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蔡宏賢演講報告/M9910109

[演講內容] 隨著科技進步,數位藝術也蓬勃發展,但看過了這些絢麗的數位藝術,我們究竟獲得什麼?除了視覺上的感受,內心的感動與收穫應該也同樣重要。蔡宏賢老師概述了他的經歷,從介面設計者到成為數位藝術教育者,也介紹了世界上知名的數位藝術展覽與許多成功的作品,如;U19術位藝術展、Hello Kitty Lab。透過這些案例,主講者希望我們反思台灣除了科技的優勢之外,也應該著重文化的資產,透過回歸生活、文化、分享等要素,讓數位藝術更加富有意義。






[個人心得] 聆聽完蔡老師的演說,我才了解到數位藝術是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原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如此的美妙。但主講者一開始也提到了數位落差(資訊和科技技術快速成長,都會區的發展突飛猛進,卻使得原本資源就不足的鄉鎮地區,產生了更大的知識落差)的問題,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就在台灣這麼小的一個的地方,竟也發生了數位落差的情況,我們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資訊科技,在偏遠的山區之中卻是遙不可及。然而有四個大學生,推動「胖卡,數位落差行動車」計畫,開著這台車前往偏遠地區教導孩童認識科技,他們的分享理念,也正好呼應了蔡老師所提倡的分享精神,非常令人感動。


[延伸閱讀]


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決選 - 場次2-交響樂計畫-壹.機械提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