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i]
‧Yii為行政院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推動的品牌,目的在於透過當代設計轉化傳統台灣工藝(工藝現代化),為之注入觀點及新生命,並將精緻的工藝品帶進日常生活。Yii的作品在米蘭展中獲得好評,讓許多人識台灣文化。
‧Yii為行政院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推動的品牌,目的在於透過當代設計轉化傳統台灣工藝(工藝現代化),為之注入觀點及新生命,並將精緻的工藝品帶進日常生活。Yii的作品在米蘭展中獲得好評,讓許多人識台灣文化。
‧與媒體溝通良好,但工藝品商業化較困難。
‧最後Yii因行政機關問題,沒有成功成為一個品牌,而Han Gallery則延續計畫出現。
[Han Gallery]
‧Han為「漢」音譯,取中國最具啟示與財富的漢朝為品牌命名,藉此與全世界溝通。以華人文化與工藝為概念創立。
‧以生產高價設計產品(具藝術價值)為主,將藝廊「品牌化」。
‧作品:吳孝儒
圈凳、塑瓷,Nendo 編竹鐵桌,周育潤 BUBBLE CHAIR,砌磚計畫等
‧設計總監Gijs Bakker:1993Droog Design創辦人。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創造個國家的特色設計使國際看見(以荷蘭為例),當初韓德昌先生因這點而請他擔任Han Gallery與Yii的設計總監,2年內大步帶領yii從國內型計劃成長為國際矚目的標竿案例。
[台灣設計的方向思考]
‧設計公務員vs設計商人:設計公務員以設計史為出發點,強調「台創」,優點為能在設計角度上做較長遠的思考。
‧韓德昌先生思考台灣的設計領域如何提升,並不斷邀請許多國外大師來台演講或與業界合作。而在邀約過程中,大部分大師對於台灣在國際競賽中優越的得獎紀錄並非有很大的興趣,反而台灣故宮合作案的中華文物對他們來說較有吸引力,如深澤直人。
‧台灣除了複製西方設計方法與觀點,最重要的事複製西方對設計的「預期」。
‧象棋棋王vs西洋棋棋王,以兩種棋弈為例,在規則上的不同與差異象徵國際競賽中掌控權在於西方(if獎的評審歐美與亞洲評審比例),如何在這樣的情況競爭 ?而台灣的得獎紀錄中扭轉了這點,但同時我們也該思考該以什麼樣的脈絡與策略,讓得獎作品不只是得獎,而是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文化特色。
‧在器物與物質上台灣全盤接受西方現代主義的西化影響,與台灣本身的文化有很大的斷層,如何讓兩者融合並存與發揮可從許多點切入。
‧要從2112年的眼光看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