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曾鈺涓老師演講 /M9910203

【演講內容】



雲端網路的存在他者-


此次的演講是關於數位藝術,雖然演講的主體以作品的分享為主,但是在一開始時曾老師以自我的生學涯歷程做為開端,使我們在看作品時能夠更快的進入他作品的世界。老師因父親的關係,從小就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直到2002年開始從事網路藝術創作。從曾老師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老師對當代網路與數位科技提出的質疑。例如2010年的作品「你在哪裡?」便像是對於存在於網路世界背後的我們也亦如此次演講主題雲端網路的存在他者一樣,提出了一個存在真實性的疑問。而也可以從作品介紹看見老師一路的變化與定型,從一開始的Click 2002網頁對於資訊傳送與接收一直到後期開始探討網路和人的關係。而最後曾老師也將這些自己對於網路的質疑提出讓我們思考:以主體性投出作為此次演講的結束的問號,使此次演講或許是種結束,也或許對某些人而言或許也是開端。




【提問與答覆】



Q撇開媒體不說,觀念藝術重要的是傳送面,還是接收面;讓大家聽你說你的藝術重要嗎?


A或許有的人的動機就是想要紅。所以到底傳送孩是接收或者是是否該如何讓別人聽你的話。都得取決於創作的動機。但無論如何,都得積極爭取展演的機會。




【個人心得】



就像是唯心與唯物:究竟是我們的心建構了網路,還是網路建構了我們?但也可能是如二元並存一般,在網路與我們交織的情況下共同建構了這個虛擬而美好,卻比現實更現實的世界。大概也有不少人如老師一樣,面對著MSN卻疑問著與你對話的人究竟是一個人或者只是一個程式(我也曾懷疑)。這就像當你面對鏡子,你其實無法確定這只是個影像的反射,或是通往另一個象限的入口(可能靜子那頭的你其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當然其實他們並不一樣,當然這是種可能性罷了。然而許多人並不愛太多的可能性,因為可能性有時有著另一個名字叫做「未知」。如果冠上「未知」,伴隨著的是恐懼。所以?是因為我們真的不需要真相嗎?還是因為我們恐懼真相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認知?我們將能承受科技能帶給我們的可能性嗎?




【延伸閱讀】


曾老師以數位網路作為載體搭載自己對現代網路的看法


這裡是一個小PROJECT體現了網路就在你我的身邊


Immaterials: Light painting WiFi from Timo on Vime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