的台灣設計特色
視覺的歷史元素保留,並透過現代的新語言與新材料產生出當代現代有保有古代歷史的設計。
巴洛克椅,透過現有的技術與思維,產生當代的設計產物。
我們除了複製西方的設計方法、觀點
更複製了對設計的預期,最好的是我們必須要創造出對於自己的方法、觀點與預期。
*台灣工藝:
在邀請國際大師,以及台灣文創工藝設計家,
舉辦一星期的設計Workshop,激盪出如何用台灣的材質元素來誕生新的作品代表台灣特色,
最後就在米蘭舉辦了Yii 的展覽受到大家的好評,透過竹的特性來佈置展覽場
目前比較少華人設計師運用中華的歷史角度、加上現在的元素與思考產生出新的文化設計。
Yii 的作品在之後比較難在商業上生產應營
而之後就誕生了HAN 藝廊,由Yii 裡面的幾位設計師幾位成立
結論:
賽局不改變,設計師的角色很難發揮。
"保存"文化,不如好好運用。
愈loco,愈 global。
試著從2112年的眼光來看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