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內容]
蔡敦仁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非設計本科系出身,因工作而選擇念設計研究所,再跳至互動設計領域,現擔任日本千葉大學及廣達設計研究所之博士後研究員。從上述可知,蔡老師具備了互動設計人員的特質與要件:必須跨學門及不斷地勇於嘗試、學習。
今日蔡老師介紹盛行於日美歐的Kansei感性理論,包含Kansei engineering, Kansei Science, and Kansei Design,以及重要的感性定義:Kansei≒Pure Experience。這,更玄了,Pure Experience是無以名狀的、一瞬間的美妙時刻,且需具備三要素:人被動、視覺接收、產生的是比情緒更高階層的”無以名狀”感覺。那互動設計不是要互動嗎?不然何來體驗?事實上,停頓反而更能創造出主觀的美妙時刻,而文化更能影響美妙時刻的產出,如日本的[間取],強調「空」 與「間」,這種留空概念,已深植於日本文化中。由此,足見文化對個人情緒與感性的影響。
[個人心得]
今天聽了蔡老師介紹Kansei感性理論,知道這pure experience是很主觀、個人的一瞬間體驗,推廣至群體的感性設計有其困難度。且蔡老師於Q&A時間被逼迫說出個人對感性工程理論的看法:感性工程的理論,對於設計互動來說,可能幫助不大。但看看日本設計的精緻度與感動力,我還是覺得,就是這種對PURE、純粹的追求,日本才擁有那令人佩服與能併發微笑嘴角的設計力。那,何者是台灣能萃取出的設計元素,若套用蔡老師說的[相對黏]與[相對熱情],那我們的美妙時刻,將是帶有我們這緯度島嶼所獨有的Pure Experience,那是什麼,我也很好奇,但那將是個擁有文化蘊底與共通生活經驗所累積而成的好,不過,好就是好,體驗時很個人,我,PAUSE,無以名狀。
[延伸閱讀]
何謂感性工學?
http://designstudio.pixnet.net/blog/post/25675357
感性工學商品設計研習-長町三生教授講評Theti More瓶裝水之設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iGpjdQcrW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