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內容]
從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帶入主題,介紹各個不同的分類,包括後來有特別介紹的「u19」(蒐集19歲以下的參加者提出的天馬行空概念執行出來),提出問題:「各位覺得台灣有沒有機會來做數位藝術或科技藝術?機會點在哪?」台灣既有科技又有藝術但該如何發展,接著回到老師的創業過程。憑著興趣與熱情順著當時的機會點出發,從網頁、介面設計到軟體開發,將科技技術試著結合互動與藝術。
接著與工業局、文建會合作籌備資金後出來創業,為了開創一個數位藝術中心開啟旅程。建立「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整合台灣新媒體與數位藝術創作者,定期集結一些相關資訊。
「微型樂園」到「DIMENSION」的過程
1.將科技結合文化藝術並推動「DBN數位藝術教育暨創作推廣計畫」,以程式創造圖型的workshop,得到蠻好的效果。
2.08年舉辦玩趣創意工作坊,請了各跨領域的老師來指導激發學員創意。
3.05年與舞台劇合作「電子逐墨」將虛實結合,06.07年的「React Memory」結合文化意涵影像的互動桌等等。
4.與董陽孜老師合作,讓感覺很硬的墨字變成軟的pixel變化再加上互動裝置。
5.「second life」線上遊戲,透過金錢的賺取吸引人潮進入互動模擬裝置。
6.建設公司投資的LED聲光互動裝置等等。
7.及近幾年流行的建築投影裝置,以投影改變視覺上的認知。
8.「Hello Kitty樂園」,由主持人帶領群眾互動體驗虛擬城市效果。
9.透過馬力歐遊戲將數位回歸類比並產生新的產物。
10.工研院的U19活動,包含整體展場、互動裝置與路線規劃。
提供了德國數位研討會的經驗,包含草藥分類及食物網絡等等,讓大家回歸原始的造酒,讓大家思考如何用生活跟文化有關的事物去反思這個科技當道的世界,透過自我文化的認同感分享給世界,去除大多技術層面而去分享最原始的感情。
[個人心得]
每次的專題演講總是能讓我大開眼界,雖然對於互動裝置不是非常了解,但卻有好多跟互動相關的演講,而現在很多地方都在舉辦各式各樣的互動展覽,像世界博覽會、花卉博覽會、當代藝術館、北美館、信義誠品等等。
然而科技快速發展,想像出來的東西也不用太擔心做不出來,under 19的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在被現實的社會觀綑綁太多的我,好像越來越在框架中而缺乏天馬行空的想像勇氣,看著u19的活動現場影片覺得非常窩心,在不管技術層面與現實的考量下,創意不斷成長,然而呈現出來的東西也許會比原來多更多火花,非常精彩!
最後老師提到的德國數位研討會,真的讓我覺得是該時時反思這個過於科技化的現在,人類的成長好像有點跟不上的感覺,現在做的到的事是不是抽離掉數位後就變的無能,想想文化、生活習慣、飲食等等一直存在身邊的事物,是不是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延伸閱讀]
xXtraLab | 互動藝術創作 - 用餐時刻
音樂圓柱互動裝置
Projection Ma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